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副标题:无

作   者:王海明著

分类号:B82-061

ISBN:978710004209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对作者三十年来所提出的人性理论重新研究的结果。它运用“应该”只能通过“主体目的”而从“事实”推导出来的元理论方法,一方面论证人性事实如何之16种、6类型、6规律;另一方面则从中通过道德目的与道德终极标准,推导出人性应该如何之善恶6原则,一期破解两千多年人类一直争论不休的一系列人性难题。它以应该与事实的关系为轴心,融会古今中外人性理论,试图创立一种严密精确的、可以操作的、具有最大限度包容性与开放性的人性论科学体系。本书是对作者三十年来所提出的人性理论重新研究的结果。它运用“应该”只能通过“主体目的”而从“事实”推导出来的元理论方法,一方面论证人性事实如何之16种、6类型、6规律;另一方面则从中通过道德目的与道德终极标准,推导出人性应该如何之善恶6原则,一期破解两千多年人类一直争论不休的一系列人性难题。它以应该与事实的关系为轴心,融会古今中外人性理论,试图创立一种严密精确的、可以操作的、具有最大限度包容性与开放性的人性论科学体系。

目录


绪论
一 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二 人性结构:人性的体与用
 三 人性类型: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
 四 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五 人性论的定义与对象及其研究顺序
上篇 人性之事实如何
第一章 伦理行为概念:人性的概念分析
一 反应
  l 反应:合目的性反应与非合目的性反应
  2 关于生物合目的反应的两种理论
 二 反射:目的反射与合目的反射
 三 行为
  1 行为:本能与学习
  2 关于行为概念的误解
 四 伦理行为
  1 伦理行为界说
  2 伦理行为结构
  3 伦理行为类型
第二章 伦理行为原动力:人性定质分析
 导言
  l 感情:行为原动力
  2 爱与恨:伦理行为原动力
 一 目的利他与目的害他行为之原动力
  1 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
  2 完善自我品德之心
  3 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
 二 目的害己与目的利己行为之原动力
  1 自恨心:罪恶感与自卑感
  2 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
 三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
  1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社会本性来看
  2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生物本性来看
  3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生理本性来看
  4 结论: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双重内涵
 四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理论
  1 关于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共识与分歧
  2 心理利己主义:因果目的等同论
第三章 伦理行为的目的与手段:人性定量分析
 导言:伦理行为目的相对数量的意义及其确定方法
 一 伦理行为目的之相对数量规律
  1 利他目的必多于害他目的
  2 利己目的必多于害己目的
  3 利己目的必多于利他目的
  4 利己目的必超过行为总和之一半
  5 恒久无私论:关于伦理行为目的相对数量规律的理论
 二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规律
  l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非统计性规律
  2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统计性规律
 三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规律
  1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非统计性规律
  2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统计性规律
 本篇结语 人性要义
中篇 人性应该如何之标准
第四章 道德本性
 一 道德本性:道德界说
  1 道德与伦理
  2 道德与应该
  3 道德与法
 二 道德本性:道德的结构、规律和公设
  1 道德基本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根据
  2 道德的完整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规律
  3 道德的深层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公设
 三 道德本性:道德的类型、性质和规律
  1 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 共同道德与特定道德
  3 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4 绝对道德与相对道德
  5 道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道德自由约定律
  6 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道德优劣的三个规律
 四 关于道德本性的理论
  1 伦理相对主义
  2 伦理绝对主义:境遇伦理学
  3 道德主观主义与道德怀疑论
  4 道德客观主义与道德实在论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引言
 一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道德共同体看
  l 道德共同体概念:道德代理者与道德顾客
  2 道德共同体的界限:人类与对人类有利的一切生物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
 二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社会道德需要看
  1 社会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2 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社会本性
 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1 个人道德需要: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2 道德和美德:一种必要的恶
  3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
 四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1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概念
  2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是非
 五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1 道德他律论
  2 道德自律论
  3 道德自律论与道德他律论之是非
第六章 道德终极标准
 导言:道德终极标准概念
 一 道德终极标准体系
  1 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道德终极总标准
  2 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3 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他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4 无私利他:己他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5 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二 道德终极标准性质
  1 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终极标准的适用范围
  2 直接性与间接性:道德终极标准与其他道德规范的关系
  3 行动主义与规则主义
   ——行动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以及行动义务论与规则义务论
 三 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1 义务论
  2 功利主义
  3 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评析
下篇 人性之应该如何
第七章 道德总原则:人性善恶分析
 一 善恶总原则
  1 “善”的称谓: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2 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
  3 善恶差等定律:善有差等与恶有差等
  4 道德总原则:善恶总原则、善恶分原则和道德终极标准
 二 善恶分原则
  l 具体人性之善恶:利己目的的道德价值
  2 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
  3 善恶六原则之确立
  4 善恶六原则的适用范围
 三 市场经济善恶原则:道德总原则的证伪与证实
  1 市场经济概念
  2 市场经济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3 市场经济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原则
  4 结论
 四 人性善恶学说
  1 性无善恶论
  2 性善论
  3 性恶论
  4 性有善有恶论
  5 新性有善有恶论
第八章 道德总原则理论:人性研究的整体理论
 一 利他主义
  1 无私利他夸大论:利他主义人性理论
  2 道德自律与无私利人:利他主义道德理论
  3 差等利他主义与同等利他主义:儒墨康德基督教道德总原则理论之异同
 二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
  1 因果目的等同论:合理利己主义人性理论
  2 道德他律与为己利他:合理利己主义道德理论
 三 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l 自我的实现与异化:个人主义人性理论
  2 自我价值至高无上:个人主义道德理论
  3 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个人主义概念辩难
 四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之比较
 五 己他两利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统一
 六 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超越
  1 集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原则
