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per large - scale project system integration
副标题:无
作 者:张曙光著
分类号:U238
ISBN:978703018747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是一本详细阐述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的专著。《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是在作者长期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并结合中国客运专线工程系统和动车组研发进行了实例剖析。《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内容共分三篇10章,具体分析与描述了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实践、时速200km与300km动车组集成实践。《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可供从事客运专线设计、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工程系统集成理论
第一章 绪论
1.1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产生与实施
1.1.1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产生及其特征
1.1.2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施
1.2 超大型工程系统——中国铁路客运专线
1.2.1 中国铁路的需求与问题分析
1.2.2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是一个超大型工程系统
1.3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提出
第二章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研究范畴
2.1.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研究对象
2.1.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相关概念
2.1.3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特征
2.2 核心思想与目标
2.2.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核心思想
2.2.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目标
2.3 理论背景
2.3.1 系统论
2.3.2 控制论
2.3.3 协同论
2.3.4 集成理论的学术范围
2.4 应用条件
2.4.1 存在可集成单元
2.4.2 能够获得可集成单元
2.4.3 各集成单元具有可集成性
2.5 体系结构
2.5.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研究内容
2.5.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方法论简述
第三章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方法论
3.1 技术集成的理论与方法
3.1.1 技术集成的范畴
3.1.2 技术单元的辨识
3.1 -3技术体系的划分
3.1.4 技术集成的模式
3.1.5 技术集成的优化与创新
3.1.6 技术集成效应评估
3.2 工程集成的理论与方法
3.2.1 工程集成的范畴
3.2.2 工程集成的战略规划
3.2.3 工程集成的资源规划
3.2.4.工程集成的平台规划
3.2.5 工程集成的方法设计
3.3 管理集成的理论与方法
3.3.1 管理集成的范畴
3.3.2 管理集成的设计
第二篇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实践
第四章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概述
4.1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4.2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构成
4.2.1 工务工程系统
4.2.2 动车组系统
4.2.3 通信信号系统
4.2.4 牵引供电系统
4.2.5 运营调度系统
4.2.6 旅客服务系统
4.3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方法概述
4.3.1 系统集成核心思想与主要内涵
4.3.2 集成过程管理方法
第五章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内容
5.1 工务工程
5.1.1 系统概述
5.1.2 系统集成目标与关键技术
5.1.3 工程设计
5.1.4 施工技术
5.1.5 综合检测
5.1.6 系统匹配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5.2 通信信号
5.2.1 系统概述
5.2.2 铁路专用通信技术
5.2.3 列车控制系统技术
5.2.4 调度集中控制技术集成
5.3 牵引供电
5.3.1 系统概述
5.3.2 供电电源电压等级
5.3.3 牵引网供电方式
5.3.4 变电所与电力监控系统
5.3.5 高速接触网
5.3.6 自动过分相技术
5.3.7 综合接地技术
5.4 运营调度
5.4.1 系统概述
5.4.2 运营调度系统组成
5.4.3 运营调度系统结构功能
5.4.4 运营调度系统接口体系
5.5 客运专线客运服务技术集成
5.5.1 系统概述
5.5.2 客运专线票务系统集成技术
5.5.3 旅客服务系统集成技术
5.5.4 市场营销策划技术
5.5.5 客运组织技术
5.5.6 接口技术
第六章 客运专线系统接口
6.1 接口概念与接口管理
6.1.1 接口概念
6.1.2 接口管理
6.2 系统内部与外部接口
6.2.1 通信信号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
6.2.2 运营调度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
6.2.3 牵引供电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
6.2.4 工务工程与动车组接口关系
6.2.5 通信信号与运营调度接口关系
6.2.6 通信信号与牵引供电接口关系
6.2.7 通信信号与动车组接口关系
6.2.8 运营调度与牵引供电接口关系
6.2.9 运营调度与客运服务接口关系
6.2.1 0牵引供电与动车组接口关系
6.2.1 1客运服务与工务工程的关系
6.2.1 2整体系统综合接口关系
6.2.1 3外部接口关系
6.3 动车组与客运专线其他系统的接口
6.3.1 动车组与工务系统的接口关系
6.3.2 动车组与牵引供电的接口关系
第三篇 时速200km与300km动车组集成实践
第七章 动车组集成概述
7.1 动车组组成、分类及技术特点
7.1.1 动车组组成
7.1.2 动车组分类
7.1.3 动车组技术特点
7.2 动车组系列
7.2.1 日本高速动车组
7.2.2 欧洲动车组
7.2.3 我国时速200km与300km动车组集成
第八章 动车组核心元素集成实践
8.1 概述
8.1.1 动车组集成原则与目标
8.1.2 动车组核心元素接口特征
8.2 车体技术集成
8.2.1 车体技术集成主要原则
8.2.2 车体技术集成实践
8.3 转向架技术集成
8.3.1 动车组转向架技术集成要素
8.3.2 高速转向架技术集成原理
8.3.3 CRH系列动车组转向架的集成实践
8.4 牵引传动与控制集成
8.4.1 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理论
8.4.2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受电弓
8.4.3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主变压器
8.4.4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变流器及控制系统
8.4.5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电动机
8.4.6 动车组牵引传动与控制系统集成实践
8.5 制动技术集成
8.5.1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原则
8.5.2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要素
8.5.3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实践
8.6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
8.6.1 网络控制系统基本功能与集成要素
8.6.2 基于TCN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实践
8.6.3 基于ARCNET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实践
第九章 动车组工程集成的实施
9.1 动车组工程集成流程与布局
9.1.1 动车组工程集成流程
9.1.2 动车组工程集成布局
9.2 动车组工程集成的技术实施
9.2.1 工程集成技术
