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同样的世界,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和色彩。此时,重要的已经不是事实,而是看待世界的观点和角度。编者不想将法律仅仅归结为“字面上的”知识,因为经济法是一个极其贴近经济运行和法律实施的领域,适时地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做出回应是它的本职。
本书对经济法律理念与制度的更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基本原理的深化,主要体现第1章第2节的“社会本位”原理部分;(2)因新的法律颁布而必须进行的更新,主要体现在第12章的“反垄断法律制度”;(3)根据法律实施的新情况所做的修改,主要体现在第13章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编者对全书的资料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更新,以两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提出的一些理论作为资料进行了补充;同时也对原有的部分资料进行了修改完善。
目录
目录
修订说明
序言: 致学生
经济法学是什么?
本书是如何安排的?
本书的学习工具
基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国家干预
一、 为什么需要政府之手——干预的正当性问题
二、 政府干预是否万无一失——干预的合理性问题
三、 政府如何干预经济运行——干预的合法性
第二节 社会本位
一、 社会利益与社会本位——理想抑或现实?
二、 社会利益的保护——以对弱势群体保护为例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
结论
第二章 多维的经济法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
一、 国家与社会:仅仅是一种理论抽象吗?
二、 国家与社会的经济法意义
三、 从政治学到行政学:政府经济职能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一、 政府与市场的比较
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何以重要
三、 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新思潮与新观念
一、 WTO背景下的经济法
二、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法
三、 知识经济与经济法
结论
第三章 经济法的成长
第一节 外国经济法的成长
一、 外国经济法的历史沿革考察
二、 外国经济法成长的基础与动因
第二节 中国经济法的成长
一、 中国经济法的历史沿革考察
二、 中国经济法特殊的背景和特殊的法律需求
三、 中西经济法之比较
四、 中国经济法的展望
结论
范畴编
第四章 经济法的涵义
第一节 如何界定经济法
一、 外国经济法的学说和流派
二、 中国经济法的学说和流派
三、 争议与评价
第二节 经济法的价值目标
一、 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分层
二、 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
三、 经济法的目的性价值
结论
第五章 经济法的独立
第一节 反思法律部门划分理论
一、 法律部门理论与划分标准
二、 经济法对法律部门理论的挑战
第二节 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独立性的外部问题
一、 经济法和民商法
二、 经济法和行政法
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独立性的内部问题
一、 体系构成
二、 核心
三、 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结论
第六章 经济法的主体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理论与制度的分析框架
一、 经济法主体的含义及特点
二、 经济法主体的分类及构成
第二节 市场主体
一、 市场主体的含义
二、 对市场主体的分类考察
第三节 经济行政主体
一、 经济行政主体概述
二、 经济行政主体之特殊问题
第四节 社会团体
一、 社会团体的合理性
二、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
三、 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
结论
第七章 经济法律行为
第一节 经济法律行为原理
第二节 市场行为
一、 市场交易行为
二、 市场竞争行为
三、 市场消费行为
第三节 政府经济行为
一、 政府经济行为概述
二、 市场规制行为
三、 宏观调控行为
第四节 社会团体行为
一、 管理行为
二、 团体利益代理行为
三、 接受管理行为
结论
第八章 经济法责任
第一节 经济法责任概述
一、 经济法责任的词义梳理
二、 经济法责任的特点
三、 经济法责任的分类
第二节 经济法责任的具体考察
一、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二、 经济法责任的实现:一个未完的小结
结论
市场规制编
第九章 市场规制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 市场规制法的经济学基础
一、 规制的界定
二、 规制的分类
三、 市场规制的学说
四、 规制与放松规制
五、 规制的过程与评价
第二节 市场规制法的涵义
一、 市场规制法的概念
二、 市场规制法的功能
三、 市场规制法的体系
四、 市场规制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 市场规制法的制度要素
一、 规制主体
二、 规制手段
第四节 变革中的中国市场规制法
一、 我国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展开的背景
二、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结论
第十章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第一节 市场准入法的原理
