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周叔迦先生是现代中国著名的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教文化学家。潜心佛乘,深入教海,学识淹博,著作宏富,既学贯古今,更会通华梵,对中国佛学研究、佛教教育,以及佛教文化的积累、整理和建设,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在1991年出版,在此是的200年的新印版本。
硒集收辑先生历来 讲授的稿本和论文,上册为佛教史(三种)和各宗发展概要,下册为各种文字大藏经的刊始末、佛教制度的变化迁移、佛都事迹的考证纠讹、佛教典籍的提要评价并经论的研究方法等若干事篇。涉及佛都历史、教义、典制、艺术、民俗各个方面,内容极为广泛。
[
目录
目录
上册 中国佛学史
绪说
第一章 原始时期斋祀季
第一节 斋祀季之传译
第二节 斋祀季之理行
第三节 斋祀季之名著
第四节 斋祀季之通俗
第二章 原始时期般若季
第五节 般若季之传译
第六节 般若季之理行
第七节 般若季之名著
第八节 般若季之通俗
第三章 原始时期三学季
第九节 三学季之传译上
第十节 三学季之传译下
第十一节 三学季之理行上
第十二节 三学季之理行下
第十三节 原始时期西行求法诸僧
第十四节 三学季之名著
第十五节 三学季之通俗
第四章 华化时期酝酿季
第十六节 酝酿季之传译
第十七节 酝酿季之理行上
第十八节 酝酿季之理行下
第十九节 酝酿季之名著
第二十节 酝酿季之通俗
第五章 华化时期灿烂季
第二十一节 灿烂季之传译
第二十二节 灿烂季之理行上
第二十三节 灿烂季之理行下
第二十四节 灿烂季之名著
第二十五节 灿烂季之通俗
第六章 华化时期雕零季
第二十六节 雕零季之理行
第二十七节 华化时期西行诸僧
第二十八节 雕零季之通俗
第七章 蔓衍时期
第二十九节 蔓衍时期之传译及西行诸僧
第三十节 蔓衍时期之理行上
第三十一节 蔓衍时期之理行下
第三十二节 蔓衍时期之名著
第三十三节 蔓衍时期之通俗
第八章 衰微时期
第三十四节 衰微时期之理行
第三十五节 衰微时期之名著
第三十六节 衰微时期之通俗
第九章 近二十年之佛教
中国佛教史
序言
第一章 斋忏祭祀时期
第一节 汉代的佛教
佛教的传入
楚王英奉佛和明帝求法
汉代佛教的传布
汉末佛教思潮
第二节 三国的佛教
佛教在吴魏的进展
佛教与艺术的关系
第二章 般若思想时期
第三节 西晋的佛教
义学的萌芽
般若思想的发展
竺法护的传译
沙门之与名流
僧侣生活与寺院经济
第四节 东晋的佛教
般若六宗七家
佛学重镇庐山与慧远建莲社
江南的禅法
敬王之争
佛教秽杂之渐
佛教与文化
第三章 三学并弘时期
第五节 北方十六国的佛教
后赵的佛教与佛图澄
前秦的佛教与释道安
后秦的佛教与鸠摩罗什
北凉的佛教与昙无谶
西行求法
北方佛教的发展情况
第六节 宋齐的佛教
竺道生的义解
佛教名相之学
三学的发展
神灭之争与报应之争
夷夏之争与袒服踞食之争
南方佛教的发展情况
第四章 众师异说时期
第七节 梁陈的佛教
萧衍的崇佛
成实与三论之学
真谛的摄论之学
天台宗的成立
佛教发展的情况
第八节 北魏的佛教
佛教与民族矛盾
地论与毗昙之学&(1
《四分律》学的兴起
菩提达磨的禅宗
僧伽的管理制度
寺院的经济情况
石窟和石造像的艺术
第九节 北齐北周的佛教
北齐的崇佛
北周的排佛
第十节 隋代的佛教
佛教的再兴
义学的恢复
三阶教
第五章 八宗鼎盛时期
第十一节 初唐的佛教
佛道儒三教的矛盾
度僧情况和管理制度
寺院经济和僧侣生活
玄奘与慈恩宗
贤首宗的成立
禅宗的发展
四分律的三家
净土教与三阶教
第十二节 盛唐的佛教
天台宗的光大
密宗的成立
禅宗南北之争
僧制的整顿
佛教艺术的灿烂成就
第十三节 中唐的佛教
佛教的升沉情况
贤首宗的延续
天台宗的弘传
禅风的普遍
净土教的流派
律宗的纷争
佛儒两家的关系
第十四节 晚唐的佛教
会昌灭法和大中复法
禅宗三家的成立
佛教在文艺界的发明创作
第十五节 五代的佛教
五代佛教的大势
十国佛教的大势
云门法眼两宗的成立
第六章 流派蔓衍时期
第十六节 北宋的佛教
僧官制度
度僧制度
度牒制度
经济制度
天台宗的中兴和山家山外之争
贤首宗的复兴
临济宗的分支
曹洞宗的传承
云门宗的蕃衍
律宗的传承
北宋的佛教文化事业
道学与佛教的关系
外道会门的兴起
第十七节 南宋的佛教
度牒制度
经济制度
各宗情况及洞济之争
外道会门的情况
第十八节 辽金夏的佛教
辽代的佛教
金代的佛教
西夏的佛教
第七章 零落衰微时期
第十九节 元代的佛教
佛教的经济情况
僧官和僧伽的制度
各宗情况
第二十节 明代的佛教
僧伽管理制度
各宗情况
第二十一节 清代的佛教
僧伽管理制度
各宗情况
八宗概要
绪说
第一章 中观宗
第一节 略史
第二节 诸法实相
第三节 佛性
第四节 一乘
第五节 涅槃
第六节 二谛
第七节 八不
第八节 二智
第九节 十喻
第十节 判教
第二章 瑜伽宗
第十一节 略史
第十二节 二无我
第十三节 阿赖耶识
第十四节 末那识
第十五节 意识与前五识
第十六节 五位百法
第十七节 三自性与五法
第十八节 六种住与五位
第十九节 唯识观
第二十节 三时教
第三章 天台宗
第二十一节 略史
第二十二节 天台宗思想的渊源
第二十三节 一念三千
第二十四节 三止三观
第二十五节 十法成乘
第二十六节 止观十境
