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游说政治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对于美国的政治和社会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本书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方法对游说政治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推动游说政治得以展开的制度动力,以及游说政治与美国政府尤其是国会政策过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试图回答美国政治中的一系列令人迷惑的问题,比如游说政治在美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即使其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而美国社会依然能够容忍其存在?美国政治制度为游说政治提供了多大的活动空间?推动游说政治的主要行为体是哪些,他们是如何进行运作的?其他国家如何借鉴美国国内游说团体的经验开辟对美外交工作的新渠道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地观察美国政治的幕后运作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看到美国政治除了教科书之外的另外一幅画面。全书材料翔实、案例充实、分析深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和较强的实践启迪价值,既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研究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关心美国政治的读者以及工商企业人士、外交实践工作者的读物。
目录
第一篇 美国政治制度视野中的游说政治
导论 美国政治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游说政治
第一节 游说政治: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美国国会:“乐辩士之城”
二、游说政治:美国式民主的政治“旋转门”
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方法
一、美国学术界关于游说政治的研究综述
二、中国学者的研究和本书视角的选择
三、方法论的选择
第三节 本书的篇章结构提要
第一章 国会游说:概念过程与技术
第一节 国会游说:是艺术,更是科学
一、国会游说:“第三院”的政治运作
二、游说政治的构成要素
三、游说政治的内在结构:说客、议员、客户、选民之间的互动
第二节 游说过程:行动中的游说政治
一、游说政治动力的产生
二、游说对象的选择:值得游说的议员
三、游说战略的选择和方法的确定
四、议员和说客合作的达成
五、“游说失灵”
第三节 国会游说的战略与策略:游说方式大观
一、直接游说战略
二、间接游说战略
三、后备游说战略
第二章 美国式的宪政民主与国会游说
第一节 美国宪政与国会游说
一、美国宪法与国会游说
二、有限政府与国会游说
三、分权制衡与国会游说
四、联邦制与国会游说
五、司法中立与国会游说
第二节 美国民主与国会游说
一、人民国会还是帝王国会
二、透明国会的运作
三、国会游说形象的转变:全方位游说的合法化
第三章 “法治理想国”:国会游说的法理空间和文化基础
第一节 国会游说的早期立法概况
一、从请愿伸冤权的争取到游说立法的争论
二、早期立法的特点和初步成果
第二节 国会游说的法理分析
一、关于限制外国政府和利益集团的游说立法:1938年《外国代理人登记法案》及其修订
二、关于限制国内游说活动的立法:1946年《联邦游说管制法案》及其修订
三、关于游说程序的立法:1995年的《游说公开法案》和1998年《游说公开技术修正法》
四、各州议会出台的游说立法
第三节 国会游说的文化基础
一、多元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合唱:美国国会游说的文化基础
二、妥协与谈判:美国人为什么愿意游说
三、美国梦的困惑:游说立法为什么如此困难
四、“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第四章 美国国会游说的历史方位
第一节 小政府与国会游说:人民的声音
一、自由资本主义新大陆的发展及其非制度性安排:游说的产生和发展
二、群雄逐鹿的国会山:利益集团走上政治舞台
三、“麦迪逊两难”的创造性实践:人民游说
第二节 “大政府”与国会游说:集团的声音
一、“大政府”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游说的激增”
二、三分天下的国会山:“寡头垄断的游说市场”
三、团体政治的勃兴:美国式民主的当代实践
第三节 外国政府与国会游说:“国家的声音”
一、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私有化”倾向
二、列国争雄的国会山:外国政府游说美国
三、国会山上的“国家间政治”:国会游说浓缩国际政治
第二篇 国会游说的制度动力
第五章 利益集团:游说政治的“发电机”
第一节 冲击民主的欲望之流:“无形帝国”的兴起
一、从民众自发到利益集团:游说政治之组织形态的转型
二、利益集团:国会游说的基本分析单位
第二节 当今美国的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一、经济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案例分析:克莱斯勒:游说公关挽狂澜于将倾
案例分析:企业圆桌会议建议政府注资三千亿美元刺激经济早日复苏
