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书摘:]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宪法学又称宪法科学。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人类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因而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科学知识进行分门别类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区分不同学科的基本依据。正是由于各门学科都以具有矛盾特殊性的特定客体为研究对象,从而使各门学科各自具有的个性相互区别开来,才使各门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由于它们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共性或联系,而使它们一起构成某类学科群,或者彼此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界定研究对象,对于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对于我国宪法学来说尤为明显。过去人们关于“宪法学内容较空”、“宪法学与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较多”、“宪法学大而杂,什么问题都不深透”等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对象的模糊不清。在宪法学界,尽管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还未曾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各种观点仍然异彩纷呈。比如,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宪法学者中就有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以维辛斯基为代表,认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法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制度,研究苏联公民的权利和公民对国家和社会负担的义务,研究苏维埃国家、苏维埃社会、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功能以及它们从产生时起发展的全过程;二是以克拉夫楚克为代表,认为宪法学是研究国家法规范和国家法关系的法律科学。①在我国宪法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同样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宪法学是以宪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①二是认为宪法学是一门研究宪法现象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体系,同时它是一种未来指向性的,具有预测功能的知识体系。②三是认为法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由法律所调整即规范的社会关系,那么,宪法科学就应当主要地研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宪法的本质、特征、形式和作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解释、修改和监督,以及各种宪法规范和思想现象等方面的宪法关系。⑨四是认为宪法学研究就是从静态和动态结合的角度对“立宪一行宪一护宪”问题的全方位研究,这就是宪法学的研究对象。④五是认为宪法学是以宪法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我国的宪法规范集中地表现在宪法典上。但是作为宪法学研究对象的宪法是作为法的一个部门的宪法,它的范围除宪法典之外,还包括国家机关的组织法,代表机关的选举法以及其他的宪法性法律在内。㈤六是认为宪法学研究的对象应从宪法的实质内容着眼,举凡一国宪法,莫不规定根本的国家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等内容。⑥七是认为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具体而言,宪法学是研究国家的根本法,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体,国家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门学科。⑦八是认为,宪法学总的来说是以宪法为其研究对象的,宪法学是研究宪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说可分为宪法理论与宪法规范。⑧等等。可以看出,虽然学者们的表述互有差异,但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从列举宪法规定的内容角度,阐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另一类则是从综合概括的角度,阐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尽管列举的方法能够让人们对列出的方面清楚、明了,印象深刻,但它最大的弊端则在于无法穷尽有关方面的内容。而且,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虽然大致说来是相重合的,但二者之间还是存有区别:研究内容往往是研究对象的具体化。同时,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宪法的调整对象也不容混淆。宪法调整的对象是各种社会关系,而宪法学所研究的则是经过宪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宪法关系、各种宪法制度等等。因此,我们认为综合概括的方法更为科学一些。但是,上述观点中基于这一方法得出的认识却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都是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角度进行归纳,诸如立足于宪法规范或者宪法关系,或者宪法本质,或者宪法本身等等,因而其结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宪法学是以宪法和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这也就是说,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第一,宪法。宪法学应该研究宪法,但并不限于研究宪法典。除宪法典外,还包括国家机关的组织法、代表机关的选举法以及其他的宪法性法律等等。第二,宪法现象。所谓宪法现象是指由宪法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包括与宪法有关的人的行为、心理和观念,通过宪法的规范作用所建立的机关和制度,以及这些机关、制度等根据宪法规定运行的状况等等。第三,宪法和宪法现象的发展规律。本来,发展规律应该是研究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对宪法和宪法现象的研究,探寻出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任何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存在着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某一系列互相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的。而这里的“运动形式”,主要即指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指出了确定科学对象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任何一门科学都以某一事物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宪法和宪法现象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与运动不可分离。而且,任何客观事物、社会现象都有其来龙去脉、因果变化和运动轨迹。由于运动必有其规律,因而事物的因果变化、运动轨迹和发展规律,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宪法和宪法现象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因果变化、运动轨迹和发展规律。因此,当宪法学以宪法和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时,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以宪法和宪法现象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少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中,“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往往不加区分地含混地放在一起阐述。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这是不妥当的。①因为作为研究对象的每一事物,由于研究者研究的侧面不同,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不同,以及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就可能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围。因此,“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就两者的联系来说,研究的“范围”不能脱离研究的“对象”而随意确定;从两者的区别来讲,由于同一研究对象,可以从无数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因而“研究范围”是“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而且这种表现还有可能只是无数侧面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我们在阐述宪法学的研究范围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将其与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区别开来。如果说宪法学研究的对象主要着眼于宪法的实质内容,那么宪法学研究的范围则指宪法学研究对象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尽管在宪法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宪法学界存在诸多说法,但一般都肯定对象与范围不过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宪法学的研究范围是指具体的宪法形式。因此,它既包括现在的宪法,也包括过去的宪法;既包括本国的宪法,也包括外国的宪法;既包括条文的宪法,也包括现实的宪法;既包括宪法典本身,也包括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等等。然而,在宪法学研究范围的具体内容上,或者说在具体的宪法形式中主要应该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由于宪法学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任务不同,加之宪法学研究范围本身也总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而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如日本学者通常认为,宪法学的研究范围通常包括宪法意识、宪法规范以及依宪法而组织起来的制度;在法国,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政治权力、国家、宪法、民主主义等内容,其宪法学中政治学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美国的宪法学中,对宪法判例和现实宪法的研究居于主导地位;在韩国的宪法学中,除宪法规范的实证性研究外,宪法的现实运动也是最基本和主要的部分。①我国宪法学者在此问题上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宪法的理论、各国宪法的历史和现状、有关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基本问题的法律、涉及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基本问题的习惯、判例,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通过的涉及国家生活中基本问题的法律、法令以及决议等等。②有学者认为,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国家是如何组织起来的问题、国家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上、国家文化制度方面的问题、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职能如何实现的问题、国家的标志问题等等。③还有学者从时间上、空间上、表现形式上、内容上对宪法学的研究范围进行阐述。④等等。我们认为,对宪法学研究范围中的问题进行列举,同样无法全面系统地加以概括,因而上述意见也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如果我们紧紧抓住构成宪法学知识体系的中心环节,而且在时间上、空间上、表现形式上以及内容上都不脱离这几大环节,那么宪法学研究范围中的具体问题也就清楚明确且全面系统。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就是这样的中心环节。1.宪法的基本理论。任何学科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原则基础之上,宪法学也不例外。宪法的基本理论是宪法学最基本的原理、原则,是中外宪法学家从宪法规范、宪政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般结论。对宪法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宪法并指导本学科的发展。2.宪法的基本规范。宪法的基本规范是指采用民主制形式进行统治的国家,通过立宪活动,将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意志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下来的主要的行为规范。弄清宪法的基本规范,对于理解有关宪法理论、了解和推动宪政国家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
目录
第一编宪法总论
第一章宪法学导论/l
第一节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
一、宪法学概念/1
二、宪法学分类/3
三、宪法学研究对象/5
第二节 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外国主要国家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二、中国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三节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15
一、宪法学体系/15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7
第四节 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9
一、宪法学是法学的首位学科/19
二、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课/20
三、宪法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20
四、宪法学为科学的决策活动提供统一的基础/21
第二章宪法基本原理/22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分类/22
一、宪法的概念/22
