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试图讨论“地域文化”叙述框架如何在晚清到民国年间形成的历史过程。近代中国“地域文化”的表达,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写作、地方民俗等方面去发挥,这些范畴的内涵,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政治对话过程层积而成的。近代“地域文化”话语的建立,也是近代中国国家观念从“天下”转移到“国家”的过程,读书人在国家意识和地方关怀的二重奏中,不断调校音调,加入自己的声音,用地域文化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国家观念,在国家认同与地方认同之间建立起辩证统一的关系。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展览文化——1
文化的展览——5
文化与文人——13
从“天下”到“国家”——21
从“国家”到“地方”——26
地方与中央——32
本书的主题与结构——39
第二章 岭外人中国——44
界定粤人——45
教而化之——53
由方言到种族——66
由乡及国——96
小结:文化一种族一国家——108
第三章 书写粤语——111
从南蛮驮舌到中原古音——112
从口述到书写——119
文人讴歌——127
粤剧的粤味——133
俗话传道——138
渐成规范——145
我手写我口——156
小结:方言与国语——163
第四章 追溯岭学——164
岭学源流——165
学海堂之内——170
学海堂之外——180
学海堂之后——190
小结:从旧文化到新文化——211
第五章 由民俗到民族——213
民俗学在中国——215
民俗学在广东——218
学术与政治——228
学人与政要——241
小结:民族主义与地方文化——259
第六章 旧人新志——261
《高要县志》的纂修——263
语言和内容——268
新旧交替的地方读书人——275
地方志里的国家文化——279
地方利益与民族大义——290
小结:国民与邑人——297
第七章 余论:文化展览背后——299
文人的位置——300
“文化”是什么?——306
“广东文化”何在?——310
地域文化研究再思——315
征引文献及书目——318
索引——356
后记——362
文化的展览——5
文化与文人——13
从“天下”到“国家”——21
从“国家”到“地方”——26
地方与中央——32
本书的主题与结构——39
第二章 岭外人中国——44
界定粤人——45
教而化之——53
由方言到种族——66
由乡及国——96
小结:文化一种族一国家——108
第三章 书写粤语——111
从南蛮驮舌到中原古音——112
从口述到书写——119
文人讴歌——127
粤剧的粤味——133
俗话传道——138
渐成规范——145
我手写我口——156
小结:方言与国语——163
第四章 追溯岭学——164
岭学源流——165
学海堂之内——170
学海堂之外——180
学海堂之后——190
小结:从旧文化到新文化——211
第五章 由民俗到民族——213
民俗学在中国——215
民俗学在广东——218
学术与政治——228
学人与政要——241
小结:民族主义与地方文化——259
第六章 旧人新志——261
《高要县志》的纂修——263
语言和内容——268
新旧交替的地方读书人——275
地方志里的国家文化——279
地方利益与民族大义——290
小结:国民与邑人——297
第七章 余论:文化展览背后——299
文人的位置——300
“文化”是什么?——306
“广东文化”何在?——310
地域文化研究再思——315
征引文献及书目——318
索引——356
后记——362
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