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整体风貌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正不断体现出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定位“中国和谐城乡游”就是明证。在一些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直接和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的形态发生了许多变化,有的面目全非,有的风采依旧,许多现象都值得研究。在旅游的影响下,传统村落形态如何变化,具有什么变化特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研究。黄山市、大理州和丽江市旅游业发展较好,具有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经济背景、不同资源级别(从世界遗产到普通村落)、不同经营模式、不同开发阶段的村落,能充分代表我国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现状。本书分为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12个传统村落十多年来的旅游开发过程及形态变化案例,许多内容为第一手资料,值得其他村落的在旅游开发、保护建设中借鉴;第二部分对12个村落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进行了对比研究。阐述及分析的目的在于对前述问题获得普适性的结论和解释,使之也能应用于其他村落的发展实践。本书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书根据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前后差异,首次提出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分为渐变型村落、稳定型村落、突变型村落和恢复型村落等四类,其中,渐变型村落属于基本类型,其他三类都是以渐变型为参考而提出的。2)本书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街巷、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七类构成要素出发,对以上四类村落进行了研究,这四类村落的主要变化特征如下:3)本书构建了村落变化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主要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等八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是决定性因素,而其他是修正性因素。市县级政策与管理对村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房屋外观形式和村落整体风貌的变化。4)通过对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的对比研究,本书指出,在我国,旅游对村落形态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利弊并存”来概括,而是“利大于弊”的。如果没有旅游,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形态的建设性破坏更严重。5)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村落逐渐改变传统风貌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保护好少数具有典型乡土性、地方性的传统村落,而旅游可以成为一个平衡点。
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章 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述评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聚落与村落
(二) 传统村落的形态
(三) 旅游地传统村落的分类
二、 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述评
(一)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方面的研究
(二) 地理学方面的研究
(三) 旅游学方面的研究
(四) 研究综述的评论
第二章 研究目标与设计
一、 研究目标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案例的选择
(四) 调查开展、资料收集及问卷调查
第三章 黄山市村落案例
一、 黄山市及其传统村落概况
(一) 黄山市概况
(二) 黄山市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
二、 黄山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
(一) 黄山市旅游发展简述
(二) 黄山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
(三) 黄山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共性特点
三、 黄山市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
(一) 西递村案例
(二) 宏村案例
(三) 南屏村案例
(四) 呈坎村案例
(五) 唐模村案例
第四章 大理州村落案例
一、 大理州及其传统村落概况
(一) 大理州概况
(二)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
一、 大理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
(一) 大理州旅游发展简述
(二)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
(三)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共性特点
三、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
(一) 周城村案例
(二) 喜洲村案例
(三) 新华村案例
(四) 寺登村案例
第五章 丽江市村落案例
一、 丽江市及其传统村落概况
(一) 丽江市概况
(二) 丽江纳西族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
二、 丽江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
(一) 丽江市旅游发展简述
(二) 丽江市纳西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
三、 丽江市纳西族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
(一) 龙泉村(束河古镇)案例
(一) 白沙村案例
(三) 白华村案例
第六章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类型及特点
一、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的概括
二、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的类型
(一) 渐变-村落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 从渐变型到其他变化类型
三、 4类旅游村落的变化特征
(一) 城市意象理论的引入与应用
(二) 旅游与渐变型村落形态变化
(三) 旅游与稳定型村落形态变化
(四) 旅游与突变型村落形态变化
(五) 旅游与恢复型村落形态变化
