骨科诊疗图解.骨科精品系列(第三版)

副标题:无

作   者:杨君礼 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917690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以图解形式介绍了骨科基本检查和诊疗技术,包括骨科检查工具、病史采集和基本检查方法,肌肉、肌腱、神经、血管检查,骨折、骨关节脱位检查与处理原则,石膏固定、骨牵引与骨科常用穿刺技术,骨科常见病诊疗方法,以及椎体影像学检查等。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插图近2000幅,对提高骨科诊疗基本功具有实用性指导价值,适合骨科年轻医师、基层外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1 骨科一般检诊
1.1 骨科常用检查工具
1.2 病史采集及基本检查
1.2.1 问诊
1.2.2 视诊
1.2.3 触诊
1.2.4 叩诊
1.2.5 听诊
1.3 正常体态与姿势
1.3.1 体态
1.3.2 姿势
1.4 先天畸形与发育畸形
1.4.1 侏儒症的几种类型
1.4.2 马方综合征
1.4.3 佝偻病
1.5 外伤与后天病变步态
1.5.1 髋关节屈曲强直
1.5.2 马蹄足畸形
1.5.3 股四头肌麻痹
1.5.4 痉挛性麻痹
1.5.5 右臀中肌麻痹
1.5.6 臀大肌麻痹
1.5.7 先天性髋脱位
1.6 病理性姿势
1.6.1 第6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1.6.2 第7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1.6.3 颈椎结核的主要体征
1.6.4 上臂丛损伤
1.6.5 先天性斜颈
1.7 上肢长度测量
1.7.1 目测量法
1.7.2 尺测量法
1.8 下肢长度测量
1.8.1 目测量法
1.8.2 尺测量法
1.9 四肢周径测量
1.9.1 肩周径测量法
1.9.2 上肢周径测量法
1.9.3 下肢周径测量法
1.10 上下肢力线测量
1.10.1 正常上肢力线
1.10.2 正常下肢力线
1.11 人体轴面和关节3个运动面

1.11.1 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
1.11.2 人体轴面与方位术语
1.11.3 髋关节3个运动面
1.12 上肢关节运动的测量
1.12.1 肩关节
1.12.2 肘关节
1.12.3 腕关节及手部
1.12.4 拇指
1.12.5 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
1.13 下肢关节运动的测量
1.13.1 髋关节
1.13.2 膝关节
1.13.3 跟距关节
1.13.4 踝关节
1.14 关节运动受限的名词解释
1.14.1 关节僵硬
1.14.2 关节强直
1.14.3 关节挛缩

2 肌肉检查
2.1 颈和躯干部肌肉检查
2.1.1 胸锁乳突肌肌力测试
2.1.2 颈长肌肌力测试
2.1.3 斜方肌肌力测试
2.1.4 菱形肌肌力测试
2.1.5 冈上肌肌力测试
2.1.6 肩胛提肌肌力测试
2.1.7 三角肌肌力测试
2.1.8 胸大肌肌力测试
2.1.9 胸小肌肌力测试
2.1.10 背阔肌、大圆肌肌力测试
2.1.11 背阔肌肌力测试
2.1.12 大圆肌肌力测试
2.1.13 冈下肌、小圆肌肌力测试
2.1.14 喙肱肌肌力测试
2.1.15 肩胛下肌肌力测试
2.1.16 前锯肌肌力测试
2.2 上肢肌肉检查
2.2.1 肱二头肌肌力测试
2.2.2 肱三头肌肌力测试
2.2.3 旋前圆肌肌力测试
2.2.4 肱桡肌肌力测试
2.2.5 腕屈肌肌力测试
2.2.6 伸腕长、短肌肌力测试
2.2.7 尺侧腕伸肌肌力测试
2.2.8 指伸总肌肌力测试
2.2.9 外展拇长肌、拇长伸肌、拇短伸
肌肌力测试
2.2.10 指浅屈肌肌力测试
2.2.11 指深屈肌肌力测试
2.2.12 拇长屈肌肌力测试
2.2.13 骨间肌肌力测试
2.2.14 骨间背侧肌肌力测试
2.2.15 外展小指肌肌力测试
2.2.16 外展拇肌肌力测试
2.2.17 拇对掌肌体表标志
2.2.18 拇短屈肌肌力测试
2.2.19 内收拇指肌肌力测试
2.2.20 手指诸肌局部检查方法
2.2.21 指屈肌挛缩检查方法
2.2.22 掌短肌反射
2.3 手指活动肌肉及神经支配
2.3.1 拇指关节
2.3.2 小指关节
2.3.3 第2~4指关节
2.3.4 手指关节的记录方式
2.4 手的功能位及轴线
2.4.1 手的功能位
2.4.2 掌指关节与指关节的屈曲度
2.4.3 拇掌指关节正常角度
2.4.4 腕部两条横纹
2.5 手部的特殊试验
2.5.1 掌骨头叩诊检查
2.5.2 芬斯蒂夫(Finstever)征
2.5.3 卡纳夫(Kanavel)征
2.5.4 赫伯登(Heberden)征
2.5.5 腱鞘疾病
2.5.6 腕管综合征
2.5.7 月骨无菌性坏死[康保
(Kienboch)病]
2.5.8 缺血性肌挛缩[伏克曼
(Volkmann)挛缩]
2.5.9 腕部腱鞘滑膜结核
2.5.10 梅德隆(Madelung)腕畸形
2.6 腰背、腹部肌肉检查
2.6.1 腹直肌肌力测试
2.6.2 腹内、外斜肌肌力测试
2.6.3 骶棘肌肌力测试
2.6.4 腰方肌肌力测试
2.6.5 髂腰肌肌力测试
2.7 髋部和下肢肌力检查
2.7.1 臀大肌、股后肌肌力测试
2.7.2 臀中、小肌及阔筋膜张肌肌力
测试
2.7.3 内收大、长、短肌肌力测试