一、 市场准入
二、 市场准入制度的要素
第二节 我国市场准入法的构建与完善
一、 市场准入法的现状
二、 市场注入法的完善
结论
第十一章 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竞争法概述
一、 竞争的含义
二、 竞争法的兴起
三、 竞争法的基本内容
四、 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五、 竞争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二、 各种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结论
第十二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一节 垄断的涵义
一、 垄断的界定
二、 垄断的本质
第二节 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
一、 几个基本界限
二、 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三、 反垄断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 反垄断法的判断标准
一、 本身违法与合理原则
二、 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
第四节 反垄断法的实体控制制度
一、 经济性垄断
二、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
第五节 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
一、 反垄断法的实施主体
二、 反垄断法的制裁手段
三、 反垄断法的实施程序
结论
第十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 消费者
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三、 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四、 经营者的义务
五、 消费争议的解决机制
六、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
一、 产品的概念与范围
二、 产品质量的概念与特征
三、 产品质量法及其内容
四、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五、 产品质量义务
六、 产品质量责任
结论
宏观调控编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 宏观调控法概述
一、 宏观调控
二、 宏观调控法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的制度要素
一、 调控主体
二、 调控目标
三、 调控手段
四、 调控程序
结论
第十五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政法律制度概述
一、 财政概述
二、 财政法的涵义
三、 财政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
一、 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制度
二、 中央和地方财权的划分制度
三、 财政转移支付法
第三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 预算和预算法的概念
二、 预算管理职权和法定预算收支范围
三、 预算编制的原则与程序
四、 预算审查和批准
五、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六、 决算
七、 法律监督
八、 违法责任
第四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一、 政府采购概述
二、 政府采购法的历史变迁
三、 政府采购法的概念和原则
四、 政府采购的方式与程序
第五节 财政信用制度
一、 国债和国债法的概念
二、 国债的发行
三、 国债转让
结论
第十六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收法的基本理念
一、 税收、
二、 税收概述
三、 税法基本原则
四、 宪政视角下税收主体权力(利)的配置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构造
一、 税制构成要素: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范畴
二、 税制结构:实体法上的构造
三、 征管法律制度:程序法上的构造
结论
第十七章 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 银行调控法律制度
一、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二、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三、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
第二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一、 金融监管模式及其比较
二、 银行业监管机构与职能:分离与协调
三、 银行业监管理念与制度
结论
余论 经济法的实现
一、 经济法的可诉性
二、 经济法的公益诉讼机制
三、 经济审判庭的变易
四、 经济法权利的司法救济
结论
后记
修订说明
序言: 致学生
经济法学是什么?
本书是如何安排的?
本书的学习工具
基础编
第一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国家干预
一、 为什么需要政府之手——干预的正当性问题
二、 政府干预是否万无一失——干预的合理性问题
三、 政府如何干预经济运行——干预的合法性
第二节 社会本位
一、 社会利益与社会本位——理想抑或现实?
二、 社会利益的保护——以对弱势群体保护为例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
结论
第二章 多维的经济法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
一、 国家与社会:仅仅是一种理论抽象吗?
