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语法研究和探索》是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的产物。自1981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原现代汉语研究室)和《中国语文》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现代汉语语法系列学术讨论会,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其间共举办了十五次,是中国语言学界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句法学和语义学专业系列会议。每次讨论会后都由《中国语文》遴选部分论文刊载,并由该杂志社主持编辑会议论文集《语法研究和探索》,自1983年至今,共15辑,成为汉语语法界有较大盛誉的系列丛书。
2011年适逢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30年。本书是《语法研究和探索》的精选集,从15辑中精选出51篇论文,既具有纪念意义,又能回顾探索路上的主要经历,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
说“胜”和“败”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
“语法隐喻”和“隐喻语法”
指称义动词和陈述义名词
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
名词短语后向移位的句法形式和语义作用
汉语的相互代词及其指称特点
无指代词“他”的句法语义功能
——从韵律句法和焦点理论的角度看
双宾句类型分析
“把”字句谓语中动作的方向
使令动词和使令句
单向动词及其句型
动词直接作定语与动词的类
“V的N”的“体貌”问题
动名互转的不对称现象及成因
VP主语句——兼论“N的V”作主语
“死”的论元结构和相关句式
现代汉语带“得”的补语句
关于助词“得”的几个问题
动补结构中的上字与下字
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
副+名
动词重叠与动词带数量补语
高谓语“是”的语序及篇章功能研究
动词语主语句的谓语
动词的动向范畴
有凭动词和无凭动词
从“V着”看汉语不完全体的功能特征
篇章中的框—棂关系与所指的确定
语用成分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投影
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
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
汉语关系从句的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解释的规则
并列结构的句法限制及其初步解释
“不”偏指前项的现象
“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
关于表重复的副词“又”、“再”、“还”
“只”义句和“都”义句的语义等值
A—不—A疑问算子与量化副词的辖域
焦点、三分结构与汉语“都”的语义解释
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
选择问的句群形式
“回声问”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征分析
汉语口语里的追加现象
北京话的拟声词
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
合力构词
句法组合中单双音节选择的认知解释
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原因及其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编辑后记
说“胜”和“败”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
“语法隐喻”和“隐喻语法”
指称义动词和陈述义名词
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
名词短语后向移位的句法形式和语义作用
汉语的相互代词及其指称特点
无指代词“他”的句法语义功能
——从韵律句法和焦点理论的角度看
双宾句类型分析
“把”字句谓语中动作的方向
使令动词和使令句
单向动词及其句型
动词直接作定语与动词的类
“V的N”的“体貌”问题
动名互转的不对称现象及成因
VP主语句——兼论“N的V”作主语
“死”的论元结构和相关句式
现代汉语带“得”的补语句
关于助词“得”的几个问题
动补结构中的上字与下字
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
副+名
动词重叠与动词带数量补语
高谓语“是”的语序及篇章功能研究
动词语主语句的谓语
动词的动向范畴
有凭动词和无凭动词
从“V着”看汉语不完全体的功能特征
篇章中的框—棂关系与所指的确定
语用成分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投影
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
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
汉语关系从句的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解释的规则
并列结构的句法限制及其初步解释
“不”偏指前项的现象
“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
关于表重复的副词“又”、“再”、“还”
“只”义句和“都”义句的语义等值
A—不—A疑问算子与量化副词的辖域
焦点、三分结构与汉语“都”的语义解释
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
选择问的句群形式
“回声问”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征分析
汉语口语里的追加现象
北京话的拟声词
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
合力构词
句法组合中单双音节选择的认知解释
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原因及其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编辑后记
语法研究和探索:精选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