2.7.4 梨状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
孖上、下肌肌力测试
2.7.5 股后肌肌力测试
2.7.6 股四头肌肌力测试
2.7.7 缝匠肌肌力测试
2.7.8 腓肠肌、比目鱼肌肌力测试
2.7.9 胫后肌肌力测试
2.7.10 趾长屈肌、长屈肌肌力测试

2.7.11 趾短屈肌、短屈肌肌力测试

2.7.12 外展肌肌力测试
2.7.13 跖方肌肌力测试
2.7.14 蚓状肌、骨间肌肌力测试

3 各部位检查法
3.1 颈部正常活动度
3.2 颈部特殊检查
3.2.1 牵拉神经试验
3.2.2 椎间孔挤压试验
3.2.3 头顶叩击试验
3.2.4 椎动脉孔试验
3.3 颈椎测量
3.3.1 颈椎前凸测量法
3.3.2 体表投影
3.3.3 颈椎前部软组织厚度的最大正常
限度
3.3.4 开口位X线像
3.4 颈椎病变检查
3.4.1 颈椎半脱位
3.4.2 小儿寰椎自发性半脱位
3.4.3 椎后关节功能紊乱
3.4.4 颈肌筋膜炎
3.4.5 颈椎病
3.4.6 颈椎间盘突出症
3.4.7 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定位
3.4.8 颈肋综合征和前斜角肌综合征

3.5 肩部检查
3.5.1 肩三角
3.5.2 锁骨检查法
3.5.3 肩关节摩擦检查法
3.5.4 肩关节中立位
3.5.5 肩关节运动
3.5.6 杜加(Duga)征
3.5.7 雅格逊(Yargason)征
3.5.8 布瑞安(Bryant)征
3.5.9 冈上肌腱炎
3.5.10 冈上肌腱断裂
3.5.11 二头肌断裂
3.5.12 肩关节脱位
3.5.13 肩锁关节脱位
3.6 肘部检查
3.6.1 肘关节的携带角
3.6.2 肘关节中立位
3.6.3 肘关节及前臂桡尺关节运动范围
和肌肉及神经支配
3.6.4 肘后三角或肘线(Huter三角或
Huter线)
3.6.5 髁干角
3.6.6 肱骨髁部前倾角
3.7 脊柱检查
3.7.1 脊柱外形
3.7.2 脊柱骨及附件
3.7.3 脊椎与脊髓的关系
3.7.4 脊柱曲度的改变
3.7.5 脊柱表面和背面标志
3.7.6 腰背表面解剖标志
3.7.7 脊柱侧弯
3.7.8 侧弯角度测定
3.7.9 脊柱后凸
3.7.10 脊柱活动度
3.7.11 躯干肌肉及活动度检查
3.7.12 腰脊活动度的测量
3.7.13 脊椎数与脊髓节段的关系
3.8 特殊试验及检查
3.8.1 麻醉试验
3.8.2 拾物试验
3.8.3 骨盆回旋试验
3.8.4 背伸试验
3.8.5 脊柱超伸试验(孩童试验)
3.9 坐骨神经检查
3.9.1 鞠躬试验
3.9.2 床边伸膝试验
3.9.3 坐位压膝试验
3.9.4 屈颈试验(Soto-Hall征)
3.9.5 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试验

3.9.6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
3.9.7 直腿抬高屈踝试验
3.9.8 健肢抬高试验
3.9.9 屈髋伸膝试验(Kernig征)
3.9.10 趾背伸试验
3.9.11 股神经紧张试验
3.10 正常腰椎X线片的测量法