9.2.2 工程集成的实施
9.3 工程集成组织体系与技术平台的建立
9.3.1 动车组工程集成组织体系
9.3.2 动车组工程集成技术平台的建立
第十章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
10.1 概述
10.2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
10.2.1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创建
10.2.2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产生与实施
1.1.1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产生及其特征
1.1.2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施
1.2 超大型工程系统——中国铁路客运专线
1.2.1 中国铁路的需求与问题分析
1.2.2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是一个超大型工程系统
1.3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提出
第二章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研究范畴
2.1.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研究对象
2.1.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相关概念
2.1.3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特征
2.2 核心思想与目标
2.2.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核心思想
2.2.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目标
2.3 理论背景
2.3.1 系统论
2.3.2 控制论
2.3.3 协同论
2.3.4 集成理论的学术范围
2.4 应用条件
2.4.1 存在可集成单元
2.4.2 能够获得可集成单元
2.4.3 各集成单元具有可集成性
2.5 体系结构
2.5.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研究内容
2.5.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方法论简述
第三章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方法论
3.1 技术集成的理论与方法
3.1.1 技术集成的范畴
3.1.2 技术单元的辨识
3.1 -3技术体系的划分
3.1.4 技术集成的模式
3.1.5 技术集成的优化与创新
3.1.6 技术集成效应评估
3.2 工程集成的理论与方法
3.2.1 工程集成的范畴
3.2.2 工程集成的战略规划
3.2.3 工程集成的资源规划
3.2.4.工程集成的平台规划
3.2.5 工程集成的方法设计
3.3 管理集成的理论与方法
3.3.1 管理集成的范畴
3.3.2 管理集成的设计
第二篇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实践
第四章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概述
4.1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4.2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构成
4.2.1 工务工程系统
4.2.2 动车组系统
4.2.3 通信信号系统
4.2.4 牵引供电系统
4.2.5 运营调度系统
4.2.6 旅客服务系统
4.3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方法概述
4.3.1 系统集成核心思想与主要内涵
4.3.2 集成过程管理方法
第五章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内容
5.1 工务工程
5.1.1 系统概述
5.1.2 系统集成目标与关键技术
5.1.3 工程设计
5.1.4 施工技术
5.1.5 综合检测
5.1.6 系统匹配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5.2 通信信号
5.2.1 系统概述
5.2.2 铁路专用通信技术
5.2.3 列车控制系统技术
5.2.4 调度集中控制技术集成
5.3 牵引供电
5.3.1 系统概述
5.3.2 供电电源电压等级
5.3.3 牵引网供电方式
5.3.4 变电所与电力监控系统
5.3.5 高速接触网
5.3.6 自动过分相技术
5.3.7 综合接地技术
5.4 运营调度
5.4.1 系统概述
5.4.2 运营调度系统组成
5.4.3 运营调度系统结构功能
5.4.4 运营调度系统接口体系
5.5 客运专线客运服务技术集成
5.5.1 系统概述
5.5.2 客运专线票务系统集成技术
5.5.3 旅客服务系统集成技术
5.5.4 市场营销策划技术
5.5.5 客运组织技术
5.5.6 接口技术
第六章 客运专线系统接口
6.1 接口概念与接口管理
6.1.1 接口概念
6.1.2 接口管理
6.2 系统内部与外部接口
6.2.1 通信信号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
6.2.2 运营调度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
6.2.3 牵引供电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
6.2.4 工务工程与动车组接口关系
6.2.5 通信信号与运营调度接口关系
6.2.6 通信信号与牵引供电接口关系
6.2.7 通信信号与动车组接口关系
6.2.8 运营调度与牵引供电接口关系
6.2.9 运营调度与客运服务接口关系
6.2.1 0牵引供电与动车组接口关系
6.2.1 1客运服务与工务工程的关系
6.2.1 2整体系统综合接口关系
6.2.1 3外部接口关系
6.3 动车组与客运专线其他系统的接口
6.3.1 动车组与工务系统的接口关系
6.3.2 动车组与牵引供电的接口关系
第三篇 时速200km与300km动车组集成实践
第七章 动车组集成概述
7.1 动车组组成、分类及技术特点
7.1.1 动车组组成
7.1.2 动车组分类
7.1.3 动车组技术特点
7.2 动车组系列
7.2.1 日本高速动车组
7.2.2 欧洲动车组
7.2.3 我国时速200km与300km动车组集成
第八章 动车组核心元素集成实践
8.1 概述
8.1.1 动车组集成原则与目标
8.1.2 动车组核心元素接口特征
8.2 车体技术集成
8.2.1 车体技术集成主要原则
8.2.2 车体技术集成实践
8.3 转向架技术集成
8.3.1 动车组转向架技术集成要素
8.3.2 高速转向架技术集成原理
8.3.3 CRH系列动车组转向架的集成实践
8.4 牵引传动与控制集成
8.4.1 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理论
8.4.2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受电弓
8.4.3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主变压器
8.4.4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变流器及控制系统
8.4.5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电动机
8.4.6 动车组牵引传动与控制系统集成实践
8.5 制动技术集成
8.5.1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原则
8.5.2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要素
8.5.3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实践
8.6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
8.6.1 网络控制系统基本功能与集成要素
8.6.2 基于TCN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实践
8.6.3 基于ARCNET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实践
第九章 动车组工程集成的实施
9.1 动车组工程集成流程与布局
9.1.1 动车组工程集成流程
9.1.2 动车组工程集成布局
9.2 动车组工程集成的技术实施
9.2.1 工程集成技术
9.2.2 工程集成的实施
9.3 工程集成组织体系与技术平台的建立
9.3.1 动车组工程集成组织体系
9.3.2 动车组工程集成技术平台的建立
第十章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
10.1 概述
10.2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
10.2.1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创建
10.2.2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per large - scale project system integrat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