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首先概述了电子线路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着重论述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及EPROM存储器、GAL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编程和应用实例。接着又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本书以数字电路和系统设计为主,突出了采用EDA技术和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来实现数字系统设计的特点,书中众多在实际应用取得成功的例子可启发读者把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本书又指出了硬件描述语言(HDL)在设计数字电路中所起到的作用,并系统概要的讲解了VHDL的语法要点。在此基础上,本书以VHDL为工具,介绍了几种描述电路的方法与技巧,列举了几个典型电路的描述实例,并分别讲解了在电路设计和程序实践方面的技巧。
本书是VHDL运用于数字电路设计的中、高级读本,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微电子学和半导体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电路信号与晶体管
1.1 模拟电路系统
1.1.1 系统
1.1.2 信号及其频谱
1.1.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1.2.1 模拟信号放大
1.2.2 放大电路模型
1.2.3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数字逻辑电路
1.3.1 概述
1.3.2 数字电路的特点
1.3.3 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关系
1.3.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
1.4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
1.5 半导体及晶体管
1.5.1 半导体
1.5.2 本征半导体
1.5.3 杂质半导体
1.5.4 PN结
1.6 晶体二极管
1.6.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
1.6.2 晶体三极管
1.6.3 晶体管共发射极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1.7 场效应管晶体管
1.7.1 场效应管特点
1.7.2 结型场效应管
1.7.3 绝缘栅场效应管
第二章 放大器与放大电路
2.1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2.1.1 放大器的用途和分类
2.1.2 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
2.2 基本放大器
2.2.1 基本放大器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2.2.2 放大器的两种工作状态
2.2.3 放大器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3 放大器的三种组态
2.3.1 共基极电路
2.3.2 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输出器)
2.4 集成运算放大器
2.4.1 集成运放的发展史
2.4.2 集成电路的特点
2.4.3 组成方框图
2.4.4 工作原理
2.5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2.5.1 输入直流参数
2.5.2 差模特性参数
2.5.3 共模特性参数
2.5.4 其他参数
2.6 理想运放及三种基本输入方式
2.6.1 理想运放模型
2.6.2 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的结论
2.6.3 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的结论
2.7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7.1 反馈的定义
2.7.2 反馈的分类
2.7.3 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7.4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2.8 负反馈电路的改善
2.8.1 提高稳定性
2.8.2 减小非线性失真
2.8.3 频带扩展
2.8.4 负反馈的影响
第三章 电子系统概述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3.1 概述
3.1.1 电子系统
3.1.2 有代表性的电子系统
3.1.3 电子系统的设计
3.1.4 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3.1.5 设计文档的作用
3.2 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器件
3.2.1 PLD概述
3.2.2 基本门电路的PLD表示方式
3.2.3 PLD电路表示法
3.3 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
3.3.1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
3.3.2 PAL器件的基本结构
3.3.3 PAL器件的输出和反馈结构
3.3.4 PAL器件编号与典型PAL器件介绍
3.3.5 PAL器件的应用
3.4 通用逻辑阵列器件
3.4.1 GAL器件的基本类型
3.4.2 PAL型GAL器件
3.5 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流程