3.10.1 腰椎曲度的测量
3.10.2 腰骶角、岬角测量法
3.10.3 欧尔门(Ullman)线
3.10.4 梅钱(Meschan)征
3.10.5 第5腰椎椎体前后缘的高度

3.10.6 椎弓根间距离
3.11 脊柱结核的后凸畸形和脓肿
流注方向
3.11.1 儿童脊柱结核后凸畸形
3.11.2 脓肿流注的方向
3.12 腰骶部变异
3.12.1 隐性脊柱裂
3.12.2 第5腰椎横突肥大
3.12.3 小关节面不对称
3.12.4 第5腰椎棘突肥大
3.12.5 半椎体或“蝶形”椎
3.12.6 椎弓崩裂与脊柱滑脱
3.13 骨盆环检查法
3.13.1 骨盆构成
3.13.2 骨盆入口与水平面关系
3.13.3 骨盆环测量
3.13.4 骨盆环倾斜标志
3.14 骨盆常见的几种疾病
3.14.1 骨科三角与腰骶菱形区
3.14.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痛
3.14.3 增殖性骶髂关节炎
3.14.4 结核性骶髂关节炎
3.14.5 骶髂韧带松弛
3.14.6 尾骨痛
3.14.7 耻骨联合骨炎
3.15 骶髂和髋部检查
3.15.1 分腿试验
3.15.2 盘腿试验
3.15.3 提腿试验
3.15.4 腰部扭转试验
3.15.5 抱膝试验
3.15.6 爱来(Ely)征
3.15.7 双膝、双髋屈曲试验(骨盆摇摆
试验)
3.15.8 俯卧伸腿试验
3.15.9 骨盆环挤压试验
3.15.10 骨盆分离试验
3.15.11 躯干旋转试验
3.15.12 斯佩(Smirg-Peterson)试验及
葛征维(Goldthwait)试验
3.15.13 坎贝尔(Compbell)征
3.16 髋关节运动检查
3.16.1 髋关节运动的肌肉及神经支配

3.16.2 正常步行角度
3.16.3 卧位检查髋关节
3.16.4 站立位检查髋关节
3.16.5 髋内、外旋试验检查方法
3.16.6 外展运动检查方法
3.16.7 髋关节撞击试验
3.16.8 髋关节滚轴试验
3.16.9 弹响股
3.16.10 弹响髋
3.17 髋关节特殊检查
3.17.1 单腿独立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
3.17.2 屈髋挛缩试验(Thomas征)
3.17.3 髂、坐骨结节连线(Nelaton线)

3.17.4 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
距离(Bryant三角)
3.17.5 休马克(Schoemaker)线与卡
普兰(Kaplan)交点
3.17.6 髂间及粗隆间连线
3.17.7 两侧大粗隆连线
3.17.8 艾利司(Allis)征
3.17.9 望远镜试验(Barlovo试验)

3.17.10 弹响试验(Ortolani试验)
3.17.11 双髋外展试验(蛙腿试验)
3.17.12 黑尔(Hare)试验
3.17.13 髂胫束紧张试验(Qber试验)

3.17.14 蛙式试验
3.17.15 Ortolani征试验
3.17.16 Barlow试验
3.17.17 腰椎前凸畸形
3.17.18 内收肌测试
3.17.19 臀襞改变
3.18 正常髋关节X线表现
3.18.1 髋关节间隙
3.18.2 髋臼指数
3.18.3 泼金(PerKin)方块
3.18.4 股骨头指数
3.18.5 希尔金赖纳(Hilgenreiner)距离

3.18.6 Y协调线
3.18.7 C-E角、卡佛线
3.18.8 颈闭孔线(Shenton线)
3.18.9 股骨颈前倾角(扭转角)
3.18.10 股骨颈内倾角(颈干角)
3.18.11 股骨颈上缘延长线
3.18.12 测量股骨头骨骺滑脱的程度

3.18.13 高乐(Kohler)泪点
3.18.14 闭孔肌症(Turner征)
3.18.15 包威尔(Pauwels)角
3.19 膝关节检查
3.19.1 膝关节功能位
3.19.2 运动范围及其肌肉和神经支配

3.19.3 膝关节测量
3.19.4 膝关节分离试验
3.19.5 浮髌试验
3.19.6 判断髌骨骨折
3.19.7 抽屉试验
3.19.8 麦克茂(McMurray)征试验
3.19.9 凯洛格-斯皮德(Kellogg Speed)
试验
3.19.10 廷布勒-菲休尔(Timbrell Fisher)

3.19.11 膝关节过伸试验(Jones征)

3.19.12 下蹲试验(“鸭步”试验)
3.19.13 改良蹲走试验
3.19.14 研磨试验
3.19.15 膝关节弹响征
3.19.16 重力试验
3.19.17 关节交锁征
3.19.18 布雷格加德(Braggad)征
3.19.19 Fouche试验
3.20 膝关节部分X线检查数据

