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音乐艺术本质上是一门表演艺术,是以其真实的展示才能实现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艺术。其中除了某些技巧和技艺性因素之外,还涉及到文化学、心理学、生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当前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的现状偏重技巧与技艺,轻视理论研究,而繁荣的音乐表演艺术若没有厚实的表演艺术理论研究相伴随,则其丰富经验既得不到系统总结,表演实践中的大量困惑也得不到科学解答,许多有潜质的表演人才由于缺乏足够的美学理论武装和人文修养而难以登上表演艺术的*,其整体发展水平也因缺乏应有的理论自觉而受到极大限制。中国音乐表演艺术在21世纪世界乐坛的强势崛起,正迫切呼唤着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导引。音乐表演美学研究的深入开掘,也必将以其鲜明的实践性品格给音乐表演艺术以理论支持,推动其向更高境界发展。
目录
001 *章 音乐表演美学学科建设
001 一、学科性质
005 二、研究领域
006 三、研究方法
008 四、研究者的知识结构
009 第二章 从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看表演的二度创作基础
010 一、前人的启示
018 二、观察存在方式的不同维度
021 三、音乐作品的本体构成
026 四、古代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怎么可能的
031 五、如何判别音乐表演的质量
031 关于正误之分
034 关于质量高低
039 第三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文本与型号
039 一、众说纷纭的“文本”
043 二、关于型号的思考
046 三、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
054 第四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
054 一、个性与共性
057 二、现象与本质
062 三、表演个性中的灵感性思维
063 四、平衡与不平衡
065 五、发展表演艺术个性的合理前提
069 第五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风格与流派
069 一、风格内涵
071 二、风格成因
073 三、三种因素
075 四、艺术流派
076 五、前辈的经验
078 六、你可认识自己?
080 七、*好的学生不像老师
082 第六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几个美学问题
085 一、演奏前阶段
085 倾听乐谱
088 音调内涵的诸多属性
099 二、登台瞬间
099 思想感情的二重性
102 理智与感情的关系问题
103 心理专注
106 三、演奏后阶段
106 演奏的不可重复性
107 自我超越
109 第七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意念
109 一、现象学的“意念”
112 二、“意念设定”与“同化适应
113 三、意念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116 第八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与神
116 一、形神追求
119 二、形神境界
126 三、形神塑造
131 第九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
131 一、贵实与贵虚
133 二、虚与实的*性与相对性
135 三、二度创作中的虚实转化
136 四、音乐表演技法中的虚与实
140 五、音乐组织建构中的虚与实
144 第十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情与理
145 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理
150 二、音乐作品中的情与理
151 三、读谱过程中的情与理
156 四、练习过程中的情与理
157 练习性练习
158 表演性练习
161 五、表演过程中的情与理
164 第十一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
164 一、从哲学、伦理学到美学
167 二、气与韵的信息二重性
168 三、“变数”与“函数”
169 演奏中的音过程
175 力度、速度的量化
180 音色控制
181 四、音乐思维的概括性与具体性
183 五、气韵协 生动出
189 第十二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真与美
189 一、对艺术之真的思考
194 二、对音乐之美的思考
196 感性材料之美
198 结构之美
201 生命运动之美
203 格调之美
205 三、对真与美关系的思考
206 真与美的联系
207 真与美的区别
209 真与美的平衡
213 第十三章 关于表演心理技术的美学思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启示
213 一、表现派与体验派
215 空白、程序化、静止
216 二、从形式到内容
217 向作者靠拢
218 隐在的读者
218 文本与作品
218 含义与意义
219 限定与自由
219 视点与视境
220 元素与贯串动作
224 三、从内容到形式
224 理解与体验
225 找到与丢掉
226 今天、此时、此地
227 激发与抑制
228 舞台语言
229 舞台时间
230 角色远景与演员远景
233 言语与现实
234 相互作用的三条线
