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rol:structure and agency of land development in urban fringe
副标题:无
作 者:张磊著
分类号:
ISBN:97871121544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开发控制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土地开发、平衡多方利益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规划研究中重编制、轻管理,重技术、轻政策,开发控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当代城市发展与规划丛书·制度转型与开发控制:城乡结合部土地开发制度结构与参与者》基于北京案例,引入新制度主义“结构一参与”框架,系统分析了我国开发控制制度转型前后制度结构和主要参与者的演变,评价住宅项目影响开发控制决策的主要因素,剖析城乡结合部地区非正式开发形成的原因。
《当代城市发展与规划丛书·制度转型与开发控制:城乡结合部土地开发制度结构与参与者》适合从事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工作者阅读。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市化和市场改革
1.1.2 多元社会转型
1.1.3 住房改革实施
1.1.4 多重土地市场
1.2 研究问题
1.3 本书特色
1.4 基本概念和本书结构
1.4.1 概念界定
1.4.2 全书结构
2 文献回顾
2.1 引言
2.2 规划理论演进趋势
2.2.1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2.2 新马克思主义
2.2.3 新制度主义与规划
2.3 开发流程
2.3.1 均衡模型
2.3.2 事件序列模型
2.3.3 参与者模型
2.3.4 结构模型
2.3.5 结构一参与者模型
2.4 开发控制
2.4.1 开发控制作用
2.4.2 开发控制体系类型一
2.4.3 制度视角下的开发控制
2.5 开发控制评估方法
2.5.1 初级统计和分类
2.5.2 逻辑实证主义
2.5.3 政治经济学视角
2.5.4 后现代主义视角
2.5.5 新制度主义“结构一参与者”模型
2.6 国内开发控制研究
2.6.1 开发控制制度分析
2.6.2 开发控制分析方法
2.6.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3 研究设计
3.1 引言
3.2 开发控制确定性分析方法
3.3 案例选择
3.3.1 住宅开发过程案例选择
3.3.2 非正式开发控制案例选择
4 中国开发控制制度转型
4.1 引言
4.2 中国规划体系演变
4.2.1 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项目规划
4.2.2 城市规划体制的恢复和调整
4.2.3 中国城市规划的第三个春天
4.3 开发控制的组织结构
4.3.1 开发控制的主体与客体
4.3.2 与开发控制相关的中央机构
4.3.3 与开发控制相关的地方机构——以北京为例
4.4 开发控制法规与规划依据
4.4.1 开发控制法规体系
4.4.2 开发控制相关规划转型
4.5 土地开发流程
4.5.1 开发权取得
4.5.2 开发权实施
4.5.3 开发权调整
4.6 小结
5 开发控制区域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5.1 引言
5.1.1 区域基本情况
5.1.2 开发控制体系
5.1.3 开发控制的主要政策依据
5.2 绿化隔离带政策
5.2.1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源起
5.2.2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重启
5.2.3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全面实施
5.2.4 朝阳区绿化隔离带政策实施效果
5.3 耕地保护政策
5.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5.3.3 朝阳区开发控制的实施评价
5.4 结论
6 住宅开发控制中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6.1 引言
6.2 取得土地开发权的制度分析
6.2.1 住宅开发中的参与者——房地产企业
6.2.2 开发权可得性分析
6.3 开发控制确定性的制度分析
6.3.1 案例选择
6.3.2 开发控制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指标
6.3.3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4 小结
7 住宅开发控制过程分析
7.1 引言
7.2 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FZXC
7.2.1 基本情况
7.2.2 开发过程
7.2.3 事件——规划指标调整
7.3 协议出让方式获得土地开发权——SHJY
7.3.1 基本情况
7.3.2 开发过程
7.3.3 事件——规划指标调整
7.4 拍卖方式取得土地——JDJY
7.4.1 介绍
7.4.2 开发过程
7.4.3 事件——规划指标调整
7.5 小结
8 非正式开发案例分析
8.1 引言
8.2 SBLD乡开发控制体系
8.2.1 基本情况
8.2.2 SBLD乡开发控制行政架构
8.2.3 SBLD乡详细规划
8.3 评估开发控制的效果
8.3.1 土地用途管制的有效性
8.3.2 土地开发权可得性
8.4 非正式住宅开发过程的制度分析
8.4.1 集体土地开发
8.4.2 开发过程:案例研究