3.20.1 正位片
3.20.2 侧位片
3.20.3 膝内、外翻畸形截骨部位及角度
X线片测量法
3.21 膝关节常见疾病体征
3.22 足弓
3.22.1 内侧纵弓
3.22.2 外侧足弓
3.22.3 横弓
3.22.4 人类足印
3.22.5 足长与足宽
3.22.6 压痛点与跖痛病(Morton病)

3.23 足踝关节检查
3.23.1 踝关节运动
3.23.2 踝、趾关节正常运动范围及其
肌肉和神经支配
3.24 小腿及足部轴线测量
3.24.1 小腿轴线
3.24.2 足的轴线及指数测量
3.24.3 各种轴线关系
3.25 足部部分X线检查数据
3.26 足踝部常见损伤
3.26.1 踝关节扭伤
3.26.2 下胫腓关节分离
3.26.3 舟骨子骨分离
3.26.4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
3.26.5 跟腱滑囊炎
3.26.6 跟骨骨刺与跟骨部滑囊
3.26.7 跖痛症
3.26.8 行军骨折
3.26.9 骨骺疾病
3.26.10 外翻
3.26.11 平足症
3.26.12 足部畸形
3.27 足部负重损伤与鞋跟高低的
关系
3.27.1 足部负重区
3.27.2 鞋跟高低对足部负重的影响


4 神经系统检查
4.1 脊神经应用解剖
4.1.1 感觉分布区
4.1.2 脊髓解剖
4.1.3 脊髓各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
4.1.4 脊髓灰白质
4.1.5 脊髓白质内的传导束
4.1.6 反射弧
4.1.7 感觉分级
4.1.8 肌力分级
4.1.9 知觉障碍记录标志
4.2 上肢神经根损害的定位
4.2.1 颈5神经平面、支配的肌肉和功能

4.2.2 颈6神经平面、支配的肌肉和功能

4.2.3 颈7神经平面、支配的肌肉和功能

4.2.4 颈8神经平面、支配的肌肉和功能

4.2.5 胸1神经平面、支配的肌肉和功能

4.2.6 手部运动
4.2.7 上肢反射
4.2.8 上肢感觉检查
4.3 颈椎疾病
4.3.1 颈椎解剖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3.2 颈部损伤性疾病
4.3.3 颈椎检查的几种试验
4.3.4 颈5神经平面——第4~5颈椎椎间
盘平面
4.3.5 颈6神经平面——第5~6颈椎椎间
盘平面
4.3.6 颈7神经平面——第6~7颈椎椎间
盘平面
4.3.7 颈8神经平面——第7颈椎至第1
胸椎椎间盘平面
4.3.8 胸1神经平面——第1~2胸椎椎间
盘平面
4.3.9 颈椎间盘突出小结
4.4 躯干及下肢神经根损伤的检查
定位
4.4.1 胸2至胸12神经平面
4.4.2 胸12至腰3神经根平面与支配的
肌肉及功能
4.4.3 腰2、腰3、腰4神经平面与支配的
肌肉及功能
4.4.4 腰4神经平面与支配的肌肉及
功能
4.4.5 腰5神经平面与支配的肌肉及
功能
4.4.6 骶1神经平面与支配的肌肉及
功能
4.4.7 骶2、骶3、骶4神经平面与支配的
肌肉及功能
4.4.8 小结
4.4.9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对脊柱的影响

4.4.10 腰4神经平面——第3~4腰椎椎
间盘平面
4.4.11 腰5神经平面——第4~5腰椎椎
间盘平面
4.4.12 骶1神经平面——第5腰椎第1骶
椎椎间盘平面
4.5 脊神经分段及命名
4.5.1 颈丛
4.5.2 臂丛
4.5.3 胸神经
4.5.4 腰丛
4.5.5 骶丛
4.6 脊柱骨折后脊髓损害的神经
平面
4.6.1 第1~2颈椎骨折特点
4.6.2 颈2神经平面(颈2神经根无损害)
——第2~3颈椎骨平面骨折

4.6.3 颈3神经平面(颈3神经根无损害)
——第3~4颈椎骨平面骨折

4.6.4 颈4神经平面(颈4神经根无损害)
——第4~5颈椎骨平面骨折

4.6.5 颈5神经平面(颈5神经根无损害)
——第5~6颈椎骨平面骨折

4.6.6 颈6神经平面(颈6神经根无损害)
——第6~7颈椎骨平面骨折

4.6.7 颈7神经平面(颈7神经根无损害)
——第7颈椎至第1胸椎骨平面
骨折
4.6.8 颈8神经平面(颈8神经根无损害)
——第7颈椎至第1胸椎骨平面
骨折
4.6.9 胸1神经平面(胸1神经根无损害)
——第2~3胸椎骨平面骨折

