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软件系统规划设计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1210514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 项目,为国家“十五”计划内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地震局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目标主要是围绕防震减灾工作的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总体建设目标为:实现地震监测预报的数字化网络化,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应用,全面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在大中城市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估,为工程的抗震设防积累实测数据;建立完善的全国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做到信息灵、决策准、指挥有序、救援响应快;利用本项目建设后获得的各类数据,实现跨地区、行业数据共享,为社会提供更多信息服务。本规划方案为该项目的软件系统的详细规划方案。在地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软件规划设计文档,详细描述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软件架构和内容。
目录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第12章 软件规划设计纲要
12.1 项目背景
12.1.1 软件规划设计的项目背景
12.1.2 软件规划设计的约束
12.2 软件规划设计总体思路
12.2.1 软件规划设计的策略
12.2.2 软件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
12.2.3 软件规划设计的过程
12.2.4 软件规划设计工具
12.3 软件规划设计规范
12.3.1 软件建模基本设计元素规范
12.3.2 用例实现设计规范
12.3.3 软件分层设计规范
12.3.4 重要设计模式
12.4 项目软件规划设计成果
12.4.1 软件规划设计工作成果
12.4.2 软件规划设计提交设计制品
12.5 规划设计技术风险和风险规避
12.5.1 架构技术风险和规避
12.5.2 软件设计技术风险和规避
12.6 附录1:软件规划设计的方法学
12.6.1 OOD
12.6.2 UML
12.6.3 CBD
12.7 附录2:软件系统的命名规则
12.7.1 软件子系统(SS)的命名规则
12.7.2 软件子系统内部的包命名规则
第13章 软件规划设计:公共构件设计
13.1 概述
13.1.1 设计目的
13.1.2 适用范围
13.2 公共构件描述
13.2.1 构件和公共构件
13.2.2 地震观测网络软件系统中公共构件的规划内容
13.3 公共构件的设计原则
13.3.1 公共构件设计原则
13.3.2 公共构件接口设计
13.3.3 公共构件实现设计
13.4 公共构件概要设计
13.4.1 基础构件设计
13.4.2 通用构件设计
13.4.3 领域构件设计
13.5 公共构件的实施、部署和维护
13.5.1 公共构件的实施(包括开发、复用)
13.5.2 公共构件的部署
13.5.3 公共构件的维护
第14章 软件规划设计:管理支撑业务软件设计
14.1 概述
14.2 管理支撑业务框架
14.3 管理支撑业务系统用例视图
14.3.1 用例视图总体说明
14.3.2 用例模型
14.3.3 用例实现
14.4 管理支撑业务逻辑视图
14.4.1 管理支撑业务的分层设计模型
14.4.2 管理支撑业务软件子系统的划分
14.4.3 管理支撑业务软件子系统设计
14.4.4 区域信息服务中心部署视图
14.4.5 大中城市信息服务节点部署视图
14.4.6 台站信息服务节点部署视图
14.4.7 现场部署视图
14.4.8 管理支撑业务数据视图
第15章 软件规划设计:监测业务软件设计
15.1 概述
15.2 监测业务业务框架
15.2.1 监测业务总体框架
15.2.2 测震业务框架
15.2.3 前兆业务框架
15.2.4 强震动业务框架
15.2.5 活断层业务框架
15.3 监测业务系统用例视图
15.3.1 用例模型
15.3.2 用例实现
15.4 监测业务逻辑视图
15.4.1 监测业务的分层设计模型
15.4.2 监测业务软件子系统的划分
