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道西: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可以攻玉

副标题:无

作   者:钱理群

分类号:

ISBN:978756992346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1985年,被称为 “燕园三剑客”的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倡导以整体的眼光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溯源至晚清,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三个时段打通,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漫说文化丛书”即是这一概念的具体表现,所选散文充满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横生。《说东道西》一集中收录了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大家的散杂文。他们以"世界民"自居的全球意识,站在平等、独立的角度,体现了他们爱的博大情怀。同时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幽默感,这些幽默包孕着慈爱与温馨,包含着苦涩,这样的幽默,丰厚而不轻飘,既耐品位,又引人深思!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再 记|

| 序 |

|附 记|

|导 读|

呵旁观者文 ◎ 梁启超| 001

随感录·三十六 ◎ 鲁迅| 009

随感录·三十八 ◎ 鲁迅| 011

灯下漫笔 ◎ 鲁迅| 015

看镜有感 ◎ 鲁迅| 023

论照相之类 ◎ 鲁迅| 027

论“他妈的!” ◎ 鲁迅| 034

落叶 ◎ 徐志摩 | 039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

我们灵魂的自由” ◎ 徐志摩 | 054

萨天师语录 ◎ 林语堂| 057

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 ◎ 林语堂| 062

吃粢粑有感 ◎ 林语堂| 065

粢粑与糖元宝 ◎ 林语堂| 067

东西文化及其冲突 ◎ 陈源| 070

管闲事 ◎ 陈源| 072

“旁若无人” ◎ 梁实秋| 075

中国的实用主义 ◎ 夏丏尊| 079

并存和折中 ◎ 夏丏尊| 084

象的故事 ◎ 陈源| 088

从外国回来的悲哀 ◎ 廖沫沙| 090

隔膜的笑剧 ◎ 秦牧| 092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 鲁迅| 097

结缘豆 ◎ 周作人| 101

缘日 ◎ 周作人| 106

关于雷公 ◎ 周作人| 111

日本的衣食住 ◎ 周作人| 119

日本的文化生活 ◎ 郁达夫| 129

取钱 ◎ 老舍| 135

避暑 ◎ 老舍| 140

西洋人的中国故事 ◎ 王力| 143

西餐 ◎ 王力| 147

英国人 ◎ 老舍| 151

中国文化之精神 ◎ 林语堂| 157

中国人与英国人(节选) ◎ 储安平| 170

|编辑附记| ◎ 188


【免费在线读】

隔膜的笑剧

秦 牧

在海禁初开的时代,大清帝国有个“大学士”不相信欧洲存在西班牙、葡萄牙这样一些国家,以为这都是英、法等国捏造出来,借以进行讹诈的。无知产生了隔膜,隔膜产生了笑剧,这样的事情离现在已经颇久了。

现在还有没有这类由于隔膜而产生的笑剧呢?有的,外国有,中国也有。也许因为我们住在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州,多接触来来往往的国内外旅人的缘故吧,在我们这里,是常常听到这类事情的。

有一个从澳洲回来的朋友说,那里,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两个中国人在路上走,一个忽感不适,另一个就在路旁给他刮痧,当病人肩背到处出现红痧点的时候,一个警察走过来了,认为给人刮痧者犯了虐待他人的罪行,准备抓他去审讯,两个中国人竭力辩解,说这是治病,并不是什么虐待。谁知,这一来,警察又认为是犯了“无牌行医罪”,问题更大了。纠缠了很久,后来经过其他过路的华侨的再三解释,一场风波才告平息。

中国有好些事物,某些外国人看来,是非常离奇古怪的。像皮蛋,在我们看来,是十分平常的食物,但是某些外国人却认为神奇莫测,竟称它为“世纪蛋”或“千年蛋”,过去有些到国外研习化学的留学生,写博士论文时竟有以皮蛋作专题的,而且居然获得博士学位,因此被人称为“皮蛋博士”。直到今天,仍有好些外国人对于皮蛋莫测高深,空凿附会地给它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一个朋友曾经遇到一位墨西哥姑娘。那姑娘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千年蛋,可以放一千年,是用大乌龟的蛋做成的。”这个朋友听了如坠五里雾中,后来,彼此探询了大半天,他才弄清这原来是皮蛋的讹传。