4.7 胸1以下脊髓损伤的临床判定

4.7.1 截瘫
4.7.2 胸1至胸12神经平面
4.7.3 腰1神经平面(腰1神经无损害)

4.7.4 腰2神经平面(腰2神经无损害)

4.7.5 腰3神经平面(腰3神经无损害)

4.7.6 腰4神经平面(腰4神经无损害)

4.7.7 腰5神经平面(腰5神经无损害)

4.7.8 骶1神经平面(骶1神经无损害)

4.8 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病理反
射)
4.8.1 巴宾斯基(Babinski)征
4.8.2 奥本海姆(Oppenheim)征
4.8.3 提睾反射
4.8.4 戈登(Gordon)征
4.8.5 卡多克(Chadonk)征
4.8.6 霍夫曼(Hoffmann)征
4.8.7 类霍夫曼反射
4.8.8 髌阵挛
4.8.9 踝阵挛
4.9 脊髓损伤的评定
4.9.1 不完全性损伤
4.9.2 完全性损伤
4.9.3 弛缓性瘫痪与痉挛性瘫痪
4.9.4 行走与功能的预测
4.9.5 膀胱直肠功能预测
4.10 对脊椎骨折稳定性的判断
4.10.1 脊柱骨折的类型
4.10.2 脊柱不稳定标准
4.10.3 诊断
4.10.4 处理原则
4.11 脊髓脊膜膨出平面测定
4.11.1 腰1~2神经平面
4.11.2 腰2~3神经平面
4.11.3 腰3~4神经平面
4.11.4 腰4~5神经平面
4.11.5 腰5至骶1神经平面
4.11.6 骶1~2神经平面
4.11.7 骶2~3神经平面
4.11.8 判断发育进程

5 四肢神经损伤及血管检查
5.1 臂丛损伤
5.1.1 臂丛神经解剖
5.1.2 上臂丛麻痹(Erb-Duchenne麻痹)

5.1.3 下臂丛麻痹(Dejerine-Klumpke
麻痹)
5.1.4 胸长神经损伤
5.1.5 腋神经损伤
5.1.6 桡神经损伤
5.1.7 正中神经损伤
5.1.8 尺神经损伤
5.1.9 肌皮神经
5.2 下肢神经损伤
5.2.1 坐骨神经损伤
5.2.2 股神经损伤
5.3 头、颈、四肢血管检查
5.3.1 面动脉
5.3.2 颞浅动脉
5.3.3 颈总动脉
5.3.4 腋动脉
5.3.5 肱动脉
5.3.6 桡动脉
5.3.7 尺动脉
5.3.8 掌浅弓和掌深弓
5.3.9 指动脉
5.3.10 髂外动脉
5.3.11 股动脉
5.3.12 腘动脉
5.3.13 胫后动脉
5.3.14 胫前动脉
5.3.15 足底动脉弓
5.4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
方法

6 骨关节脱位
6.1 肩关节脱位
6.1.1 肩关节脱位的4种类型
6.1.2 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
6.1.3 肩关节脱位复位法
6.2 肩锁关节脱位
6.2.1 临床分型
6.2.2 治疗原则
6.3 肘关节脱位
6.3.1 肘关节后脱位
6.3.2 肘关节骨折并侧方脱位
6.3.3 肘关节爆裂型脱位
6.3.4 肘关节脱位的复位法
6.4 桡骨头半脱位
6.5 腕关节脱位
6.6 腕月骨脱位
6.6.1 月骨X线片投影
6.6.2 月骨脱位机制
6.6.3 月骨脱位的几种类型
6.6.4 月骨脱位的复位方法
6.7 月骨周围关节面上的脱位
6.8 舟状骨的血液供给及骨折
6.9 髋关节脱位
6.9.1 髋关节后脱位
6.9.2 髋关节前脱位
6.9.3 中心性骨折脱位
6.9.4 处理原则
6.9.5 判断髋臼内碎骨块
6.9.6 复位后处理
6.10 髌骨半脱位
6.11 髌骨匹配测量
6.12 膝关节脱位
6.13 距骨脱位

7 骨折分类与处理原则
7.1 骨折分类
7.1.1 依据骨折程度分类
7.1.2 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7.1.3 依据骨折的部位分类
7.1.4 依据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类

7.1.5 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

7.1.6 按性质分类
7.1.7 长骨骨折的 OTA分类法
7.1.8 骨骺骨折的SUD分类法
7.2 骨折愈合、脊柱和下肢骨折的
分型及处理原则
7.2.1 骨的解剖生理
7.2.2 骨的血液供给
7.2.3 骨折愈合过程
7.2.4 骨折愈合标准
7.2.5 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诊断标准

7.2.6 骨不连的类型
7.2.7 Paley骨不连分类法
7.2.8 骨不连处理原则
7.2.9 带筋膜骨瓣及切取解剖
7.2.10 闭合骨折中软组织损伤的分级

