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冲著

分类号:

ISBN:978710602247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喜剧是对于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怖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比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结合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社会转型状况,对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变迁之间的隐秘而复杂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描述喜剧电影所呈现的文化图景,运用历史考古学方法,对喜剧电影在社会转型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和发挥的意识形态建构作用进行探讨。21世纪,在“发展梦”与“富强梦”的感召下,中国喜剧性地进入了全球化进程,将民族自信重新确立,喜剧电影以中国式的“狂欢”与国际接轨、对话,并见证了社会与时代转型的历史回声。

目录

  序
  导论
   一、序言
   二、喜剧及喜剧电影
   三、单一性、平面化:“十七年”时期喜剧电影状况
  第一部分 喜剧性的成长:由单一到复杂的80年代
  第一章 融入: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
   一、国家、集体和个人
   二、现代化与知识
   三、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
  第二章 荒诞:政治权力之身体表达
   一、意识形态、身体欲望和身体符号
   二、知识分子的“执着”和小丑
   三、“民族”等于“民俗”
  第三章 对垒: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一、启蒙与救亡
   二、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三、“二子”的介入
   四、文化地理概念:城市与农村
  第四章 更迭:崇高与媚俗
   一、崇高与媚俗
   二、从纯情到矫情
   三、性、语言和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 喜剧性的转型:90年代的背叛
  第五章 公共空间:情感、身体的认同
   一、想象现代性的方法:中国与西方
   二、90年代的都市与农村描绘
  第六章 深度模式消失:消费作为意识形态
   一、知识分子的迷茫:文化等于生产
   二、消费作为意识形态
  第七章 统一性消失:主旋律、精英和大众文化
   一、“文革”之后的文化革命
   二、多元并存的格局
  第八章 多元化的转变:从戴军帽到开奔驰
   一、精神追求之物质转变:“阮大伟”们的追求
   二、平民主义的追求
  第三部分 喜剧性的得意:全球化中的中国新世纪
  第九章 新兴阶层:繁多与共存
   一、中产阶级之梦想——“大腕”式的笑
   二、打工者、下岗“底层”和农民们的美丽追求
   三、“国家干部”和“老顽主”在喜剧电影中的缺席
  第十章 自由的悖论:焦虑与孤独
   一、欲望快乐的悖论:焦虑与痛苦
   二、城市之自由交流:孤独
  第十一章 赛博空间的失重:历史感与情感
   一、历史感的失重
   二、情感的失重
  第十二章 盛世的狂欢:娱乐、时尚、噱头
   一、全球化的娱乐狂欢
   二、后现代主义时尚的狂欢
   三、出轨的噱头之狂欢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喜剧电影简要目录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