15.5 监测业务软件子系统的部署视图
15.5.1 国家中心部署视图
15.5.2 区域中心部署视图
15.5.3 台站部署视图
15.5.4 其他节点部署视图
15.6 监测业务数据视图
15.6.1 测震业务数据视图
15.6.2 前兆业务数据视图
15.6.3 强震动业务数据视图
15.6.4 活断层业务数据视图
第16章 软件规划设计:应急指挥业务软件设计
16.1 应急指挥业务框架
16.1.1 应急指挥业务功能框架
16.1.2 应急指挥实现架构
16.2 应急指挥业务系统用例视图
16.2.1 用例视图说明
16.2.2 用例模型
16.2.3 用例实现
16.3 应急指挥业务逻辑视图
16.3.1 逻辑视图说明
16.3.2 应急指挥业务的分层设计模型
16.3.3 应急指挥业务软件子系统的划分
16.3.4 应急指挥业务软件子系统设计
16.4 应急指挥业务软件子系统的部署视图
16.4.1 部署视图说明
16.4.2 国家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4.3 区域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4.4 重点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4.5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5 应急指挥业务数据视图
16.5.1 数据视图说明
16.5.2 业务数据视图
16.5.3 系统数据视图
第17章 软件规划设计:节点部署和集成设计
17.1 概述
17.1.1 节点组织描述
17.1.2 软件组织描述
17.1.3 软件部署概述
17.1.4 数据部署概述
17.1.5 物理部署概述
17.2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
17.2.1 节点描述
17.2.2 软件部署
17.2.3 软件集成
17.2.4 数据部署
17.2.5 物理部署
17.3 区域防震减灾中心
17.3.1 节点描述
17.3.2 软件部署
17.3.3 软件集成
17.3.4 数据部署
17.3.5 物理部署
17.4 台站
17.4.1 节点描述
17.4.2 软件部署
17.4.3 软件集成
17.4.4 数据部署
17.4.5 物理部署
17.5 其他节点
17.5.1 城市节点
17.5.2 地震现场
17.5.3 县节点
第18章 软件规划设计:网络规划及安全规划设计
18.1 网络规划与设计
18.1.1 网络结构
18.1.2 IP地址和域名(DNS)规划
18.1.3 路由规划
18.1.4 网络管理设计
18.1.5 网络增值应用
18.2 安全体系规划与设计
18.2.1 安全要素
18.2.2 安全风险
18.2.3 安全服务、机制与技术
18.2.4 安全系统设计原则
18.2.5 安全系统建设
18.2.6 安全产品部署
附录A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业务数据流程
A.1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的业务流程及功能分析
A.1.1 数据汇集与临时存储
A.1.2 数据处理与数据质量检查
A.1.3 震情、灾情速报业务
A.1.4 大地震应急指挥调度
A.1.5 数据归档存储
A.1.6 数据服务及信息发布
A.1.7 系统运行保障监控系统
A.1.8 行业网络服务和管理
A.1.9 其他基本技术支撑条件支持与服务
A.1.10 科研、持续的技术开发和前瞻性技术应用研究
A.2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业务数据流程
A.2.1 业务数据流程
A.2.2 业务数据处理模型
附录B 软件工程组织模式
B.1 概述
B.2 组织模式
附录C 地震数据传输与交换规范建议
C.1 项目目标
C.2 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C.3 主要工作内容
C.4 技术关键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附录D 数字地震网络工程系统子专题规划和招标设计台站、区域中心综合业务软件系统
D.1 台站、区域中心综合业务软件包规划招标内容
D.2 第一项设计招标
D.3 第二项设计和软件开发招标
D.4 第三项设计和软件开发招标
D.4.1 区域中心系统软件设计
D.4.2 台站系统软件集成与培训
附录E 初步系统分析
附录F 区域中心、台站综合软件分类
F.1 台站系统规划与接口标准设计
F.2 台站软件系统平台模块
F.3 台站设备监控管理模块
F.4 台站数据管理(虚拟台站)模块
F.5 台站专业应用模块
F.6 台站数据库建设模块
F.7 区域中心设备监控管理模块
