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l Geography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凤荣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10907371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土壤地理学》全面阐述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分类的基础理论,并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对每个土壤类型都介绍了其形成因素、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理化性质以及合理利用与改良措施等。《土壤地理学》还从土壤是土地资源的主体,也是环境要素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土壤和土地资源形成的地理地质基础、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保护等。   

目录

绪论
一、土壤发生学
二、土壤分类学
三、土壤地理学
四、土壤与土地的关系
五、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第一节成土因素学说的建立、发展和现状
一、成土因素学说的建立
二、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
三、成土因素学说的现状
第二节气候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一、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二、气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和土壤形成
四、土壤地带性规律分析
第三节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一、植被类型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和分布
二、植被类型对植物营养元素和土壤酸度的影响
三、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淋溶与淋洗的速度
第四节母质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一、母质的概念
二、母质的质地和土壤性状的关系
三、母质层理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四、母质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关系
第五节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一、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二、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第六节时间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一、土壤年龄的概念
二、土壤发育速度
三、土壤发育的主要阶段
四、古土壤与遗留特征
第七节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土壤发生的影响
一、新构造运动对土壤发生的影响
二、火山喷发作用对土壤发生的影响
第八节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发展的影响
一、人为活动的特点
二、人为活动的两重性
三、人为土壤类型
第九节土壤形成过程
一、基本成土过程
二、形成主要土壤发生层的成土过程
三、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地质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的关系
四、成土过程与土壤分类的关系
第十节土壤发生层的表示符号
一、主要土壤发生层
二、过渡土层与混合土层
三、对主要土壤发生层的修饰字母
四、用阿拉伯数字修饰土层
第十一节土壤剖面形态与土壤景观
一、土壤剖面形态
二、单个土体、土壤个体与土壤景观
教学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土壤分类
第一节土壤分类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土壤类型与土壤分类单元
二、分类等级
三、土壤分类单元与土壤实体
四、土壤分类的发展简史
五、土壤分类是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
一、现行中国土壤分类体系的分类思想
二、分类系统
三、命名
第三节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
二、前苏联的土壤分类及其动向
三、西欧土壤分类
四、FAO/UNESCO的土壤分类
第四节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其与其他土壤分类系统的对比
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概述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其他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土壤分类的应用
一、土壤分类单元与土壤制图单元
二、土壤分类与土地评价
三、土壤分类与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交流
第三章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第一节气候因素
一、光热条件
二、水分条件
三、季风气候
四、气候分区
第二节地势与地貌
一、地势
二、大地构造地貌格局
三、中地貌
第三节成土母质
一、主要风化壳类型
二、河流沉积物
三、风成堆积物
第四节植被因素
一、自然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二、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第五节人类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
二、人类活动的消极影响
第六节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三、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四、隐地带性土壤
第四章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一节棕色针叶林土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
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
三、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四、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五、合理利用
第二节暗棕壤
第三节白浆土
五、合理利用与改良途径
第五章棕壤与褐土
第一节棕壤
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性状与诊断特征
三、亚类的划分及其特征
第二节褐土
第三节棕壤与褐土的合理利用
一、农业利用
二、发展温带果树
三、林业利用
第六章黄棕壤与黄褐土
第一节黄棕壤
第二节黄褐土
第三节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理利用
二、适地适树,发展林业
三、搞好水土保持林
第七章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第一节红壤
第二节黄壤
第三节砖红壤
第四节燥红土
三、亚类划分
第五节红黄壤类土壤的利用
一、红黄壤类土壤在利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红黄壤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八章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第一节黑土
五、合理开发利用
第二节黑钙土
第三节栗钙土
第九章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第一节棕钙土
第二节灰钙土
第三节荒漠土壤
一、荒漠土壤的成土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
二、荒漠土壤中灰漠土、灰棕漠土与棕漠土的划分及其特性
第四节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开发利用
一、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共性
二、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开发利用
第十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第一节潮土