第二十七节 性善性恶
第二十八节 无情有佛性
第二十九节 五时八教
第三十节四 教行位
第四章 贤首宗
第三十一节 略史
第三十二节 四法界
第三十三节 十玄门
第三十四节 六相
第三十五节 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六节 五教
第三十七节 五教断惑
第五章 禅宗
第三十八节 略史
第三十九节 菩提达磨的禅法
第四十节五 祖相承
第四十一节 牛头宗
第四十二节 五祖门下十子
第四十三节 北宗
第四十四节 南宗
第四十五节 荷泽宗
第四十六节 青原系
第四十七节 南岳系
第四十八节 沩仰宗
第四十九节 曹洞宗
第五十节 临济宗
第五十一节 云门宗
第五十二节 法眼宗
第五十三节 黄龙派
第五十四节 杨歧派
第五十五节 大慧派
第五十六节 虎丘派
第五十七节 曹洞宗的默照禅
第六章 真言宗
第五十八节 略史
第五十九节 即身成佛
第六十节声 字实相
第六十一节 真言行仪
第六十二节 阿字观
第六十三节 真言行位
第六十四节 真言教典
第七章 净土宗
第六十五节 略史
第六十六节 净业正因
第六十七节 持名念佛
第六十八节 观相念佛
第六十九节 实相念佛
第七十节五 念十念
第七十一节 九品往生
第八章 律宗
第七十二节 略史
第七十三节 戒学
第七十四节 止持
第七十五节 作持
第七十六节 菩萨戒
印度佛教史
第一章 印度史系
第二章 第一次结集
第三章 佛法的传承
第四章 五师相承
第五章 第二次结集
第六章 阿育王
第七章 大天
第八章 第三次结集
第九章 持法诸师
第十章 小乘的分派
第十一章 十八部的异执
第十二章 迦腻色迦王第四次结集
第十三章 诸名论师
第十四章 马鸣菩萨
第十五章 龙树菩萨
第十六章 提婆菩萨
第十七章 龙树弟子
第十八章 无著菩萨
第十九章 世亲菩萨
第二十章 德光论师
第二十一章 俱舍论
第二十二章 十大论师
第二十三章 陈那菩萨
第二十四章 瑜伽宗师(一)
第二十五章 中观宗师
第二十六章 法称论师
第二十七章 瑜伽宗师(二)
第二十八章 密教的发展
第二十九章 佛法的灭亡
第三十章 印度的佛教艺术
附: 印度佛教大事纪
下册
《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
房山石刻大藏经丛考
宋元明清译经图纪
法苑谈丛
变文的起源
漫谈佛画
二十四诸天考
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雕塑
汉族僧服考略
水月光阁漫笔
北平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小记
《隋书·经籍志》佛经序论勘误
《〈隋书·经籍志〉考证》补正
窥基大师著述引经目
汉文《大藏经》中大乘经分类法的商榷
序跋
校定《显识论》序
《普贤行愿品颂疏》序
《牟子丛残》序
《大乘法苑义林章辑补》序
《真谛三藏年谱》序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引
敦煌写本《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卷第一疏跋
敦煌写本《华严略疏》卷第一跋
敦煌写本《大乘五门十地实相论》跋
敦煌写本《菩萨律仪二十颂》跋
佛经研究法
《般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之研究法
《方等》五经之研究法
《法华经》之研究法
法相五经之研究法
《涅槃》三经之研究法
大乘律之研究法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
佛教的辩证法
佛教两大定律
三论宗之源流与立教
天台宗思想
订正《两京新记》
释典丛录
华严经义记一卷&北齐释慧光撰
华严经文义记一卷&北齐释灵裕撰
华严经游意一卷&唐释吉藏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六十卷&唐释智俨撰
维摩诘所说经文注十卷&姚秦释僧肇撰
维摩诘所说经文疏二十八卷&隋释智顗撰
维摩诘所说经玄义六卷&隋释智顗撰
维摩诘所说经义疏六卷&唐释吉藏撰
维摩诘所说经略疏五卷&唐释吉藏撰
维摩诘所说经义记十六卷&隋释慧远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一卷&姚秦释僧肇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六卷&唐释吉藏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二卷&唐释智俨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三卷&唐释慧净撰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五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八卷&唐释吉藏撰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刚经颂一卷&旧题梁傅翕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一卷&唐释慧净撰