3.6 电子设备热设计
3.6.1 功率器件的散热
3.6.2 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
4.1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板组成
4.2 PC/AT总线与时序
4.2.1 总线周期
4.2.2 PC/AT总线结构
4.3 系统存储器空间和I/O地址分配
4.3.1 存储器空间分配
4.3.2 I/O地址分配
4.4 PC/AT系统的I/O通道
4.5 系统接口部件
4.5.1 并行I/O接口
4.5.2 定时/计数器8254
4.5.3 中断控制
4.6 外部设备接口
4.6.1 键盘接口
4.6.2 视频显示接口
4.6.3 打印机并行接口
4.6.4 磁盘驱动器接口
4.6.5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第五章 智能型电子系统的设计
5.1 概述
5.1.1 智能型电子系统的描述
5.1.2 典型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5.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和接口扩展部分
5.1.4 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内容
5.1.5 微型计算机实用器件与电路介绍
5.2 智能型电子系统设计方法与过程
5.2.1 系统设计方法
5.2.2 微机应用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原则
5.2.3 微机应用系统软件开发
5.3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3.1 单片机基本系统设计
5.3.2 单片机系统扩展
5.3.3 应用系统通道设计
第六章 硬件描述语言
6.1 硬件描述语言HDL
6.2 硬件描述语言的优点
6.3 VHDL语言程序的结构
6.3.1 VHDL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单元
6.3.2 VHDL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构成
6.3.3 VHDL语言程序的数据对象
6.3.4 VHDL数据类型
6.3.5 VHDL语言的运算操作符
6.3.6 VHDL语言构造体的描述方式
6.3.7 VHDL语言的主要描述语句
6.3.8 基本电路设计实例
6.4 ABEL硬件描述语言
6.4.1 用户源文件的基本结构
6.4.2 模块开头语句
6.4.3 标志语句
6.4.4 标题语句
6.4.5 声明语句
6.4.6 逻辑描述语句
6.4.7 测试矢量语句
6.4.8 结束语句
6.5 ABEL语言的语法规范
6.5.1 字符和数
6.5.2 字符和数的使用语法规则
6.5.3 运算符、表达式与方程式
6.5.4 输出使能控制语句
6.6 ABEL语言处理程序简介
6.7 编写测试矢量技巧
第七章 MAX+plusII简介
7.1 MAX+plusII系统简介
7.2 MAX+plusII设计入门
7.2.1 设计输入
7.2.2 编译设计项目
7.2.3 设计校验
7.2.4 器件编程
7.3 MAX+plusII系统设计技巧
7.3.1 创建元件符号
7.3.2 元件库使用
7.3.3 宏向导
第八章 VHDL程序举例
8.1 时序逻辑电路
8.1.1 用状态机实现的计数器
8.1.2 模16计数器(使用JK)
8.1.3 带load、clr功能的寄存器
8.1.4 8位大小比较器
8.1.5 地址译码器
8.2 其他举例
8.2.1 电子密码锁控制电路
8.2.2 数字钟设计
8.2.3 一个简单的UART
8.2.4 布斯乘法器
8.2.5 伪随机比特发生器
8.2.6 步进电机控制器
1.1 模拟电路系统
1.1.1 系统
1.1.2 信号及其频谱
1.1.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1.2.1 模拟信号放大
1.2.2 放大电路模型
1.2.3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数字逻辑电路
1.3.1 概述
1.3.2 数字电路的特点
1.3.3 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关系
1.3.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
1.4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
1.5 半导体及晶体管
1.5.1 半导体
1.5.2 本征半导体
1.5.3 杂质半导体
1.5.4 PN结
1.6 晶体二极管
1.6.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
1.6.2 晶体三极管
1.6.3 晶体管共发射极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1.7 场效应管晶体管
1.7.1 场效应管特点
1.7.2 结型场效应管
1.7.3 绝缘栅场效应管
第二章 放大器与放大电路
2.1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2.1.1 放大器的用途和分类
2.1.2 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
2.2 基本放大器
2.2.1 基本放大器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2.2.2 放大器的两种工作状态
2.2.3 放大器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3 放大器的三种组态
2.3.1 共基极电路
2.3.2 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输出器)
2.4 集成运算放大器
2.4.1 集成运放的发展史
2.4.2 集成电路的特点
2.4.3 组成方框图
2.4.4 工作原理