又如:东欧有个别国家(如阿尔巴尼亚),点头表示的是否定,微微摇头表示的是肯定,这种动作,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习惯刚好完全相反。曾经有一位朋友到那些国度去,上理发馆理发,双方言语不通,每过一阵子,理发师就端起一面镜子在后面照给他看,意思是问他剪这样长短合不合适,他点头表示“可以了”。谁知理发师并不停剪,又动起剪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竟把发剪到短得不成样子,直到没法再剪短的时候,理发师这才罢休了。事后,他一打听,原来问题全出在“点头”“摇头”所表现的意思,双方原来是截然不同上面。

又如:有一次一批意大利人来中国访问,在举行宴会的时候,宾主双方为各种题目干杯。有一个很少接待外宾,不大熟谙礼仪的人,看到对方也是反法西斯的,就提议道:“让我们为墨索里尼被吊死干杯!”谁知这样一来,竟出现不愉快的场面了,那几个意大利人都不愿举杯。原来,尽管他们也是反法西斯的,但是在宴会习惯上,却没有为把人吊死而干杯的前例。后来,总算转移了题目,才没有把这个僵局再延续下去。

在一般习惯上,作家出书,总是希望印得越多越好。但是,有些国家的作家,却自鸣孤高,不愿作品多印,只让书籍少量流通于市场,使购书的人不容易获得,以自矜身价。北京有一间出版社出版了一个外国作家的作品,印行了五万册。当那个外国作家到中国访问的时候,出版社负责人出面接待,客气地说:“您的书,这次我们只印了五万册,以后销完再印。”谁知那个作家听了老大不高兴,怫然地说:“为什么要印五万册呢!印得多了,就显不出它是珍贵的了。”一席话,弄得主人啼笑皆非。

像这一类的笑剧,在国际交往上,可以说是时常发生的。例如东南亚有些国家,视天灵盖为神圣之处,把人家的左手认为是龌龊的器官(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们上厕时有以左手洗涤肛门的风习),如果以左手去抚摸人家的头顶,就可以发生严重的纠纷以至引起斗殴。菊花在中国是勇斗秋风、坚韧不拔的象征,然而在世界的不少国家里,它却是死亡的象征;如果碰到人家有喜事时,送一束菊花常常可以引起强烈的反感。猫头鹰在中国的风习中是邪僻不祥之物,在国外好些地方则是智慧的象征。蜗牛,在我们这里常有人以之代表“迟钝”,但在西方却有人把它代表“毅力”,“十年”中风传遐迩的“蜗牛事件”,正是那个无知而又骄横的老妇,在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基础上闹起来的。

这一类笑剧,有的使人一笑,有的使人沉思,有的则使人叹息。那些盲目的崇洋狂者闹的活剧,例如把海外盲人戴的有色眼镜买了回来,天天戴着招摇过市,自炫“洋化”;或者,以为男人留头发越长,在外国越时髦的人,不怕积垢的肮脏,不怕长夏的闷热,把头发留得男女不分,留得像只黑熊般的人物,姑不论整洁才是美的道理他们一点不懂,单就“追求国外标准”这有时是很无聊可笑的一项来说吧,他们所追求的,在国外现在也已经日渐过时了,以至于有些外人来到中国旅行的时候,也惊讶于中国为什么有些男青年,头发之长竟超越过世界水平。这些糊里糊涂的追求时髦者也不知道,像新加坡这类以“花园城市”著称的国家,对于男青年留长头发早已悬为厉禁,如果不愿剪短的,已经一律不准入境了。

国与国间的风俗习惯,本来就已经有许多的不同,中国现代史上经过了不幸的闭关锁国的十年动乱的阶段,又和许多国家扩大了彼此互不相知的距离,因此在这打开窗户,以至在某一程度上开了大门,容许正常往来的日子里,出现一些笑剧闹剧,是并不奇怪的。甚至可以说,这是偿还历史债务所不可免的悲喜剧。写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起了“不要哭,不要笑,而要了解”的那句格言,也禁不住想起在国内外交往日渐频繁的日子里,总是要出现各种各样的人物的。真正能够吸取人家的长处,排斥人家的短处,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行,为国家和人民造福的,终究是那些冷静、朴素的探索者,而不是那些在洋风之前,目迷五色,直不起腰来的“时髦人”,也不是那些采取鸵鸟政策,对崭新事物一律采取排斥态度的顽固派。