二、宪法的分类/35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一、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40
二、宪法的发展/45
第三节 宪法结构/5l
一、宪法结构体系/51
二、宪法规范/54
三、宪法渊源/6l
第四节 宪法作用/64
一、宪法作用的前提条件/64
二、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67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68
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70
第五节 宪法修改/7l
一、宪法修改概说/7l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5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77
四、宪法修改程序/79
第六节监督宪法实施/83
一、宪法解释/83
二、宪法监督/88
第三章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0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108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108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12
三、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114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1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8
二、1954年宪法/120
三、1975年宪法/123
四、1978年宪法/126
五、1982年宪法/128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上)
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39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139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3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发展/141
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44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147
一、人民的概念和范围/147
二、工人阶级的地位/148
三、农民阶级的地位/150
四、知识分子的地位/15l
五、爱国统一战线/15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4
一、对人民实行民主/154
二、对敌人实行专政/158
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61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65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65
一、中国共产党/165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68
三、政党和政党制度/175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180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180
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82
三、多党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184
四、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发展进步/186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188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8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191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2
一、性质和组织/192
二、任务和主要职能/195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地位/19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198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地位/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20l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2
二、非公有制经济/205
三、与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209
第七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一节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13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16
第四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18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下)
第八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1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221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221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223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8
一、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230
第三节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23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根本政治
制度/23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
途径/237
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
一、提高认识、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240
二、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241
三、加强和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242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素质/243
五、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工作/244
第九章选举制度/246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46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246
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功能/248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2
第二节 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56
一、选区划分/256
二、选民登记/257
三、选举投票/258
四、代表辞职/258
第三节候选人制度/258
一、候选人提名权主体/259
二、候选人提名方式/261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程序/264
四、候选人介绍制度/265
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267
一、选举管理的基本原则/267
二、选举机构的设置与括动形式/268
第五节 罢免制度/272
一、罢免制度的理论基础/272
二、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罢免权/275
三、人民代表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罢免权/278
第十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
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82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282
二、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284
三、中国实行的单一制特点/287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28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91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9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2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95
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296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96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29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99
一、自治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99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300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302
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302
二、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权/304
三、财政自治权/306
四、经济建设管理权/308
五、公共事务的管理权/308
六、组织公安部队权/309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310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0
一、“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基本法的
指导方针/314
一、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314
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基本法中的体现/316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19
第十二章国家象征/324
第一节 国旗和国徽/324
一、国旗/324
二、国徽/326
第二节国歌/327
第三节 首都/328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章权利义务概述/331
第一节公民与国籍/331
一、公民的概念与特征/33l
二、公民的要件/332
第二节 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一、权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5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336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与特征/336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37
第四节人权与公民权利/338
一、人权的概念/338
二、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40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341
一、共同纲领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二、1954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三、1975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2
四、1978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五、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346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346
一、基本权利概念与特征/346
二、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347
三、基本权利的分类/348
四、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349
第二节平等权/35l
一、平等权概念与特征/351
二、平等权的宪法地位/353
三、平等权的内容/354
第三节政治权利/355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355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6
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57
第四节宗教信仰自由/36l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361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363
三、国家的基本宗教政策/364
第五节人身自由/365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365
二、人身自由的内容/366
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372
一、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372
二、公民个人财产权/373
三、劳动权/375
四、休息权/377
五、退休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378
第七节 文化教育权利/380
一、文化教育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80
二、受教育权/381
三、文化权利/382
第八节监督权/384
一、监督权概述/384
二、批评、建议权/385
三、检举权/385
第九节请求权/386
一、请求权概述/386
二、申诉权/387
三、控告权/387
四、取得赔偿权/388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23
三、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原则/424
四、分工与协调原则/25
五、责任制原则/426
六、活力和效率原则/427
七、反腐倡廉原则/428
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429
九、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430
