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副标题:无

作   者:白艳莹,闵庆文 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10919565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册为《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由白艳莹、闵庆文主编。

目录

引言
一  旱作农业之起源
  (一)世界粟黍之源
  (二)农耕传承八千年
二  五谷杂粮之精品
  (一)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天然绿色杂粮精品
三  生态服务之多样
  (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耐旱的生态适应性
  (三)典范的防风固沙能力
  (四)高效的水土保持能力
  (五)多彩的农业景观
  (六)突出的农业节水性
  (七)全面的肥力保持能力
  (八)有效的病虫害防治
四  传统文化之丰富
  (一)祭星为代表的独特民俗
  (二)旱作特有的祈雨和庆丰收方式
  (三)多民族融合的传统节日
  (四)宝贵的生产实践农谚
  (五)传统旱作农耕器具
  (六)独具特色的农村古建筑
  (七)杂粮为主的饮食文化
  (八)悠久的乡土文化传承
五  传统技术之独特
  (一)良好的开端——播前准备
  (二)春种一粒粟——播种
  (三)汗滴禾下土——田间管理
  (四)秋收万颗籽一收获
  (五)“粒”经“磨”难——加工
六  保护发展之未来
  (一)现实意义
  (二)面临问题
  (三)发展机遇
  (四)未来策略
附录1  旅游资讯
附录2  大事记
附录3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