(六) 4类村落变化特征的总结
四、 本章结论
第七章 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村民、开发商、政府在旅游村落中的作用
(一) 村民、开发商在旅游村落中的作用
(二) 地方政府在村落旅游中的作用
二、 政策与管理的影响
(一) 农村建设政策与地方的管理
(二) 村落及遗产保护政策与地方的管理
(三) 土地使用政策与地方管理
(四) 不同政策对旅游村落影响框架
(五) 市县级政策与管理对村落影响的主要表现
三、 开发商与规划师的影响
(一) 开发商与旅游竞争
(二) 规划师与规划
(三) 开发商与规划师对旅游村落的影响框架
四、 村民收入及村落人口的影响
(一) 村民人均收入的影响——
(二) 村落人口的影响
五、 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影响
(一) 传统建筑材料的影响
(二) 传统建筑技术的影响
六、 影响因素模型及分析
七、 本章结论
第八章 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形态变化
一、 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
(一) 农村住宅的变化
(二) 农村住宅变化的原因
二、 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形态变化
(一) 市县级区域内村落变化—以大理市环洱海区域为例
(二) 乡镇级区域内的村落变化—以徽州区潜口镇村落为例
(三) 相邻村落变化—以宏村、际村为例
三、 本章结论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 本书结论
二、 旅游村落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弱势
三、 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西递、宏村游客问卷
附录2 黄山村落居民调查问卷
附录3 大理村落居民调查问卷
后记
彩图
=+x
序
第一章 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述评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聚落与村落
(二) 传统村落的形态
(三) 旅游地传统村落的分类
二、 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述评
(一)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方面的研究
(二) 地理学方面的研究
(三) 旅游学方面的研究
(四) 研究综述的评论
第二章 研究目标与设计
一、 研究目标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案例的选择
(四) 调查开展、资料收集及问卷调查
第三章 黄山市村落案例
一、 黄山市及其传统村落概况
(一) 黄山市概况
(二) 黄山市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
二、 黄山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
(一) 黄山市旅游发展简述
(二) 黄山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
(三) 黄山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共性特点
三、 黄山市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
(一) 西递村案例
(二) 宏村案例
(三) 南屏村案例
(四) 呈坎村案例
(五) 唐模村案例
第四章 大理州村落案例
一、 大理州及其传统村落概况
(一) 大理州概况
(二)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
一、 大理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
(一) 大理州旅游发展简述
(二)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
(三)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共性特点
三、 大理州白族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
(一) 周城村案例
(二) 喜洲村案例
(三) 新华村案例
(四) 寺登村案例
第五章 丽江市村落案例
一、 丽江市及其传统村落概况
(一) 丽江市概况
(二) 丽江纳西族传统村落的特点与保护概况
二、 丽江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
(一) 丽江市旅游发展简述
(二) 丽江市纳西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概况
三、 丽江市纳西族传统村落变化案例分析
(一) 龙泉村(束河古镇)案例
(一) 白沙村案例
(三) 白华村案例
第六章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类型及特点
一、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的概括
二、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的类型
(一) 渐变-村落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 从渐变型到其他变化类型
三、 4类旅游村落的变化特征
(一) 城市意象理论的引入与应用
(二) 旅游与渐变型村落形态变化
(三) 旅游与稳定型村落形态变化
(四) 旅游与突变型村落形态变化
(五) 旅游与恢复型村落形态变化
(六) 4类村落变化特征的总结
四、 本章结论
第七章 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村民、开发商、政府在旅游村落中的作用
(一) 村民、开发商在旅游村落中的作用
(二) 地方政府在村落旅游中的作用
二、 政策与管理的影响
(一) 农村建设政策与地方的管理
(二) 村落及遗产保护政策与地方的管理
(三) 土地使用政策与地方管理
(四) 不同政策对旅游村落影响框架
(五) 市县级政策与管理对村落影响的主要表现
三、 开发商与规划师的影响
(一) 开发商与旅游竞争
(二) 规划师与规划
(三) 开发商与规划师对旅游村落的影响框架
四、 村民收入及村落人口的影响
(一) 村民人均收入的影响——
(二) 村落人口的影响
五、 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影响
(一) 传统建筑材料的影响
(二) 传统建筑技术的影响
六、 影响因素模型及分析
七、 本章结论
第八章 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形态变化
一、 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
(一) 农村住宅的变化
(二) 农村住宅变化的原因
二、 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形态变化
(一) 市县级区域内村落变化—以大理市环洱海区域为例
(二) 乡镇级区域内的村落变化—以徽州区潜口镇村落为例
(三) 相邻村落变化—以宏村、际村为例
三、 本章结论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 本书结论
二、 旅游村落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弱势
三、 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西递、宏村游客问卷
附录2 黄山村落居民调查问卷
附录3 大理村落居民调查问卷
后记
彩图
=+x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