F.8 区域中心WEB发布系统模块
F.9 区域中心专业应用模块
F.10 测震数据处理
F.10.1 数据整理
F.10.2 地震定位
F.10.3 震后数据处理
F.11 区域中心数据库建设模块
F.12 区域中心数据管理与接口模块
附录G 业务功能描述清单
G.1 整个系统业务功能关系表
G.2 台站设备监控功能关系表
G.3 台站监控参数调查表
附录H 单项业务数据流程图
附录I 数据功能关系
附录J 数据元素表
附录K 软件应用平台和指标要求
K.1 软件应用平台和环境要求
K.2 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设计
K.3 采用技术标准要求
K.4 运行和使用要求
K.5 现有软件基本情况
K.6 实时性和处理能力要求示例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第12章 软件规划设计纲要
12.1 项目背景
12.1.1 软件规划设计的项目背景
12.1.2 软件规划设计的约束
12.2 软件规划设计总体思路
12.2.1 软件规划设计的策略
12.2.2 软件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
12.2.3 软件规划设计的过程
12.2.4 软件规划设计工具
12.3 软件规划设计规范
12.3.1 软件建模基本设计元素规范
12.3.2 用例实现设计规范
12.3.3 软件分层设计规范
12.3.4 重要设计模式
12.4 项目软件规划设计成果
12.4.1 软件规划设计工作成果
12.4.2 软件规划设计提交设计制品
12.5 规划设计技术风险和风险规避
12.5.1 架构技术风险和规避
12.5.2 软件设计技术风险和规避
12.6 附录1:软件规划设计的方法学
12.6.1 OOD
12.6.2 UML
12.6.3 CBD
12.7 附录2:软件系统的命名规则
12.7.1 软件子系统(SS)的命名规则
12.7.2 软件子系统内部的包命名规则
第13章 软件规划设计:公共构件设计
13.1 概述
13.1.1 设计目的
13.1.2 适用范围
13.2 公共构件描述
13.2.1 构件和公共构件
13.2.2 地震观测网络软件系统中公共构件的规划内容
13.3 公共构件的设计原则
13.3.1 公共构件设计原则
13.3.2 公共构件接口设计
13.3.3 公共构件实现设计
13.4 公共构件概要设计
13.4.1 基础构件设计
13.4.2 通用构件设计
13.4.3 领域构件设计
13.5 公共构件的实施、部署和维护
13.5.1 公共构件的实施(包括开发、复用)
13.5.2 公共构件的部署
13.5.3 公共构件的维护
第14章 软件规划设计:管理支撑业务软件设计
14.1 概述
14.2 管理支撑业务框架
14.3 管理支撑业务系统用例视图
14.3.1 用例视图总体说明
14.3.2 用例模型
14.3.3 用例实现
14.4 管理支撑业务逻辑视图
14.4.1 管理支撑业务的分层设计模型
14.4.2 管理支撑业务软件子系统的划分
14.4.3 管理支撑业务软件子系统设计
14.4.4 区域信息服务中心部署视图
14.4.5 大中城市信息服务节点部署视图
14.4.6 台站信息服务节点部署视图
14.4.7 现场部署视图
14.4.8 管理支撑业务数据视图
第15章 软件规划设计:监测业务软件设计
15.1 概述
15.2 监测业务业务框架
15.2.1 监测业务总体框架
15.2.2 测震业务框架
15.2.3 前兆业务框架
15.2.4 强震动业务框架
15.2.5 活断层业务框架
15.3 监测业务系统用例视图
15.3.1 用例模型
15.3.2 用例实现
15.4 监测业务逻辑视图
15.4.1 监测业务的分层设计模型
15.4.2 监测业务软件子系统的划分
15.5 监测业务软件子系统的部署视图
15.5.1 国家中心部署视图
15.5.2 区域中心部署视图
15.5.3 台站部署视图
15.5.4 其他节点部署视图
15.6 监测业务数据视图
15.6.1 测震业务数据视图
15.6.2 前兆业务数据视图
15.6.3 强震动业务数据视图
15.6.4 活断层业务数据视图
第16章 软件规划设计:应急指挥业务软件设计
16.1 应急指挥业务框架
16.1.1 应急指挥业务功能框架
16.1.2 应急指挥实现架构
16.2 应急指挥业务系统用例视图
16.2.1 用例视图说明
16.2.2 用例模型
16.2.3 用例实现
16.3 应急指挥业务逻辑视图
16.3.1 逻辑视图说明
16.3.2 应急指挥业务的分层设计模型
16.3.3 应急指挥业务软件子系统的划分
16.3.4 应急指挥业务软件子系统设计
16.4 应急指挥业务软件子系统的部署视图
16.4.1 部署视图说明
