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的哲学论纲

副标题:无

作   者:邢媛

分类号:

ISBN:978701019289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文化认同的哲学论纲》以文化认同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价值准则,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科学、协同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对现代性文化及其文化认同功能考量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文化认同的三种基本生成形式,即经验主义、功能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化认同形式,并充分讨论了三种形式的辩证关系,确立了价值选择、主体自识和文化实践及三者的协同作用为主要特征的文化认同内涵,说明了文化认同的内在特质,一般总是会表现为基本的智性诉求、价值诉求和秩序诉求。基此,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认同体系。这一体系彰显了文化认同的客观基础,厘清了精神文化发展的进步特点,凸显了制度化社会对文化认同的意义价值,揭示了文化认同的机制,深化了文化认同的自我确证规律和价值选择等主要内容,提出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的社会,它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

【目录】

导论

*章 文化认同的思想聚焦与内涵
*节 文化认同的思想聚焦
一、文化与文化认同是我们时代的关键词
二、现代性社会发展的尖锐矛盾呼唤新文化
第二节 文化认同的丰富内涵与特征
一、理解文化认同内涵的两个原则
二、文化认同的四种基本内涵及其现实问题
三、文化认同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 文化认同的主要形式与内涵扩展
一、经验主义的身份认同
二、功能主义的自我认同
三、现实主义的价值认同
四、经验主义、功能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 文化认同的马克思主义解释
*节 物质文化生产的首要性
一、物质文化生产是文化认同的客观性基础
二、社会生产力是文化认同的张力场域
三、提高实践能力是文化认同的物质性力量保障
第二节 精神文化发展的进步性
一、民族自觉的文化伸张
二、着眼于生活的文化创造
三、科学理性的文化解释
四、实现自由正义的文化目标
第三节 主体文化认同的确证性
一、有意义的个性选择是主体文化认同确证的内在诉求
二、主体文化认同确证是个体实现精神归属的理性表征
三、追求安全自在的生活是主体文化认同确证的实践旨趣
第四节 价值文化选择的合理性
一、价值文化选择是文化认同中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表现
二、价值文化选择是制度性文化的内在约束力
三、价值文化选择规范实践性文化认同
四、价值文化选择导引话语性文化认同的发展

第三章 文化认同的智性诉求
*节 伦理共相规范了文化认同的禁忌规则
一、伦理共相的内涵
二、伦理共相的意义表征
三、伦理共相的规范性价值
第二节 族群共相凸显了文化认同的辨识意蕴
一、族群共相的内涵
二、族群共相内在凝聚力的基础和动力
三、族群共相的文化认同意义
第三节 道德共相导引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
一、道德共相的内涵
二、道德共相的文化认同作用
三、文化认同的灵魂塑造
第四节 审美共相蕴含文化认同的鼓励意义
一、审美共相的内涵
二、文化认同中审美共相的问题域

第四章 文化认同的意向性和规范性
*节 文化认同的价值目标
一、意向性是主体价值立场的表现
二、意向性是范畴化的理性意识
三、意向性是中心化的聚合效应
四、意向性是秩序化的目标指向
第二节 文化认同的规范性
一、规范性是对文化冲突的遏制
二、规范性是维系文化持恒的保有力量
三、规范性蕴含社会变革的跃迁因子
四、超越规范意味着“进步”
第三节 意向性与规范性的辩证关联

第五章 文化认同的自识结构
*节 文化认同的自识结构是意识到的文化存在
一、自识结构的内涵
二、文化认同体系的自组织性
三、序参量的结构化意义
第二节 文化认同自识结构生成的动力机制
一、涨落是有序之源
二、涨落促成新的文化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自识结构的生成形式
一、历时态的生成形式
二、共时态的生成形式

