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

副标题:无

作   者:储昭华著

分类号:

ISBN:978710004551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储昭华贯通中西哲学的结晶。作者以荀子为个案,意在透过荀子探讨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合的可能性。本书有如下重要创获: 一、探求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之路的新的尝试:通过为二者的对话寻找共通的语境,发掘其相互融合的更切近的途径。 二、借鉴现代哲学的方法,透过文本的表层语义,发掘其隐含的深层趋向,并通过创造性解释,将其开显、导引出来。 三、关于人与自由的不同层面含义的辨析。 四、以明分的运思方法为核心,对荀子思想的各个层面及其意义展开新的解释

目录

目录

导言 荀子:另一种选择及其可能性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 “否定”思潮的理路与教训
二 “融合”思潮的进路与启示
三 牟宗三的总结突破及所面临的难题
第二节 荀子何以可能
一 解释方法的选择
二 如何认识荀子思想及其意义
第一章 问题的层次之别与民主政道的实质
第一节 民主政道的前提与基础
一 世俗化浪潮:民主政道诞生的氛围
二 民主政道的人学基础
三 实证分析的方法:现代民主政道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 时间视域下的人的多重内涵透视
一 两种时间视域
二 自我的深层内涵
第三节 自由与权利的层次辨析
一 自由的敞开与权利的延异
二 作为民主政道主体的人的时间归属
三 自由的层次辨析对荀子研究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荀子思想的多元性与矛盾性
第一节 解蔽方法及其意义
一 解蔽方法的含义
二 解蔽方法的意义分析
第二节 对各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一 道家思想的反向促动
二 对墨家求实精神和方法论的吸收
三 对法家思想的批判借鉴
第三节 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 荀子思想的性质判别
二 对儒家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荀子思想的矛盾特质及其积极意义
一 荀子思想的矛盾特质
二 荀子思想中矛盾的层次及积极意义
第三章 “明分”方法论
第一节 “分”的多重含义及其内在逻辑联系
一 “分”的多层面含义
二 具有互释意义的其他概念
三 各层次含义构成的整体:“明分”方法论
第二节 “明分”的脉络
一 “明分”方法论的普遍意义
二 对人的分析
第三节 “明分”精神的深层体现
一 对确定性的追求
二 以逻辑求明晰
三 概念分析的实质
第四节 “明分”方法与儒家文化的另一重内涵及趋势
一 儒家文化的另一重内涵
二 “明分”方法对于儒家文化的意义
第四章 天与人的由分而合
第一节 天人之分与天人之合
一 天人之分的含义
二 天人之合
第二节 天人关系的深层意蕴
一 至上而超越之天及其创始和奠基作用
二 形下之天与人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 天道与人道
一 道的两重性
二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第四节 “从道不从君”:天人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意义
一 对儒家天人关系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二 天人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
第五章 人的概念的政治哲学意义
第一节 与“群”相对的个人概念萌芽
一 “个人”之争的核心
二 “群”的涵义
三 “一而成群”的“个人”
四 “人”与“群”相分相对的意义
第二节 人与角色之分
一 从社群主义的批评看民主政道的个人之特质
二 性同而“积”异:先于欲望目的的人
第三节 分析之下的人的实质
一 作为分析对象的空间性的人
二 荀子的人的概念的两面性
第四节 由分而外的趋向
一 由分而外趋向的形成
二 明分方法与制度的设计建构
第六章 立足当前的人性论
第一节 “性”的涵义的多重性
一 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各种表述
二 人的本质特征与自然本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性恶论的实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肯定
一 人的自然本性的内涵与特征
二 对人的本性欲求的正视与肯定
第三节 朝向未来与立足当前:孟子与荀子人性论比较
一 朝向未来:孟王人性论的实质
二 立足当前:荀子人性论的真正特征
第四节 两种人性论对于民主政道的不同意蕴
一 自然本性的正当性与权利的应有内涵
二 孟王人性论理路的负面效应
第七章 礼义之本质
第一节 礼的功利性解释
一 礼的人性之源
二 “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礼的工具性
三 功利性解释的意义
第二节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
一 明分的含义
二 兼足天下,为利而分
三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第三节 从分界到权利:明分思想的积极意义
一 权利与平等的优先性之辨
二 明分之道与权利观念的相通之处
第四节 礼法之辨
一 由礼而政与由礼而法
二 礼义外化的效应分析
第八章 荀子思想的历史文化效应
第一节 荀子与理学:被排斥之下的内在影响
一 理学家们的批评
二 批评之下的借鉴与吸收
第二节 对明清启蒙思潮的积极影响
一 影响之一:强烈的现实感和功利意识
二 影响之二:对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利益的推崇
三 关于荀子对戴震影响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近代思潮与荀子:批判背后的继承与弘扬
一 由比较而肯定:康有为对荀子的继承
二 谭嗣同的矛盾效应
第四节 现代思潮对荀子的批判:启示与教训
一 荀子思想矛盾性的必然结果
二 “新青年”们批判的核心
三 现代新儒家批判的焦点
四 批判背后的启示与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w!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