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

副标题:无

作   者:钱逊

分类号:

ISBN:978710113203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汇集了钱逊先生研究《大学》《中庸》的学术成果,对《大学》《中庸》全文做了完整的翻译和系统的讲解。全书分为两部分,导读部分重点介绍了何谓《四书》,《大学》《中庸》的基本内容和研读方法、注意事项等。解读部分注释力求简要,译文紧贴经典原义,讲解深入浅出,在历代研究基础上精心疏解,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做出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为读者导正学习经典的方向。

目录


导 读

《大学》

《中庸》


【书摘与插画】

《四书》简介

《四书》,包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种书。《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把这两篇提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合为《四书》,用以教弟子。朱熹继承这一做法,并用大量心血、精力为《四书》作注。对《论语》《孟子》,“自三十岁便下功夫”,六十七八岁“改犹未了”(《朱子语类》),前后四十多年。直到临死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的注。他为《四书》所作的注,后人合称为《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本不独立成书,本书把此两篇作为《四书》的一部分,合作一书,向读者介绍。

宋儒对《四书》的推崇和提倡,在儒学的发展中有很大的影响,引起很大的变化。在此以前,从汉到唐,儒学的学习、传承都是以《五经》为主,而在宋儒特别是朱熹大力提倡之后,《四书》取代《五经》成为儒学传承的主要经典。至元代,科举考试规定以《四书》为主要范围。从以《五经》为主到以《四书》为主,是儒学发展中一次大变革,标志着儒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自唐以前,儒者常称周公孔子,政府所立太学,必以《五经》为教本。……宋代理学,本重《四书》过于《五经》,及朱子而为之发挥尽致。

朱子融会理学与经学,又确定伊洛为上承孔孟之道统,厥功之伟,端在其定为“四子书”,而又为之作《集注》与《章句》。至其反复叮咛,必使读者先《孟子》而后《中庸》,尤为有甚深之义蕴。并退《六经》于《四书》之后,必使读者先《四书》后《六经》,更为于中国学术史上有旋乾转坤之大力。……此其在学术史上之发现与贡献固大莫与伦矣。

宋儒为什么重视《四书》?它的意义何在?朱熹在《语》《孟》《学》《庸》四本书的集注前面都写了序言,其中对此作了说明。读《四书》,对这几篇序言不能不加以充分重视。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序》)

及其(孟子)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盖子思之功于是为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其语而得其心也。(《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

这里朱熹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儒学的传统,孟子以后就中断了,至二程倡导《四书》“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这就是所谓道统的问题。这个问题,*早是韩愈提出来的。在《孟子序说》中引用了韩愈的话: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关于道统,有许多讨论,这里不可能涉及。我们只问,为什么说孟子以后不得其传?这样说指的是什么情况?由二程倡导《四书》而得以接续的宋儒心目中的道统,内容是什么?这些,也都可以从《四书章句集注》的几篇序中得到回答。

从几篇序中可以看到,导致孟子以后不得其传主要有两大因素。*,儒学自身的学习传承中“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经典研究流于单纯的记诵和烦琐的训诂、考据,而忽略孔孟思想的主旨为人修身之道;第二,“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儒家修身为人之道衰微而佛、道流行,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此外,又有“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

可见,从二程到朱熹,宋儒所*关心的,是《论语》《孟子》中所传承的修身为人之道,而《大学》《中庸》的中心思想也在此。他们提倡《四书》,所要接续的,也就是孔孟的这个传统。

《四书》中《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记录了孔子同弟子们的对话和孔子日常言行,是反映孔子思想*重要的经典。《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共同所作,记述了孟子的思想。《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四本书虽独立成篇,内容则有一定的联系。《大学》的作者,古籍中未见记载。朱熹认为,《大学》中*章,经的部分是曾子记述孔子的话,其他《传》的部分则是曾子的弟子记述的曾子的意思。《中庸》的作者,《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思作《中庸》。”子思,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弟子曾参,孟子又受教于子思的门人。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四本书合在一起,反映了从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传统。

关于《中庸》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有一些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中庸》文字与《论语》《孟子》的风格多有不同,怀疑它“必非子思所作”(崔述《崔东壁遗书》)。又因《中庸》中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字,有人认为《中庸》应该作于秦以后。本书仍取《史记》之说。

宋儒既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我们读时应将它作为一个体系,联系起来读,体会其中一以贯之的思想、精神。而此四书又出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各书思想又有某些差异。对于各书思想的异同,要注意慎思明辨,从中了解儒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学习《四书》的次序,朱熹认为,应“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子语类》)。学习的次序应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现在出版的《四书》,一般依《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次序编排,并把《大学》《中庸》合为一册,本书亦依此例。这一次序与读《四书》应遵的次序不合,容易误导读者,望读者注意。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大学·中庸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