234 四、互相渗透的三原则
234 能动性和行动的原则
235 规定情景中热情真实的原则
235 意识地走向有机创作的原则
237 天才与人材
239 第十四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意境
239 一、意境存在吗
242 二、什么是意境
243 三、意象与意境
244 四、从“传神”到“立意”
246 五、意境存在于何处
247 六、意境的多样性
249 七、个案分析
257 八、三个环节 两个中介
259 第十五章 关于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思考
260 一、素质教育
263 二、品德教育
265 三、技能教育
273 四、创造性思维
273 长期积累
277 启发式教学
281 加强文化修养
【书摘与插画】
音乐表演美学学科建设
我赞成一种观点:美学要下来,艺术要上去。
所谓美学要下来,就是说美学不应仅仅抽象地议论,美学应该落到脚踏实地的工艺学层面,工艺学应该是美学的基础。所谓艺术要上去,就是说艺术的工作操作过程需要通过美学的头脑思考,它才能够腾飞、升华。艺术学与美学需要互相渗透。美学研究要向艺术靠拢,艺术学研究要向美学靠拢。若真能这样的话,美学、艺术学研究或许能出现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笔者努力追求的。故此,本书拟从对音乐表演美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入手,进而再论及音乐表演艺术的其他相关问题。
一、学科性质
音乐表演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它既有音乐美学的特殊性,也区别于一般音乐美学,它要研究的是音乐表演艺术实践中的诸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具有它自身特殊的可操作性,必须有助于人们在音乐表演中的艺术创造实践。
关于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主要有其二重性,音乐美学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美学又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音乐科学)的一个分支,因而它既具有哲学的性质,又具有学科的性质,但它并非音乐加美学或美学加音乐,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的品质。
音乐学即音乐科学,在《艺术学研究》第二集(1996南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编)上载有茅原先生的文章《音乐学学科建设问题》可参考。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轮廓:
音乐学英语Musicology,德语就是音乐科学Musikwissenschaft。其前身就是音乐研究或音乐理论。古已有之。直到1863年德国的克吕桑德的《音乐学鉴序言》出版,人们才把音乐学当作一门独立学科看待。1885年奥地利的阿德勒《音乐学的领域、方法及目标》发表,把音乐学划分为两大类——历史音乐学与系统音乐学。每一类含四个子学科,子学科下面又含若干亚子学科。至此学科规模方见雏形。这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音乐的技术、理论、方法,以音乐的全部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学科。迄今这个学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在发展中,不可能开列一个*完全的学科目录。
依据目前全世界音乐发展的情况,基本上可分为十二个子学科:
一、 声学方面:(1)音乐音响学、(2)音响生理学、(3)音响心理学、(4)律学
二、音乐美学:(1)音乐美学史、(2)音乐审美发生论、(3)音乐美原理、(4)音乐创作美学、(5)音乐表演美学、(6)艺术鉴赏美学、(7)音乐评论美学。
三、音乐史学:包括通史与专史两大类,范围涉及(1)声乐史、(2)歌剧史、(3)各种乐器演奏艺术史、(4)音乐体裁史、(6)各国音乐史、(7)断代音乐史、(8)音乐家传记、(9)图解音乐史、(10)舞蹈及舞曲史、(11)音乐年代学、(12)民族音乐史、(13)地方音乐史、(14)音乐教育史等等。
四、技术理论:包括一度创作范畴的的技术理论与二度创作范畴的技术理论两大类。前者统属音乐形态学,包括(1)旋律学、(2)和声学、(3)复调、(4)节奏学、(5)节拍学、(6)织体学、(7)乐器法、(8)配器法、(9)曲式与作品分析、(10)电脑在音乐中的应用、(11)基础理论研究(乐理、调试学、音阶学等);后来包括(1)指挥法、(2)音乐表演技术理论。
五、民族音乐学(即比较音乐学)
六、文本评论:(1)文献目录学、(2)音乐分类学、(3)古谱学、(4)音乐编辑校对研究、(5)音乐出版印刷研究。
七、乐器学:(复制、修理、改革)
八、词典学与术语学
九、图书档案研究
十、音乐图解学
十一、大众媒体:(1)音乐概论、(2)音乐评论、(3)音乐鉴赏。
十二、边缘学科:(1)音乐心理学、(2)音乐教育学、(3)音乐社会学、(4)音乐治疗学、(5)音乐社会心理学、(6)音乐教育心理学、(7)音乐考古学、(8)音乐人类学、(9)音乐与其他的比较研究:如音乐与文学、诗歌、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书法、自然美等的比较研究。
音乐美学既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哲学与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音乐美学具有哲学与科学的双重属性。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