妙法莲华经疏一卷&宋竺道生撰
妙法莲华经义记二十二卷&梁释法云撰
妙法莲华经玄义二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妙法莲华经文句二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妙法莲华经义疏十二卷&唐释吉藏撰
妙法莲华经统略六卷&唐释吉藏撰
妙法莲华经论疏三卷&唐释吉藏撰
法华游意二卷&唐释吉藏撰
法华玄论十卷&唐释吉藏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阿弥陀经义记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佛说阿弥陀经义述一卷&唐释慧净撰
无量寿经义疏六卷&隋释慧远撰
无量寿经义疏一卷&旧题唐释吉藏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二卷&隋释慧远撰
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一卷&唐释吉藏撰
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一卷&旧题梁释宝亮等集
大般涅槃经义记二十卷&隋释慧远撰
大般涅槃经游意一卷&唐释吉藏撰
大般涅槃经玄义二卷&唐释灌顶撰
大般涅槃经疏三十三卷&唐释灌顶撰
金光明经文句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光明经疏一卷&唐释吉藏撰
弥勒上生经游意一卷&旧题唐吉藏撰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菩萨地持经义记四卷&隋释慧远撰
四念处四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六妙门一卷&隋释智顗撰
付法藏因缘传六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沙门昙曜译
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义记一卷&隋释慧远撰
人本欲生经注解一卷&晋释道安撰
大品经义疏十卷&唐释吉藏撰
大品经游意一卷&唐释吉藏撰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解二卷&吴康僧会撰
阴持入经注二卷&陈氏解并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义记一卷&隋释慧远撰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窟十五卷&唐释吉藏撰
阿育王经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一卷&苻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东晋佚名译
敦煌出土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残存一卷&六朝佚名译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梁释明徽撰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宋释法颖集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旧题宋失译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四分律疏一卷&唐释智首撰
四分律疏二十卷&唐释法砺撰
四分律含注戒本二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比丘尼钞六卷&唐释道宣撰
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唐释道宣删定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宋释僧璩撰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二卷&齐萧子良撰,唐释道宣统略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晋释道安撰
肇论一卷&姚秦释僧肇撰
肇论疏三卷&旧题陈释慧达撰
宝藏论一卷&姚秦释僧肇撰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义一卷&梁释智恺撰
大乘起信论义疏四卷&隋释慧远撰
大乘起信论义记一卷&隋释昙延撰
十地经论义记二十四卷&隋释慧远撰
大智度论疏七卷&隋释慧影撰
观心论一卷&隋释智顗撰
观心论疏五卷&唐释灌顶撰
净土十疑论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二谛章三卷&唐释吉藏撰
十二门论疏四卷&唐释吉藏撰
三论玄义二卷&唐释吉藏撰
大乘三论略章一卷&唐释吉藏撰
百论疏十六卷&唐释吉藏撰
