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传习录》是明中叶思想家王阳明有关其心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传习录》,书名“传习”二字,出自《论语?学而》“传不习乎”,借用朱熹《论语集注》“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之意,是一部主要记载了阳明与其门生之间的讲授和研习心学理论的语录体著作。书中完整地体现了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生动地记载了阳明心学理论在阳明师生之间的构建和传播过程,较为集中地展现和汇集了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对于阳明后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蕴含于《传习录》中的阳明思想由于其自身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在经过有清一代的短暂低迷后,对于中国乃至日本、韩国等国家近代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着持续的影响,成为当世的一大“显学”。
目录
《国学书厢》序导言一 王阳明其人、其学二 《传习录》与阳明学说的构筑三 《传习录》与阳明学说的传播四 《传习录》的体例与版本五 《传习录》的当代价值第一讲心学前传——阳明心学的前提和动力一 道学谱系二 心学一脉三 朱陆之争四 “反动”一词的困境五 《朱子晚年定论》的是与非第二讲 “心即理”的提出及其内涵——自是之后,朱熹白是朱熹,阳明自是阳明一 逻辑起点:“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二 “心”为何物三 历史学的贡献四 徐爱之问阳明之答五 借喻、错位与反问六 正面阐释与现实妥协第三讲阳明的“格物”说——困惑与超越一那一段不堪回首而又收获颇丰的格物经历二由《大学》古本公案引起的一段格物之争三“格者,正也”四就“物”论“物”与心、意,知、物第四讲 知行合一——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一 知、行小史二 最有影响的知、行相离:武宗“失德”三 阳明的主观推导:“知先行后”的结果就是知而不四 “知行合一”的遭遇:“销行以归知”第五讲 致良知——阳明心学的总结与重构一 宸濠之变与优入“良知”圣域二 “致良知”及其相关学说提出的时间三 乐与别人分享的解脱,狂喜四 “良知”的内容:是非之心、天理、圣、明德五 “良知”之“致”的两大途径:“率其本然”与“着实用功”六 必要的重构第六讲 四句教法——一个导致王学后学分化的问题一 1519—1527:那一段并不消停的顺境二 天泉证道:三种不同的说法三 “四句教法”:“有”与“无”的折中四 “四有”说五 “四无”说六 分途:左派与右派第七讲 此心光明——阳明之死一 阳明逝去的前前后后二 “此心光明”与“猖狂放肆”三 不能忘却的纪念参考文献一、历史文献二、今人著作后记
此心光明——评说王阳明与《传习录》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