案例分析: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关于允许小企业合购医保的游说
二、政治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三、宗教和意识形态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案例分析:关于宗教电视台是否应该获得教育电视节目许可证的游说
四、公共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五、单一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案例分析:美国枪支管理立法为何难产
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内部整合:游说“发电机”的运作
一、人们为什么加入集团:质疑集体行动的困境
二、游说议程如何得以设置:意见整合
三、游说行动如何得以组织:集团领导
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外部行为:“隐形政府”的政治追求
一、游说公共政策的“敲门砖”
二、操纵公共政策的“隐形政府”:以美国军工集团为例子的分析
三、毁誉参半的利益集团政治
第六章 政党游说:国会游说的无形之手
第一节 美国政治运作的发动机:政党及其游说价值
一、政党:美国政治的发动机
二、国会游说的“地下工作者”
第二节 政党游说——看不见的游说战线
一、政党权势集团:政党游说的发动者
二、政党游说的三条“战线”:领袖游说、党团游说和委员会内部游说
第三节 游说政党的价值意义及其操作问题
一、为国会游说“导航”的美国政党
二、游说政党的有关操作问题
案例分析:政党制造“莱温斯基门”的前前后后
第七章 美国总统:国会游说的“大哥大”
第一节 美国总统:美国政治机器的“舵手”
一、府会权力争夺:总统游说的提出
二、总统:国会游说的“大哥大”
第二节 “与狼共舞”:先礼后兵的游说逻辑
一、毕恭毕敬的说客
二、帝王式的总统说客
案例分析:总统推动“PNTR”获得通过
第八章 金钱与政治行动委员会:国会游说的“润滑剂”
第一节 金钱开口,华盛顿俯首
一、无钱不游说:金钱政治在美国
二、游说政治中的金钱及其运作
三、金钱:游说国会的 “润滑剂”
第二节 政治行动委员会的运作与国会游说
一、“政治金钱经纪人”的崛起:政治行动委员会
二、“金钱政治的助推器”的运作
第三节 金钱政治及其治理
一、冲击美国民主的金钱洪流
二、国会竞选捐款制度改革的“困境”
三、“洁净选举”的前景展望
案例分析:金钱游说制造的悲剧:安然公司的教训
第九章 大众媒体和公共舆论:国会游说的“不定号角”
第一节 冲击国会的信息之流:“无冕之王”和游说
一、国会山上的“游说通货”:信息政治
二、“无冕之王”及其政治倾向
三、媒体游说:制导国会的“第四权力”
四、大众传媒与利益集团的互动
第二节 指引国会决策的“风向标”:公共舆论和游说
一、影响国会决策的“风向标”:公共舆论
二、民意测验:公共舆论的“晴雨表”
三、释放国会游说的“烟雾弹”:运作舆论的逻辑
案例分析:媒体导演的故事:“水门事件”留下的思考
第三篇 游说政治与国会决策:制度过程分析
第十章 国会游说与公共政策: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会山上的“权力游戏”:不同决策阶段的游说重点
一、议题设置的政治:利益集团的“议题使者”角色
二、政策的“技术处理”:委员会的“绞肉机”功能
三、政策联盟的建构:“国会反对国会”
第二节 游说政治的“结构性均衡”:美国国会决策的博弈生态分析
一、国会山上的博弈生态:从“铁三角”到“议题网”的变迁
二、国会决策博弈的“结构均衡”:国会山内的政治地理结构
三、国会决策博弈的“结构均衡”:国会山外的政治地理结构
第三节 国会山上的“奥林匹克竞赛”: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游说逻辑
一、游说政治的政策辐射:重新认识美国政治的公共政策制定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妥协品德:美国特色的政治逻辑
第十一章 国会游说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第一节 游说国会与国内政策过程
一、传统利益集团与新兴利益集团的对决:为“空气净化法”而斗争
二、少数派制造的游说压力:20世纪90年代围绕同性恋问题的游说角逐
三、全民关注的热点争论:围绕“中小学教育法案”的游说
四、游说集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决定国会游说结果的因素
第二节 游说国会与美国对外政策过程
一、“阿以冲突在美国”:以色列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与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
二、日本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与美日贸易摩擦:以东芝事件为例
三、台湾游说与美国对台政策:以台湾游说国会支持台湾加入WHO为例
第三节 游说国会决策的战略模式分析
一、国会游说的局与略:环境分析
二、国会游说的纲与目:议题分析
三、国会游说的牌与账:资源分析
四、国会游说的人与力:体制分析
第十二章 新时期中国对美国国会的外交工作: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对国会工作的战略环境:外部影响与制度压力
一、现实国会的“政治图谱”:对中国的意义
二、美国国会的对外政策导向:以第109届国会的对华决策倾向为例
三、中国对美国国会工作思路的选择:先谋于局、后谋于略
第二节 中国对国会工作的战略框架: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体制供给