大乘玄论五卷&唐释吉藏撰
大乘义章二十卷&隋释慧远撰
笑道论一卷&北周甄鸾撰
二教论一卷&北周释道安撰
中观论疏二十六卷&唐释吉藏撰
八识规矩颂一卷&旧题唐玄奘撰
六离合释法式一卷&旧失撰人名
陀罗尼杂集十卷&旧题梁失译
受菩萨戒仪一卷&陈释慧思撰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梁释宝唱撰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陈释慧思撰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隋释智顗撰
方等三昧行法一卷&隋释智顗撰
五方便念佛门一卷&隋释智顗撰
释门章服仪一卷&唐释道宣撰
释门归敬仪一卷&唐释道宣撰
量处轻重仪二卷&唐释道宣撰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一卷&唐释道宣撰
四教义六卷&隋释智顗撰
天台八教八意一卷&旧题唐释灌顶撰
大乘大义章三卷&晋释慧远问,姚秦鸠摩罗什答
往生论注二卷&元魏释昙鸾撰
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释慧思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卷&隋释智顗撰
摩诃止观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法界次第初门三卷&隋释智顗撰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107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陈释慧思撰
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陈释慧思撰
随自意三昧一卷&陈释慧思撰
华严经论一卷&元魏释灵辩撰
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唐释智俨撰
华严孔目章八卷&唐释智俨撰
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唐释智俨撰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唐释法顺撰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一卷&旧题唐释法顺说
净名玄论八卷&唐释吉藏撰
观心食法一卷&隋释智顗说
观心诵经法一卷&隋释智顗说
三观义二卷&隋释智顗撰
读阿弥陀偈一卷&元魏释昙鸾撰
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元魏释昙鸾撰
少室六门集一卷&旧题元魏菩提达磨撰
国清百录四卷&唐释灌顶撰
禅门章一卷&隋释智顗说
禅门要略一卷&隋释智顗撰
禅门口诀一卷&隋释智顗说
傅大士集四卷&唐楼颖集,宋楼炤删
石屋和尚住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一卷&元释清珙撰
南山文剩三卷&唐释道宣撰
净心诫观法一卷&唐释道宣撰
楞伽师资记一卷&唐释净觉撰
出三藏记集十五卷&梁释僧祐撰
三阶佛法四卷&隋释信行撰
释迦谱十卷&梁释僧祐撰
释迦氏谱一卷&唐释道宣撰
释迦方志四卷&唐释道宣撰
阿育王传七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马鸣菩萨传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唐释灌顶撰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一卷&未详作者
菩提达磨大师传一卷&近人金鹤冲撰
高僧传十六卷&梁释慧皎撰
续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撰
名僧传钞一卷&梁释宝唱撰,日本释性空抄
比丘尼传四卷&梁释宝唱撰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残存七卷&唐沙门智矩集
传法宝记并序残存一卷&唐杜朏撰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释宝唱撰
历代三宝记十五卷&隋费长房撰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唐释道宣撰
安乐集二卷&唐释道绰撰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六卷&唐释道宣撰
律相感通传一卷&唐释道宣撰
慧琳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唐释慧琳撰
华严经音义二卷&唐释慧苑撰
大隋众经目录七卷&隋释法经等撰
众经目录五卷&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
大唐内典录十卷&唐释道宣撰
佛国记&晋竺法维撰
历国传四卷&北凉释法盛撰
