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移动IP及其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书中首先详细描述了两个基本的移动IP协议——移动IPv4协议和移动lPv6协议,然后逐章讨论了移动IP的相关技术,包括移动IP的切换技术、服务质量机制、安全机制和组播技术等,还简单说明了与移动IP相关或类似的其他技术。最后详细分析了移动IPv6在Linux系统上的实现MIPL。本书是在移动IP技术的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
本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叙述深入浅出,可作为对下一代Internet、无线通信,特别是移动Internet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移动ip概述
1.1 移动ip的产生
1.1.1 移动ip解决的问题
1.1.2 移动ip的应用范围
1.1.3 移动ip的设计目标
1.2 移动ip的基本概念
1.2.1 移动ip的基本术语
1.2.2移动ip的基本操作
1.3移动ipv6协议
1.3.1 ipv6协议
1.3.2 移动ipv6的基本操作
1.3.3 与移动ipv4比较
1.4 移动ip中的关键技术
1.4.1 移动切换
1.4.2 移动安全
1.4.3 服务质量
1.4.4 组播技术
第2章 移动ipv4
2.1 ipv4基础
2.1.1 tcp/ip网络的层次结构以及p协议
. 2.1.2 ipv4编址
2.1.3 ipv4分组格式
2.1.4 ip路由选择
2.1.5 ip封装
2.2 移动ipv4概述
2.2.1 协议概述
2.2.2 代理发现
2.2.3 移动ipv4中的注册
2.2.4 移动ipv4的路由
2.2.5 移动ipv4的基本操作过程
2.2.6 对当前协议的修改
2.3 移动ipv4中的代理发现机制
2.3.1 代理通告的实现机制
2.3.2 代理通告对icmp路由器通告的扩展
2.3.3 代理请求
2.3.4 代理发现机制对外地代理和家乡代理的要求
2.3.5 代理发现对移动节点的要求
2.4 移动ipv4的注册
2.4.1 注册请求消息和注册应答消息
2.4.2注册认证扩展
2.4.3 注册过程对移动节点的要求
2.4.4 注册过程对外地代理的要求
2.4.5 注册过程对家乡代理的要求
2.5 移动ipv4的路由
2.5.1 单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5.2 广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5.3 组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5.4 移动路由器
2.5.5 arp,proxyarp和gratuitous arp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ipv6
3.1 ipv6协议
3.1.1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
3.1.2 ipv4升级到ipv6
3.1.3 ipv6简介
3.1.4 在ipv6中支持移动
3.2 移动ipv6协议概述
3.2.1 与移动ipv4协议的比较
3.2.2 常用的术语
3.2.3 协议的基本操作过程
3.2.4 对基本ipv6协议的修改
3.2.5 概念性数据结构
3.3 移动ipv6的安全性
3.3.1 安全威胁
3.3.2 移动ipv6协议提供的安全机制
3.3.3 返回路径可达过程
3.4 移动ipv6的消息/选项格式
3.4.1 移动报头及消息格式
3.4.2移动选项(mobility options)
3.4.3 家乡地址选项(home address option)
3.4.4 第二类路由头
3.4.5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和响应
3.4.6 icmp移动前缀请求和通告
3.5 对ipv6邻居发现机制的修改
3.5.1 修改的路由器通告消息
3.5.2 修改的前缀信息选项
3.5.3 新的通告间隔选项
3.5.4 新的家乡代理信息选项
3.5.5 对路由器通告发送规则的修改
3.5.6 对路由器请求发送规则的修改
3.5.7 对重复地址检测的修改
3.6 移动ipv6协议的主要操作过程
3.6.1 概念性数据结构及其管理
3.6.2 移动检测过程
3.6.3 转交地址的形成过程
3.6.4 自动发现家乡代理的地址
3.6.5 家乡网络前缀的自动配置
3.6.6 移动节点和家乡代理的绑定管理
3.6.7 移动节点和通信对端的绑定管理
3.6.8 移动节点的绑定管理
3.6.9 分组通信
3.6.10 icmp错误消息的处理
3.7 对ipv6节点的要求