16.4.2 国家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4.3 区域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4.4 重点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4.5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视图
16.5 应急指挥业务数据视图
16.5.1 数据视图说明
16.5.2 业务数据视图
16.5.3 系统数据视图
第17章 软件规划设计:节点部署和集成设计
17.1 概述
17.1.1 节点组织描述
17.1.2 软件组织描述
17.1.3 软件部署概述
17.1.4 数据部署概述
17.1.5 物理部署概述
17.2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
17.2.1 节点描述
17.2.2 软件部署
17.2.3 软件集成
17.2.4 数据部署
17.2.5 物理部署
17.3 区域防震减灾中心
17.3.1 节点描述
17.3.2 软件部署
17.3.3 软件集成
17.3.4 数据部署
17.3.5 物理部署
17.4 台站
17.4.1 节点描述
17.4.2 软件部署
17.4.3 软件集成
17.4.4 数据部署
17.4.5 物理部署
17.5 其他节点
17.5.1 城市节点
17.5.2 地震现场
17.5.3 县节点
第18章 软件规划设计:网络规划及安全规划设计
18.1 网络规划与设计
18.1.1 网络结构
18.1.2 IP地址和域名(DNS)规划
18.1.3 路由规划
18.1.4 网络管理设计
18.1.5 网络增值应用
18.2 安全体系规划与设计
18.2.1 安全要素
18.2.2 安全风险
18.2.3 安全服务、机制与技术
18.2.4 安全系统设计原则
18.2.5 安全系统建设
18.2.6 安全产品部署
附录A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业务数据流程
A.1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的业务流程及功能分析
A.1.1 数据汇集与临时存储
A.1.2 数据处理与数据质量检查
A.1.3 震情、灾情速报业务
A.1.4 大地震应急指挥调度
A.1.5 数据归档存储
A.1.6 数据服务及信息发布
A.1.7 系统运行保障监控系统
A.1.8 行业网络服务和管理
A.1.9 其他基本技术支撑条件支持与服务
A.1.10 科研、持续的技术开发和前瞻性技术应用研究
A.2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业务数据流程
A.2.1 业务数据流程
A.2.2 业务数据处理模型
附录B 软件工程组织模式
B.1 概述
B.2 组织模式
附录C 地震数据传输与交换规范建议
C.1 项目目标
C.2 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C.3 主要工作内容
C.4 技术关键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附录D 数字地震网络工程系统子专题规划和招标设计台站、区域中心综合业务软件系统
D.1 台站、区域中心综合业务软件包规划招标内容
D.2 第一项设计招标
D.3 第二项设计和软件开发招标
D.4 第三项设计和软件开发招标
D.4.1 区域中心系统软件设计
D.4.2 台站系统软件集成与培训
附录E 初步系统分析
附录F 区域中心、台站综合软件分类
F.1 台站系统规划与接口标准设计
F.2 台站软件系统平台模块
F.3 台站设备监控管理模块
F.4 台站数据管理(虚拟台站)模块
F.5 台站专业应用模块
F.6 台站数据库建设模块
F.7 区域中心设备监控管理模块
F.8 区域中心WEB发布系统模块
F.9 区域中心专业应用模块
F.10 测震数据处理
F.10.1 数据整理
F.10.2 地震定位
F.10.3 震后数据处理
F.11 区域中心数据库建设模块
F.12 区域中心数据管理与接口模块
附录G 业务功能描述清单
G.1 整个系统业务功能关系表
G.2 台站设备监控功能关系表
G.3 台站监控参数调查表
附录H 单项业务数据流程图
附录I 数据功能关系
附录J 数据元素表
附录K 软件应用平台和指标要求
K.1 软件应用平台和环境要求
K.2 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设计
K.3 采用技术标准要求
K.4 运行和使用要求
K.5 现有软件基本情况
K.6 实时性和处理能力要求示例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软件系统规划设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