十、坚持共产党领导原则/431
第十七章中央国家机关/433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33
一、性质与地位/433
二、组成与任期/435
三、职权/437
四、工作程序/439
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43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45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47
一、性质与组成/447
二、任期/448
三、职权/448
四、工作程序/451
五、委员长会议/45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乖国主席/453
一、产生和任期/453
二、职权/45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法律地位/455
第四节 国务院/457
一、性质和组成/457
二、领导体制/460
三、职权和会议制度/462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其他行政机构/463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65
一、性质和地位/465
二、组成和任期/466
三、职权/467
四、领导体制/468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469
第十八章地方国家机关/470
第一节行政区划/470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原则/470
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47l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471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471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476
第三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78
一、性质和地位/478
二、组成和任期/478
三、职权/479
四、领导体制/479
五、所属各工作部门/479
六、派出机关/48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80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权的历史演变/480
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482
三、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487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48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90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491
一、特别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政权/491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493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496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498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501
六、行政长官负责制筒析/503
第十九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一节人民司法机关的建立和发展/50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机关/50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二节 审判机关/50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508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监督体制/509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512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514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宪法原则/517
第三节检察机关/521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521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522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524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525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划分/526
六、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529
七、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制度/530
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532
后记/534
再版后记/536
第一编宪法总论
第一章宪法学导论/l
第一节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
一、宪法学概念/1
二、宪法学分类/3
三、宪法学研究对象/5
第二节 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外国主要国家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二、中国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三节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15
一、宪法学体系/15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7
第四节 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9
一、宪法学是法学的首位学科/19
二、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课/20
三、宪法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20
四、宪法学为科学的决策活动提供统一的基础/21
第二章宪法基本原理/22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分类/22
一、宪法的概念/22
二、宪法的分类/35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一、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40
二、宪法的发展/45
第三节 宪法结构/5l
一、宪法结构体系/51
二、宪法规范/54
三、宪法渊源/6l
第四节 宪法作用/64
一、宪法作用的前提条件/64
二、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67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68
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70
第五节 宪法修改/7l
一、宪法修改概说/7l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5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77
四、宪法修改程序/79
第六节监督宪法实施/83
一、宪法解释/83
二、宪法监督/88
第三章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0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108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108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12
三、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114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1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8
二、1954年宪法/120
三、1975年宪法/123
四、1978年宪法/126
五、1982年宪法/128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上)
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39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139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3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发展/141
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44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147
一、人民的概念和范围/147
二、工人阶级的地位/148
三、农民阶级的地位/150
四、知识分子的地位/15l
五、爱国统一战线/15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4
一、对人民实行民主/154
二、对敌人实行专政/158
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61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65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65
一、中国共产党/165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68
三、政党和政党制度/175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180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180
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82
三、多党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184
四、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发展进步/186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188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8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191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2
一、性质和组织/192
二、任务和主要职能/195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地位/19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198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地位/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20l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2
二、非公有制经济/205
三、与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209
第七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一节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13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16
第四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18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下)
第八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1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221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221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223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8
一、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230
第三节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23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根本政治
制度/23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
途径/237
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
一、提高认识、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240
二、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241
三、加强和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242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素质/243
五、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工作/244
第九章选举制度/246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46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246
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功能/248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2
第二节 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56
一、选区划分/256
二、选民登记/257
三、选举投票/258
四、代表辞职/258
第三节候选人制度/258
一、候选人提名权主体/259
二、候选人提名方式/261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程序/264
四、候选人介绍制度/265
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267
一、选举管理的基本原则/267
二、选举机构的设置与括动形式/268
第五节 罢免制度/272
一、罢免制度的理论基础/272
二、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罢免权/275
三、人民代表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罢免权/278
第十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