一、中国对美国国会工作的目标函数: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议题确定
二、中国对美国国会工作的资源约束:自有资源与“中国游说团”
三、中国对美国国会外交工作的体制选择:全员公关网络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对国会工作的十大对策:政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形成集体公关的态势
二、畅通信源,建立健全信息情报和预警体系
三、层层设防,设立反华议案的“障碍跑道”
四、盯住重点议员,塑造中国问题的“聪明投票”效应
五、实施“助理外交”,增强中国问题的“隐形政府”效能
六、运作公关公司,逐步改造“反华议员”
七、实施“经贸外交”,吸纳美国利益集团的游说能量
八、选育“铁嘴”、“铁笔杆”,开发思想库、媒体和舆论游说的优势
九、实施公共外交,通过选民向议员施加压力
十、动用外交声明,配合国会外交
参考书目
后记
导论 美国政治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游说政治
第一节 游说政治: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美国国会:“乐辩士之城”
二、游说政治:美国式民主的政治“旋转门”
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方法
一、美国学术界关于游说政治的研究综述
二、中国学者的研究和本书视角的选择
三、方法论的选择
第三节 本书的篇章结构提要
第一章 国会游说:概念过程与技术
第一节 国会游说:是艺术,更是科学
一、国会游说:“第三院”的政治运作
二、游说政治的构成要素
三、游说政治的内在结构:说客、议员、客户、选民之间的互动
第二节 游说过程:行动中的游说政治
一、游说政治动力的产生
二、游说对象的选择:值得游说的议员
三、游说战略的选择和方法的确定
四、议员和说客合作的达成
五、“游说失灵”
第三节 国会游说的战略与策略:游说方式大观
一、直接游说战略
二、间接游说战略
三、后备游说战略
第二章 美国式的宪政民主与国会游说
第一节 美国宪政与国会游说
一、美国宪法与国会游说
二、有限政府与国会游说
三、分权制衡与国会游说
四、联邦制与国会游说
五、司法中立与国会游说
第二节 美国民主与国会游说
一、人民国会还是帝王国会
二、透明国会的运作
三、国会游说形象的转变:全方位游说的合法化
第三章 “法治理想国”:国会游说的法理空间和文化基础
第一节 国会游说的早期立法概况
一、从请愿伸冤权的争取到游说立法的争论
二、早期立法的特点和初步成果
第二节 国会游说的法理分析
一、关于限制外国政府和利益集团的游说立法:1938年《外国代理人登记法案》及其修订
二、关于限制国内游说活动的立法:1946年《联邦游说管制法案》及其修订
三、关于游说程序的立法:1995年的《游说公开法案》和1998年《游说公开技术修正法》
四、各州议会出台的游说立法
第三节 国会游说的文化基础
一、多元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合唱:美国国会游说的文化基础
二、妥协与谈判:美国人为什么愿意游说
三、美国梦的困惑:游说立法为什么如此困难
四、“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第四章 美国国会游说的历史方位
第一节 小政府与国会游说:人民的声音
一、自由资本主义新大陆的发展及其非制度性安排:游说的产生和发展
二、群雄逐鹿的国会山:利益集团走上政治舞台
三、“麦迪逊两难”的创造性实践:人民游说
第二节 “大政府”与国会游说:集团的声音
一、“大政府”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游说的激增”
二、三分天下的国会山:“寡头垄断的游说市场”
三、团体政治的勃兴:美国式民主的当代实践
第三节 外国政府与国会游说:“国家的声音”
一、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私有化”倾向
二、列国争雄的国会山:外国政府游说美国
三、国会山上的“国家间政治”:国会游说浓缩国际政治
第二篇 国会游说的制度动力
第五章 利益集团:游说政治的“发电机”
第一节 冲击民主的欲望之流:“无形帝国”的兴起
一、从民众自发到利益集团:游说政治之组织形态的转型
二、利益集团:国会游说的基本分析单位
第二节 当今美国的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一、经济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案例分析:克莱斯勒:游说公关挽狂澜于将倾
案例分析:企业圆桌会议建议政府注资三千亿美元刺激经济早日复苏
案例分析: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关于允许小企业合购医保的游说
二、政治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三、宗教和意识形态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案例分析:关于宗教电视台是否应该获得教育电视节目许可证的游说
四、公共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五、单一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行为
案例分析:美国枪支管理立法为何难产
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内部整合:游说“发电机”的运作
一、人们为什么加入集团:质疑集体行动的困境
二、游说议程如何得以设置:意见整合
三、游说行动如何得以组织:集团领导
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外部行为:“隐形政府”的政治追求