中天竺舍卫国祗洹寺图经二卷&唐释道宣撰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唐释道宣撰
弘明集十四卷&梁释僧祐集
广弘明集四十卷&唐释道宣集
破邪论二卷&唐释法琳撰
辩正论十卷&唐释法琳撰,陈子良注
上册 中国佛学史
绪说
第一章 原始时期斋祀季
第一节 斋祀季之传译
第二节 斋祀季之理行
第三节 斋祀季之名著
第四节 斋祀季之通俗
第二章 原始时期般若季
第五节 般若季之传译
第六节 般若季之理行
第七节 般若季之名著
第八节 般若季之通俗
第三章 原始时期三学季
第九节 三学季之传译上
第十节 三学季之传译下
第十一节 三学季之理行上
第十二节 三学季之理行下
第十三节 原始时期西行求法诸僧
第十四节 三学季之名著
第十五节 三学季之通俗
第四章 华化时期酝酿季
第十六节 酝酿季之传译
第十七节 酝酿季之理行上
第十八节 酝酿季之理行下
第十九节 酝酿季之名著
第二十节 酝酿季之通俗
第五章 华化时期灿烂季
第二十一节 灿烂季之传译
第二十二节 灿烂季之理行上
第二十三节 灿烂季之理行下
第二十四节 灿烂季之名著
第二十五节 灿烂季之通俗
第六章 华化时期雕零季
第二十六节 雕零季之理行
第二十七节 华化时期西行诸僧
第二十八节 雕零季之通俗
第七章 蔓衍时期
第二十九节 蔓衍时期之传译及西行诸僧
第三十节 蔓衍时期之理行上
第三十一节 蔓衍时期之理行下
第三十二节 蔓衍时期之名著
第三十三节 蔓衍时期之通俗
第八章 衰微时期
第三十四节 衰微时期之理行
第三十五节 衰微时期之名著
第三十六节 衰微时期之通俗
第九章 近二十年之佛教
中国佛教史
序言
第一章 斋忏祭祀时期
第一节 汉代的佛教
佛教的传入
楚王英奉佛和明帝求法
汉代佛教的传布
汉末佛教思潮
第二节 三国的佛教
佛教在吴魏的进展
佛教与艺术的关系
第二章 般若思想时期
第三节 西晋的佛教
义学的萌芽
般若思想的发展
竺法护的传译
沙门之与名流
僧侣生活与寺院经济
第四节 东晋的佛教
般若六宗七家
佛学重镇庐山与慧远建莲社
江南的禅法
敬王之争
佛教秽杂之渐
佛教与文化
第三章 三学并弘时期
第五节 北方十六国的佛教
后赵的佛教与佛图澄
前秦的佛教与释道安
后秦的佛教与鸠摩罗什
北凉的佛教与昙无谶
西行求法
北方佛教的发展情况
第六节 宋齐的佛教
竺道生的义解
佛教名相之学
三学的发展
神灭之争与报应之争
夷夏之争与袒服踞食之争
南方佛教的发展情况
第四章 众师异说时期
第七节 梁陈的佛教
萧衍的崇佛
成实与三论之学
真谛的摄论之学
天台宗的成立
佛教发展的情况
第八节 北魏的佛教
佛教与民族矛盾
地论与毗昙之学&(1
《四分律》学的兴起
菩提达磨的禅宗
僧伽的管理制度
寺院的经济情况
石窟和石造像的艺术
第九节 北齐北周的佛教
北齐的崇佛
北周的排佛
第十节 隋代的佛教
佛教的再兴
义学的恢复
三阶教
第五章 八宗鼎盛时期
第十一节 初唐的佛教
佛道儒三教的矛盾
度僧情况和管理制度
寺院经济和僧侣生活
玄奘与慈恩宗
贤首宗的成立
禅宗的发展
四分律的三家
净土教与三阶教
第十二节 盛唐的佛教
天台宗的光大
密宗的成立
禅宗南北之争
僧制的整顿
佛教艺术的灿烂成就
第十三节 中唐的佛教
佛教的升沉情况
贤首宗的延续
天台宗的弘传
禅风的普遍
净土教的流派
律宗的纷争
佛儒两家的关系
第十四节 晚唐的佛教
会昌灭法和大中复法
禅宗三家的成立
佛教在文艺界的发明创作
第十五节 五代的佛教
五代佛教的大势
十国佛教的大势
云门法眼两宗的成立
第六章 流派蔓衍时期
第十六节 北宋的佛教
僧官制度
度僧制度
度牒制度
经济制度
天台宗的中兴和山家山外之争
贤首宗的复兴
临济宗的分支
曹洞宗的传承
云门宗的蕃衍
律宗的传承
北宋的佛教文化事业
道学与佛教的关系
外道会门的兴起
第十七节 南宋的佛教
度牒制度
经济制度
各宗情况及洞济之争
外道会门的情况
第十八节 辽金夏的佛教
辽代的佛教
金代的佛教
西夏的佛教
第七章 零落衰微时期
第十九节 元代的佛教
佛教的经济情况
僧官和僧伽的制度
各宗情况
第二十节 明代的佛教
僧伽管理制度
各宗情况
第二十一节 清代的佛教
僧伽管理制度
各宗情况
八宗概要
绪说
第一章 中观宗
第一节 略史
第二节 诸法实相
第三节 佛性
第四节 一乘
第五节 涅槃
第六节 二谛
第七节 八不
第八节 二智
第九节 十喻
第十节 判教
第二章 瑜伽宗
第十一节 略史
第十二节 二无我
第十三节 阿赖耶识
第十四节 末那识
第十五节 意识与前五识
第十六节 五位百法
第十七节 三自性与五法
第十八节 六种住与五位
第十九节 唯识观
第二十节 三时教
第三章 天台宗
第二十一节 略史
第二十二节 天台宗思想的渊源
第二十三节 一念三千
第二十四节 三止三观
第二十五节 十法成乘
第二十六节 止观十境
第二十七节 性善性恶
第二十八节 无情有佛性
第二十九节 五时八教
第三十节四 教行位
第四章 贤首宗
第三十一节 略史
第三十二节 四法界
第三十三节 十玄门
第三十四节 六相
第三十五节 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六节 五教
第三十七节 五教断惑
第五章 禅宗
第三十八节 略史
第三十九节 菩提达磨的禅法
第四十节五 祖相承
第四十一节 牛头宗
第四十二节 五祖门下十子
第四十三节 北宗
第四十四节 南宗
第四十五节 荷泽宗
第四十六节 青原系
