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是受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委托组织编写的康复治疗专业教材,使用对象主要为康复治疗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康复治疗专业的专科生使用。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研究有关功能状况的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是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康复领域中,康复功能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它是获得功能障碍相关信息的必要阶段,是制订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也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基础,是康复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按照“好教、好学、好用”的编写要求,为充分体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着力强调“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我们遴选了全国18位长期在临床和教学第一线的康复工作者担任《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的编委,他们来自全国的16所医学院校。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博采众长,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的康复理念和评定方法,同时广泛听取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在校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整体优化,突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高级康复治疗师的培养目标。
《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共有20章,第一章总论,它概括地阐述了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的区别和联系,详细地介绍了康复治疗计划制订的方法和相应的要求;其余章节为各论,分别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环境等方面对康复功能评定的方法和内容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全书配有插图三百多幅,力争图文并茂,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书末增加了索引,便于查询。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还特别配备了与《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内容相匹配的光盘和习题集。
在《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学》的编写过程中,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协作中心Sheila Purves女士、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教授Kathleen Sinckair女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登岜教授、中山大学燕铁斌教授以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和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编委无私的奉献与合作,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此书得以按计划完成。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一 基本概念
二 康复评定的对象
三 康复评定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方法
一 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
二 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三 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内容
一 病史
二 体格检查
三 功能评定
四 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第四节 康复评定的实施
一 康复评定的场所
二 康复评定的过程
三 康复结果的描述
四 注意事项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一 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
二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一 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二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三 异常姿势的影响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一 体表标志的确认
二 身体长度的测量
三 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四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五 身体素质评定
第三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一 心功能分级
二 心电运动试验
第二节 肺功能评定
一 呼吸困难分级
二 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第四章 人体发育评定
第一节 反射发育的基本特点
一 反射活动是动作行为产生的前提
二 反射发育具有时间性
三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引起反射发育的延迟或倒退
第二节 评定方法
一 脊髓水平(原始)反射
二 脑干水平反射
三 中脑水平反射
四 大脑水平的反应
五 其他反射及反应
六 检查注意事项
第三节 评定结果与治疗技术的分析
一 评定结果的分析
二 治疗技术的考虑
第四节 脑性瘫痪儿童评定
一 评定的原则和内容
二 小儿神经发育的综合评定
第五章 肌力评定
第一节 肌力概述
一 肌肉的分类
二 肌肉收缩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评定的工具与方法
一 肌力检查的方法
二 注意事项
第三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一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二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三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四 面部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第四节 应用仪器评定肌力
一 常用的评定设备和方法
二 等速运动测定
第六章 关节活动度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滑膜关节的类型
二 关节的生理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工具与原则
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工具
二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一 脊柱
二 上肢关节
三 下肢关节
第七章 肌张力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二 常见的肌张力异常
第二节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
一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二 临床分级
三 反射检查
四 被动运动评定
五 主动运动评定
六 功能评定
七 痉挛步态的评定
第三节 痉挛
一 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 痉挛的临床意义
三 痉挛的评定量表
四 痉挛评定量表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一 钟摆试验
