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的写作从“青年塑形”的现代性逻辑入手,围绕传统/现代、中国/西方、落后/先进、保守/激进、秩序/失序、老年/青年等多重二元对立的交错,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几个主要小说创作思潮一一伤痕写作、反思写作、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和寻根文学等——的深入分析,回答了经历过“文革”的青年一代人在“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如何重建自身主体性的问题。所谓“青年议题”即源于此。就80年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史而言,其大致可以用“革命青年”到“问题青年”,经过“青年”“青春”的重建再到 “反叛青年”乃至全球化时代的青年来概括。徐勇编著的《青年议题与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提出的“作为结构的青年”和“作为功能的青年”,以及“永恒的青春”和“短暂的青春期”等几对范畴,对分析 80年代小说中的青年叙述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价值
第二节 历史的幽灵与文学想象
第三节 “青年议题”与现代性
第二章 文学写作的主体性与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代际竞逐与文坛变迁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价值
第二节 历史的幽灵与文学想象
第三节 “青年议题”与现代性
第二章 文学写作的主体性与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代际竞逐与文坛变迁
第二节 自我边缘和中心情结——知青作家与右派作家如何寻根
第三节 文学返城与回乡——回乡作家与知青作家中的城乡想象
第三章 想象青春与记忆之“痛”
第一节 现代化、日常生活与裂变中的青年
第二节 历史和现实纠缠中的知青写作
第三节 回避历史与走向传统
第四章 青年形象与“人”的历史
第一节 历史的颠倒与创伤书写谁来承担
第二节 改革叙述、空间想象与“青年”的诞生
第三节 个人记忆与群体想象
第四节 寻根写作与主体意识
第五章 作为方法的青年问题与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
第一节 伤痕写作、青年叙述与断裂问题
第二节 改革文学与青年的辩证法
第三节 “现代化”的想象与知青一代的自我重建之路
第四节 “寻根”的构建与青年的主体性
结语《平凡的世界》与“后文革”一代青年的成长史
参考文献
20世纪80年代小说年表
后记
“青年议题”与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