第四十七节 南岳系
第四十八节 沩仰宗
第四十九节 曹洞宗
第五十节 临济宗
第五十一节 云门宗
第五十二节 法眼宗
第五十三节 黄龙派
第五十四节 杨歧派
第五十五节 大慧派
第五十六节 虎丘派
第五十七节 曹洞宗的默照禅
第六章 真言宗
第五十八节 略史
第五十九节 即身成佛
第六十节声 字实相
第六十一节 真言行仪
第六十二节 阿字观
第六十三节 真言行位
第六十四节 真言教典
第七章 净土宗
第六十五节 略史
第六十六节 净业正因
第六十七节 持名念佛
第六十八节 观相念佛
第六十九节 实相念佛
第七十节五 念十念
第七十一节 九品往生
第八章 律宗
第七十二节 略史
第七十三节 戒学
第七十四节 止持
第七十五节 作持
第七十六节 菩萨戒
印度佛教史
第一章 印度史系
第二章 第一次结集
第三章 佛法的传承
第四章 五师相承
第五章 第二次结集
第六章 阿育王
第七章 大天
第八章 第三次结集
第九章 持法诸师
第十章 小乘的分派
第十一章 十八部的异执
第十二章 迦腻色迦王第四次结集
第十三章 诸名论师
第十四章 马鸣菩萨
第十五章 龙树菩萨
第十六章 提婆菩萨
第十七章 龙树弟子
第十八章 无著菩萨
第十九章 世亲菩萨
第二十章 德光论师
第二十一章 俱舍论
第二十二章 十大论师
第二十三章 陈那菩萨
第二十四章 瑜伽宗师(一)
第二十五章 中观宗师
第二十六章 法称论师
第二十七章 瑜伽宗师(二)
第二十八章 密教的发展
第二十九章 佛法的灭亡
第三十章 印度的佛教艺术
附: 印度佛教大事纪
下册
《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
房山石刻大藏经丛考
宋元明清译经图纪
法苑谈丛
变文的起源
漫谈佛画
二十四诸天考
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雕塑
汉族僧服考略
水月光阁漫笔
北平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小记
《隋书·经籍志》佛经序论勘误
《〈隋书·经籍志〉考证》补正
窥基大师著述引经目
汉文《大藏经》中大乘经分类法的商榷
序跋
校定《显识论》序
《普贤行愿品颂疏》序
《牟子丛残》序
《大乘法苑义林章辑补》序
《真谛三藏年谱》序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引
敦煌写本《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卷第一疏跋
敦煌写本《华严略疏》卷第一跋
敦煌写本《大乘五门十地实相论》跋
敦煌写本《菩萨律仪二十颂》跋
佛经研究法
《般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之研究法
《方等》五经之研究法
《法华经》之研究法
法相五经之研究法
《涅槃》三经之研究法
大乘律之研究法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
佛教的辩证法
佛教两大定律
三论宗之源流与立教
天台宗思想
订正《两京新记》
释典丛录
华严经义记一卷&北齐释慧光撰
华严经文义记一卷&北齐释灵裕撰
华严经游意一卷&唐释吉藏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六十卷&唐释智俨撰
维摩诘所说经文注十卷&姚秦释僧肇撰
维摩诘所说经文疏二十八卷&隋释智顗撰
维摩诘所说经玄义六卷&隋释智顗撰
维摩诘所说经义疏六卷&唐释吉藏撰
维摩诘所说经略疏五卷&唐释吉藏撰
维摩诘所说经义记十六卷&隋释慧远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一卷&姚秦释僧肇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六卷&唐释吉藏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二卷&唐释智俨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三卷&唐释慧净撰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五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八卷&唐释吉藏撰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刚经颂一卷&旧题梁傅翕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一卷&唐释慧净撰
妙法莲华经疏一卷&宋竺道生撰
妙法莲华经义记二十二卷&梁释法云撰
妙法莲华经玄义二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妙法莲华经文句二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妙法莲华经义疏十二卷&唐释吉藏撰
妙法莲华经统略六卷&唐释吉藏撰
妙法莲华经论疏三卷&唐释吉藏撰
法华游意二卷&唐释吉藏撰