二 屈曲维持试验
三 便携式测力计方法
四 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第五节 电生理评定方法
一 表面电极肌电图
二 H反射
三 F波反应
四 紧张性振动反射
五 屈肌反射
六 腰骶激发电位
七 中枢传导
第八章 感觉评定
第一节 感觉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
一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
二 感觉传导通路
第二节 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
一 感觉障碍的分类
二 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第三节 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
一 评定设备、感觉评定适应证及禁忌证
二 评定方法
三 躯体感觉检查和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疼痛的评定
一 疼痛的分类
二 常用的评定方法
第五节 儿童听力评定和测试
一 不同年龄儿童对声刺激的反应能力
二 听力残疾的筛选和评定方法
第六节 视功能诊断和评定方法
视功能检查和评定
第九章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第一节 平衡与平衡反应
一 平衡与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二 平衡反应及其表现方式
第二节 平衡评定的目的与内容
一 平衡评定的目的、分级和适应证
二 评定内容与指标
第三节 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
一 平衡种类
二 平衡评定方法
第四节 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
一 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
二 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三 Berg平衡量表
四 MAS平衡功能评测
五 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六 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
七 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
八 静态平衡仪测试
九 动态平衡仪测试
十 动态姿势描记图
第五节 协调与共济失调
一 协调与协调运动
二 共济失调
第六节 协调评定的目的与内容
一 协调评定的目的
二 协调功能分级
三 协调评定的内容
第七节 协调评定方法
一 观察法
二 协调试验
三 协调试验的选择
四 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协调试验
五 上下肢协调性试验
六 上田氏协调试验
第十章 神经电生理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一 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二 仪器与设备
三 电生理检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神经肌电图检查
一 肌电图检查
二 神经传导的测定
三 特殊检查
四 表面肌电图
第三节 诱发电位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 视觉诱发电位
四 运动诱发电位
第四节 低频电诊断
一 直流-感应电诊断
二 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第十一章 步态分析
第一节 正常步态
一 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
二 正常步态的运动学变化
三 正常步态的动力学变化
四 步行中的能量消耗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一 临床定性分析
二 定量分析
第三节 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一 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二 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三 骨关节疾患所致异常步态
第十二章 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神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 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评定方法
第二节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一 认知功能障碍的基本概念
二 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三 注意力障碍的评定
四 记忆障碍的评定
五 知觉障碍评定
六 执行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三节 情绪-情感障碍的评定
一 情绪-情感障碍的基本概念
二 抑郁量表
三 焦虑量表
第十三章 言语功能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言语与语言
二 言语产生的机制
三 语言的特征
第二节 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
一 言语语言障碍的基本概念
二 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筛选
三 失语症的功能评定
四 构音障碍的功能评定
五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第十四章 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第一节 手功能评定
一 手运动功能评定
二 手感觉功能评定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概述
一 定义
二 分类
三 内容
四 评定目的
五 评定步骤
六 评定方法
七 评定时间
八 评定场所
第三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
一 常用的评定量表
二 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 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第一节 生活质量概述
一 生活质量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
二 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QOL评定的意义
第二节 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
一 与生活质量有关的因素
二 生活质量测定的内容
第三节 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
一 访谈法
二 观察法
三 主观报告法
四 症状定式检查法
五 标准化的量表评价法
第四节 QOL评定的注意事项
一 建立有用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二 QOL量表的本土化和民族化
三 有针对性地使用QOL量表
四 注意建立QOL测评与功能分类建立联系
五 注意与国家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相对照
第五节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举例
一 普适性量表
二 疾病专用量表
第六节 社会功能评定
一 社会生活能力评定
二 就业能力评定
三 行为评定
第十六章 截瘫及四肢瘫评定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评定
一 神经学检查
二 不同脊髓损伤类型的识别
三 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与早期康复评定格式
第二节 脊髓损伤评定量表
一 Frankel分类法
二 脊髓运动指数
三 ASIA评定
四 Barthel指数
第三节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评定
一 深静脉血栓
二 异位骨化
第十七章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第一节 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一 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二 姿势反射
三 联合反应
四 共同运动
五 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第二节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一 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分级法
