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

副标题:无

作   者:(美)芮哲非 著,张志强 等译

分类号:

ISBN:978710010589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对1876年至1937年间西方印刷技术取代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的印刷文化和印刷商业向印刷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本书将印刷文化与图书史、社会史、技术史与商业史结合在一起,从技术的发展、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以及出版业的变迁角度,揭示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历程。该书认为,中国人有选择地采纳西方印刷技术并充分发展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在中西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同样地,上海的资本主义印刷业之所以能在晚清民国年间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商业制度与行业组织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印刷和出版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录

 

致 谢
引 言
 从雕版印刷到机器时代:印刷文化、印刷商业与印刷资本主义
 谷腾堡在上海
 上海书店街(文化街)的起源
 本书的结构
一、谷腾堡的传人:把产业化的印刷技术带到中国 (1807—1930)
 金属、蒸汽和化学的时代;印刷方式、印刷机及印刷器材
 凸版印刷
 机械铸字
 凸版插图
 平版 ( 石版 ) 印刷
 凹版印刷
 印刷机
 总结与结论
二、双面孔的先锋:上海石印商的黄金时代 (1876—1905)
 双面孔的先锋:上海的石印出版商
 石印术传入上海
 点石斋石印书局,它的市场及影响
 同文书局、蜚英馆和其他石印出版商
 结 论
三、 “黝黑的锻神之子” :锻造上海的印刷机器 (1895—1937)
 书籍和印刷的历史:重新定位问题
 机器制造业对印刷业和出版业的重要性
 印刷机制造厂的出现与成长 (1895—1913)
 领班(工头)资本家的全盛时期 (1914—1932)
 章锦林和他的明精机器厂
 来自底层的观点:从前的学徒关于章锦林和明精机器厂的回忆
 其他民族机器制造厂的影响
 始于终点
 结 论
四、 “四通八达” :上海新式出版界的商业、技术以及
 组织创新(1876—1911)
 太平天国之后中国的社会与教育组织:帝制晚期上海出版界
 西方技术及其对上海书商改组的影响
 中国股份有限责任制公司:对上海出版商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促销“有用的”新式图书
 结 论
五、 “三足鼎立”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1912—1937)
 民国时期上海的文化街
 三足鼎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
 陆费逵的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12—1937)
 沈知方和世界书局有限公司(1921—1937)
 结 论
 结 论
 文化街的过去和现在
 技术的社会史
 精英们对于文化街出版活动的批判
 一个精英对文化街印刷活动的评论
附 录
索 引
译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谷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