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

副标题:无

作   者:马超俊

分类号:

ISBN:978750009708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马超俊生于1886年,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他的口述情节生动、气贯如虹,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傅秉常生于1896年,早年随伍廷芳步入政坛,是民国前期著名的外交官。他口述了有关孙中山、伍廷芳、宋庆龄、廖仲恺、孙哲生、陈炯明、汪精卫、胡汉民、鲍罗廷、陈友仁等人的大量事迹和逸闻,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对中国现代史、国民党史以及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目录


前言
一、家世与乡里
1.家世
2.童年生活
3.考秀才

二、革命精神的培育
1.香港两年
2.横越太平洋
3.致公堂概况
4.孙先生来美
5.加入同盟会

三、革命工作的开始
1.重返国门
2.镇南关之役
3.两次被捕
4.中兴公司
5.黄花岗之役

四、武昌首义
1.刺杀凤山
2.广东华侨敢死队
3.死守汉阳兵工厂
4.战地军使
5.滚滚江水向东流

五、二次革命
1.晋谒总理
2.铁血团
3.二次革命
4.惠民织造公司
5.飞机训练与应用

六、从北京到广州
1.民间航空公司与学校
2.张勋复辟
3.推动全国工运
4.港埠大罢工
5.驱逐桂系

七、陈炯明叛变
1.陈的出身及事功
2.恩怨重重
3.叛变的主因
4.叛变前的局势
5.叛变经过
6.营救孙夫人
7.十万悬赏
8.霞飞路不欢之宴

八、回粤与北伐
1.讨伐陈逆
2.收复广州
3.收复后的广州政局
4.兵工厂的困难
5.商团之变
6.北伐

九、联俄与容共
1.初期的联络
2.总理联俄容共的苦衷
3.永安公司谈判
4.汪精卫之妙喻
5.工运之斗争

十、总理北上与逝世
1.北上
2.天津之停留
3.汪精卫之行为
4.北京就医
5.马素同志问题
6.手术之经过
7.段祺瑞探病
8.中医诊治
9.粱启超问疾
10.总理逝世
11.身后哀荣
12.陵地觅得与兴建

十一、容共与“反共”
1.孙文主义学会
2.访冯玉祥
3.胡汉民被迫出国
4.西山会议
5.孙哲生返粤
6.广州之行

十二、海外斗争
1.宣慰檀岛
2.旧金山之救党工作
3.赴芝加哥
4.由纽约至波士顿
5.经加拿大返国

十三、回国参加政府工作
1.出掌劳工局
2.龙潭战役
3.共产党起义
4.出任广东省农工厅长
5.继掌建设厅

十四、李济琛被扣与粤局
1.李氏之被扣
2.起用陈济棠
3.李氏之用人处事
4.汤山访晤李氏
5.出席国际劳工会议

十五、主持华北党务
1.初抵天津
2.工作之展开
3.阎、冯之追捕
4.胜利与凯旋

十六、胡汉民被扣与宁粤分裂
1.接掌训练部
2.胡汉民的处境
3.胡氏对国民会议的看法
4.召开前的态度
5.被扣之当晚
6.蒋主席召见
7.中常会紧急会议
8.营救胡先生
9.一篇报告
10.探望胡先生
11.辞去训练部长
12.上海会谈
13.海外游踪
14.广州之活动
15.参加非常会议
16.和衷共济
17.胡先生赴粤

十七、孙哲生组阁前后
1.孙哲生组阁
2.孙阁之弱点
3.汪孙更迭
4.上海之行
5.沪战爆发
6.汪兆铭的私心
7.日本的诡计

十八、抗战前之准备
1.闽变的发生
2.重任南京市长
3.西安事变

十九、八年抗战
1.困守南京
2.流亡与救济
3.佐理组织部
4.宣慰东南
5.一段插曲
6.十万青年十万军

二十、胜利以后
1.接收南京
2.陈群与温宗尧
3.遣俘与接收
4.马歇尔的偏见
5.共产党在京办事处
6.东北局势
7.魏德迈访华
8.国民大会

二十一、从大陆到台湾
1.蒋“总统”暂行引退
2.大陆变局
3.蒋“总统”复行视事
4.台湾政情
5.孙科二三事
【书摘与插画】

马超俊口述:

