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跨文化对话丛书”的根本宗旨主要基于后者,在这里,对话本身既是学术探索中的一种特殊话语行为,也是方法论意义上的一种比较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所谓孔子式的启发性对话、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性对话、狄尔泰式的主体间性对话、伽达默尔式的解释学对话、备里达式的互文性对,以及哈贝马斯式的交往性对话,均有可能在开放而自由的原则的统摄下,交互运用于相关议题的追向、反思、分析和评判之中。也就是说,学者有必要不拘一格,打破人为的“楚河汉界”,拓宽对话与思维的空间。这样,在涉入当下的、历史的、本土或异质文化的,尤其是跨文化的不同语境中时,学理层面上的对话不仅在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展开,而且在文本与文本、作者与作者之间展开,同时还需要本着“无限交流的意志”的原则,在“批评的循环”中展开,藉此达到不断深化、不断发掘、不断总结、不断走向澄明之境的终极目的。
目录
目录
上篇 现代审美文化
文化透视与审美文化溯源
西方审美文化的绵延
文化碰撞中生成的美学形态
中西美学的互动与会通
走向跨文化美学
跨文化研究与对话原则
摩罗式崇高诗学论要
阿多诺美学思想管窥
“反文化”的乌托邦与后遗症
下篇 古代诗乐文化
“轴心时期”的对话哲学
礼乐诗互动关系疏证
古希腊诗乐舞的艺术特征
孔子诗教思想发微
柏拉图的诗乐教育观
“思无邪”三议
B
上篇 现代审美文化
文化透视与审美文化溯源
西方审美文化的绵延
文化碰撞中生成的美学形态
中西美学的互动与会通
走向跨文化美学
跨文化研究与对话原则
摩罗式崇高诗学论要
阿多诺美学思想管窥
“反文化”的乌托邦与后遗症
下篇 古代诗乐文化
“轴心时期”的对话哲学
礼乐诗互动关系疏证
古希腊诗乐舞的艺术特征
孔子诗教思想发微
柏拉图的诗乐教育观
“思无邪”三议
B
走向跨文化美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