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在十年前(1996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刊行,世纪已经翻了一页。这次重新续集,添上了近十年来的部分文字,无论新文旧文,都满纸陈旧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感觉,对编者来说,就像怀里揣着的一张纸色已然发黄的老照片。
时代进步、感觉进步、学术进步,编者的感觉却滞留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个十年:那十年里,“编者们几个人”老在想,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编者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
目录
前言
I
刹那的永恒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重温《金蔷微》
苦难记忆
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
放四十五周年而作
柏林墙的碎片
记恋冬妮娅
Ⅱ
湖畔漫步者的身影
忆念宗白华教授
轻之沉重与沉重之轻
去往神学家卡尔?巴特
档案馆的路上
空山有人迹
读《中国文人的自然观》断想
我在的呢喃
张志扬的《门》与当代
汉语哲学的言路
Ⅲ
“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
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
现代性语境与知识分子的信仰形式
《读书》与读书人的变迁
写在《读书》刊行十五年之际
中国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
Ⅳ
“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社会学评注
“道”与“言”的神学和文化社会学
评注
I
刹那的永恒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重温《金蔷微》
苦难记忆
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
放四十五周年而作
柏林墙的碎片
记恋冬妮娅
Ⅱ
湖畔漫步者的身影
忆念宗白华教授
轻之沉重与沉重之轻
去往神学家卡尔?巴特
档案馆的路上
空山有人迹
读《中国文人的自然观》断想
我在的呢喃
张志扬的《门》与当代
汉语哲学的言路
Ⅲ
“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
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
现代性语境与知识分子的信仰形式
《读书》与读书人的变迁
写在《读书》刊行十五年之际
中国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
Ⅳ
“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社会学评注
“道”与“言”的神学和文化社会学
评注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