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水文地理》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土壤地理基础,论述我国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分类、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和重要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异;第二部分为土壤类型,分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14个土纲叙述;第三部分为土壤资源和分区,下分中国土壤分区、东部湿润土区、中部干润土区和西北部干旱土区,中国土壤信息系统和土壤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最后附1∶600万中国土壤图和中英土壤名称对照。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全国水文地理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水文地理学与地理水文学
一、基本概念
二、中国古代水文地理认识
三、水文地理研究的学科内涵
第二节地理环境与水文认知
一、中国大气环流及气候条件的水文认知
二、中国地形地貌格局的水文认知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水文认知
四、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的水文认知
第三节中国现代水文地理研究进展
一、1949年至50年代末:开展河流水文研究为主的阶段
二、1960年至70年代末:启动区域水文与实验水文研究阶段
三、1970年至90年代末:进入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阶段
四、21世纪前后:发展水生态研究阶段
第四节水文地理教育与学科组织发展
第五节中国水文地理研究发展的前瞻
一,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二、学科交叉发展与水文学的主要分支
三、深入水循环理论研究,挑战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二、水循环系统及其相关自然过程
三、水循环的人文过程
四,中国水循环特征
第二节地表热量平衡与水量平衡
一、热量平衡
二、水量平衡
三、水热平衡联系方程
四、中国水量平衡的的区域规律
第三节水循环与水资源管理
一、作为稀缺淡水资源再生的水循环
二、基于水循环原理的水资源评价
三、水文循环中的蓝水与绿水
四、基于水循环原理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
五、基于水循环的人、水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水文要素地理分布与水文分区
第一节降水及其分布规律
一、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
二、降水强度
第二节 蒸发及其分布规律
一、潜在蒸发
二、实际蒸发
第三节径流及其分布规律
一、径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年径流深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第四节中国水文分区
一、水义分区方法与意义
二、中国水文分区方案
参考文献
第四章河流水文
第一节流域与水系
一、流域与河流分布
二、河网密度与河流类型
第二节河川径流
一、河川径流总量
二、河川径流的时域变化
三、河川径流的补给
第三节河流泥沙
一、流域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
二、河流的含沙量与输沙量
三,人海泥沙
第四节河流水环境
一、河流离子径流
二、河流水化学
三、河流水质
第五节河流健康
一、河流功能与健康
二、人类活动与河流健康
参考文献
第五章湖泊水文
第一节湖泊类型与区域分布
一、湖泊的成因类型
二、湖泊的区域分布
第二节湖泊水文特征
一、湖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二、湖泊水文特征
三、湖水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第三节湖泊的形成与演化
一、湖泊形成与演化的主要动力因子
二、典型湖泊的演化
第四节湖泊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湖泊资源类型
二、我国湖泊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战略
参考文献
第六章沼泽水文
第一节沼泽类型与区域分布
一、沼泽的发育过程与类型
二、沼泽的地理分布与主要沼泽区
第二节沼泽的水文特征
一、沼泽的水源补给
二、沼泽的水文物理特征
三、沼泽水循环与水平衡
四、沼泽的水化学特征
第三节沼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蓄水与调洪功能
二,净化功能
三、气候调节功能
四、生物地球化学功能
五、食物链维持与生物多样性功能
第四节沼泽的恢复与保护利用
一、沼泽面临的主要威胁与生态问题
二、退化沼泽的恢复对策
三、沼泽的生态保育
四、充分发挥沼泽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沼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寒区水文
第一节寒区的分布与基本特性
一、寒区的分布
二、寒区水文特点
第二节冰川水文
一、冰川类型与区域分布
二、冰川物质平衡与冰川径流
三、冰川水资源及其对河川径流的调节
四、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第三节冻土水文
一、冻土类型与区域分布
二、冻土水文过程及特点
第四节积雪水文
一、积雪分布
二、积雪融化过程与融雪径流
参考文献
第八章河口与岛屿水文
第一节河口水文
一、中国人海河口的基本特性
二、长江河口水文
_三、黄河河口水文
四、珠江河口水文
五、钱塘江河口水文
第二节海岛水文
一、概述
二、台湾岛水文
三、海南岛水文
四、舟山群岛水文
五、海岛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中国国际河流
第一节中国国际河流分布及特征
一、概述
二、水文地理特征
第二节国际河流跨境水利用
一、开发进程与现状
二、跨境水合理利用与流域合作
第三节澜沧江—湄公河水文与流域开发
一、流域概况
二、水资源特征
三、水资源开发
四、流域合作开发
五、水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四节图们江水文与流域开发
一、流域概况
二、水文与水环境特征
三、流域合作开发
参考文献
第十章地下水水文
第一节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一、地下水的形成特点
二、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深层承压水的分布特征
一、东部平原区深层承压水
二、三角洲平原深层承压水
三、西北内陆盆地深层承压水
四、西部红层盆地深层承压水——以四川盆地为例
第三节地热水
一、温泉和矿泉
二、中国地热水分布的分带性
三、地热水全球构造在地下水圈表层的映像
第四节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
一、潜水水化学分布特征
二、深层承压水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
第五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
二、我国主要盆地与平原区地下水质量