1981,12,从化温泉

(选自《秦牧自选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再 记|

| 序 |

|附 记|

|导 读|

呵旁观者文 ◎ 梁启超| 001

随感录·三十六 ◎ 鲁迅| 009

随感录·三十八 ◎ 鲁迅| 011

灯下漫笔 ◎ 鲁迅| 015

看镜有感 ◎ 鲁迅| 023

论照相之类 ◎ 鲁迅| 027

论“他妈的!” ◎ 鲁迅| 034

落叶 ◎ 徐志摩 | 039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

我们灵魂的自由” ◎ 徐志摩 | 054

萨天师语录 ◎ 林语堂| 057

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 ◎ 林语堂| 062

吃粢粑有感 ◎ 林语堂| 065

粢粑与糖元宝 ◎ 林语堂| 067

东西文化及其冲突 ◎ 陈源| 070

管闲事 ◎ 陈源| 072

“旁若无人” ◎ 梁实秋| 075

中国的实用主义 ◎ 夏丏尊| 079

并存和折中 ◎ 夏丏尊| 084

象的故事 ◎ 陈源| 088

从外国回来的悲哀 ◎ 廖沫沙| 090

隔膜的笑剧 ◎ 秦牧| 092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 鲁迅| 097

结缘豆 ◎ 周作人| 101

缘日 ◎ 周作人| 106

关于雷公 ◎ 周作人| 111

日本的衣食住 ◎ 周作人| 119

日本的文化生活 ◎ 郁达夫| 129

取钱 ◎ 老舍| 135

避暑 ◎ 老舍| 140

西洋人的中国故事 ◎ 王力| 143

西餐 ◎ 王力| 147

英国人 ◎ 老舍| 151

中国文化之精神 ◎ 林语堂| 157

中国人与英国人(节选) ◎ 储安平| 170

|编辑附记| ◎ 188


【免费在线读】

隔膜的笑剧

秦 牧

在海禁初开的时代,大清帝国有个“大学士”不相信欧洲存在西班牙、葡萄牙这样一些国家,以为这都是英、法等国捏造出来,借以进行讹诈的。无知产生了隔膜,隔膜产生了笑剧,这样的事情离现在已经颇久了。

现在还有没有这类由于隔膜而产生的笑剧呢?有的,外国有,中国也有。也许因为我们住在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州,多接触来来往往的国内外旅人的缘故吧,在我们这里,是常常听到这类事情的。

有一个从澳洲回来的朋友说,那里,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两个中国人在路上走,一个忽感不适,另一个就在路旁给他刮痧,当病人肩背到处出现红痧点的时候,一个警察走过来了,认为给人刮痧者犯了虐待他人的罪行,准备抓他去审讯,两个中国人竭力辩解,说这是治病,并不是什么虐待。谁知,这一来,警察又认为是犯了“无牌行医罪”,问题更大了。纠缠了很久,后来经过其他过路的华侨的再三解释,一场风波才告平息。

中国有好些事物,某些外国人看来,是非常离奇古怪的。像皮蛋,在我们看来,是十分平常的食物,但是某些外国人却认为神奇莫测,竟称它为“世纪蛋”或“千年蛋”,过去有些到国外研习化学的留学生,写博士论文时竟有以皮蛋作专题的,而且居然获得博士学位,因此被人称为“皮蛋博士”。直到今天,仍有好些外国人对于皮蛋莫测高深,空凿附会地给它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一个朋友曾经遇到一位墨西哥姑娘。那姑娘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千年蛋,可以放一千年,是用大乌龟的蛋做成的。”这个朋友听了如坠五里雾中,后来,彼此探询了大半天,他才弄清这原来是皮蛋的讹传。

又如:东欧有个别国家(如阿尔巴尼亚),点头表示的是否定,微微摇头表示的是肯定,这种动作,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习惯刚好完全相反。曾经有一位朋友到那些国度去,上理发馆理发,双方言语不通,每过一阵子,理发师就端起一面镜子在后面照给他看,意思是问他剪这样长短合不合适,他点头表示“可以了”。谁知理发师并不停剪,又动起剪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竟把发剪到短得不成样子,直到没法再剪短的时候,理发师这才罢休了。事后,他一打听,原来问题全出在“点头”“摇头”所表现的意思,双方原来是截然不同上面。