3.7.1 所有ipv6节点
3.7.2 支持路由优化的ipv6节点
3.7.3 所有ipv6路由器
3.7.4 对所有ipv6家乡代理的要求
3.7.5 对ipv6移动节点的要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移动ip的切换技术
4.1 移动ipv4低延迟切换技术
4.1.1 切换延迟和解决方法
4.1.2 第二层触发
4.1.3 预先注册切换方法
4.1.4 过后注册切换方法
4.1.5 联合切换方法
4.2 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
4.2.1 协议描述
4.2.2 快速切换机制的分类
4.2.3 预先切换
4.2.4 基于隧道的切换
4.3 ipv6平滑切换技术
4.3.1 框架描述
4.3.2 移动控制网络协助/不协助(mcna)
4.3.3 网络控制移动协助切换(ncma)
4.4层次型移动ipv6管理模型
4.4.1 hmipv6概述
4.4.2 hmipv6的扩充
4.4.3 map发现
4.4.4 基本模式
4.4.5 扩展模式
4.4.6 两种模式的比较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移动,p网络中的服务质量技术
5.1 固定internet的服务质量机制
5.1.1 qos概述
5.1.2 集成服务
5.1.3 差分服务
5.1.4 qos策略
5.1.5 移动环境对移动ip中qos的影响
5.2移动ip服务质量概述
5.2.1 移动ip qos解决方案的要求
5.2.2 移动ip中qos解决方案
5.3 移动ip网络服务质量框架结构
5.3.1 移动ip网络的qos框架结构的要求
5.3.2 “两层、两级”qos框架概述
5.3.3 “两级”qos机制
5.3.4 端到端qos的保证
5.4 qos信令和协商
5.4.1 rsvp对移动ip协议的支持
5.4.2 移动rsvp(mrsvp)
5.4.3 基于移动ipv6移动管理信令的qos信令
5.4.4 qos协商过程
5.5 平滑切换中的缓存管理
5.5.1 缓存管理概述
5.5.2 协议扩展定义
5.5.3 移动节点的操作
5.5.4 路由器的操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移动ip中的安全问题
6.1 网络安全基础
6.1.1 网络安全的目标
6.1.2 安全威胁和安全攻击
6.1.3 网络的安全机制和技术
6.2 移动ip的安全分析
6.2.1 移动ip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6.2.2 移动ip的安全要求
6.2.3 移动ipv4的安全分析
6.2.4 移动ipv6的安全分析
6.3 移动ip的安全解决方案
6.3.1 安全解决方案的要求
6.3.2 移动ip协议本身提供的安全机制
6.3.3 移动虚拟专用网
6.3.4 定制密钥(pbk,purpose-builtkey)
6.4 aaa在移动ip中的应用
6.4.1 aaa的一般模型
6.4.2 aaa在移动ip中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移动ip的组播技术
7.1 固定网络的组播技术
7.1.1 ip组播服务模型
7.1.2 组播传输树的典型算法
7.1.3 密集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7.1.4 稀疏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7.1.5 域间组播协议
7.2 移动ip组播技术
7.2.1 远程签署rs
7.2.2 双向隧道bt
7.2.3 移动组播协议mom
7.2.4 基于范围的移动组播rbmom协议
7.2.5 组播代理ma协议
7.2.6 移动组播代理mma协议
7.2.7 fhsr(first home-agent second remote-subscription)算法
7.3 可靠的移动组播协议
7.3.1 可靠移动组播协议rmmp
7.3.2 基于范围的可靠移动组播协议rrbmom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相关技术
8.1 无线局域网
8.1.1 无线局域网概述
8.1.2 ieee802.11的网络体系结构
8.1.3 ieee802.11mac层协议
8.1.4 ieee802.11物理层标准
8.2 无线自组网技术
8.2.1 无线自组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8.2.2 主动路由协议
8.2.3 按需路由协议
8.2.4 群集路由
8.2.5 各种算法的比较
8.2.6 ad hoc网络中的qos路由技术
8.3 leo卫星网络的路由技术
8.3.1 leo卫星网络的特点
8.3.2 leo卫星网络的路由