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82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282
二、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284
三、中国实行的单一制特点/287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28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91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9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2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95
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296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96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29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99
一、自治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99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300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302
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302
二、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权/304
三、财政自治权/306
四、经济建设管理权/308
五、公共事务的管理权/308
六、组织公安部队权/309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310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0
一、“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基本法的
指导方针/314
一、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314
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基本法中的体现/316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19
第十二章国家象征/324
第一节 国旗和国徽/324
一、国旗/324
二、国徽/326
第二节国歌/327
第三节 首都/328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章权利义务概述/331
第一节公民与国籍/331
一、公民的概念与特征/33l
二、公民的要件/332
第二节 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一、权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5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336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与特征/336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37
第四节人权与公民权利/338
一、人权的概念/338
二、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40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341
一、共同纲领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二、1954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三、1975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2
四、1978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五、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346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346
一、基本权利概念与特征/346
二、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347
三、基本权利的分类/348
四、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349
第二节平等权/35l
一、平等权概念与特征/351
二、平等权的宪法地位/353
三、平等权的内容/354
第三节政治权利/355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355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6
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57
第四节宗教信仰自由/36l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361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363
三、国家的基本宗教政策/364
第五节人身自由/365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365
二、人身自由的内容/366
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372
一、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372
二、公民个人财产权/373
三、劳动权/375
四、休息权/377
五、退休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378
第七节 文化教育权利/380
一、文化教育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80
二、受教育权/381
三、文化权利/382
第八节监督权/384
一、监督权概述/384
二、批评、建议权/385
三、检举权/385
第九节请求权/386
一、请求权概述/386
二、申诉权/387
三、控告权/387
四、取得赔偿权/388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23
三、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原则/424
四、分工与协调原则/25
五、责任制原则/426
六、活力和效率原则/427
七、反腐倡廉原则/428
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429
九、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430
十、坚持共产党领导原则/431
第十七章中央国家机关/433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33
一、性质与地位/433
二、组成与任期/435
三、职权/437
四、工作程序/439
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43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45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47
一、性质与组成/447
二、任期/448
三、职权/448
四、工作程序/451
五、委员长会议/45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乖国主席/453
一、产生和任期/453
二、职权/45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法律地位/455
第四节 国务院/457
一、性质和组成/457
二、领导体制/460
三、职权和会议制度/462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其他行政机构/463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65
一、性质和地位/465
二、组成和任期/466
三、职权/467
四、领导体制/468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469
第十八章地方国家机关/470
第一节行政区划/470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原则/470
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47l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471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471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476
第三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78
一、性质和地位/478
二、组成和任期/478
三、职权/479
四、领导体制/479
五、所属各工作部门/479
六、派出机关/48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80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权的历史演变/480
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482
三、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487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48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90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491
一、特别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政权/491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493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496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498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501
六、行政长官负责制筒析/503
第十九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一节人民司法机关的建立和发展/50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机关/50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二节 审判机关/50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508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监督体制/509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512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514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宪法原则/517
第三节检察机关/521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521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522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524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525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划分/526
六、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529
七、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制度/530
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532
后记/534
再版后记/536
绪论…………………………………………………………………………………………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1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5
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22
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26
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27
第一编宪法墨本理论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35
第一节宪法释义…………………………………………………………………………35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44
第三节宪法的分类………………………………………………………………………48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55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5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67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74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89
第一节宪法制定权…………………………………………………………………………89
第二节宪法制定机关………………………………………………………………………92
第三节宪法制定程序………………………………………………………………………94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97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97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98
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102
第吗节权力制约原则………………………………………………………………………106
第五节法治原则……………………………………………………………………………110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115
第一节宪法形式…………………………………………………………………………115
第二节宪法结构…………………………………………………………………………120
第六章宪法规范……………………………………………………………………………127
第一节宪法规范概述………………
……………………………………………………127
第二节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133
第三节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137
第七章宪法关系……………………………………………………………………………142
第一节宪法关系概述……………………………………………………………………142
第二节宪法关系的主体…………………………………………………………………143
第三节宪法关系的内容…………………………………………………………………147