法华玄论十卷&唐释吉藏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阿弥陀经义记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佛说阿弥陀经义述一卷&唐释慧净撰
无量寿经义疏六卷&隋释慧远撰
无量寿经义疏一卷&旧题唐释吉藏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二卷&隋释慧远撰
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一卷&唐释吉藏撰
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一卷&旧题梁释宝亮等集
大般涅槃经义记二十卷&隋释慧远撰
大般涅槃经游意一卷&唐释吉藏撰
大般涅槃经玄义二卷&唐释灌顶撰
大般涅槃经疏三十三卷&唐释灌顶撰
金光明经文句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金光明经疏一卷&唐释吉藏撰
弥勒上生经游意一卷&旧题唐吉藏撰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菩萨地持经义记四卷&隋释慧远撰
四念处四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六妙门一卷&隋释智顗撰
付法藏因缘传六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沙门昙曜译
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义记一卷&隋释慧远撰
人本欲生经注解一卷&晋释道安撰
大品经义疏十卷&唐释吉藏撰
大品经游意一卷&唐释吉藏撰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解二卷&吴康僧会撰
阴持入经注二卷&陈氏解并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义记一卷&隋释慧远撰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窟十五卷&唐释吉藏撰
阿育王经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一卷&苻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东晋佚名译
敦煌出土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残存一卷&六朝佚名译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梁释明徽撰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宋释法颖集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旧题宋失译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二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四分律疏一卷&唐释智首撰
四分律疏二十卷&唐释法砺撰
四分律含注戒本二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唐释道宣撰
四分律比丘尼钞六卷&唐释道宣撰
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唐释道宣删定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宋释僧璩撰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二卷&齐萧子良撰,唐释道宣统略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晋释道安撰
肇论一卷&姚秦释僧肇撰
肇论疏三卷&旧题陈释慧达撰
宝藏论一卷&姚秦释僧肇撰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义一卷&梁释智恺撰
大乘起信论义疏四卷&隋释慧远撰
大乘起信论义记一卷&隋释昙延撰
十地经论义记二十四卷&隋释慧远撰
大智度论疏七卷&隋释慧影撰
观心论一卷&隋释智顗撰
观心论疏五卷&唐释灌顶撰
净土十疑论一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二谛章三卷&唐释吉藏撰
十二门论疏四卷&唐释吉藏撰
三论玄义二卷&唐释吉藏撰
大乘三论略章一卷&唐释吉藏撰
百论疏十六卷&唐释吉藏撰
大乘玄论五卷&唐释吉藏撰
大乘义章二十卷&隋释慧远撰
笑道论一卷&北周甄鸾撰
二教论一卷&北周释道安撰
中观论疏二十六卷&唐释吉藏撰
八识规矩颂一卷&旧题唐玄奘撰
六离合释法式一卷&旧失撰人名
陀罗尼杂集十卷&旧题梁失译
