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治通鉴》
以史为鉴,知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是非得失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完成。书成后,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其成就可见一斑。《资治通鉴》全文共294卷,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间1362年的历史。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等方面。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左传》
春秋诸侯争霸故事先秦史学最高成就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撰写。以《春秋》为本,取材包括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叙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250多年间各诸候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吕氏春秋》
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简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由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成的,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其内容驳杂,主要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同时又汇集了墨、法、兵等学派的学说,成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想武器。编者编著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融合各家之学说,成一家之思想。书中保存有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轶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资料价值。它的一些寓言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富有教育意义。
《战国策》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旁征博引,舌战群英
《战国策》是由西汉末期的学者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著作,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分别记载战国时期十二国的部分历史。记述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矛盾。这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在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智囊》
运筹帏幄的智慧宝典决胜千里的实用指南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智囊》一书是其在明熹宗天启六年(1625)闲暇之余采撷当时仅见的一些稗官野史、小说大观以及笔记丛谈等古代文献中有关智慧的各种故事、传说,加以分类排比,编辑而成的。全书可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等10大部和“见大”、“知微”、“得情”、“威克”、“委蛇”、“灵变”、“辩才”、“不战”、“贤哲”、“狡黠”等28卷,思想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社会价值的博大精深是《智囊》一书最为突出的两个特点。此外,由于《智囊》一书大多取材于古人对当时社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传闻的真实记录,同一些舞文弄墨的好事者们恣意杜撰的神话、演义之类的无稽之谈大异其趣,因此,该书又可作为治文史者学习和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史料,并可弥补和纠正正史中的某些不足和失误。
《六韬·三略》
天下兵书之祖现代战争之魂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兵书。《六韬》通过周文王、周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形式,阐述治国治军的基本方略、指导战争的理论与原则,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三略》是中国第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政治家、兵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
《百战奇略》
运筹帷幄的智慧精粹决胜千里的成功宝典
《百战奇略》是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作者刘基,字伯温,明初军事谋略家。《百战奇略》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而且搜集和存录了大量古代战争战例资料。它搜集了自春秋迄五代一千六百四十五年(最早的战例是公元前700年春秋初期的楚绞之战,最晚的战例是945年五代末期的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间散见于二十一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例百则,并且这百则战例,大多都有战争发生的时间和资料来源,这为后人检索战争资料,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极大方便。
《孙子兵法》
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举世瞩目的兵学奇书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作者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和智慧,重视心理战,强调用计谋取胜.而不是单凭武力,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本书不仅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政治、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自其问世以来便被军事家们奉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更被一些政治家、商业家视为珍宝,潜心研究。
《三十六计》
天下兵书之祖,现代战争之魂
《三十六计》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是中国历代无数次战争的实践经验总结,被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广泛研习和应用,在千变万化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后世留下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成功战例。《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含六计,总共“六六三十六计”。
此书虽说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在现代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巨子都潜心研究的著作之一。
目录
卷一
周纪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智伏庞涓
昭侯任贤
合纵六国
张仪诳楚
胡服骑射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田单封君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奇货可居
秦纪
荆轲刺秦
焚书坑儒
秦末起义
巨鹿之战
汉纪
约法三章
鸿门赴宴
垓下悲歌
诛杀诸吕
通使西域
逐戮匈奴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
光武中兴
西域之行
拒封外戚
党锢之乱
黄巾起义
诛杀董卓
平定江东
官渡之战
三顾茅庐
卷二
魏纪
泪斩马谡
假痴不颠
晋纪
曹魏禅让
西晋伐吴
闻鸡起舞
淝水之战
宋纪
刘宋代晋
齐纪
文帝迁都
梁纪
梁衍受禅
侯景之乱
陈纪、隋纪
北周灭齐
受禅建隋
一统归隋
杨广弑父
瓦岗义军
李渊起兵
唐纪
玄武之变
太宗治国
房谋杜断
魏徵进谏
武后称帝
开元贤相
口蜜腹剑
杨氏兄妹
范阳起兵
张巡守城
马嵬事变
夜入蔡州
甘露之变
武宗灭佛
黄巢建国
后梁、唐、晋、汉、周纪
后梁代唐
建立大蜀
吴越镠
认贼作父
郭威兵变
周纪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智伏庞涓
昭侯任贤
合纵六国
张仪诳楚
胡服骑射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田单封君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奇货可居
秦纪
荆轲刺秦
焚书坑儒
秦末起义
巨鹿之战
汉纪
约法三章
鸿门赴宴
垓下悲歌
诛杀诸吕
通使西域
逐戮匈奴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
光武中兴
西域之行
拒封外戚
党锢之乱
黄巾起义
诛杀董卓
平定江东
官渡之战
三顾茅庐
卷二
魏纪
泪斩马谡
假痴不颠
晋纪
曹魏禅让
西晋伐吴
闻鸡起舞
淝水之战
宋纪
刘宋代晋
齐纪
文帝迁都
梁纪
梁衍受禅
侯景之乱
陈纪、隋纪
北周灭齐
受禅建隋
一统归隋
杨广弑父
瓦岗义军
李渊起兵
唐纪
玄武之变
太宗治国
房谋杜断
魏徵进谏
武后称帝
开元贤相
口蜜腹剑
杨氏兄妹
范阳起兵
张巡守城
马嵬事变
夜入蔡州
甘露之变
武宗灭佛
黄巢建国
后梁、唐、晋、汉、周纪
后梁代唐
建立大蜀
吴越镠
认贼作父
郭威兵变
资治通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