第六章 走向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认同社会
*节 提升文化认同主体的自识能力
一、深化价值理念
二、改善实践方式
三、拓展理论空间
第二节 夯实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基础
一、形成物品丰裕和精神富有的社会条件
二、促进现代性社会制度建设
三、拓宽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路径
第三节 建构有利于文化共享的信息场域
一、自主性
二、共有性
三、价值选择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文化认同的哲学论纲》:
  文化在表达人类思想和意义的关键词中处于核心位置不是偶然的。在威廉斯看来,文化一词内涵的变化可能是*引人注目的。可以说,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世界,聚焦于文化一词含义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工业”、“阶级”、“民主”等词所含意义的变迁以及其所代表的巨大历史变革引发的,而“艺术”词义的变迁,显示出对这些变革的密切反应。文化一词含义的发展,记载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的各种变革,是对它的作用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反应,因此,借助文化,我们可以对历史变革的过程和本质进行探索。2014年,美国确立的*影响人类的年度关键词*个就是文化,这是很说明问题的。威廉斯作出的文化成为我们时代关键词的论断,可谓一语中的。
  借助文化,我们可以对种种历史变革的本质进行探索,这就是聚焦文化的特殊时代意义。著名系统思想家贝特兰菲曾经说过,如果要对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和人类的一般理念有一个深入了解的话,那就只要看看当代社会流行的关键词是什么就可以把握。这个表达有助于捕捉这个时代的信息,理解我们社会发展的*现实的状况。尽管贝特兰菲提出这一观点是针对系统概念而言的,表明我们时代关注系统意味着关注一个成比例的整体,关注那个存在所具有的内在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已经走到了*,而现实的人类认识的发展又呼唤人类对系统本身的理解和认识。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学术背景之下,贝特兰菲写了《一般系统论》一书,从而创立了系统科学的学术思想,乃至形成系统哲学的理论架构。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是一个开辟新的学术时代的阶段。今天,就整个人类来说,我们面对的*重要的学术概念显然是系统,同时也有文化,可能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的系统,这就使文化和系统密切关联起来了,而在价值论的视域研究文化以及文化认同的协同问题,正是对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
  文化之所以成为我们时代的*个关键词,一个*基本的回答,就是因为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极其广泛的文化冲突,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甚至引发了令人发指的恐怖主义。
  我们知道,自16世纪以来,首先发端于欧洲大陆和英国的现代化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和神权对人的统治,恢复了人的尊严,开启了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征程。发端于欧洲,进而扩展到全球的现代化运动,是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在推进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形成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彰显着人类追求自由、推动进步的理性主义原则,批判谬误、追求真理的目标探求,相信科学、主张进取、提倡创造的主体界定,注重普遍性、承认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肯定社会进步、坚信伦理道德终将向善的价值诉求发展等理念。这些理念在漫长的人类探索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确定的文化内涵,而且成为人们的文化共识,成为基本的文化认同规则。人们相信,通过艰苦的努力,人类终究会走向大同世界,使人从自然界和诸多社会的约束中获得解放和自由。
  然而,伴随现代化的进程,在人类文明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始料不及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家园和自身的灾难性后果,发生了巨大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发生了难以想象的文明冲突和文化冲突,于是,一系列关于如何发展自己同时又不带来灾难的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对现代性的反思,一时间成为学术的焦点;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成了现实社会实践的目标。而在对现代性社会的反思过程中,越来越聚焦于文化和文化认同的内在特质上来。
  首先,现代性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其肇启的文化价值相悖逆的状况,这是人们在对现代化运动给予哲学反思过程中得到的一个根本性的结论。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通过对黑格尔以来哲学话语中的现代性思想的梳理,深刻认识到,黑格尔是对“现代性”进行哲学反思的肇始者。在黑格尔看来,“现代性”的时代意义体现在其与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断裂和面向“新时代”的不断推进,通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事件来表征了囊括危机、革命、解放、进步、发展和时代精神等在内的特征。哈贝马斯赞成黑格尔对“现代性”的解读,认为自18世纪末以来,人们曾经预设的模式和标准都已经分崩离析了,因此,身在其中的人,只好去发现新的属于自己的模式或标准。
  ……

目录



导论

*章 文化认同的思想聚焦与内涵
*节 文化认同的思想聚焦
一、文化与文化认同是我们时代的关键词
二、现代性社会发展的尖锐矛盾呼唤新文化
第二节 文化认同的丰富内涵与特征
一、理解文化认同内涵的两个原则
二、文化认同的四种基本内涵及其现实问题
三、文化认同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 文化认同的主要形式与内涵扩展
一、经验主义的身份认同
二、功能主义的自我认同
三、现实主义的价值认同
四、经验主义、功能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 文化认同的马克思主义解释
*节 物质文化生产的首要性
一、物质文化生产是文化认同的客观性基础
二、社会生产力是文化认同的张力场域
三、提高实践能力是文化认同的物质性力量保障
第二节 精神文化发展的进步性
一、民族自觉的文化伸张
二、着眼于生活的文化创造
三、科学理性的文化解释
四、实现自由正义的文化目标
第三节 主体文化认同的确证性
一、有意义的个性选择是主体文化认同确证的内在诉求
二、主体文化认同确证是个体实现精神归属的理性表征
三、追求安全自在的生活是主体文化认同确证的实践旨趣
第四节 价值文化选择的合理性
一、价值文化选择是文化认同中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表现
二、价值文化选择是制度性文化的内在约束力
三、价值文化选择规范实践性文化认同
四、价值文化选择导引话语性文化认同的发展

第三章 文化认同的智性诉求
*节 伦理共相规范了文化认同的禁忌规则
一、伦理共相的内涵
二、伦理共相的意义表征
三、伦理共相的规范性价值
第二节 族群共相凸显了文化认同的辨识意蕴
一、族群共相的内涵
二、族群共相内在凝聚力的基础和动力
三、族群共相的文化认同意义
第三节 道德共相导引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
一、道德共相的内涵
二、道德共相的文化认同作用
三、文化认同的灵魂塑造
第四节 审美共相蕴含文化认同的鼓励意义
一、审美共相的内涵
二、文化认同中审美共相的问题域

第四章 文化认同的意向性和规范性
*节 文化认同的价值目标
一、意向性是主体价值立场的表现
二、意向性是范畴化的理性意识
三、意向性是中心化的聚合效应
四、意向性是秩序化的目标指向
第二节 文化认同的规范性
一、规范性是对文化冲突的遏制
二、规范性是维系文化持恒的保有力量
三、规范性蕴含社会变革的跃迁因子
四、超越规范意味着“进步”
第三节 意向性与规范性的辩证关联