三、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四、中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第六节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二、地下水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参考文献
……
下篇流域水文地理分论
前言
上篇全国水文地理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水文地理学与地理水文学
一、基本概念
二、中国古代水文地理认识
三、水文地理研究的学科内涵
第二节地理环境与水文认知
一、中国大气环流及气候条件的水文认知
二、中国地形地貌格局的水文认知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水文认知
四、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的水文认知
第三节中国现代水文地理研究进展
一、1949年至50年代末:开展河流水文研究为主的阶段
二、1960年至70年代末:启动区域水文与实验水文研究阶段
三、1970年至90年代末:进入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阶段
四、21世纪前后:发展水生态研究阶段
第四节水文地理教育与学科组织发展
第五节中国水文地理研究发展的前瞻
一,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二、学科交叉发展与水文学的主要分支
三、深入水循环理论研究,挑战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二、水循环系统及其相关自然过程
三、水循环的人文过程
四,中国水循环特征
第二节地表热量平衡与水量平衡
一、热量平衡
二、水量平衡
三、水热平衡联系方程
四、中国水量平衡的的区域规律
第三节水循环与水资源管理
一、作为稀缺淡水资源再生的水循环
二、基于水循环原理的水资源评价
三、水文循环中的蓝水与绿水
四、基于水循环原理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
五、基于水循环的人、水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水文要素地理分布与水文分区
第一节降水及其分布规律
一、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
二、降水强度
第二节 蒸发及其分布规律
一、潜在蒸发
二、实际蒸发
第三节径流及其分布规律
一、径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年径流深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第四节中国水文分区
一、水义分区方法与意义
二、中国水文分区方案
参考文献
第四章河流水文
第一节流域与水系
一、流域与河流分布
二、河网密度与河流类型
第二节河川径流
一、河川径流总量
二、河川径流的时域变化
三、河川径流的补给
第三节河流泥沙
一、流域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
二、河流的含沙量与输沙量
三,人海泥沙
第四节河流水环境
一、河流离子径流
二、河流水化学
三、河流水质
第五节河流健康
一、河流功能与健康
二、人类活动与河流健康
参考文献
第五章湖泊水文
第一节湖泊类型与区域分布
一、湖泊的成因类型
二、湖泊的区域分布
第二节湖泊水文特征
一、湖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二、湖泊水文特征
三、湖水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第三节湖泊的形成与演化
一、湖泊形成与演化的主要动力因子
二、典型湖泊的演化
第四节湖泊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湖泊资源类型
二、我国湖泊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战略
参考文献
第六章沼泽水文
第一节沼泽类型与区域分布
一、沼泽的发育过程与类型
二、沼泽的地理分布与主要沼泽区
第二节沼泽的水文特征
一、沼泽的水源补给
二、沼泽的水文物理特征
三、沼泽水循环与水平衡
四、沼泽的水化学特征
第三节沼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蓄水与调洪功能
二,净化功能
三、气候调节功能
四、生物地球化学功能
五、食物链维持与生物多样性功能
第四节沼泽的恢复与保护利用
一、沼泽面临的主要威胁与生态问题
二、退化沼泽的恢复对策
三、沼泽的生态保育
四、充分发挥沼泽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沼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寒区水文
第一节寒区的分布与基本特性
一、寒区的分布
二、寒区水文特点
第二节冰川水文
一、冰川类型与区域分布
二、冰川物质平衡与冰川径流
三、冰川水资源及其对河川径流的调节
四、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第三节冻土水文
一、冻土类型与区域分布
二、冻土水文过程及特点
第四节积雪水文
一、积雪分布
二、积雪融化过程与融雪径流
参考文献
第八章河口与岛屿水文
第一节河口水文
一、中国人海河口的基本特性
二、长江河口水文
_三、黄河河口水文
四、珠江河口水文
五、钱塘江河口水文
第二节海岛水文
一、概述
二、台湾岛水文
三、海南岛水文
四、舟山群岛水文
五、海岛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中国国际河流
第一节中国国际河流分布及特征
一、概述
二、水文地理特征
第二节国际河流跨境水利用
一、开发进程与现状
二、跨境水合理利用与流域合作
第三节澜沧江—湄公河水文与流域开发
一、流域概况
二、水资源特征
三、水资源开发
四、流域合作开发
五、水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四节图们江水文与流域开发
一、流域概况
二、水文与水环境特征
三、流域合作开发
参考文献
第十章地下水水文
第一节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一、地下水的形成特点
二、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深层承压水的分布特征
一、东部平原区深层承压水
二、三角洲平原深层承压水
三、西北内陆盆地深层承压水
四、西部红层盆地深层承压水——以四川盆地为例
第三节地热水
一、温泉和矿泉
二、中国地热水分布的分带性
三、地热水全球构造在地下水圈表层的映像
第四节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
一、潜水水化学分布特征
二、深层承压水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
第五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
二、我国主要盆地与平原区地下水质量
三、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四、中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第六节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二、地下水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参考文献
……
下篇流域水文地理分论
中国水文地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