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

副标题:无

作   者:金星,洪延姬编著

分类号:N945.17

ISBN:978711804882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针对工程中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的迫切需求,本书 在精练地介绍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可 修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分析方法。 本书通过工程应用背景突出的大量精选例题,专题讨论了单输入/多 输出系统、多输入/单输出系统、考虑节点可靠度系统、重复单元系统的 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并且对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与可修复系统的 可靠性、可用性分析的马尔可夫模型方法与单元可用度相互独立的近似方 法,进行了详细讨论。 本书内容安排合理、实例丰富、精讲多练、实用性强。可供高等院校 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1.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1 寿命剖面与任务剖面
1.1.2 可靠性定义
1.1.3 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
1.2 基本可靠性指标
1.2.1 可靠度和不可靠度
1.2.2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1.2.3 故障率
1.2.4 可靠度、不可靠度、故障概率密度和故障率之间关系
1.2.5 平均寿命
1.2.6 基本修复
1.3 常用分布函数
1.3.1 指数分布
1.3.2 正态分布
1.3.3 对数正态分布
1.3.4 威布尔分布
1.3.5 常用分布函数的图形特点
1.4 应用举例
第二章 典型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2.1 典型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
2.1.1 串联模型
2.1.2 并联模型
2.1.3 n中取k模型(k/n模型)
2.1.4 旁联模型
2.2 可靠性建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2.2.1 共因故障
2.2.2 相关故障
2.2.3 多种故障模式的影响
2.3 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一般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3.1 系统的网络图与可靠性框图
3.2 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假设
3.3 网络系统的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
3.3.1 路集和最小路集
3.3.2 割集和最小割集
3.3.3 网络系统状态同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之间的关系
3.4 最小路集与最小割集之间的相互转换
3.4.1 集合的运算法则
3.4.2 最小路集与最小割集之间的相互转换
3.5 求网络系统最小路集的联络矩阵方法
3.5.1 联络矩阵
3.5.2 联络矩阵的乘方规则
3.6 求大型网络系统最小路集的节点遍历法
3.6.1 节点遍历法的基本思想
3.6.2 大型网络系统最小路集的计算机算法(节点遍历法)
3.7 采用最小路集计算网络系统的可靠度
3.8 网络系统可靠度计算的直接不交化算法
3.8.1 采用最小路集不交化计算系统可靠度
3.8.2 采用最小割集不交化计算系统可靠度
3.9 提高网络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3.9.1 网络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3.9.2 网络系统可靠度的敏感性分析
3.10 应用举例
第四章 故障树分析方法
4.1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
4.1.1 事件
4.1.2 部件
4.1.3 故障的分类
4.1.4 故障树常用事件符号
4.1.5 故障树中常用逻辑门符号
4.2 故障树的数学描述
4.2.1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4.2.2 单调关联系统的故障树
4.3 故障树的规范化、简化
4.3.1 故障树的规范化
4.3.2 故障树的简化
4.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4.4.1 割集和最小割集
4.4.2 路集和最小路集
4.4.3 最小割集计算方法
4.4.4 最小路集计算方法
4.4.5 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最小路集与结构函数
4.5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4.5.1 采用最小割集求顶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可靠度)
4.5.2 采用最小路集求顶事件不发生的概率(可靠度)
4.5.3 底事件重要度计算
4.5.4 故障树与可靠性框图
4.6 应用举例
第五章 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和指标与单元可用度
5.1 维修性的基本概念
5.1.1 维修与维修性
5.1.2 使用过程中产品的不同经历
5.2 维修性指标
5.2.1 维修度函数
5.2.2 维修概率密度函数
5.2.3 维修率函数
5.3 维修性模型中常用的分布函数
5.3.1 正态分布
5.3.2 对数正态分布
5.3.3 指数分布
5.4 “正常→故障→正常→故障”过程中指标
5.4.1 有条件故障强度
5.4.2 无条件故障强度
5.4.3 平均故障次数
5.4.4 有条件修复强度
5.4.5 无条件修复强度
5.4.6 平均修复次数
5.4.7 可用度和不可用度
5.5 单元的可用度计算方法
5.5.1 可修复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和可用度计算模型
5.5.2 可修复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可用度计算的拉普拉斯变换方法
5.5.3 可修复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可用度计算的微分方程组方法
5.5.4 寿命和维修时间任意分布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可用度变化规律
5.6 应用举例
第六章 典型可修复系统可用性分析方法
6.1 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假设
6.2 可修复单元的可用度
6.2.1 单元的可用度分析
6.2.2 求稳态可用度的简易方法
6.3 可修复串联系统的可用度
6.3.1 2个单元串联系统的可用度
6.3.2 n个单元串联系统的可用度
6.4 可修复并联系统的可用度
6.4.1 相同分布单元并联系统的可用度
6.4.2 不同分布单元并联系统的可用度
6.5 可修复k/n系统的可用度
6.5.1 相同分布单元2/3系统的可用度
6.5.2 相同分布单元k/n系统的可用度
6.6 可修复旁联系统的可用度
6.7 应用举例
第七章 一般可修复系统可用性分析方法
7.1 一般可修复系统可用性分析的马尔可夫模型
7.1.1 系统状态转移微分方程组
7.1.2 系统可用度、不可用度
7.1.3 系统可靠度
7.1.4 系统的平均首次故障前时间
7.1.5 系统的稳态指标
7.1.6 应用举例
7.2 系统可能状态和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析方法
7.2.1 寻找系统可能状态的方法
7.2.2 寻找单元可能状态的方法
7.2.3 通过系统状态转移图求系统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7.2.4 通过单元状态转移概率求系统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7.2.5 应用举例
7.3 单元可用度相互独立条件下计算系统可用度的近似方法
7.3.1 可修复单元不可用度和可用度计算
7.3.2 可修复系统不可用度和可用度近似计算
7.3.3 可用度的敏感性分析
7.3.4 可修复系统故障频率和平均可用时间(MUT)计算
7.3.5 应用举例
7.4 寻找系统可能状态的计算机算法
7.4.1 算法步骤
7.4.2 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