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文集·第9卷:美在自由——中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张世英

分类号:

ISBN:978730118787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张世英文集”第九卷。

目录

第一编
审美意识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中欧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主—客二分”式和“人—世界融合”式
一、  “主—客二分”和“人—世界融合”两种在世结构的含义、区别与关系
二、  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
第二章     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一、  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
二、  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
三、  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
第三章     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一、  传统哲学把哲学与惊异对立起来
二、  审美意识的惊异主要因超越主客二分而激起
三、  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结
四、  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诗意)的灵魂
第四章     艺术中的隐蔽与显现
一、  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
二、  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
三、  真理的场所——艺术品
四、  中国古典诗论的“隐秀”说
五、  超越在场与功利追求
第五章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一、  理论
二、  历史
第六章     论想象
一、  从柏拉图到胡塞尔关于想象的思想发展历程
二、  想象的多层次界定;审美幻想把逻辑上不可能的东西纳入万物一体之中
第七章     艺术哲学的新方向
一、 欧洲传统艺术哲学建立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基础上
二、 欧洲现当代哲学置审美意识于超越主客二分的本体论基础之上
三、 艺术哲学的新方向要求艺术作品通过“在场的东西”显示“不在场的东西”
四、 把“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东西”综合为一的途径是想象
五、 从重抽象性普遍概念到重具体现实
第八章     审美价值的区分
一、  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
二、  超越有限性的程度决定审美价值的高低
第二编
审美与语言
第九章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一、  欧洲古典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向
二、  语言学转向
三、  语言意义的转换
四、  “大言”与“小言”
第十章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一、  语言的诗性
二、  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的区别
三、  中国古典诗的语言的特征和要求
第十一章     语言意义的意义
一、  语言意义的几种意义
二、  人生的“在世结构”决定语言的不同意义
三、  多注重一点语言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
第三编
美 与 真 善
第十二章     美与真善
一、  古希腊时期
二、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三、  近代
四、  现当代
五、  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
第十三章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一、  中欧哲学史上几种道德观的启示
二、  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
三、  欧洲一些思想家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问题的论述
四、  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第十四章     科学与审美
一、  欣赏自然美是由科学通向审美的起点
二、  美使科学的普遍性变得具有生命力
三、  由科学到审美的主要通道是想象
四、  科学和审美的共同特点是自由的精神
第十五章     现实·真实·虚拟
一、 亚里士多德:“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
二、 虚拟的重要意义
三、 真实(真理)的层次
四、 艺术的真实
第四编
欧洲审美意识与人的自我主体性
第十六章     基督教与审美
一、  基督教的美学观点把审美意识提升到了超越现实的高度
二、  基督教美学观点在文学方面的体现
三、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审美意识仍回旋着对上帝神性的追思
四、  审美与宗教的结合
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
一、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性”之中
二、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三、  德里达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
四、  “后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
第十八章     欧洲美学思想与自我
一、  中欧两种不同的自我观
二、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与自我——自我在孕育中
三、  中世纪美学思想与自我:自我被蒙上了宗教神秘主义的阴影
四、  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的美学思想与自我:自我脱下了基督教宗教神学的外衣而展露自身
五、  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与自我:自我作为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整体而更充分地表现了自由和个体性的特征
第十九章     欧洲现代画派的哲学
——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
一、  欧洲现代画派由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表现主义的转化
二、  西方现代画派的表现主义与中国古代重“神似”的画论之间的差异
三、  “后期印象派”与“野兽派”重主体、重自我表现的精神
四、  立体派的表现主义重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力与理性
五、  抽象派超越物象的自我表现精神
六、   吸取一点西方重主体、重自我表现的精神,是中西会通应走的艺术道路
第二十章     欧洲后现代艺术的哲学思考
一、  欧洲现代画派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二、  后现代艺术对科学和理性的批判
三、  后现代艺术反传统的特点
四、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五、  对欧洲后现代艺术特点的反思与吸收
第五编
美与人生境界
第二十一章     论境界
一、  境界的含义及其在中欧哲学史上的意义
二、  境界的形成
三、  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四、   用“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沟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二十二章     哲学之美
一、  后现代艺术由视觉美转向人生的哲学思考
二、  割裂哲学与审美的欧洲传统哲学应当终结,哲学应以提高人生境界为己任
三、  欧洲“后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大都具有哲学与审美相结合的优点
四、  道家哲学与欧洲后现代艺术的“相通”与“不同”
五、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之美
第二十三章     人生的四种境界
一、  欲求境界
二、  求知境界
三、  道德境界
四、  审美境界
五、  四种境界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第二十四章     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神圣性
一、  从美在声色到美在自由
二、  艺术的本质在于进入神圣的“澄明”之境
三、  “生活的艺术化”在于以艺术的神圣之光照亮生活
四、  中欧两种不同的“生活艺术化”
第二十五章     美在自由
一、  欧洲“美在自由”思想的孕育、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二、  在中国的“意象”说中,“美在自由”的思想有待争取独立和伸展
结语
第二十六章     审美意识的三重超越
——再论美在自由
一、  最低层次的超越:“感性美”
二、  第二层次的超越:“理性美”
三、  第三层次的超越:“超理性之美”
四、  “超越”的双重含义
五、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超理性之美”的特色
六、  最高的审美境界“超理性之美”存在于三重超越“之间”
第二十七章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审美的人”
一、  从最低欲求的意识到求知的意识
二、  求知意识的两个层次
三、  道德意识的两个层次
四、  审美意识的三个层次
五、  在意识发展的最高境域中,真善美融为一体
第二十八章     化丑为美,意在自由
一、  丑何以能具有审美意义
二、  化丑为喜
三、 化丑为崇高
四、  化丑为悲
五、 各种化丑为美的目的都在于达到自由之境
附录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
一、  先秦儒家以表现“互依型自我”之“仁”德为美和道家以表现“无我”为美的美学思想
二、  秦汉至唐宋时期以无我为美和以自我表现为美之遇合
三、  明末清初走向以自我表现为美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张世英文集·第9卷:美在自由——中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