二 上田敏评定法
三 Fugl-Meyer评定法
四 Rivermead运动指数
五 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六 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第十八章 假肢评定
第一节 假肢安装前评定
一 截肢后全身状况的评定
二 截肢平面与功能丧失百分率的评定
三 残肢评定
第二节 临时假肢评定
一 接受腔适配性评定
二 假肢悬吊能力评定
三 对线评定
四 穿戴临时假肢后残肢情况的评定
五 步态评定
第三节 正式假肢的评定
一 上肢假肢的评定
二 下肢假肢的评定
三 假肢装配后的整体功能评定
四 假肢康复的理想功能性结局
第十九章 常见病症评定
第一节 压疮评定
一 压疮发生的原因和好发部位
二 压疮的分级与评定
第二节 吞咽困难的评定
一 吞咽过程
二 常用的评定方法
第三节 排尿障碍评定
一 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特点
二 神经源性排尿障碍评定
第四节 排便障碍评定
一 常见的排便功能障碍
二 排便障碍评定
第五节 性功能评定
一 正常性功能与残疾人的性满足
二 性功能障碍的类型
三 性功能障碍的原因
四 性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二十章 环境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定义
二 国内外无障碍环境简况
三 无障碍环境内容
四 环境和无障碍环境作用
五 人造物质环境分类
第二节 环境评定方法
一 环境评定分级
二 环境评定内容
三 环境评定应用
四 环境评定结果
第三节 环境评定解决方案
一 环境改造原则
二 环境改造步骤
三 环境改造应用举例
第四节 附件
一 生活环境评定报告
二 移动环境评定报告
三 交流环境评定报告
四 教育环境评定报告
五 就业环境评定报告
六 文体环境评定报告
七 宗教环境评定报告
八 居家环境评定报告
九 公共环境评定报告
十 环境评定汇总报告
参考文献
索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一 基本概念
二 康复评定的对象
三 康复评定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方法
一 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
二 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三 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内容
一 病史
二 体格检查
三 功能评定
四 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第四节 康复评定的实施
一 康复评定的场所
二 康复评定的过程
三 康复结果的描述
四 注意事项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一 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
二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一 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二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三 异常姿势的影响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一 体表标志的确认
二 身体长度的测量
三 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四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五 身体素质评定
第三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一 心功能分级
二 心电运动试验
第二节 肺功能评定
一 呼吸困难分级
二 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第四章 人体发育评定
第一节 反射发育的基本特点
一 反射活动是动作行为产生的前提
二 反射发育具有时间性
三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引起反射发育的延迟或倒退
第二节 评定方法
一 脊髓水平(原始)反射
二 脑干水平反射
三 中脑水平反射
四 大脑水平的反应
五 其他反射及反应
六 检查注意事项
第三节 评定结果与治疗技术的分析
一 评定结果的分析
二 治疗技术的考虑
第四节 脑性瘫痪儿童评定
一 评定的原则和内容
二 小儿神经发育的综合评定
第五章 肌力评定
第一节 肌力概述
一 肌肉的分类
二 肌肉收缩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评定的工具与方法
一 肌力检查的方法
二 注意事项
第三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一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二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三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四 面部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第四节 应用仪器评定肌力
一 常用的评定设备和方法
二 等速运动测定
第六章 关节活动度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滑膜关节的类型
二 关节的生理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工具与原则
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工具
二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一 脊柱
二 上肢关节
三 下肢关节
第七章 肌张力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二 常见的肌张力异常
第二节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
一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二 临床分级
三 反射检查
四 被动运动评定
五 主动运动评定
六 功能评定
七 痉挛步态的评定
第三节 痉挛
一 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 痉挛的临床意义
三 痉挛的评定量表
四 痉挛评定量表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一 钟摆试验
二 屈曲维持试验
三 便携式测力计方法
四 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第五节 电生理评定方法
一 表面电极肌电图
二 H反射
三 F波反应
四 紧张性振动反射
五 屈肌反射
六 腰骶激发电位
七 中枢传导
第八章 感觉评定
第一节 感觉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
一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
二 感觉传导通路
第二节 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
一 感觉障碍的分类
二 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第三节 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
一 评定设备、感觉评定适应证及禁忌证
二 评定方法
三 躯体感觉检查和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疼痛的评定
一 疼痛的分类
二 常用的评定方法
第五节 儿童听力评定和测试
一 不同年龄儿童对声刺激的反应能力
二 听力残疾的筛选和评定方法
第六节 视功能诊断和评定方法
视功能检查和评定
第九章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第一节 平衡与平衡反应
一 平衡与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二 平衡反应及其表现方式
第二节 平衡评定的目的与内容
一 平衡评定的目的、分级和适应证
二 评定内容与指标
第三节 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
一 平衡种类
二 平衡评定方法
第四节 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
一 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
二 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三 Berg平衡量表
四 MAS平衡功能评测