第四节宪法关系的客体…………………………………………………………………152
第八章 宪法的价值与作用………………………………………………………………156
第一节宪法的价值………………………………………………………………………156
第二节宪法的作用………………………………………………………………………161
第九章 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168
第一节宪法观念…………………………………………………………………………168
第二节宪法文化…………………………………………………………………………174
第十章宪法与宪政…………………………………………………………………………181
第一节宪政概说…………………………………………………………………………18l
第二节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85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187
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国家性质…………………………………………………………………………197
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说……………………………………………………………………197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20l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206
第四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215
第十二章 国家形式(上)…………………………………………………………………220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220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5
第三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232
第十三章 国家形式(下)…………………………………………………………………237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说………………………………………………………………237
第二节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239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241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246
第五节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254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259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259
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266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269
第一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69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86
第三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290
第十六章选举制度…………………………………………………………………………294
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说……………………………………………………………………294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301
第三节选举的民主程序…………………………………………………………………305
第四节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309
第十七章国家机构…………………………………………………………………………312
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说……………………………………………………………………312
第二节代议机关…………………………………………………………………………315
笫三节国家元首…………………………………………………………………………327
第四节行政机关…………………………………………………………………………330
第五节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36
第六节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340
第十八章政党制度…………………………………………………………………………342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342
第二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51
第三编宪法实胞
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359
第一节宪法实施概述……………………………………………………………………359
第二节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365
第三节宪法实施保障……………………………………………………………………371
第四节宪法实施评价……………………………………………………………………380
第二十章宪法解释…………………………………………………………………………387
第一节宪法解释概说……………………………………………………………………387
第二节宪法解释的机关…………………………………………………………………392
第三节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395
第二十一章宪法修改………………………………………………………………………399
第一节宪法修改概说……………………………………………………………………399
第二节宪法修改的限制…………………………………………………………………402
第三节宪法修改的方式…………………………………………………………………405
第四节宪法修改的程序…………………………………………………………………408
第二十二章违宪审查制度…………………………………………………………………412
第一节违宪审查制度概述………………………………………………………………412
第二节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415
第三节违宪责任…………………………………………………………………………417
第四节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422
第二十三章 宪法秩序……………………………………………………………………426
第一节宪法秩序概述……………………………………………………………………426
第二节宪法秩序实现的因素分析………………………………………………………431
法律法规缩略语对照表……………………………………………………………………439
参考文献……………………………………………………………………………………442
第二版后记…………………………………………………………………………………446
后记…………………………………………………………………………………………447
第一章宪法学导论/l
第一节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
一、宪法学概念/1
二、宪法学分类/3
三、宪法学研究对象/5
第二节 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外国主要国家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二、中国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三节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15
一、宪法学体系/15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7
第四节 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9
一、宪法学是法学的首位学科/19
二、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课/20
三、宪法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20
四、宪法学为科学的决策活动提供统一的基础/21
第二章宪法基本原理/22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分类/22
一、宪法的概念/22
二、宪法的分类/35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一、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40
二、宪法的发展/45
第三节 宪法结构/5l
一、宪法结构体系/51
二、宪法规范/54
三、宪法渊源/6l
第四节 宪法作用/64
一、宪法作用的前提条件/64
二、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67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68
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70
第五节 宪法修改/7l
一、宪法修改概说/7l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5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77
四、宪法修改程序/79
第六节监督宪法实施/83
一、宪法解释/83
二、宪法监督/88
第三章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0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108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108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12
三、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114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1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8
二、1954年宪法/120
三、1975年宪法/123
四、1978年宪法/126
五、1982年宪法/128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上)
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39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139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3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发展/141
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44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147
一、人民的概念和范围/147
二、工人阶级的地位/148
三、农民阶级的地位/150
四、知识分子的地位/15l
五、爱国统一战线/15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4
一、对人民实行民主/154
二、对敌人实行专政/158
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61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65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65
一、中国共产党/165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68
三、政党和政党制度/175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180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180
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82
三、多党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184
四、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发展进步/186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188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8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191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2
一、性质和组织/192
二、任务和主要职能/195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地位/19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198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地位/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20l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2
二、非公有制经济/205
三、与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209
第七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一节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13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16
第四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18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下)
第八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1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221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221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223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8
一、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230
第三节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23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根本政治
制度/23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
途径/237
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
一、提高认识、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240
二、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241
三、加强和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242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素质/243
