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沈从文精读(第二版)

副标题:无

作   者:张新颖 著

分类号:

ISBN:978730912374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张新颖*的《沈从文精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 ,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 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 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 的三种形象。作者立意不在重复和固化已有的关于沈 从文的叙述模式,而试图拓展阐释的空间,重新认识 沈从文的文学、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沈从文和二十 世纪中国。

目录

导论  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  一、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二、重新认识他的文学  三、从文学到痛苦的思想  四、偏离时代却走入历史文化深处的个人实践第一讲  《从文自传》:得其“自”而为将来准备好一个自我  一、为什么要写自传  二、地方性  三、小孩读大书  四、看杀人  五、无量快乐  六、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  七、自传面向将来  【附录】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怀化镇第二讲  《湘行书简》:一条河与一个人  一、奇特的写作情景  二、没有定见、定位、定向、定范围的“看”  三、水手们:沈从文作品里的人,与启蒙的新文学里的人不同  四、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五、在这条河上的过往生命经验和他的文学  六、私人信件和公开文本  【附录】  夜泊鸭窠围  鸭窠围清晨  横石和九溪  历史是一条河第三讲  《边城》: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却在困难中微笑  一、哪些因素酝酿了《边城》  二、翠翠和翠翠生活的世界  三、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  四、用文字包裹伤痕,在困难中微笑  【附录】  《边城》题记  《边城》新题记  习作选集代序第四讲  《长河》:“常”与“变”  一、写作的缘起和出版的周折  二、“常”与“变”,生活的完整性与“迷信”及习俗  三、“来了”  四、“无边的恐怖”  五、“在素朴自然景物下衬托简单信仰蕴蓄了多少抒情诗气分”  六、与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知心的书  【附录】  《长河》题记  社戏第五讲  《黑魇》:精神迷失的踪迹和文学理解的庄严  一、一个勾连紧密的小整体  二、“人类生命取予形式的多方”  三、精神迷失的踪迹  四、沈从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五、“美不常住,物有成毁”与“信仰”  【附录】  黑魇第六讲  “呓语狂言”:一九四九年  一、各种文字材料及其复杂性  二、神经已经发展到“最高点”上  三、“悲剧转入谧静”,“大悲”  四、“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作调头努力”  五、“疯狂”与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缘由  六、文学  七、恢复,新生  【附录】  张兆和致沈从文暨沈从文批语·复张兆和  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致丁玲  致张兆和第七讲  土改家书:从个人困境体认历史传统中的“有情”  一、简单的引言  二、声声入耳  三、对新兴文学的意见  四、“有情”与“事功”  五、作者生命的“分量”、“成熟”、“痛苦忧患”  六、简单的结论  【附录】  致张兆和  致张兆和、沈龙朱、沈虎雏第八讲  文物研究:后半生与历史文化的长河  一、另一条长河  二、“他不写,他胡写”,都“完了”  三、“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  四、“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五、一部著作,十七年“离奇”经历  六、他爱这条长河,爱得深沉【附录】  抽象的抒情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曲折十七年  简要参考书(篇)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沈从文精读(第二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