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2005年1月,曾有《三联生活周刊十年》(平装本)出版,主要反映了1995年创刊至2004年底的历史记忆,此书售罄后又于2009年以同一书名作为“三联生活周刊文丛01”再版(精装本)。此次时逢创刊20周年,再编文集一册,除反映生活周刊在第二个十年中的成长,还重点补充了上一个十年回忆中欠缺的内容——与民间资本合作办刊的往事。希望这些有趣的编辑部故事能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目录
向三联生活周刊人致敬——樊希安
回顾三联生活周刊的管理——张伟民
创办周刊的回忆(1995~~2001)——潘振平
安贞大厦的日子——朱伟
声音的编辑——苗炜
听觉训练——舒可文
读者来信了——阎琦
吐槽负能量——邢海洋
开窗子 搭架子——商园
事实,以及选择——李鸿谷
重新出发——李伟
多数时间在路上——李三
最好的相遇——李菁
寻找生活的景深——鲁伊
在荒芜中穿行——王小峰
那个名叫“周刊”的兔子洞——王星
一本杂志和他传承的价值观——朱步冲
我的周刊“流水账”——曾焱
这么早就回忆了——孟静
写作中的自我——吴琪
梦开始的地方——王鸿谅
我看过了世界——马戎戎
八卦的书话和难懂的思想——薛巍
与你声气相投——贾冬婷
如何在三联写财经报道——谢九
十年:最正确的选择——李翊
这些年来的江湖行走——王恺
带着任务去旅行——袁越
努力想出一个精彩的故事——陈赛
优秀的内容依然有价值——黄燕
“来信收到!”——葛维樱
万物静默如谜——蔡小川
七年——李晶晶
通过镜头看世界——于楚众
缓慢的成长——曹玲
出租车司机与按摩女——魏一平
三联像所大学——杨璐
像报道新闻一样报道时尚——何潇
读书,行路,智识生活——蒲实
一本周刊和它的单纯与善意——李东然
这几年使的蛮力——陈晓
五年:起步而已——徐菁菁
在三联写稿——石鸣
缘——黑麦
三联记者训练记——吴丽玮
从读者到记者——丘濂
“国际部”一小兵——俞力莎
感谢那些人教我的事——贾子建
笨拙——陆晶靖
在路上摄影集
漫画三幅
摄影一幅
谢驭飞/陈曦/张曦/蔡小川
附录: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1995~~2014)
编辑部记事
新媒体大事记
《三联生活周刊》所获主要奖项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人员名单(1992~~2014)
后记
回顾三联生活周刊的管理——张伟民
创办周刊的回忆(1995~~2001)——潘振平
安贞大厦的日子——朱伟
声音的编辑——苗炜
听觉训练——舒可文
读者来信了——阎琦
吐槽负能量——邢海洋
开窗子 搭架子——商园
事实,以及选择——李鸿谷
重新出发——李伟
多数时间在路上——李三
最好的相遇——李菁
寻找生活的景深——鲁伊
在荒芜中穿行——王小峰
那个名叫“周刊”的兔子洞——王星
一本杂志和他传承的价值观——朱步冲
我的周刊“流水账”——曾焱
这么早就回忆了——孟静
写作中的自我——吴琪
梦开始的地方——王鸿谅
我看过了世界——马戎戎
八卦的书话和难懂的思想——薛巍
与你声气相投——贾冬婷
如何在三联写财经报道——谢九
十年:最正确的选择——李翊
这些年来的江湖行走——王恺
带着任务去旅行——袁越
努力想出一个精彩的故事——陈赛
优秀的内容依然有价值——黄燕
“来信收到!”——葛维樱
万物静默如谜——蔡小川
七年——李晶晶
通过镜头看世界——于楚众
缓慢的成长——曹玲
出租车司机与按摩女——魏一平
三联像所大学——杨璐
像报道新闻一样报道时尚——何潇
读书,行路,智识生活——蒲实
一本周刊和它的单纯与善意——李东然
这几年使的蛮力——陈晓
五年:起步而已——徐菁菁
在三联写稿——石鸣
缘——黑麦
三联记者训练记——吴丽玮
从读者到记者——丘濂
“国际部”一小兵——俞力莎
感谢那些人教我的事——贾子建
笨拙——陆晶靖
在路上摄影集
漫画三幅
摄影一幅
谢驭飞/陈曦/张曦/蔡小川
附录: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1995~~2014)
编辑部记事
新媒体大事记
《三联生活周刊》所获主要奖项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人员名单(1992~~2014)
后记
三联生活周刊廿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