五、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工作/244
第九章选举制度/246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46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246
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功能/248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2
第二节 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56
一、选区划分/256
二、选民登记/257
三、选举投票/258
四、代表辞职/258
第三节候选人制度/258
一、候选人提名权主体/259
二、候选人提名方式/261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程序/264
四、候选人介绍制度/265
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267
一、选举管理的基本原则/267
二、选举机构的设置与括动形式/268
第五节 罢免制度/272
一、罢免制度的理论基础/272
二、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罢免权/275
三、人民代表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罢免权/278
第十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
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82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282
二、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284
三、中国实行的单一制特点/287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28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91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9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2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95
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296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96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29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99
一、自治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99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300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302
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302
二、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权/304
三、财政自治权/306
四、经济建设管理权/308
五、公共事务的管理权/308
六、组织公安部队权/309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310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0
一、“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基本法的
指导方针/314
一、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314
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基本法中的体现/316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19
第十二章国家象征/324
第一节 国旗和国徽/324
一、国旗/324
二、国徽/326
第二节国歌/327
第三节 首都/328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章权利义务概述/331
第一节公民与国籍/331
一、公民的概念与特征/33l
二、公民的要件/332
第二节 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一、权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5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336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与特征/336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37
第四节人权与公民权利/338
一、人权的概念/338
二、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40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341
一、共同纲领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二、1954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三、1975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2
四、1978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五、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346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346
一、基本权利概念与特征/346
二、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347
三、基本权利的分类/348
四、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349
第二节平等权/35l
一、平等权概念与特征/351
二、平等权的宪法地位/353
三、平等权的内容/354
第三节政治权利/355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355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6
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57
第四节宗教信仰自由/36l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361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363
三、国家的基本宗教政策/364
第五节人身自由/365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365
二、人身自由的内容/366
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372
一、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372
二、公民个人财产权/373
三、劳动权/375
四、休息权/377
五、退休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378
第七节 文化教育权利/380
一、文化教育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80
二、受教育权/381
三、文化权利/382
第八节监督权/384
一、监督权概述/384
二、批评、建议权/385
三、检举权/385
第九节请求权/386
一、请求权概述/386
二、申诉权/387
三、控告权/387
四、取得赔偿权/388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23
三、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原则/424
四、分工与协调原则/25
五、责任制原则/426
六、活力和效率原则/427
七、反腐倡廉原则/428
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429
九、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430
十、坚持共产党领导原则/431
第十七章中央国家机关/433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33
一、性质与地位/433
二、组成与任期/435
三、职权/437
四、工作程序/439
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43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45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47
一、性质与组成/447
二、任期/448
三、职权/448
四、工作程序/451
五、委员长会议/45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乖国主席/453
一、产生和任期/453
二、职权/45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法律地位/455
第四节 国务院/457
一、性质和组成/457
二、领导体制/460
三、职权和会议制度/462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其他行政机构/463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65
一、性质和地位/465
二、组成和任期/466
三、职权/467
四、领导体制/468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469
第十八章地方国家机关/470
第一节行政区划/470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原则/470
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47l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471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471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476
第三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78
一、性质和地位/478
二、组成和任期/478
三、职权/479
四、领导体制/479
五、所属各工作部门/479
六、派出机关/48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80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权的历史演变/480
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482
三、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487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48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90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491
一、特别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政权/491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493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496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498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501
六、行政长官负责制筒析/503
第十九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一节人民司法机关的建立和发展/50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机关/50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二节 审判机关/50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508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监督体制/509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512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514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宪法原则/517
第三节检察机关/521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521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522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524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525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划分/526
六、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529
七、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制度/530
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532
后记/534
再版后记/536
第一编宪法总论
第一章宪法学导论/l
第一节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
一、宪法学概念/1
二、宪法学分类/3
三、宪法学研究对象/5
第二节 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外国主要国家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二、中国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三节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15
一、宪法学体系/15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7
第四节 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9
一、宪法学是法学的首位学科/19
二、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课/20
三、宪法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20
四、宪法学为科学的决策活动提供统一的基础/21
第二章宪法基本原理/22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分类/22
一、宪法的概念/22
二、宪法的分类/35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一、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40
二、宪法的发展/45
第三节 宪法结构/5l
一、宪法结构体系/51
二、宪法规范/54
三、宪法渊源/6l
第四节 宪法作用/64
