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68/15/9787010115474.jpg)
Critical issues: studies on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赵志毅著
分类号:
ISBN:978701011547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当代中国德育热点问题研究》既有理论思辨,又有实证探讨,将德育的理论研究与方法论乃至具体方法的思考与探索巧妙结合,拓宽了理论研究的渠道,加深了实践探讨的深度,号准了德育发展的时代脉搏,切合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实际,是一本以学术专著的形式阐述德育改革理论、剖析德育改革实践的研究著作。
目录
序
叩问:形上求索
一、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
二、传统德育理念的新审视
三、追求“善的生存”——德育本质再探
四、德育的“意志”转向——兼论走向“实践理性”的学校德育
五、思想品德三环结构理论初探
六、论品德结构与人格系统的关系
七、从多元争鸣到综合融通——品德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
八、“德目主义”德育哲学引论
九、论“全面主义”道德教育学派——兼议对我国学校德育创新的启示
十、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寻根:实证探寻
一、中小学当代主流价值观教育研究
二、城市中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及其对策——基于杭州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
三、担当与践行:城市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个案研究
四、从学校传统法制教育向公民法制教育转型——以杭州市部分中小学公民法制意识抽样调查为例
五、我国城市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研究——以杭州市四所初中为例
六、中日中小学生志向水平的比较研究
七、收容少年的心理与教育——中日工读学校与教养院教育调查报告
八、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研究报告
九、论大学生政治参与——基于南京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守望:批判反思
一、化解冲突——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
二、亲情教育——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
三、友情教育——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四、自豪与自卑——爱国主义教育沉思
五、由必然迈向自由的生命教育观——对学校生命化教育的思考
六、走向“共同体”的班级德育建设
七、“虚拟环境”中的真教育——建构我国“网络德育学”的几点思考
八、“首任教师”的神圣职责——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跋我是一个世界公民——在洛杉矶世界公民教育论坛的演讲
叩问:形上求索
一、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
二、传统德育理念的新审视
三、追求“善的生存”——德育本质再探
四、德育的“意志”转向——兼论走向“实践理性”的学校德育
五、思想品德三环结构理论初探
六、论品德结构与人格系统的关系
七、从多元争鸣到综合融通——品德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
八、“德目主义”德育哲学引论
九、论“全面主义”道德教育学派——兼议对我国学校德育创新的启示
十、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寻根:实证探寻
一、中小学当代主流价值观教育研究
二、城市中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及其对策——基于杭州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
三、担当与践行:城市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个案研究
四、从学校传统法制教育向公民法制教育转型——以杭州市部分中小学公民法制意识抽样调查为例
五、我国城市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研究——以杭州市四所初中为例
六、中日中小学生志向水平的比较研究
七、收容少年的心理与教育——中日工读学校与教养院教育调查报告
八、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研究报告
九、论大学生政治参与——基于南京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守望:批判反思
一、化解冲突——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
二、亲情教育——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
三、友情教育——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四、自豪与自卑——爱国主义教育沉思
五、由必然迈向自由的生命教育观——对学校生命化教育的思考
六、走向“共同体”的班级德育建设
七、“虚拟环境”中的真教育——建构我国“网络德育学”的几点思考
八、“首任教师”的神圣职责——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跋我是一个世界公民——在洛杉矶世界公民教育论坛的演讲
Critical issues: studies on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