8.3.3 leo卫星网络的切换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移动ipv6的实现
9.1 mipl安装和调试
9.1.1 mipl安装
9.1.2 mipl调试
9.1.3 在mipl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
9.2 mipl源代码分析
9.2.1 ip包处理流程
9.2.2 绑定的建立
9.2.3 数据包的隧道转发
小结
参考文献
常用术语英汉对照
1.1 移动ip的产生
1.1.1 移动ip解决的问题
1.1.2 移动ip的应用范围
1.1.3 移动ip的设计目标
1.2 移动ip的基本概念
1.2.1 移动ip的基本术语
1.2.2移动ip的基本操作
1.3移动ipv6协议
1.3.1 ipv6协议
1.3.2 移动ipv6的基本操作
1.3.3 与移动ipv4比较
1.4 移动ip中的关键技术
1.4.1 移动切换
1.4.2 移动安全
1.4.3 服务质量
1.4.4 组播技术
第2章 移动ipv4
2.1 ipv4基础
2.1.1 tcp/ip网络的层次结构以及p协议
. 2.1.2 ipv4编址
2.1.3 ipv4分组格式
2.1.4 ip路由选择
2.1.5 ip封装
2.2 移动ipv4概述
2.2.1 协议概述
2.2.2 代理发现
2.2.3 移动ipv4中的注册
2.2.4 移动ipv4的路由
2.2.5 移动ipv4的基本操作过程
2.2.6 对当前协议的修改
2.3 移动ipv4中的代理发现机制
2.3.1 代理通告的实现机制
2.3.2 代理通告对icmp路由器通告的扩展
2.3.3 代理请求
2.3.4 代理发现机制对外地代理和家乡代理的要求
2.3.5 代理发现对移动节点的要求
2.4 移动ipv4的注册
2.4.1 注册请求消息和注册应答消息
2.4.2注册认证扩展
2.4.3 注册过程对移动节点的要求
2.4.4 注册过程对外地代理的要求
2.4.5 注册过程对家乡代理的要求
2.5 移动ipv4的路由
2.5.1 单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5.2 广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5.3 组播数据分组的路由
2.5.4 移动路由器
2.5.5 arp,proxyarp和gratuitous arp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ipv6
3.1 ipv6协议
3.1.1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
3.1.2 ipv4升级到ipv6
3.1.3 ipv6简介
3.1.4 在ipv6中支持移动
3.2 移动ipv6协议概述
3.2.1 与移动ipv4协议的比较
3.2.2 常用的术语
3.2.3 协议的基本操作过程
3.2.4 对基本ipv6协议的修改
3.2.5 概念性数据结构
3.3 移动ipv6的安全性
3.3.1 安全威胁
3.3.2 移动ipv6协议提供的安全机制
3.3.3 返回路径可达过程
3.4 移动ipv6的消息/选项格式
3.4.1 移动报头及消息格式
3.4.2移动选项(mobility options)
3.4.3 家乡地址选项(home address option)
3.4.4 第二类路由头
3.4.5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和响应
3.4.6 icmp移动前缀请求和通告
3.5 对ipv6邻居发现机制的修改
3.5.1 修改的路由器通告消息
3.5.2 修改的前缀信息选项
3.5.3 新的通告间隔选项
3.5.4 新的家乡代理信息选项
3.5.5 对路由器通告发送规则的修改
3.5.6 对路由器请求发送规则的修改
3.5.7 对重复地址检测的修改
3.6 移动ipv6协议的主要操作过程
3.6.1 概念性数据结构及其管理
3.6.2 移动检测过程
3.6.3 转交地址的形成过程
3.6.4 自动发现家乡代理的地址
3.6.5 家乡网络前缀的自动配置
3.6.6 移动节点和家乡代理的绑定管理
3.6.7 移动节点和通信对端的绑定管理
3.6.8 移动节点的绑定管理
3.6.9 分组通信
3.6.10 icmp错误消息的处理
3.7 对ipv6节点的要求
3.7.1 所有ipv6节点
3.7.2 支持路由优化的ipv6节点
3.7.3 所有ipv6路由器
3.7.4 对所有ipv6家乡代理的要求
3.7.5 对ipv6移动节点的要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移动ip的切换技术
4.1 移动ipv4低延迟切换技术
4.1.1 切换延迟和解决方法
4.1.2 第二层触发
4.1.3 预先注册切换方法
4.1.4 过后注册切换方法
4.1.5 联合切换方法