一、宪法作用的前提条件/64
二、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67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68
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70
第五节 宪法修改/7l
一、宪法修改概说/7l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5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77
四、宪法修改程序/79
第六节监督宪法实施/83
一、宪法解释/83
二、宪法监督/88
第三章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0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108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108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12
三、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114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1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8
二、1954年宪法/120
三、1975年宪法/123
四、1978年宪法/126
五、1982年宪法/128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上)
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39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139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3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发展/141
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44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147
一、人民的概念和范围/147
二、工人阶级的地位/148
三、农民阶级的地位/150
四、知识分子的地位/15l
五、爱国统一战线/15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4
一、对人民实行民主/154
二、对敌人实行专政/158
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61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65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65
一、中国共产党/165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68
三、政党和政党制度/175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180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180
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82
三、多党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184
四、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发展进步/186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188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8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191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2
一、性质和组织/192
二、任务和主要职能/195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地位/19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198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地位/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20l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2
二、非公有制经济/205
三、与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209
第七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一节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13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16
第四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18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下)
第八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1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221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221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223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8
一、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230
第三节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23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根本政治
制度/23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
途径/237
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
一、提高认识、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240
二、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241
三、加强和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242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素质/243
五、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工作/244
第九章选举制度/246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46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246
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功能/248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2
第二节 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56
一、选区划分/256
二、选民登记/257
三、选举投票/258
四、代表辞职/258
第三节候选人制度/258
一、候选人提名权主体/259
二、候选人提名方式/261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程序/264
四、候选人介绍制度/265
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267
一、选举管理的基本原则/267
二、选举机构的设置与括动形式/268
第五节 罢免制度/272
一、罢免制度的理论基础/272
二、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罢免权/275
三、人民代表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罢免权/278
第十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
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82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282
二、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284
三、中国实行的单一制特点/287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28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91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9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2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95
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296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96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29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99
一、自治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99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300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302
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302
二、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权/304
三、财政自治权/306
四、经济建设管理权/308
五、公共事务的管理权/308
六、组织公安部队权/309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310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0
一、“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基本法的
指导方针/314
一、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314
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基本法中的体现/316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19
第十二章国家象征/324
第一节 国旗和国徽/324
一、国旗/324
二、国徽/326
第二节国歌/327
第三节 首都/328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章权利义务概述/331
第一节公民与国籍/331
一、公民的概念与特征/33l
二、公民的要件/332
第二节 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一、权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5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336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与特征/336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37
第四节人权与公民权利/338
一、人权的概念/338
二、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40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341
一、共同纲领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二、1954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三、1975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2
四、1978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五、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346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346
一、基本权利概念与特征/346
二、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347
三、基本权利的分类/348
四、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349
第二节平等权/35l
一、平等权概念与特征/351
二、平等权的宪法地位/353
三、平等权的内容/354
第三节政治权利/355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355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6
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57
第四节宗教信仰自由/36l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361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363
三、国家的基本宗教政策/364
第五节人身自由/365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365
二、人身自由的内容/366
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372
一、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372
二、公民个人财产权/373
三、劳动权/375
四、休息权/377
五、退休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378
第七节 文化教育权利/380
一、文化教育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80
二、受教育权/381
三、文化权利/382
第八节监督权/384
一、监督权概述/384
二、批评、建议权/385
三、检举权/385
第九节请求权/386
一、请求权概述/386
二、申诉权/387
三、控告权/387
四、取得赔偿权/388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23
三、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原则/424
四、分工与协调原则/25
五、责任制原则/426
六、活力和效率原则/427
七、反腐倡廉原则/428
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429
九、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430
十、坚持共产党领导原则/431
第十七章中央国家机关/433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33
一、性质与地位/433
二、组成与任期/435
三、职权/437
四、工作程序/439
