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桌上放着一本卷了边儿的《楚辞》,页脚上的纸毛像陈年的苔藓,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这气息仿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楚地,有云梦之水的味道,有潇湘之云的味道,有汨罗之风的味道。我被这味道所吸引,禁不住再次翻开它,阅读视线所能触摸到的任意诗行。恍然之间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这里我恍惚有一种故乡般的亲切。
我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望着远处的森林、原野、麦田和溪流,倾听伐木的声音,此时我是一个诗人,一个被放逐的诗人。亲验一种漂泊的滋味,达到与大诗人屈原相通的体验,这种体验深彻,而有一种透骨般的震撼。英国人雷蒙德?威廉斯在《乡村和城市》里说:人类的同情和了解来自于人们的漂泊经验,因此一种基本的疏离,沉默和孤独已经成为人性的载体。我被《楚辞》诗行里的孤独,一种无尽的,近乎失语的孤独所淹没。这种孤独是从屈原的放逐中滋生的,也是从我的漂泊的心灵的边缘诞生的。
离开郢都的屈原生活在汉北地区一片苍茫的,陌生的土地,他通过对湘夫人,湘君,山鬼的幻想来驱逐孤独,他通过杜衡,芳芷,汀兰的采集来忘却自我。他像一株生长在荒野里的松柏,苍翠,挺拔,但却无人欣赏,空落的心与清风明月为伴。但这并不意味着悲哀,相反,这是自我世界的大发现。如果屈原始终未被放逐过,如果屈原的的政治理想得到了实现,如果楚国成为真正的霸主,那一段历史也不过多了一个成功的政客罢了,但却少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被放逐,正是给予了他发现自我的机会。
放逐,意味着离开,意味着诀别熟悉和一切;放逐,意味着荒凉,意味着从繁华世界到天尽头;放逐,意味着痛苦,意味着从故乡到他方。但是谁又能意识到,离开的可能只是一个温柔乡,而要到达的可能才是真实的精神故乡。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有一段精辟的理解:
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在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屈原的被放逐,其实源于他的选择,如果不是他对所熟悉的环境的不满和愤慨,他绝不会被放逐到这荒野。他以浓墨重彩的笔法,对荒野进行描写,从水波、风云、山石、藤萝、沟壑、高山到天空和大地,无不抱着一种特别的哀切,而这种哀切似乎是对故乡的眷恋。可事实上他对故乡的一切都是充满了憎恶和不满的,他故乡郢都到处都是麻木不仁的人,上至国君,下至臣僚都沉浸在末世的醉生梦死中,是他眼中的乌鸦,庸人,腥膻之徒。也许,当他还是一个贵族少年的时候,他曾带着高高的帽子,穿着白色的长袍,腰间环佩叮当,飘然穿过街衢,他赢得了无数赞赏与羡慕的目光。但这种羡慕并非来自他自己,而来自他背后恐龙一般庞大的家族。如今,这些都已成为一种微茫且模糊的记忆,他的真正故乡其实是这荒野。在这荒野里,他听樵夫野唱,和渔夫问答,看耕夫劳作,他获得了普遍的敬重。在这里,他彻底的对自我进行了观照,他发现了一个非同贵族身份的自己,在这里他的身份只有一个——一个自然属性的人。
他发现了自己的孤独,他开始观察大地上草木的枯荣,树木是否开花,是否结果,他能够听到小虫的吟唱,他甚至能闻到风的味道。就像索罗在《瓦尔登湖》里描写的那样,孤独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
这是一个美好的黄昏,整个身体只有一种感觉,每一个毛孔都吸取着快乐。我奇异地在大自然中自由来往,已与大自然成为一体。当我只穿件衬衫沿着湖岸漫步时,虽然天气很凉,阴沉有风,而且也没有看见什么特别吸引我的东西,但这自然环境却和我极为协调。牛蛙高叫着迎来了黑夜,荡漾的微风送来了对岸夜莺的歌声。我和摇曳的桤术、白杨叶间的感应,几乎使我激动得透不过气来;然而,和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起了涟漪而没有波浪。晚风吹起的小浪和平静如镜的湖面一样,离风暴还很远。虽然现在天已经黑了,风仍旧在树林里呼啸,浪仍在拍岸,一些动物在用自己的呜叫为其他动物催眠。安息从来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最凶狠的野兽不会安息,而是在这个时候寻找猎物;狐狸、臭鼬、兔子在这时毫不害怕的在田野和林中四处走动。他们是大自然的更夫——是和欢快活跃的白昼生活联系的环节。