二、 国家与社会的经济法意义
三、 从政治学到行政学:政府经济职能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一、 政府与市场的比较
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何以重要
三、 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新思潮与新观念
一、 WTO背景下的经济法
二、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法
三、 知识经济与经济法
结论
第三章 经济法的成长
第一节 外国经济法的成长
一、 外国经济法的历史沿革考察
二、 外国经济法成长的基础与动因
第二节 中国经济法的成长
一、 中国经济法的历史沿革考察
二、 中国经济法特殊的背景和特殊的法律需求
三、 中西经济法之比较
四、 中国经济法的展望
结论
范畴编
第四章 经济法的涵义
第一节 如何界定经济法
一、 外国经济法的学说和流派
二、 中国经济法的学说和流派
三、 争议与评价
第二节 经济法的价值目标
一、 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分层
二、 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
三、 经济法的目的性价值
结论
第五章 经济法的独立
第一节 反思法律部门划分理论
一、 法律部门理论与划分标准
二、 经济法对法律部门理论的挑战
第二节 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独立性的外部问题
一、 经济法和民商法
二、 经济法和行政法
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独立性的内部问题
一、 体系构成
二、 核心
三、 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结论
第六章 经济法的主体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理论与制度的分析框架
一、 经济法主体的含义及特点
二、 经济法主体的分类及构成
第二节 市场主体
一、 市场主体的含义
二、 对市场主体的分类考察
第三节 经济行政主体
一、 经济行政主体概述
二、 经济行政主体之特殊问题
第四节 社会团体
一、 社会团体的合理性
二、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
三、 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
结论
第七章 经济法律行为
第一节 经济法律行为原理
第二节 市场行为
一、 市场交易行为
二、 市场竞争行为
三、 市场消费行为
第三节 政府经济行为
一、 政府经济行为概述
二、 市场规制行为
三、 宏观调控行为
第四节 社会团体行为
一、 管理行为
二、 团体利益代理行为
三、 接受管理行为
结论
第八章 经济法责任
第一节 经济法责任概述
一、 经济法责任的词义梳理
二、 经济法责任的特点
三、 经济法责任的分类
第二节 经济法责任的具体考察
一、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二、 经济法责任的实现:一个未完的小结
结论
市场规制编
第九章 市场规制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 市场规制法的经济学基础
一、 规制的界定
二、 规制的分类
三、 市场规制的学说
四、 规制与放松规制
五、 规制的过程与评价
第二节 市场规制法的涵义
一、 市场规制法的概念
二、 市场规制法的功能
三、 市场规制法的体系
四、 市场规制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 市场规制法的制度要素
一、 规制主体
二、 规制手段
第四节 变革中的中国市场规制法
一、 我国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展开的背景
二、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结论
第十章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第一节 市场准入法的原理
一、 市场准入
二、 市场准入制度的要素
第二节 我国市场准入法的构建与完善
一、 市场准入法的现状
二、 市场注入法的完善
结论
第十一章 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竞争法概述
一、 竞争的含义
二、 竞争法的兴起
三、 竞争法的基本内容
四、 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五、 竞争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二、 各种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结论
第十二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一节 垄断的涵义
一、 垄断的界定
二、 垄断的本质
第二节 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
一、 几个基本界限
二、 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三、 反垄断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 反垄断法的判断标准
一、 本身违法与合理原则
二、 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
第四节 反垄断法的实体控制制度
一、 经济性垄断
二、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
第五节 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
一、 反垄断法的实施主体
二、 反垄断法的制裁手段
三、 反垄断法的实施程序
结论
第十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 消费者
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三、 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四、 经营者的义务
五、 消费争议的解决机制
六、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
一、 产品的概念与范围
二、 产品质量的概念与特征
三、 产品质量法及其内容
四、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五、 产品质量义务
六、 产品质量责任
结论
宏观调控编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 宏观调控法概述
一、 宏观调控
二、 宏观调控法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的制度要素
一、 调控主体
二、 调控目标
三、 调控手段
四、 调控程序
结论
第十五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政法律制度概述
一、 财政概述
二、 财政法的涵义
三、 财政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
一、 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制度
二、 中央和地方财权的划分制度
三、 财政转移支付法
第三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 预算和预算法的概念
二、 预算管理职权和法定预算收支范围
三、 预算编制的原则与程序
四、 预算审查和批准
五、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六、 决算
七、 法律监督
八、 违法责任
第四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一、 政府采购概述
二、 政府采购法的历史变迁
三、 政府采购法的概念和原则
四、 政府采购的方式与程序
第五节 财政信用制度
一、 国债和国债法的概念
二、 国债的发行
三、 国债转让
结论
第十六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收法的基本理念
一、 税收、
二、 税收概述
三、 税法基本原则
四、 宪政视角下税收主体权力(利)的配置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构造
一、 税制构成要素: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范畴
二、 税制结构:实体法上的构造
三、 征管法律制度:程序法上的构造
结论
第十七章 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 银行调控法律制度
一、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二、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三、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
第二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一、 金融监管模式及其比较
二、 银行业监管机构与职能:分离与协调
三、 银行业监管理念与制度
结论
余论 经济法的实现
一、 经济法的可诉性
二、 经济法的公益诉讼机制
三、 经济审判庭的变易
四、 经济法权利的司法救济
结论
后记
经济法原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