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简介:科学与人文的对峙,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关系的探讨,亦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的命题,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命题。俞兆平、王文勇所著的《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选择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文论家,从史料出发,并回归历史语境,以他们对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态度、立场,以及学理论析与价值判断,分别整理、归纳为如下四种形态:第一,在人文与科学对峙困境中面临两难选择,其代表人物为王国维与梁启超;第二,主张科学与人文两者共容互动,希冀合题,其代表人物为早期鲁迅、徐志摩、林语堂、梁宗岱;第三,推崇科学,肯定科学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正值效应,其代表人物为胡适、郭沫若、茅盾;第四,抗衡科学主义的压制,强调重建人文精神的价值体系,其代表人物是以吴宓为首的学衡派,以及梁实秋、闻一多、丰子恺等。
目录
第一章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命题
第二节 西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与人文关系状况
第四节 中国近代对科学的接纳及冲突
第五节 中国五四时期科学主义语境的形成
第二章 近代中国科学与人文对峙之困境
第一节 王国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第二节 梁启超:理智用科学,情感超科学
第三章 科玄论战:困惑中的价值分歧
第一节 科玄论战与中西文化论战
第二节 科玄论战涉及的命题
第三节 科玄论战的影响及意义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共容
第一节 早期鲁迅: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
第二节 徐志摩:人文的“圣水”洗涤科学的“斑点”
第三节 林语堂:“可见”与“不可见”有融合之势
第四节 梁宗岱:诗是真底最高与最终的实现
第五章 崇奉科学主义思潮
第一节 胡适:科学,全国一致的崇信
第二节 郭沫若:吸吮欧西的纯粹科学的甘乳
第三节 茅盾:自然主义的真精神是科学的描写法
第六章 抗衡唯科学主义
第一节 学衡派:物事与人事,各有其律
第二节 梁实秋:文学批评不是科学
第三节 闻一多:科学是艺术底仆役
第四节 丰子恺:美是真善的完成
附录 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以《新青年》杂志为个案的论析
后记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命题
第二节 西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与人文关系状况
第四节 中国近代对科学的接纳及冲突
第五节 中国五四时期科学主义语境的形成
第二章 近代中国科学与人文对峙之困境
第一节 王国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第二节 梁启超:理智用科学,情感超科学
第三章 科玄论战:困惑中的价值分歧
第一节 科玄论战与中西文化论战
第二节 科玄论战涉及的命题
第三节 科玄论战的影响及意义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共容
第一节 早期鲁迅: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
第二节 徐志摩:人文的“圣水”洗涤科学的“斑点”
第三节 林语堂:“可见”与“不可见”有融合之势
第四节 梁宗岱:诗是真底最高与最终的实现
第五章 崇奉科学主义思潮
第一节 胡适:科学,全国一致的崇信
第二节 郭沫若:吸吮欧西的纯粹科学的甘乳
第三节 茅盾:自然主义的真精神是科学的描写法
第六章 抗衡唯科学主义
第一节 学衡派:物事与人事,各有其律
第二节 梁实秋:文学批评不是科学
第三节 闻一多:科学是艺术底仆役
第四节 丰子恺:美是真善的完成
附录 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以《新青年》杂志为个案的论析
后记
中国现代作家论科学与人文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