8.4.3 村民住房环境和可支付性
8.5 小结
9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1.1 区级层面开发控制
9.1.2 居住区开发控制
9.1.3 SBLD乡非正规开发控制
9.2 政策建议
9.2.1 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灵活性
9.2.2 乡镇开发控制机构调整和事务分权
9.2.3 强化和提升“契约控制”的作用
9.3 本书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市化和市场改革
1.1.2 多元社会转型
1.1.3 住房改革实施
1.1.4 多重土地市场
1.2 研究问题
1.3 本书特色
1.4 基本概念和本书结构
1.4.1 概念界定
1.4.2 全书结构
2 文献回顾
2.1 引言
2.2 规划理论演进趋势
2.2.1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2.2 新马克思主义
2.2.3 新制度主义与规划
2.3 开发流程
2.3.1 均衡模型
2.3.2 事件序列模型
2.3.3 参与者模型
2.3.4 结构模型
2.3.5 结构一参与者模型
2.4 开发控制
2.4.1 开发控制作用
2.4.2 开发控制体系类型一
2.4.3 制度视角下的开发控制
2.5 开发控制评估方法
2.5.1 初级统计和分类
2.5.2 逻辑实证主义
2.5.3 政治经济学视角
2.5.4 后现代主义视角
2.5.5 新制度主义“结构一参与者”模型
2.6 国内开发控制研究
2.6.1 开发控制制度分析
2.6.2 开发控制分析方法
2.6.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3 研究设计
3.1 引言
3.2 开发控制确定性分析方法
3.3 案例选择
3.3.1 住宅开发过程案例选择
3.3.2 非正式开发控制案例选择
4 中国开发控制制度转型
4.1 引言
4.2 中国规划体系演变
4.2.1 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项目规划
4.2.2 城市规划体制的恢复和调整
4.2.3 中国城市规划的第三个春天
4.3 开发控制的组织结构
4.3.1 开发控制的主体与客体
4.3.2 与开发控制相关的中央机构
4.3.3 与开发控制相关的地方机构——以北京为例
4.4 开发控制法规与规划依据
4.4.1 开发控制法规体系
4.4.2 开发控制相关规划转型
4.5 土地开发流程
4.5.1 开发权取得
4.5.2 开发权实施
4.5.3 开发权调整
4.6 小结
5 开发控制区域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5.1 引言
5.1.1 区域基本情况
5.1.2 开发控制体系
5.1.3 开发控制的主要政策依据
5.2 绿化隔离带政策
5.2.1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源起
5.2.2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重启
5.2.3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全面实施
5.2.4 朝阳区绿化隔离带政策实施效果
5.3 耕地保护政策
5.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5.3.3 朝阳区开发控制的实施评价
5.4 结论
6 住宅开发控制中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6.1 引言
6.2 取得土地开发权的制度分析
6.2.1 住宅开发中的参与者——房地产企业
6.2.2 开发权可得性分析
6.3 开发控制确定性的制度分析
6.3.1 案例选择
6.3.2 开发控制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指标
6.3.3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4 小结
7 住宅开发控制过程分析
7.1 引言
7.2 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FZXC
7.2.1 基本情况
7.2.2 开发过程
7.2.3 事件——规划指标调整
7.3 协议出让方式获得土地开发权——SHJY
7.3.1 基本情况
7.3.2 开发过程
7.3.3 事件——规划指标调整
7.4 拍卖方式取得土地——JDJY
7.4.1 介绍
7.4.2 开发过程
7.4.3 事件——规划指标调整
7.5 小结
8 非正式开发案例分析
8.1 引言
8.2 SBLD乡开发控制体系
8.2.1 基本情况
8.2.2 SBLD乡开发控制行政架构
8.2.3 SBLD乡详细规划
8.3 评估开发控制的效果
8.3.1 土地用途管制的有效性
8.3.2 土地开发权可得性
8.4 非正式住宅开发过程的制度分析
8.4.1 集体土地开发
8.4.2 开发过程:案例研究
8.4.3 村民住房环境和可支付性
8.5 小结
9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1.1 区级层面开发控制
9.1.2 居住区开发控制
9.1.3 SBLD乡非正规开发控制
9.2 政策建议
9.2.1 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灵活性
9.2.2 乡镇开发控制机构调整和事务分权
9.2.3 强化和提升“契约控制”的作用
9.3 本书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rol:structure and agency of land development in urban fringe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