  2 集体主义的不完备形态
  3 集体主义的完备形态
 七 各种道德总原则理论之比较
  1 道德总原则理论与道德终极标准理论之比较
  2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真假之比较
  3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道德优劣之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序
绪论
一 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二 人性结构:人性的体与用
 三 人性类型: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
 四 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五 人性论的定义与对象及其研究顺序
上篇 人性之事实如何
第一章 伦理行为概念:人性的概念分析
一 反应
  l 反应:合目的性反应与非合目的性反应
  2 关于生物合目的反应的两种理论
 二 反射:目的反射与合目的反射
 三 行为
  1 行为:本能与学习
  2 关于行为概念的误解
 四 伦理行为
  1 伦理行为界说
  2 伦理行为结构
  3 伦理行为类型
第二章 伦理行为原动力:人性定质分析
 导言
  l 感情:行为原动力
  2 爱与恨:伦理行为原动力
 一 目的利他与目的害他行为之原动力
  1 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
  2 完善自我品德之心
  3 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
 二 目的害己与目的利己行为之原动力
  1 自恨心:罪恶感与自卑感
  2 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
 三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
  1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社会本性来看
  2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生物本性来看
  3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生理本性来看
  4 结论: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双重内涵
 四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理论
  1 关于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共识与分歧
  2 心理利己主义:因果目的等同论
第三章 伦理行为的目的与手段:人性定量分析
 导言:伦理行为目的相对数量的意义及其确定方法
 一 伦理行为目的之相对数量规律
  1 利他目的必多于害他目的
  2 利己目的必多于害己目的
  3 利己目的必多于利他目的
  4 利己目的必超过行为总和之一半
  5 恒久无私论:关于伦理行为目的相对数量规律的理论
 二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规律
  l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非统计性规律
  2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统计性规律
 三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规律
  1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非统计性规律
  2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统计性规律
 本篇结语 人性要义
中篇 人性应该如何之标准
第四章 道德本性
 一 道德本性:道德界说
  1 道德与伦理
  2 道德与应该
  3 道德与法
 二 道德本性:道德的结构、规律和公设
  1 道德基本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根据
  2 道德的完整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规律
  3 道德的深层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公设
 三 道德本性:道德的类型、性质和规律
  1 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 共同道德与特定道德
  3 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4 绝对道德与相对道德
  5 道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道德自由约定律
  6 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道德优劣的三个规律
 四 关于道德本性的理论
  1 伦理相对主义
  2 伦理绝对主义:境遇伦理学
  3 道德主观主义与道德怀疑论
  4 道德客观主义与道德实在论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引言
 一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道德共同体看
  l 道德共同体概念:道德代理者与道德顾客
  2 道德共同体的界限:人类与对人类有利的一切生物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
 二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社会道德需要看
  1 社会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2 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社会本性
 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1 个人道德需要: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2 道德和美德:一种必要的恶
  3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
 四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1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概念
  2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是非
 五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1 道德他律论
  2 道德自律论
  3 道德自律论与道德他律论之是非
第六章 道德终极标准
 导言:道德终极标准概念
 一 道德终极标准体系
  1 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道德终极总标准
  2 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3 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他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4 无私利他:己他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5 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二 道德终极标准性质
  1 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终极标准的适用范围
  2 直接性与间接性:道德终极标准与其他道德规范的关系
  3 行动主义与规则主义
   ——行动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以及行动义务论与规则义务论
 三 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1 义务论
  2 功利主义
  3 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评析
下篇 人性之应该如何
第七章 道德总原则:人性善恶分析
 一 善恶总原则
  1 “善”的称谓: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2 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
  3 善恶差等定律:善有差等与恶有差等
  4 道德总原则:善恶总原则、善恶分原则和道德终极标准
 二 善恶分原则
  l 具体人性之善恶:利己目的的道德价值
  2 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
  3 善恶六原则之确立
  4 善恶六原则的适用范围
 三 市场经济善恶原则:道德总原则的证伪与证实
  1 市场经济概念
  2 市场经济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3 市场经济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原则
  4 结论
 四 人性善恶学说
  1 性无善恶论
  2 性善论
  3 性恶论
  4 性有善有恶论
  5 新性有善有恶论
第八章 道德总原则理论:人性研究的整体理论
 一 利他主义
  1 无私利他夸大论:利他主义人性理论
  2 道德自律与无私利人:利他主义道德理论
  3 差等利他主义与同等利他主义:儒墨康德基督教道德总原则理论之异同
 二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
  1 因果目的等同论:合理利己主义人性理论
  2 道德他律与为己利他:合理利己主义道德理论
 三 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l 自我的实现与异化:个人主义人性理论
  2 自我价值至高无上:个人主义道德理论
  3 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个人主义概念辩难
 四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之比较
 五 己他两利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统一
 六 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超越
  1 集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原则
  2 集体主义的不完备形态
  3 集体主义的完备形态
 七 各种道德总原则理论之比较
  1 道德总原则理论与道德终极标准理论之比较
  2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真假之比较
  3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道德优劣之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人性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