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後殖民理論是當代發展最快、爭議最多的文化論述之一。
此一論述至少包含兩種向度:
一是檢視宗主國對被殖民土地的佔領終結後,所產生的文化、經濟,及政治後果;
一是辯證殖民與被殖民者的關係,如何在歷史的殖民主義終結後,依然支配我們想像與生活的空間。
在這兩種向度下,有關第一&第三世界之別、東方主義、跨國投資、國族屬性、文化符號流徙等議題,已一再引起廣泛爭辯。在統獨之爭方興未艾、香港九七已然逼近的時刻,後殖民理論對臺港及大陸的學者,具有獨特歷史意義。
本書自四個角度,探討此一現象。「評介篇」綜論重要後殖民論說的源頭,及其「渡海而來」的意義。「辯證篇」介紹在文化實踐的過程中,後殖民觀點所引生的對話或爭辯。「文學篇」探討語言、文本、國族記憶的互動關係。「影像篇」凸顯電影媒介在跨國文化工業中,所扮演之微妙角色。
本書的作者,分別來自臺灣、香港、大陸、東南亞及歐美華人社群,他(她)們自不同政治及文化立場,提出對後殖民理論的看法。論證精密,感懷亦深,交流與交鋒的意義並存,為中文學界第一本有系統說明後殖民理論的文集。
■編者簡介
張京媛
生於北京市。獲美國康乃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現任美國華府喬治城大學東亞系副教授。
■本書目錄
「評介篇」
張京媛
劉禾
張國慶
張錦忠
李佩然
「辯證篇」
葉維廉
梁秉鈞
邱貴芬
廖咸浩
廖炳惠
陳曉明
張頣武
「文學篇」
洛楓
鄭恆雄
孟悅
「影像篇」
廖朝陽
梁秉鈞
戴錦華
張頣武
目录
Postcolonial criticism and cultural identit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