第五章 文化认同的自识结构
*节 文化认同的自识结构是意识到的文化存在
一、自识结构的内涵
二、文化认同体系的自组织性
三、序参量的结构化意义
第二节 文化认同自识结构生成的动力机制
一、涨落是有序之源
二、涨落促成新的文化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自识结构的生成形式
一、历时态的生成形式
二、共时态的生成形式

第六章 走向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认同社会
*节 提升文化认同主体的自识能力
一、深化价值理念
二、改善实践方式
三、拓展理论空间
第二节 夯实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基础
一、形成物品丰裕和精神富有的社会条件
二、促进现代性社会制度建设
三、拓宽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路径
第三节 建构有利于文化共享的信息场域
一、自主性
二、共有性
三、价值选择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文化认同的哲学论纲》:
  文化在表达人类思想和意义的关键词中处于核心位置不是偶然的。在威廉斯看来,文化一词内涵的变化可能是*引人注目的。可以说,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世界,聚焦于文化一词含义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工业”、“阶级”、“民主”等词所含意义的变迁以及其所代表的巨大历史变革引发的,而“艺术”词义的变迁,显示出对这些变革的密切反应。文化一词含义的发展,记载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的各种变革,是对它的作用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反应,因此,借助文化,我们可以对历史变革的过程和本质进行探索。2014年,美国确立的*影响人类的年度关键词*个就是文化,这是很说明问题的。威廉斯作出的文化成为我们时代关键词的论断,可谓一语中的。
  借助文化,我们可以对种种历史变革的本质进行探索,这就是聚焦文化的特殊时代意义。著名系统思想家贝特兰菲曾经说过,如果要对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和人类的一般理念有一个深入了解的话,那就只要看看当代社会流行的关键词是什么就可以把握。这个表达有助于捕捉这个时代的信息,理解我们社会发展的*现实的状况。尽管贝特兰菲提出这一观点是针对系统概念而言的,表明我们时代关注系统意味着关注一个成比例的整体,关注那个存在所具有的内在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已经走到了*,而现实的人类认识的发展又呼唤人类对系统本身的理解和认识。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学术背景之下,贝特兰菲写了《一般系统论》一书,从而创立了系统科学的学术思想,乃至形成系统哲学的理论架构。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是一个开辟新的学术时代的阶段。今天,就整个人类来说,我们面对的*重要的学术概念显然是系统,同时也有文化,可能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的系统,这就使文化和系统密切关联起来了,而在价值论的视域研究文化以及文化认同的协同问题,正是对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
  文化之所以成为我们时代的*个关键词,一个*基本的回答,就是因为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极其广泛的文化冲突,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甚至引发了令人发指的恐怖主义。
  我们知道,自16世纪以来,首先发端于欧洲大陆和英国的现代化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和神权对人的统治,恢复了人的尊严,开启了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征程。发端于欧洲,进而扩展到全球的现代化运动,是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在推进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形成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彰显着人类追求自由、推动进步的理性主义原则,批判谬误、追求真理的目标探求,相信科学、主张进取、提倡创造的主体界定,注重普遍性、承认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肯定社会进步、坚信伦理道德终将向善的价值诉求发展等理念。这些理念在漫长的人类探索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确定的文化内涵,而且成为人们的文化共识,成为基本的文化认同规则。人们相信,通过艰苦的努力,人类终究会走向大同世界,使人从自然界和诸多社会的约束中获得解放和自由。
  然而,伴随现代化的进程,在人类文明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始料不及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家园和自身的灾难性后果,发生了巨大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发生了难以想象的文明冲突和文化冲突,于是,一系列关于如何发展自己同时又不带来灾难的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对现代性的反思,一时间成为学术的焦点;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成了现实社会实践的目标。而在对现代性社会的反思过程中,越来越聚焦于文化和文化认同的内在特质上来。
  首先,现代性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其肇启的文化价值相悖逆的状况,这是人们在对现代化运动给予哲学反思过程中得到的一个根本性的结论。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通过对黑格尔以来哲学话语中的现代性思想的梳理,深刻认识到,黑格尔是对“现代性”进行哲学反思的肇始者。在黑格尔看来,“现代性”的时代意义体现在其与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断裂和面向“新时代”的不断推进,通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事件来表征了囊括危机、革命、解放、进步、发展和时代精神等在内的特征。哈贝马斯赞成黑格尔对“现代性”的解读,认为自18世纪末以来,人们曾经预设的模式和标准都已经分崩离析了,因此,身在其中的人,只好去发现新的属于自己的模式或标准。
  ……
【作者简介】
  邢媛,1963年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哲学博士。现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哲学、文化哲学。
  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当代社会发展观导论》(2003,专著),获得山西省第四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i等奖,《实用主义与可持续发展》(2007,论文)获得山西省第五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i等奖,《吉登斯自我认同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2011,论文)获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被哲学年鉴收录评介,或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2000年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价值论视域中文化认同的协同性研究(2012)”及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文化认同的哲学论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