一、游说公共政策的“敲门砖”
二、操纵公共政策的“隐形政府”:以美国军工集团为例子的分析
三、毁誉参半的利益集团政治
第六章 政党游说:国会游说的无形之手
第一节 美国政治运作的发动机:政党及其游说价值
一、政党:美国政治的发动机
二、国会游说的“地下工作者”
第二节 政党游说——看不见的游说战线
一、政党权势集团:政党游说的发动者
二、政党游说的三条“战线”:领袖游说、党团游说和委员会内部游说
第三节 游说政党的价值意义及其操作问题
一、为国会游说“导航”的美国政党
二、游说政党的有关操作问题
案例分析:政党制造“莱温斯基门”的前前后后
第七章 美国总统:国会游说的“大哥大”
第一节 美国总统:美国政治机器的“舵手”
一、府会权力争夺:总统游说的提出
二、总统:国会游说的“大哥大”
第二节 “与狼共舞”:先礼后兵的游说逻辑
一、毕恭毕敬的说客
二、帝王式的总统说客
案例分析:总统推动“PNTR”获得通过
第八章 金钱与政治行动委员会:国会游说的“润滑剂”
第一节 金钱开口,华盛顿俯首
一、无钱不游说:金钱政治在美国
二、游说政治中的金钱及其运作
三、金钱:游说国会的 “润滑剂”
第二节 政治行动委员会的运作与国会游说
一、“政治金钱经纪人”的崛起:政治行动委员会
二、“金钱政治的助推器”的运作
第三节 金钱政治及其治理
一、冲击美国民主的金钱洪流
二、国会竞选捐款制度改革的“困境”
三、“洁净选举”的前景展望
案例分析:金钱游说制造的悲剧:安然公司的教训
第九章 大众媒体和公共舆论:国会游说的“不定号角”
第一节 冲击国会的信息之流:“无冕之王”和游说
一、国会山上的“游说通货”:信息政治
二、“无冕之王”及其政治倾向
三、媒体游说:制导国会的“第四权力”
四、大众传媒与利益集团的互动
第二节 指引国会决策的“风向标”:公共舆论和游说
一、影响国会决策的“风向标”:公共舆论
二、民意测验:公共舆论的“晴雨表”
三、释放国会游说的“烟雾弹”:运作舆论的逻辑
案例分析:媒体导演的故事:“水门事件”留下的思考
第三篇 游说政治与国会决策:制度过程分析
第十章 国会游说与公共政策: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会山上的“权力游戏”:不同决策阶段的游说重点
一、议题设置的政治:利益集团的“议题使者”角色
二、政策的“技术处理”:委员会的“绞肉机”功能
三、政策联盟的建构:“国会反对国会”
第二节 游说政治的“结构性均衡”:美国国会决策的博弈生态分析
一、国会山上的博弈生态:从“铁三角”到“议题网”的变迁
二、国会决策博弈的“结构均衡”:国会山内的政治地理结构
三、国会决策博弈的“结构均衡”:国会山外的政治地理结构
第三节 国会山上的“奥林匹克竞赛”: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游说逻辑
一、游说政治的政策辐射:重新认识美国政治的公共政策制定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妥协品德:美国特色的政治逻辑
第十一章 国会游说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第一节 游说国会与国内政策过程
一、传统利益集团与新兴利益集团的对决:为“空气净化法”而斗争
二、少数派制造的游说压力:20世纪90年代围绕同性恋问题的游说角逐
三、全民关注的热点争论:围绕“中小学教育法案”的游说
四、游说集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决定国会游说结果的因素
第二节 游说国会与美国对外政策过程
一、“阿以冲突在美国”:以色列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与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
二、日本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与美日贸易摩擦:以东芝事件为例
三、台湾游说与美国对台政策:以台湾游说国会支持台湾加入WHO为例
第三节 游说国会决策的战略模式分析
一、国会游说的局与略:环境分析
二、国会游说的纲与目:议题分析
三、国会游说的牌与账:资源分析
四、国会游说的人与力:体制分析
第十二章 新时期中国对美国国会的外交工作: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对国会工作的战略环境:外部影响与制度压力
一、现实国会的“政治图谱”:对中国的意义
二、美国国会的对外政策导向:以第109届国会的对华决策倾向为例
三、中国对美国国会工作思路的选择:先谋于局、后谋于略
第二节 中国对国会工作的战略框架: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体制供给
一、中国对美国国会工作的目标函数: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议题确定
二、中国对美国国会工作的资源约束:自有资源与“中国游说团”
三、中国对美国国会外交工作的体制选择:全员公关网络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对国会工作的十大对策:政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形成集体公关的态势
二、畅通信源,建立健全信息情报和预警体系
三、层层设防,设立反华议案的“障碍跑道”
四、盯住重点议员,塑造中国问题的“聪明投票”效应
五、实施“助理外交”,增强中国问题的“隐形政府”效能
六、运作公关公司,逐步改造“反华议员”
七、实施“经贸外交”,吸纳美国利益集团的游说能量
八、选育“铁嘴”、“铁笔杆”,开发思想库、媒体和舆论游说的优势
九、实施公共外交,通过选民向议员施加压力
十、动用外交声明,配合国会外交
参考书目
后记
美国国会游说的制度解读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