又如:有一次一批意大利人来中国访问,在举行宴会的时候,宾主双方为各种题目干杯。有一个很少接待外宾,不大熟谙礼仪的人,看到对方也是反法西斯的,就提议道:“让我们为墨索里尼被吊死干杯!”谁知这样一来,竟出现不愉快的场面了,那几个意大利人都不愿举杯。原来,尽管他们也是反法西斯的,但是在宴会习惯上,却没有为把人吊死而干杯的前例。后来,总算转移了题目,才没有把这个僵局再延续下去。

在一般习惯上,作家出书,总是希望印得越多越好。但是,有些国家的作家,却自鸣孤高,不愿作品多印,只让书籍少量流通于市场,使购书的人不容易获得,以自矜身价。北京有一间出版社出版了一个外国作家的作品,印行了五万册。当那个外国作家到中国访问的时候,出版社负责人出面接待,客气地说:“您的书,这次我们只印了五万册,以后销完再印。”谁知那个作家听了老大不高兴,怫然地说:“为什么要印五万册呢!印得多了,就显不出它是珍贵的了。”一席话,弄得主人啼笑皆非。

像这一类的笑剧,在国际交往上,可以说是时常发生的。例如东南亚有些国家,视天灵盖为神圣之处,把人家的左手认为是龌龊的器官(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们上厕时有以左手洗涤肛门的风习),如果以左手去抚摸人家的头顶,就可以发生严重的纠纷以至引起斗殴。菊花在中国是勇斗秋风、坚韧不拔的象征,然而在世界的不少国家里,它却是死亡的象征;如果碰到人家有喜事时,送一束菊花常常可以引起强烈的反感。猫头鹰在中国的风习中是邪僻不祥之物,在国外好些地方则是智慧的象征。蜗牛,在我们这里常有人以之代表“迟钝”,但在西方却有人把它代表“毅力”,“十年”中风传遐迩的“蜗牛事件”,正是那个无知而又骄横的老妇,在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基础上闹起来的。

这一类笑剧,有的使人一笑,有的使人沉思,有的则使人叹息。那些盲目的崇洋狂者闹的活剧,例如把海外盲人戴的有色眼镜买了回来,天天戴着招摇过市,自炫“洋化”;或者,以为男人留头发越长,在外国越时髦的人,不怕积垢的肮脏,不怕长夏的闷热,把头发留得男女不分,留得像只黑熊般的人物,姑不论整洁才是美的道理他们一点不懂,单就“追求国外标准”这有时是很无聊可笑的一项来说吧,他们所追求的,在国外现在也已经日渐过时了,以至于有些外人来到中国旅行的时候,也惊讶于中国为什么有些男青年,头发之长竟超越过世界水平。这些糊里糊涂的追求时髦者也不知道,像新加坡这类以“花园城市”著称的国家,对于男青年留长头发早已悬为厉禁,如果不愿剪短的,已经一律不准入境了。

国与国间的风俗习惯,本来就已经有许多的不同,中国现代史上经过了不幸的闭关锁国的十年动乱的阶段,又和许多国家扩大了彼此互不相知的距离,因此在这打开窗户,以至在某一程度上开了大门,容许正常往来的日子里,出现一些笑剧闹剧,是并不奇怪的。甚至可以说,这是偿还历史债务所不可免的悲喜剧。写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起了“不要哭,不要笑,而要了解”的那句格言,也禁不住想起在国内外交往日渐频繁的日子里,总是要出现各种各样的人物的。真正能够吸取人家的长处,排斥人家的短处,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行,为国家和人民造福的,终究是那些冷静、朴素的探索者,而不是那些在洋风之前,目迷五色,直不起腰来的“时髦人”,也不是那些采取鸵鸟政策,对崭新事物一律采取排斥态度的顽固派。

1981,12,从化温泉

(选自《秦牧自选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简介】

钱理群

1939-

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学界的重视与尊重,被认为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代表作品丨《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1948:天地玄黄》等。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说东道西: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可以攻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