受菩萨戒仪一卷&陈释慧思撰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梁释宝唱撰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陈释慧思撰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隋释智顗撰
方等三昧行法一卷&隋释智顗撰
五方便念佛门一卷&隋释智顗撰
释门章服仪一卷&唐释道宣撰
释门归敬仪一卷&唐释道宣撰
量处轻重仪二卷&唐释道宣撰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一卷&唐释道宣撰
四教义六卷&隋释智顗撰
天台八教八意一卷&旧题唐释灌顶撰
大乘大义章三卷&晋释慧远问,姚秦鸠摩罗什答
往生论注二卷&元魏释昙鸾撰
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释慧思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卷&隋释智顗撰
摩诃止观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法界次第初门三卷&隋释智顗撰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隋释智顗说,门人灌顶记(107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陈释慧思撰
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陈释慧思撰
随自意三昧一卷&陈释慧思撰
华严经论一卷&元魏释灵辩撰
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唐释智俨撰
华严孔目章八卷&唐释智俨撰
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唐释智俨撰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唐释法顺撰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一卷&旧题唐释法顺说
净名玄论八卷&唐释吉藏撰
观心食法一卷&隋释智顗说
观心诵经法一卷&隋释智顗说
三观义二卷&隋释智顗撰
读阿弥陀偈一卷&元魏释昙鸾撰
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元魏释昙鸾撰
少室六门集一卷&旧题元魏菩提达磨撰
国清百录四卷&唐释灌顶撰
禅门章一卷&隋释智顗说
禅门要略一卷&隋释智顗撰
禅门口诀一卷&隋释智顗说
傅大士集四卷&唐楼颖集,宋楼炤删
石屋和尚住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一卷&元释清珙撰
南山文剩三卷&唐释道宣撰
净心诫观法一卷&唐释道宣撰
楞伽师资记一卷&唐释净觉撰
出三藏记集十五卷&梁释僧祐撰
三阶佛法四卷&隋释信行撰
释迦谱十卷&梁释僧祐撰
释迦氏谱一卷&唐释道宣撰
释迦方志四卷&唐释道宣撰
阿育王传七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马鸣菩萨传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唐释灌顶撰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一卷&未详作者
菩提达磨大师传一卷&近人金鹤冲撰
高僧传十六卷&梁释慧皎撰
续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撰
名僧传钞一卷&梁释宝唱撰,日本释性空抄
比丘尼传四卷&梁释宝唱撰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残存七卷&唐沙门智矩集
传法宝记并序残存一卷&唐杜朏撰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释宝唱撰
历代三宝记十五卷&隋费长房撰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唐释道宣撰
安乐集二卷&唐释道绰撰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六卷&唐释道宣撰
律相感通传一卷&唐释道宣撰
慧琳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唐释慧琳撰
华严经音义二卷&唐释慧苑撰
大隋众经目录七卷&隋释法经等撰
众经目录五卷&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
大唐内典录十卷&唐释道宣撰
佛国记&晋竺法维撰
历国传四卷&北凉释法盛撰
中天竺舍卫国祗洹寺图经二卷&唐释道宣撰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唐释道宣撰
弘明集十四卷&梁释僧祐集
广弘明集四十卷&唐释道宣集
破邪论二卷&唐释法琳撰
辩正论十卷&唐释法琳撰,陈子良注
周叔迦佛学论著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