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内容简介:今年3月下旬,我应王水照先生之邀,至上海参加复旦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会上晤见方勇同志,他提及于1997年6月完成的《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经修改后,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希望我为此书写一篇序。前几年在北京时,我与方勇同志曾见过几次面,那时他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我的学兄褚斌杰教授研究先秦文学。方勇同志曾赠送我已出版的两部书,即他所辑校的《方凤集》,以及他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陆永品研究员合著的《庄子诠评》。那时他曾与我谈起《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的出版问题。说实在话,那时我对此书的出版并不十分关心,因为我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为南宋遗民诗人,无非是高尚其节,不求出仕,过去已谈得不少了,恐难于写出新意。这次在复旦的会议上见面,方勇同志提出写序的要求,我对年轻人的这种学术切磋的心情是充分理解的,不好推辞。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群体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宗国的覆亡与士人命运的恶化
第二节 蒙元的高压统治与文化禁网的疏阔
第三节 严辨夷夏与崇尚名节的风气
第二章 互动的开展与群体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 互动举例述说
1.谢枋得
2.谢翱
3.林景熙
4.汪元量
第二节 多元复合群体网络的形成
第三章 群体网络的布局结构特征——从亚群体的地域分布说起
第一节 阵容庞大的故都临安群
第二节 诸社联袂的会稽、山阴群
第三节 台州、庆元的联合群
第四节 以方凤等为首的浦阳群
第五节 以桐庐为中心的严州群
第六节 以庐陵为中心的江西群
第七节 以建阳、崇安为中心的福建群
第八节 以赵必豫为首的东莞群
第九节 综论
第四章 群体成员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
第一节 成员的类型划分
1.孤臣义士型
2.高蹈肥遁型
3.隐于学官型
第二节 成员类型的动态变化
第五章 群体失落心态的诸多表现
第一节 春惹恨长
第二节 借酒解郁
第三节 孤介疏狂
第四节 求禅问道
第六章 诗歌的主题取向
第一节 悲恋与反思
第二节 愤慨与控诉
第三节 节士的崇拜
第四节 隐逸的旋律
第七章 “宗唐得古”的风尚与诗歌的精神风貌
第一节 “宗唐得古”的新内涵
第二节 追摹先秦汉魏与咏陶和陶
第三节 杜甫“诗史”精神的大力弘扬
1.普遍的“以诗存史”观念
2.汪元量的“走笔成诗聊纪实
3.舒岳祥的“少陵诗史在眼前
第四节 诗歌的兴托与取景、选词特征
1.兴托之崇尚
2.物景之选取
3.词语之选用
第八章 南宋遗民诗人创作实践的历史意义
附录一月泉吟社考论
附录二吕祖谦朱熹共讲月泉说质疑
附录三月泉吟社的历史地位——在浦江“月泉讲坛”的讲演
附录四南宋遗民诗人群体活动年表
附录五征引及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章 群体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宗国的覆亡与士人命运的恶化
第二节 蒙元的高压统治与文化禁网的疏阔
第三节 严辨夷夏与崇尚名节的风气
第二章 互动的开展与群体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 互动举例述说
1.谢枋得
2.谢翱
3.林景熙
4.汪元量
第二节 多元复合群体网络的形成
第三章 群体网络的布局结构特征——从亚群体的地域分布说起
第一节 阵容庞大的故都临安群
第二节 诸社联袂的会稽、山阴群
第三节 台州、庆元的联合群
第四节 以方凤等为首的浦阳群
第五节 以桐庐为中心的严州群
第六节 以庐陵为中心的江西群
第七节 以建阳、崇安为中心的福建群
第八节 以赵必豫为首的东莞群
第九节 综论
第四章 群体成员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
第一节 成员的类型划分
1.孤臣义士型
2.高蹈肥遁型
3.隐于学官型
第二节 成员类型的动态变化
第五章 群体失落心态的诸多表现
第一节 春惹恨长
第二节 借酒解郁
第三节 孤介疏狂
第四节 求禅问道
第六章 诗歌的主题取向
第一节 悲恋与反思
第二节 愤慨与控诉
第三节 节士的崇拜
第四节 隐逸的旋律
第七章 “宗唐得古”的风尚与诗歌的精神风貌
第一节 “宗唐得古”的新内涵
第二节 追摹先秦汉魏与咏陶和陶
第三节 杜甫“诗史”精神的大力弘扬
1.普遍的“以诗存史”观念
2.汪元量的“走笔成诗聊纪实
3.舒岳祥的“少陵诗史在眼前
第四节 诗歌的兴托与取景、选词特征
1.兴托之崇尚
2.物景之选取
3.词语之选用
第八章 南宋遗民诗人创作实践的历史意义
附录一月泉吟社考论
附录二吕祖谦朱熹共讲月泉说质疑
附录三月泉吟社的历史地位——在浦江“月泉讲坛”的讲演
附录四南宋遗民诗人群体活动年表
附录五征引及参考书目
后记
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