这是怎样一种孤独,他令人感受天籁之灵。《楚辞》中的篇目《山鬼》,《招隐士》都曾透露出类似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在大自然中诗人是那么的轻松,尽管他的心中始终念念不忘灵修(楚怀王),始终记挂着郢都,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在这块被流放之地获得的更多。他不厌其烦的,重复性的写花草,仅仅一篇《离骚》就写到了二十余种花草,包括江离、木兰、留夷、杜衡、宿莽、申椒、菌桂、蕙茝、揭车、芳芷、秋菊、木根、薜荔、胡绳、芰荷、芙蓉、荃、蕙、芷、兰等等,这些花草种类繁杂,既有江蓠科的江蓠,也有木兰科的木兰花。让我们细细看看这些花草的特性:江蓠,江蓠科,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是古今受欢迎的香草;木兰,木兰科,落叶小乔木,木质有香气,小枝紫褐色,芽有细毛,又名紫玉兰、辛夷、木笔;留夷,芍药科,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花大且美,有芳香;杜衡,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顶端钝或圆,表面深绿色,杂有白色斑,两面疏生短柔毛,边缘与脉上密生细柔毛,有挥发香气;宿莽……如果继续列下去,可以列出一本植物学手册。诗人对植物的钟爱,可见一斑。这种钟爱,源自内心的自然属性,当你脱离了(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世俗的生活,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完全处在一种纯自然的生活中,像隐居在瓦尔登湖的梭罗一样,你的心自然就会被原野所容纳。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
时间只不过是我钓鱼的小溪。我喝它的水;但是当我喝水的时候,我看到细沙的溪底,发现它竟是多么浅啊。浅浅的溪水悄悄流逝,但永恒长存。我愿痛饮;在天空钓鱼,天底下布满了卵石般的星星。
这是怎样令人为之倾倒的生活。但是尘俗中的人是得不到的,你必须从“现实”这个母体中脱离出来,才能体味。因为现实中极少有人会主动的离群索居,也极少有人能够放下俗务,透彻的融入自然。作家豆豆在小说《天道》中说:我理解不到的,你给了我我也得不到;只有我理解到了,我才能得到。梭罗的这番体验也是如此,你必须是自己体验的,否则别人无论怎么讲述给你,你还是得不到。屈原是真正的从自己的内心走出,然后融入自然了。很显然,他得到了。他像一棵树木一样扎根在原野上,头顶清风流云,根下是清泉,甘露,小兽……他是一棵孤独的树木。是惠特曼笔下的树木: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棵橡树在生长\它独自站在那里\枝条上挂着青苔\没有任何伙伴\却依然长着浓绿而欢快的叶子\那狂放\不屈\旺盛的样子使我想到我自己\但我惊讶于它如何能孤独地站在那里\长着欢快的叶子\而附近没有一个朋友\我知道我做不到\于是我折下一段长着一些叶子的小枝\在上面缠上了少许青苔\把它带走\放在房间里我能看见的地方\倒不必借助它来想起我那些亲爱的朋友们\因为我相信最近除了思念他们\我很少想到别的\然而它在我看来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象征\它使我想起男子的爱\尽管啊尽管这棵橡树在路易斯安那的\一块空旷的平地上孤独地闪烁\附近没有一个朋友或一个情人却一直不停地长出欢快的叶子\ 我清楚地知道我做不到\
诗人就是这棵树木,他孤独的生长着,长着欢快的叶子。他思念着一个叫灵均的男子,有一种“爱”在血液中蔓延,但是切不可把这“爱”理解成情愫,它是一种孤独精神的升华。我一直认为屈原的经历,至少是他的内心曾经迸发出了和梭罗一样的对大自然的情怀,这种情怀宛若一棵已经深深扎根于原野的大树,但是曾经的种子的梦仍然在故都,且长期的都驻扎在他的脑海里。他所追寻的一切,你可以理解为“爱”,也可理解为“道义”。
译评《楚辞》,之前有多少饱学之士为之,我本浅陋,怀着忐忑的心情为之。不自量力,或有偏颇。以我的目光,我的阅读心得来理解《楚辞》,理解屈原以及楚辞的其他作者与作品。《楚辞》是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所涵盖的内容值得每一个探寻心灵之路的人细细品味。最后,忽然想起梭罗在他伟大的作品《瓦尔登湖》的结余语里的一句话:不要给我爱情,不要给我金钱,也不要给我荣誉,给我真理吧。
2010年11月12日夜
目录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卜居
渔夫
九辩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卜居
渔夫
九辩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最美的楚辞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