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副标题:无

作   者:王云著

分类号:

ISBN:978701005626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并掌握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综合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极具典型意义的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动因,社会变迁的起伏过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动力主要是交通环境改善、漕运政策和对其他区域多种文化的吸纳融合,指出运河沿岸城镇与运河腹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总结出该地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所表现的大起大落类似马鞍型的发展趋势及经验教训。   本书着力点在于探讨明清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规律,这不仅对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而且对当前我国为京杭运河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南水北调工程和华北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对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研究的学术回顾
二、 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基本思路
上篇: 运河的贯通和鲁西区位优势的形成
一、 会通河的疏浚与鲁西交通网的形成
1. 明初会通河的疏浚与大运河的南北贯通
2.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的修治与管理
3. 以山东运河为轴心的区域交通网的形成
二、 漕运兴盛与南北物资交流的活跃
1. 山东运河漕政与漕运
2. 运河沿岸的水次仓
3. 临清关与济宁关
4. 南北物资交流
三、 山东运河城镇带的形成
1. 山东运河城镇的地理分布
2. 山东运河城镇空间结构与特点
中篇: 商业的繁荣与产业结构韵新变化
一、 市场网络体系的建立与各地商帮的活跃
1. 以运河城镇为中心的市场网络体系
2. 山陕商人在山东运河区域的分布与经营
3. 徽商在山东运河区域的经营活动
4. 江苏商人及其他商帮在山东运河区域的经营活动
二、 因运河而兴起的手工业
1. 临清烧造和贡砖生产
2. 融汇南北的酿造业
3. 竹木加工与沿运城镇的竹竿巷
4. 皮革加工与“千张袄”
5. 丝织业与临清哈达
下篇: 南北文化交流与社会风俗变迁
一、 南北文化的交流融汇
1. 书院遍布,科举兴盛
2. 运河岸边的藏书楼——海源阁
3. 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与区域戏剧文化交流
二、 运河与民间信仰的多元化
1. 漕运之神——金龙四大王崇拜的形成和传播
2. 海运之神——天妃信仰的北上传播
3. 财、义之神——关帝崇拜的泛滥
三、 运河城乡社会风俗的变迁
1. 由“织穑为生”到“民竞刀锥”
2. 由“民尚俭朴”到“靡然向奢”
3. 由循规蹈矩到“违礼越制”
4. 嗜酒与尚武
5. 山东运河区域风俗变迁的社会原因
结语: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
一、 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趋势
二、 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特点和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