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43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45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47
一、性质与组成/447
二、任期/448
三、职权/448
四、工作程序/451
五、委员长会议/45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乖国主席/453
一、产生和任期/453
二、职权/45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法律地位/455
第四节 国务院/457
一、性质和组成/457
二、领导体制/460
三、职权和会议制度/462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其他行政机构/463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65
一、性质和地位/465
二、组成和任期/466
三、职权/467
四、领导体制/468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469
第十八章地方国家机关/470
第一节行政区划/470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原则/470
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47l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471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471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476
第三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78
一、性质和地位/478
二、组成和任期/478
三、职权/479
四、领导体制/479
五、所属各工作部门/479
六、派出机关/48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80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权的历史演变/480
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482
三、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487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48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90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491
一、特别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政权/491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493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496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498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501
六、行政长官负责制筒析/503
第十九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一节人民司法机关的建立和发展/50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机关/50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二节 审判机关/50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508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监督体制/509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512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514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宪法原则/517
第三节检察机关/521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521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522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524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525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划分/526
六、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529
七、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制度/530
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532
后记/534
再版后记/536
绪论…………………………………………………………………………………………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1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5
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22
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26
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27
第一编宪法墨本理论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35
第一节宪法释义…………………………………………………………………………35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44
第三节宪法的分类………………………………………………………………………48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55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5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67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74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89
第一节宪法制定权…………………………………………………………………………89
第二节宪法制定机关………………………………………………………………………92
第三节宪法制定程序………………………………………………………………………94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97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97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98
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102
第吗节权力制约原则………………………………………………………………………106
第五节法治原则……………………………………………………………………………110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115
第一节宪法形式…………………………………………………………………………115
第二节宪法结构…………………………………………………………………………120
第六章宪法规范……………………………………………………………………………127
第一节宪法规范概述………………
……………………………………………………127
第二节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133
第三节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137
第七章宪法关系……………………………………………………………………………142
第一节宪法关系概述……………………………………………………………………142
第二节宪法关系的主体…………………………………………………………………143
第三节宪法关系的内容…………………………………………………………………147
第四节宪法关系的客体…………………………………………………………………152
第八章 宪法的价值与作用………………………………………………………………156
第一节宪法的价值………………………………………………………………………156
第二节宪法的作用………………………………………………………………………161
第九章 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168
第一节宪法观念…………………………………………………………………………168
第二节宪法文化…………………………………………………………………………174
第十章宪法与宪政…………………………………………………………………………181
第一节宪政概说…………………………………………………………………………18l
第二节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85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187
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国家性质…………………………………………………………………………197
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说……………………………………………………………………197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20l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206
第四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215
第十二章 国家形式(上)…………………………………………………………………220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220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5
第三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232
第十三章 国家形式(下)…………………………………………………………………237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说………………………………………………………………237
第二节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239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241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246
第五节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254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259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259
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266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269
第一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69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86
第三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290
第十六章选举制度…………………………………………………………………………294
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说……………………………………………………………………294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301
第三节选举的民主程序…………………………………………………………………305
第四节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309
第十七章国家机构…………………………………………………………………………312
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说……………………………………………………………………312
第二节代议机关…………………………………………………………………………315
笫三节国家元首…………………………………………………………………………327
第四节行政机关…………………………………………………………………………330
第五节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36
第六节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340
第十八章政党制度…………………………………………………………………………342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342
第二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51
第三编宪法实胞
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359
第一节宪法实施概述……………………………………………………………………359
第二节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365
第三节宪法实施保障……………………………………………………………………371
第四节宪法实施评价……………………………………………………………………380
第二十章宪法解释…………………………………………………………………………387
第一节宪法解释概说……………………………………………………………………387
第二节宪法解释的机关…………………………………………………………………392
第三节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395
第二十一章宪法修改………………………………………………………………………399
第一节宪法修改概说……………………………………………………………………399
第二节宪法修改的限制…………………………………………………………………402
第三节宪法修改的方式…………………………………………………………………405
第四节宪法修改的程序…………………………………………………………………408
第二十二章违宪审查制度…………………………………………………………………412
第一节违宪审查制度概述………………………………………………………………412
第二节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415
第三节违宪责任…………………………………………………………………………417
第四节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422
第二十三章 宪法秩序……………………………………………………………………426
第一节宪法秩序概述……………………………………………………………………426
第二节宪法秩序实现的因素分析………………………………………………………431
法律法规缩略语对照表……………………………………………………………………439
参考文献……………………………………………………………………………………442
第二版后记…………………………………………………………………………………446
后记…………………………………………………………………………………………447
Constitution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