4.2 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
4.2.1 协议描述
4.2.2 快速切换机制的分类
4.2.3 预先切换
4.2.4 基于隧道的切换
4.3 ipv6平滑切换技术
4.3.1 框架描述
4.3.2 移动控制网络协助/不协助(mcna)
4.3.3 网络控制移动协助切换(ncma)
4.4层次型移动ipv6管理模型
4.4.1 hmipv6概述
4.4.2 hmipv6的扩充
4.4.3 map发现
4.4.4 基本模式
4.4.5 扩展模式
4.4.6 两种模式的比较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移动,p网络中的服务质量技术
5.1 固定internet的服务质量机制
5.1.1 qos概述
5.1.2 集成服务
5.1.3 差分服务
5.1.4 qos策略
5.1.5 移动环境对移动ip中qos的影响
5.2移动ip服务质量概述
5.2.1 移动ip qos解决方案的要求
5.2.2 移动ip中qos解决方案
5.3 移动ip网络服务质量框架结构
5.3.1 移动ip网络的qos框架结构的要求
5.3.2 “两层、两级”qos框架概述
5.3.3 “两级”qos机制
5.3.4 端到端qos的保证
5.4 qos信令和协商
5.4.1 rsvp对移动ip协议的支持
5.4.2 移动rsvp(mrsvp)
5.4.3 基于移动ipv6移动管理信令的qos信令
5.4.4 qos协商过程
5.5 平滑切换中的缓存管理
5.5.1 缓存管理概述
5.5.2 协议扩展定义
5.5.3 移动节点的操作
5.5.4 路由器的操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移动ip中的安全问题
6.1 网络安全基础
6.1.1 网络安全的目标
6.1.2 安全威胁和安全攻击
6.1.3 网络的安全机制和技术
6.2 移动ip的安全分析
6.2.1 移动ip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6.2.2 移动ip的安全要求
6.2.3 移动ipv4的安全分析
6.2.4 移动ipv6的安全分析
6.3 移动ip的安全解决方案
6.3.1 安全解决方案的要求
6.3.2 移动ip协议本身提供的安全机制
6.3.3 移动虚拟专用网
6.3.4 定制密钥(pbk,purpose-builtkey)
6.4 aaa在移动ip中的应用
6.4.1 aaa的一般模型
6.4.2 aaa在移动ip中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移动ip的组播技术
7.1 固定网络的组播技术
7.1.1 ip组播服务模型
7.1.2 组播传输树的典型算法
7.1.3 密集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7.1.4 稀疏模式的组播路由协议
7.1.5 域间组播协议
7.2 移动ip组播技术
7.2.1 远程签署rs
7.2.2 双向隧道bt
7.2.3 移动组播协议mom
7.2.4 基于范围的移动组播rbmom协议
7.2.5 组播代理ma协议
7.2.6 移动组播代理mma协议
7.2.7 fhsr(first home-agent second remote-subscription)算法
7.3 可靠的移动组播协议
7.3.1 可靠移动组播协议rmmp
7.3.2 基于范围的可靠移动组播协议rrbmom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相关技术
8.1 无线局域网
8.1.1 无线局域网概述
8.1.2 ieee802.11的网络体系结构
8.1.3 ieee802.11mac层协议
8.1.4 ieee802.11物理层标准
8.2 无线自组网技术
8.2.1 无线自组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8.2.2 主动路由协议
8.2.3 按需路由协议
8.2.4 群集路由
8.2.5 各种算法的比较
8.2.6 ad hoc网络中的qos路由技术
8.3 leo卫星网络的路由技术
8.3.1 leo卫星网络的特点
8.3.2 leo卫星网络的路由
8.3.3 leo卫星网络的切换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移动ipv6的实现
9.1 mipl安装和调试
9.1.1 mipl安装
9.1.2 mipl调试
9.1.3 在mipl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
9.2 mipl源代码分析
9.2.1 ip包处理流程
9.2.2 绑定的建立
9.2.3 数据包的隧道转发
小结
参考文献
常用术语英汉对照
移动IP技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