7.3 脊柱结构与三柱分区
7.3.1 脊柱主要的前后支持结构
7.3.2 脊柱三柱理论
7.4 颈椎骨折的分型和处理原则

7.4.1 枕髁骨折
7.4.2 Jefferson骨折
7.4.3 Fielding和 Hawkins对旋转
移位的分型
7.4.4 颈椎脱位的处理原则
7.4.5 Allen分型
7.4.6 汉格曼骨折(绞刑架骨折)分型
及手术处理原则
7.4.7 齿状突的血供
7.4.8 齿状突畸形
7.4.9 齿状突骨折的分型
7.4.10 预后及处理原则
7.5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分型和处理
原则
7.5.1 McAfee等对胸腰椎损伤新的分
类法
7.5.2 胸腰段骨折处理原则
7.5.3 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
7.6 腰椎峡部裂的分型和处理原则

7.6.1 腰椎峡部裂的分型
7.6.2 腰椎滑脱的处理原则
7.7 骨盆骨折的分型和处理原则

7.7.1 Tile分型
7.7.2 手术指征
7.8 骶骨骨折的简易解剖入路及
固定方法
7.9 Denis所描述的骶椎3个区
7.10 髋关节常用简易解剖及入路

7.10.1 前方入路(Smith-Petersen切口)

7.10.2 后方弧形入路(Kocher切口)

7.11 髋臼骨折分型和处理原则
7.11.1 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的柱
概念
7.11.2 髋臼骨折的Letournel和Judet
分型及切口选择
7.12 股骨颈部骨折分型及处理原则

7.12.1 股骨头血供
7.12.2 Garden的对线指数
7.12.3 股骨颈骨折分型
7.12.4 股骨颈骨折处理原则
7.13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处理
原则
7.13.1 Evans分型
7.13.2 Boyd和Griffin分型
7.13.3 AO对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7.13.4 转子间骨折的处理原则
7.14 转子下骨折分型及处理原则

7.14.1 Russell-Taylor对转子下骨折的
分型
7.14.2 Fielding对转子下骨折的分型

7.14.3 Seinsheimer分型
7.14.4 粗隆下骨折处理原则
7.15 Müller等对股骨远端及髁间
骨折分型及处理原则
7.15.1 股骨远端及髁间骨折分型
7.15.2 处理原则
7.16 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处理原则

7.16.1 骨折分型
7.16.2 处理原则
7.17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处理原则

7.17.1 Hohl和Moore的胫骨平台骨折
分型
7.17.2 Hohl和Moore分型的类型机制

7.17.3 Schatzker分型
7.17.4 胫骨上端骨折脱位的Hohl和
Moore分型及处理原则
7.18 胫腓近侧关节脱位的分型及
处理原则
7.18.1 解剖
7.18.2 分型
7.18.3 处理原则
7.19 Pilon骨折分型及处理原则

7.19.1 分型
7.19.2 处理原则
7.20 Bosworth骨折(腓骨在胫骨后
侧交锁骨折)
7.21 踝关节韧带解剖
7.22 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挤压应力
试验及解剖
7.23 踝关节骨折分类及处理原则

7.23.1 分类
7.23.2 处理原则

8 上肢骨折的命名与分型
8.1 肩关节表浅解剖
8.2 肱骨近端血供
8.3 锁骨、肩盂同时骨折
8.4 肱骨头解剖
8.5 肱骨近端骨折
8.5.1 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分类
8.5.2 Neer的肱骨头骨折四分法
8.5.3 处理原则
8.5.4 内固定方法和适应证
8.6 肘部桡神经解剖
8.7 肱骨干中段骨折
8.8 肱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处理
原则
8.8.1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及处理原则

8.8.2 经髁骨折及处理原则
8.8.3 髁间骨折的分型及处理原则
8.8.4 内、外髁骨折及处理原则
8.8.5 肱骨小头及关节面骨折的分型
及处理原则
8.9 冠状突骨折的分型及处理原则

8.9.1 分型
8.9.2 处理原则
8.10 尺骨鹰嘴骨折的分型及处理
原则
8.10.1 分型
8.10.2 处理原则
8.11 成人桡骨头骨折的分型及处理
原则
8.11.1 Mason分型及处理原则
8.11.2 AO分型及处理原则
8.12 Essex-Lopresti骨折脱位的处
理原则
8.13 Monteggia骨折脱位的分型及
处理原则
8.13.1 分型
8.13.2 处理原则与方法
8.14 Russell-Taylor肱骨交锁髓内

8.15 前臂髓内钉的使用范围和适
应证
8.16 腕和尺桡关节正常角度的测

8.17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处理
原则
8.17.1 Fernandez的分型观点
8.17.2 国内常用的几种分型及处理
原则
8.18 手指中央肌腱断裂
8.18.1 纽扣指
8.18.2 锤状指