一、诞生地方

本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佛山原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扼西江北江之出口,两流域对外贸易以此为终站。广三铁路筑成以前,湘桂货物均经此转运。所以佛山镇在经济上较为繁盛,于人才之培育亦较有成就。如清末金石大家,筠清馆丛帖编者吴荣光,收藏寖富。佛山镇上最大银号,即为吴家所开设。状元梁思问亦佛山人,李文田原为梁府乳母之子,后尝随思问读书。傅家与上述吴梁诸家同为佛山大族,且数代姻谊。康有为、梁启超等亦尝先后在佛山书院读书。其他如清末张荫桓、戴鸿慈等均佛山人,可见佛山镇由于经济丰裕而文风特盛,人才辈出。二、家庭背景

二、家庭背景

余祖籍山西,后迁至河南,一千多年前移住福建汀洲,又迁至广东兴宁。约在三百年前祖上因游宦而定居佛山,其入粤路线,大致同客家播迁途径相〖XC<cai.tif>,JZ]。所以虽非客族,祖上均能作客话,但至父辈已不能说客话。

余世居佛山镇祖庙铺隔塘街,祖上经商广西,颇为发达,在佛山为大族,同吴、梁各家联姻,姑祖母即嫁吴荣光之长兄。曾祖父去世时,祖父方廿余岁,年少忠厚,于赴桂料理商务时三度被绑票。第一次出银五万两赎回,翌年再度被绑,出银一万两赎回,家道亦因是中落。又翌年复入桂,途中又被劫持,家中已无力凑集赎款。乃由姑祖母(适吴)出银五千两赎回。此次因筹款迁延时日而受绑匪酷刑,回家不久即告谢世,享年仅廿余。时广西生意亦已衰敝,祖母依佛山祖宅为生,抚育两子,即伯父傅锡(翼鹏)与父傅兆(蔼林)。祖母年轻守节,下抚孤儿,上侍婆姑,极尽孝道。曾祖母患瘫疾,祖母每夜侍坐床前,十年如一日。此均先伯父、先父常常口述者,其孝节感动先伯父、先父至深。祖母享高龄,九十八岁才在香港故世。

祖父故世后,家道中落,祖母出赁部分祖宅,以补生计。伯父年事稍长,即随表叔祖赴香港谋生。时港埠初开,建筑频盛,营造业大为发达。伯父生性勤敏,随表叔祖业营造,为香港最大之包工商,然屡起屡仆。表叔祖最后一次失败后,即由伯父与其表弟(表叔祖之子)重新经营,终成香港政府最有信用之大营造商,在港置产颇多,享寿八十岁。与余之关系极为密切。

伯父望父亲能读书致仕,父亲考举人,屡试未捷,遂亦赴港经商。时伯父为香港大营造商,需大量建筑材料,乃嘱父亲开设德昌铁厂。余至十二岁始赴港依父就学。

父亲并不聪敏,但敦厚谨慎,确为一守道君子。其生平可述者颇多:

(1)终生未纳妾,在当时真属难能可贵之至。

(2)从未见其疾颜厉色,对于子女不但从不施以夏楚,甚至从未恶言呵责过。

(3)父亲就学佛山私塾时有同学余某,家贫,父亲辄常将家中所送中餐让予余君,自己则另购食充饥。约经两月始为祖母探悉,遂加送双份午餐,据谓始终未为父亲察觉。余君妻室即家母之表妹,亦父亲作伐者。余某中试后,历任税厘局等官差,渐阔绰,乃在佛山营置家宅,并尝设筵款待乡里,席分三等,置父亲于第三等,母亲颇感不平,父亲坦然处之,并谓吾辈商人,理应坐第三等席。父亲敦厚如此,其潜移默化于子女者至深。

外祖为画师,母亲自幼习诗书,工丹青,大舅原与父亲同学。

本人生于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正月初四日(一八九六年二月十六日),排行第五。然雁行多折,仅次姊(适佛山邓姓)得年五十。六弟秉坤尚健在,幼余二岁。九弟秉彝幼余四岁,最近方去世。十妹才,适龙君达善,今尚居住香港,余均夭折。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