五 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六 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
七 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
八 静态平衡仪测试
九 动态平衡仪测试
十 动态姿势描记图
第五节 协调与共济失调
一 协调与协调运动
二 共济失调
第六节 协调评定的目的与内容
一 协调评定的目的
二 协调功能分级
三 协调评定的内容
第七节 协调评定方法
一 观察法
二 协调试验
三 协调试验的选择
四 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协调试验
五 上下肢协调性试验
六 上田氏协调试验
第十章 神经电生理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一 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二 仪器与设备
三 电生理检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神经肌电图检查
一 肌电图检查
二 神经传导的测定
三 特殊检查
四 表面肌电图
第三节 诱发电位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 视觉诱发电位
四 运动诱发电位
第四节 低频电诊断
一 直流-感应电诊断
二 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第十一章 步态分析
第一节 正常步态
一 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
二 正常步态的运动学变化
三 正常步态的动力学变化
四 步行中的能量消耗
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
一 临床定性分析
二 定量分析
第三节 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一 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二 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三 骨关节疾患所致异常步态
第十二章 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神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 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评定方法
第二节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一 认知功能障碍的基本概念
二 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三 注意力障碍的评定
四 记忆障碍的评定
五 知觉障碍评定
六 执行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三节 情绪-情感障碍的评定
一 情绪-情感障碍的基本概念
二 抑郁量表
三 焦虑量表
第十三章 言语功能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言语与语言
二 言语产生的机制
三 语言的特征
第二节 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
一 言语语言障碍的基本概念
二 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筛选
三 失语症的功能评定
四 构音障碍的功能评定
五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第十四章 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第一节 手功能评定
一 手运动功能评定
二 手感觉功能评定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概述
一 定义
二 分类
三 内容
四 评定目的
五 评定步骤
六 评定方法
七 评定时间
八 评定场所
第三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
一 常用的评定量表
二 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 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第一节 生活质量概述
一 生活质量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
二 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QOL评定的意义
第二节 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
一 与生活质量有关的因素
二 生活质量测定的内容
第三节 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
一 访谈法
二 观察法
三 主观报告法
四 症状定式检查法
五 标准化的量表评价法
第四节 QOL评定的注意事项
一 建立有用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二 QOL量表的本土化和民族化
三 有针对性地使用QOL量表
四 注意建立QOL测评与功能分类建立联系
五 注意与国家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相对照
第五节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举例
一 普适性量表
二 疾病专用量表
第六节 社会功能评定
一 社会生活能力评定
二 就业能力评定
三 行为评定
第十六章 截瘫及四肢瘫评定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评定
一 神经学检查
二 不同脊髓损伤类型的识别
三 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与早期康复评定格式
第二节 脊髓损伤评定量表
一 Frankel分类法
二 脊髓运动指数
三 ASIA评定
四 Barthel指数
第三节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评定
一 深静脉血栓
二 异位骨化
第十七章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第一节 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一 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二 姿势反射
三 联合反应
四 共同运动
五 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第二节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一 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分级法
二 上田敏评定法
三 Fugl-Meyer评定法
四 Rivermead运动指数
五 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六 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第十八章 假肢评定
第一节 假肢安装前评定
一 截肢后全身状况的评定
二 截肢平面与功能丧失百分率的评定
三 残肢评定
第二节 临时假肢评定
一 接受腔适配性评定
二 假肢悬吊能力评定
三 对线评定
四 穿戴临时假肢后残肢情况的评定
五 步态评定
第三节 正式假肢的评定
一 上肢假肢的评定
二 下肢假肢的评定
三 假肢装配后的整体功能评定
四 假肢康复的理想功能性结局
第十九章 常见病症评定
第一节 压疮评定
一 压疮发生的原因和好发部位
二 压疮的分级与评定
第二节 吞咽困难的评定
一 吞咽过程
二 常用的评定方法
第三节 排尿障碍评定
一 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特点
二 神经源性排尿障碍评定
第四节 排便障碍评定
一 常见的排便功能障碍
二 排便障碍评定
第五节 性功能评定
一 正常性功能与残疾人的性满足
二 性功能障碍的类型
三 性功能障碍的原因
四 性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二十章 环境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定义
二 国内外无障碍环境简况
三 无障碍环境内容
四 环境和无障碍环境作用
五 人造物质环境分类
第二节 环境评定方法
一 环境评定分级
二 环境评定内容
三 环境评定应用
四 环境评定结果
第三节 环境评定解决方案
一 环境改造原则
二 环境改造步骤
三 环境改造应用举例
第四节 附件
一 生活环境评定报告
二 移动环境评定报告
三 交流环境评定报告
四 教育环境评定报告
五 就业环境评定报告
六 文体环境评定报告
七 宗教环境评定报告
八 居家环境评定报告
九 公共环境评定报告
十 环境评定汇总报告
参考文献
索引
康复功能评定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