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visioning Taiwan:fiction, cinema, and the nation in the cultural lmaginary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957445398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內容簡介
追尋「台灣之光」的文化源頭
台灣新文化運動溯源—從黃春明和侯孝賢談起
台灣經常受到忽視,然而,台灣這個島嶼複雜的殖民史,確是後殖民國家和文化認同特殊而值得研究的案例。而數十年來的民主化和消費文化,在台灣島上形成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空間,也讓台灣人在全世界的文化及經濟版圖都佔有獨特的地位。
本書以台灣最重要的兩個文化運動:1960到70年代的本土文學運動,以及80到9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運動,來追溯台灣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兩位重要代表人物:鄉土作家黃春明,以及新電影導演侯孝賢,都擅長鮮活描繪台灣人日常生活細節。透過兩人的作品及各自引領風騷的文藝運動,探索本土、國家和全球層面的「國家想像」,如何透過文化運動儼然成形。作者從「文化真實性」(cultural authenticity)的傳統模式,走向更流動的「後現代混雜」(postmodern hybridity)的觀點,反映台灣特有的多元文化現實,以及更廣泛的全球文化趨勢。
目錄
導言:想望變遷世界中的台灣
一、面對他者,定義自我:鄉土文學與台灣國族主義的出現
二、邁向後現代:台灣新電影和國家的替代觀點
三、記憶與遺忘(一):歷史、記憶和自傳體推動力
四、記憶與遺忘(二):侯孝賢台灣三部曲
五、語言與建國:文化作為社會競爭手段
六、鄉村與城市:現代化和時空認知的變遷
七、流亡、位移和認同轉移:全球化和文化混雜新領域
結語:從國家到非半國家:後現代混雜交合與認同再現條件的轉變
< TOP>
目录
推薦序:歷史書寫的設限與超越 葉維廉
導言:想望變遷世界中的台灣
一、面對他者,定義自我:鄉土文學與台灣國族主義的出現
二、邁向後現代:台灣新電影和國家的替代觀點
三、記憶與遺忘(一):歷史、記憶和自傳體推動力
四、記憶與遺忘(二):侯孝賢台灣三部曲
五、語言與建國:文化作為社會競爭手段
六、鄉村與城市:現代化和時空認知的變遷
七、流亡、移動和轉變的認同:全球化和文化混雜的新領域
結語:從國家到非半國家:後現代混雜交合與認同再現條件的轉變
< TOP>
導言:想望變遷世界中的台灣
一、面對他者,定義自我:鄉土文學與台灣國族主義的出現
二、邁向後現代:台灣新電影和國家的替代觀點
三、記憶與遺忘(一):歷史、記憶和自傳體推動力
四、記憶與遺忘(二):侯孝賢台灣三部曲
五、語言與建國:文化作為社會競爭手段
六、鄉村與城市:現代化和時空認知的變遷
七、流亡、移動和轉變的認同:全球化和文化混雜的新領域
結語:從國家到非半國家:後現代混雜交合與認同再現條件的轉變
< TOP>
Envisioning Taiwan:fiction, cinema, and the nation in the cultural lmaginar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