五、利用与改良
第二节草甸土
第三节砂姜黑土
一、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
二、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三、利用与改良
第四节沼泽土与泥炭土
二、沼泽土和泥炭土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三、沼泽土与泥炭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
四、沼泽土和泥炭土的亚类划分
五、沼泽土和泥炭土的利用与改良
第十一章盐碱土
第一节盐土
三、盐土的类型划分
四、与相关土壤的区分
第二节碱土
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以及碳酸钠对作物的为害
第三节盐碱土的改良利用
一、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原则
二、盐碱土的治理措施
三、碱土的改良利用
四、酸性硫酸盐土开发利用
五、滨海盐土开发利用
六、漠境盐土开发利用
第十二章初育土壤
第一节冲积土
五、冲积土的利用
第二节风沙土
五、防治沙漠化和风沙土的保护、利用及改良
第三节黄绵土
三、分类
五、黄绵土的开发利用
第四节石灰(岩)土
四、合理利用
第五节紫色土
二、成土特点
三、剖面特征
四、基本理化性质
五、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六、开发利用
第六节磷质石灰土
一、成土特点
二、剖面特征
三、基本理化性质
四、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第七节火山灰土
第八节石质土
四、石质土亚类及其特征
第九节粗骨土
三、基本理化性状
四、粗骨土亚类及其特征
第十三章山地土壤
第一节山地土壤的特点
一、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二、山地土壤侵蚀与土壤的薄层性
三、山地土壤的母岩继承性
第二节中国主要山地土壤类型
一、高山寒漠土
二、山地草甸性土壤
三、山地草原性土壤
四、山地森林土壤
第三节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
一、保持水土
二、综合、立体开发
三、发展山区的土宜作物
第十四章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第一节水稻土
二、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三、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与基本理化性状
四、亚类的划分
五、水稻土的水、肥管理及培肥改良
第二节灌淤土
三、亚类划分及其特性
五、灌淤土的利用
第三节菜园土
一、菜园土的熟化发育及剖面层次分化
二、剖面特征与理化特性
四、菜园土的保护
第十五章土地评价
第一节土地评价的目的、原则和程序
一、土地评价的目的
二、土地评价的原则
三、土地评价的程序
第二节土地评价系统
一、美国土地能力分类系统
二、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第三节土地评价的数值法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
第十六章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一节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
二、正确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辨证关系
三、将区域土地资源特性和土地利用需求相结合
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五、以系统论指导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第二节土地资源利用分区
一、分区原则
二、分区依据
第三节东北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一、气候条件
二、地形与土壤
三、河流与水资源
四、植被与种植制度
五、土地利用结构
六、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第四节黄淮海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五节长江中下游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六节江南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七节华南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八节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九节黄土高原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十节四川盆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十一节云贵高原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十二节横断山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第十三节西北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三、河流与水资源状况
四、作物与种植制度
第十四节青藏高原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思考题
第十七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一、依靠法律、政策保护耕地
二、搞好大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生态屏障
三、兴修水利,建设基本农田
四、改造土壤障碍因素,培肥土壤
第二节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一、坚持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扩大森林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二、加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新的运行机制
三、继续加大林业法规的宣传与执法力度,推动林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四、搞好营林造林规划设计
五、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六、适地适树
七、森林抚育
第三节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一、依法治草,落实有偿承包责任制
二、按草地的地域性特征开发利用草地资源
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四、实行科学的放牧制度
五、加强牧区冬春饲草贮藏,减少家畜的冷季损失
六、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
七、加强草地的保护
八、因地制宜,改良草地
九、进行牧区基本建设
第四节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一、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政策
二、综合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第五节后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一、开发与整治相结合,实现后备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做好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划
三、明晰和稳定产权
第十八章土壤资源保护技术措施
第一节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防治
一、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第二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一、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第三节土壤风蚀沙化与防治
一、土壤风蚀的发生
二、土壤沙化防治
第四节土壤污染与防治
一、土壤污染起因与形势
二、土壤污染防治
第十九章世界土壤地理简介
第一节全球土壤形成背景条件
一、大气环流、海陆分异对地带性特征的影响
二、世界主要气候带与土壤的地带性特征
第二节世界主要地带性土壤的地理分布
一、高纬度地带的土壤
二、中纬度冷温气候带的土壤
三、中纬度温暖气候带的土壤
四、低纬度地带的土壤
五、各大陆土壤分布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Soil Geograph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