9 骨骺发育及儿童骨折命名与分型

9.1 骨骺发育
9.1.1 肩部
9.1.2 肘关节
9.1.3 腕及手部
9.1.4 髋关节
9.1.5 膝部
9.1.6 踝及足部
9.1.7 骨盆各部
9.1.8 躯干
9.2 X线片上容易误诊的正常骨性
标志
9.2.1 肩部
9.2.2 肘部
9.2.3 髋关节
9.2.4 膝关节和小腿
9.2.5 足部
9.2.6 脊柱
9.3 儿童骨折命名及分型
9.3.1 Klippel-Feil综合征
9.3.2 Down综合征
9.3.3 骨骺损伤分型的意义
9.3.4 Salter和Harris的分型
9.3.5 Poland分型
9.3.6 Ogden分型
9.3.7 Peterson分型
9.3.8 Salter-Harris肱骨近端骨骺损伤
的分型
9.3.9 Salter-Harris分型临床上容易混
淆的肘部损伤
9.3.10 坎贝尔肱骨外髁骨折分型
9.3.11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手术指征

9.3.12 肱骨内髁骨折分型及处理原则

9.3.13 肘关节X线正位的测量
9.3.14 肘外翻矫正
9.3.15 肘内翻矫正
9.3.16 桡骨头骨折分型
9.3.17 骨盆骨折分型、体征及处理原则

9.3.18 髋臼骨折分型
9.3.19 Salter-Harris半侧骨盆损伤
分型
9.3.20 儿童髋部骨折
9.3.21 儿童外伤性股骨头坏死分型

9.3.22 股骨髁骨折分型与固定
9.3.23 胫骨髁间棘骨折分型及处理
原则
9.3.24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分型与
处理原则

10 骨折与肌肉的关系
10.1 锁骨骨折移位方向
10.2 肱骨骨折移位方向
10.3 肱骨外髁骨折移位方向
10.4 肱骨内髁骨折移位方向
10.5 桡骨及尺桡远端骨折移位方向

10.6 手指脱位和骨折
10.6.1 第1掌指关节脱位
10.6.2 第1掌骨基底骨折、脱位
10.6.3 掌骨骨折
10.6.4 第2、3、4、5指骨骨折
10.7 股骨骨折移位方向
10.8 膝关节结构
10.9 半月板损伤的类型
10.10 踝关节韧带损伤与撕脱骨折


11 石膏技术
11.1 石膏的性质
11.2 石膏固定的优点
11.3 石膏的应用
11.4 石膏固定的禁忌证
11.5 石膏的代用品
11.5.1 过去的代用品
11.5.2 目前临床使用的产品
11.6 石膏器械
11.7 石膏衬垫部位
11.8 各关节固定的功能位
11.9 石膏绷带的基本使用方法
11.9.1 石膏管型
11.9.2 石膏夹板或石膏托
11.9.3 石膏的修整
11.10 各部位石膏的制作及应用

11.10.1 颈托和石膏背心
11.10.2 石膏床
11.10.3 双、单侧髋人字石膏
11.10.4 长腿及短腿管型石膏
11.10.5 肩人字石膏
11.10.6 手指石膏
11.10.7 长臂石膏
11.10.8 前臂石膏
11.10.9 特殊石膏

12 牵引技术
12.1 矫形外科牵引床
12.2 皮牵引
12.3 枕颌带牵引
12.4 滑车牵引
12.5 骨牵引
12.5.1 骨牵引用具
12.5.2 颅骨牵引
12.5.3 尺骨鹰嘴、尺桡骨牵引
12.5.4 跟骨牵引
12.5.5 胫骨结节牵引
12.5.6 股骨下端骨牵引
12.5.7 骨牵引重量
12.5.8 牵引的去除时间
12.5.9 躯干牵引
12.6 器械牵引
12.6.1 长干骨外固定
12.6.2 指骨(趾骨)牵引
12.7 临时牵引方法

13 关节穿刺技术
13.1 肩关节穿刺途径
13.2 肘关节穿刺途径
13.3 腕关节穿刺途径
13.4 掌腕关节穿刺途径
13.5 指间关节穿刺途径
13.6 髋关节穿刺途径
13.7 膝关节穿刺途径
13.8 踝关节穿刺途径
13.9 关节液的临床意义

14 椎体穿刺
14.1 椎体穿刺器械及穿刺部位
14.2 普通椎体穿刺针
14.3 腰神经根阻滞及造影
14.4 颈神经根阻滞及造影

15 手部切口及外伤处理
15.1 手部肌腱分区
15.2 手部切口
15.3 手指切口解剖
15.4 手部阻滞麻醉
15.4.1 周围神经阻滞法
15.4.2 指神经阻滞法
15.4.3 麻醉药用量和方法选择
15.5 手外伤清创缝合
15.5.1 手部外伤后清创时机
15.5.2 手部外伤缝合的基本技巧
15.5.3 Z形切口在手部瘢痕挛缩中的
应用
15.5.4 指端解剖及血肿、脓肿的处理