2.5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2.5.1 输入直流参数
2.5.2 差模特性参数
2.5.3 共模特性参数
2.5.4 其他参数
2.6 理想运放及三种基本输入方式
2.6.1 理想运放模型
2.6.2 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的结论
2.6.3 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的结论
2.7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7.1 反馈的定义
2.7.2 反馈的分类
2.7.3 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7.4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2.8 负反馈电路的改善
2.8.1 提高稳定性
2.8.2 减小非线性失真
2.8.3 频带扩展
2.8.4 负反馈的影响
第三章 电子系统概述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3.1 概述
3.1.1 电子系统
3.1.2 有代表性的电子系统
3.1.3 电子系统的设计
3.1.4 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3.1.5 设计文档的作用
3.2 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器件
3.2.1 PLD概述
3.2.2 基本门电路的PLD表示方式
3.2.3 PLD电路表示法
3.3 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
3.3.1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
3.3.2 PAL器件的基本结构
3.3.3 PAL器件的输出和反馈结构
3.3.4 PAL器件编号与典型PAL器件介绍
3.3.5 PAL器件的应用
3.4 通用逻辑阵列器件
3.4.1 GAL器件的基本类型
3.4.2 PAL型GAL器件
3.5 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流程
3.6 电子设备热设计
3.6.1 功率器件的散热
3.6.2 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
4.1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板组成
4.2 PC/AT总线与时序
4.2.1 总线周期
4.2.2 PC/AT总线结构
4.3 系统存储器空间和I/O地址分配
4.3.1 存储器空间分配
4.3.2 I/O地址分配
4.4 PC/AT系统的I/O通道
4.5 系统接口部件
4.5.1 并行I/O接口
4.5.2 定时/计数器8254
4.5.3 中断控制
4.6 外部设备接口
4.6.1 键盘接口
4.6.2 视频显示接口
4.6.3 打印机并行接口
4.6.4 磁盘驱动器接口
4.6.5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第五章 智能型电子系统的设计
5.1 概述
5.1.1 智能型电子系统的描述
5.1.2 典型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5.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和接口扩展部分
5.1.4 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内容
5.1.5 微型计算机实用器件与电路介绍
5.2 智能型电子系统设计方法与过程
5.2.1 系统设计方法
5.2.2 微机应用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原则
5.2.3 微机应用系统软件开发
5.3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3.1 单片机基本系统设计
5.3.2 单片机系统扩展
5.3.3 应用系统通道设计
第六章 硬件描述语言
6.1 硬件描述语言HDL
6.2 硬件描述语言的优点
6.3 VHDL语言程序的结构
6.3.1 VHDL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单元
6.3.2 VHDL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构成
6.3.3 VHDL语言程序的数据对象
6.3.4 VHDL数据类型
6.3.5 VHDL语言的运算操作符
6.3.6 VHDL语言构造体的描述方式
6.3.7 VHDL语言的主要描述语句
6.3.8 基本电路设计实例
6.4 ABEL硬件描述语言
6.4.1 用户源文件的基本结构
6.4.2 模块开头语句
6.4.3 标志语句
6.4.4 标题语句
6.4.5 声明语句
6.4.6 逻辑描述语句
6.4.7 测试矢量语句
6.4.8 结束语句
6.5 ABEL语言的语法规范
6.5.1 字符和数
6.5.2 字符和数的使用语法规则
6.5.3 运算符、表达式与方程式
6.5.4 输出使能控制语句
6.6 ABEL语言处理程序简介
6.7 编写测试矢量技巧
第七章 MAX+plusII简介
7.1 MAX+plusII系统简介
7.2 MAX+plusII设计入门
7.2.1 设计输入
7.2.2 编译设计项目
7.2.3 设计校验
7.2.4 器件编程
7.3 MAX+plusII系统设计技巧
7.3.1 创建元件符号
7.3.2 元件库使用
7.3.3 宏向导
第八章 VHDL程序举例
8.1 时序逻辑电路
8.1.1 用状态机实现的计数器
8.1.2 模16计数器(使用JK)
8.1.3 带load、clr功能的寄存器
8.1.4 8位大小比较器
8.1.5 地址译码器
8.2 其他举例
8.2.1 电子密码锁控制电路
8.2.2 数字钟设计
8.2.3 一个简单的UART
8.2.4 布斯乘法器
8.2.5 伪随机比特发生器
8.2.6 步进电机控制器
可编程逻辑器原理与程序设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