15.5.5 手指及掌部截指的最佳位置

15.6 手部常见肌腱损伤缝合的基本
技巧

15.6.1 手部肌腱的特点
15.6.2 肌腱的营养
15.6.3 理想的肌腱修复应具备的要素

15.6.4 部分屈指肌腱缝合方法
15.6.5 不同部位肌腱缝合方法的选择

15.6.6 肌腱修复的时机
15.6.7 滑车或鞘内断裂的缝合法

15.6.8 指屈肌腱滑车修复
15.6.9 小结
15.7 四肢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16 骨科常见病
16.1 颈椎疾病
16.1.1 颈椎综合征
16.1.2 颈椎后小关节功能紊乱(落枕)

16.2 肩部疼痛
16.2.1 解剖特点
16.2.2 肩部肌肉功能
16.2.3 病因
16.2.4 症状及体征
16.2.5 检查
16.2.6 治疗
16.2.7 鉴别诊断
16.3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16.3.1 解剖特点
16.3.2 病因及病理改变
16.3.3 临床表现
16.3.4 体征
16.3.5 治疗
16.4 梨状肌综合征
16.4.1 解剖特点
16.4.2 发病原因
16.4.3 临床症状
16.4.4 体征
16.4.5 治疗
16.5 腰椎间盘突出症
16.5.1 解剖特点
16.5.2 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特点
16.5.3 临床表现
16.5.4 检查及诊断
16.5.5 辅助检查
16.5.6 治疗原则
16.5.7 鉴别诊断
16.5.8 腰肌功能锻炼
16.6 腰椎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
16.6.1 解剖特点及发病原因
16.6.2 临床表现
16.6.3 临床分型
16.6.4 X线检查
16.6.5 治疗原则
16.7 臀上皮神经损伤
16.7.1 解剖特点
16.7.2 发病原因
16.7.3 临床表现
16.7.4 体征
16.7.5 治疗
16.8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16.8.1 解剖特点
16.8.2 病理变化
16.8.3 临床症状与体征
16.8.4 治疗
16.9 腰椎弓裂及脊柱滑脱
16.9.1 病因
16.9.2 临床症状
16.9.3 体征
16.9.4 治疗
16.10 棘上韧带损伤
16.10.1 解剖特点及发病原理
16.10.2 临床表现
16.10.3 体征
16.10.4 治疗
16.11 慢性腰背痛
16.11.1 病因
16.11.2 临床表现
16.11.3 体征
16.11.4 治疗
16.12 关节炎
16.12.1 类风湿关节炎
16.12.2 强直性脊柱炎
16.12.3 骨性关节炎
16.12.4 膝关节滑膜炎
16.13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6.13.1 解剖特点
16.13.2 发病机制
16.13.3 损伤的部位
16.13.4 临床表现及诊断
16.13.5 治疗
16.14 骨髓炎
16.14.1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6.14.2 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6.14.3 慢性骨髓炎
16.15 椎管狭窄症
16.15.1 命名及分型
16.15.2 临床症状
16.15.3 辅助检查
16.15.4 治疗
16.16 腰椎椎弓根内固定进钉部位
的选择
16.16.1 正常的椎弓根定位
16.16.2 正常腰椎弓根解剖及定位
16.16.3 老年患者腰椎定位
16.17 几种脊柱疾病的鉴别诊断

16.17.1 4种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16.17.2 胸椎椎管狭窄的鉴别诊断
16.17.3 腰椎椎管狭窄的鉴别诊断
16.17.4 腰椎间盘突出与梨状肌综合征
的鉴别
16.17.5 腰椎椎管狭窄症与神经根嵌压
综合征的鉴别
16.17.6 腰椎结核与椎体非特异性感染
的鉴别
16.17.7 腰椎间隙感染与椎管内血肿的
鉴别
16.17.8 膝关节滑膜炎与半月板损伤的
鉴别

17 椎体影像学检查
17.1 正常颈椎及CT图像
17.2 腰椎解剖及CT图像
17.3 正常各腰椎CT图像及形态

17.4 腰椎间盘膨出
17.5 腰椎间盘突出
17.6 腰椎椎管狭窄
17.7 腰椎滑脱椎管像
17.8 脊椎脊髓磁共振像

18 创伤出血性休克及肺栓塞抢救
18.1 休克抢救流程
18.2 创伤出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8.3 急性肺栓塞抢救流程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骨科诊疗图解.骨科精品系列(第三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