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类学基础

副标题:无

作   者:杰克·大卫·艾勒

分类号:

ISBN:978710515184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洪都拉斯的兰卡人是著名的陶工。当地拉甘巴村庄拥有大概二百多名女性陶工,她们共同拥有本地自然资源,如黏土、沙粒、彩泥,森林和河流。这些资源公共拥有,大家都能利用。当地陶工不会阻止他人利用这些物质,没有人会修建篱笆及其他障碍物来防止人们接近河流、湖泊、森林或者陶土层。这些实用的经济原则是由整套的信仰制度来保证,这种信仰制度认为本地神灵会惩罚那些自私利用或者破坏资源的行为。兰卡人相信“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保护神或者天使”。正如我们需要对于世界以及他人权利充满敬意,“陶工为贝尼娜举行周期的酬劳大地仪式也十分重要”。同时,“她们提供酬劳给山泉和森林神灵,因为他们为制作陶器提供用水和薪材,也会提供酬劳给陶器锻造地点的神灵”(2010:48)。那些不补偿神灵的个人将无法发现必需的生产材料,更糟糕的是她们的陶器会破裂并且她们自己可能生病。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也被宗教研究所吸引。我从事宗教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从事教学工作超过十五年。《宗教人类学基础(第二版)》是我多年教学科研的研究结果,其中一些主题不仅对于宗教学而且对于人类学宗教研究方面的理解都十分重要。
  首先是宗教差异性。世界上存在许多宗教,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差别很大。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拥有“神灵”,也不是所有宗教都将道德内容视为核心问题等。在所有宗教中,没有宗教具备“普遍性”或者“典型性”。宗教的真相是其多样性。由于人类学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多样性,这种观点十分自然。
  第二,宗教内部的多样性并非不十分明显。通常我们会将某种宗教当成单一的,具有同质性的信仰和实践体系。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任何宗教内部都存在多样性的信仰和实践以及关于它们的不同解释,这些信仰和实践广泛分布在时空领域。
  第三,宗教与周边文化的融合。这是人类学整体论或者文化融合论中为人熟知的原理。文化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是彼此联系和互相影响的。除了简单的彼此融合,正如玛丽·道格拉斯的解释:我们发现宗教与社会文化间“协调一致”。每种社会文化都有宗教可以复制的风格、情感和精神特质,这使得文化体验、甚至“身体”体验会彼此~致并且相互对称。
  第四,我们称之为宗教的“模块化”。宗教不是单一的整体化事物,而是许多部分构成的复合体。这些组成部分实际上都有自己的非宗教同源体。也就是说,其中存在宗教仪式,也存在非宗教仪式;存在宗教暴力,也存在非宗教暴力。此外,不是所有宗教内部模块都一定具有“宗教性”。事实上,宗教可能整合非宗教的因素如政治、经济、性别、技术及流行文化。

【目录】
*章 人类学的宗教研究:定义和理论
人类学的宗教研究
“宗教”的人类学研究
“宗教研究”的人类学方法
结论

第二章 宗教信仰:实体与概念
人类学的信仰研究
宗教思想:存在和力量
宗教的概念:宇宙和人类存在
结论

第三章 宗教象征与职业者
象征人类学
宗教“象征”和象征物
宗教职业者
结论

第四章 宗教语言
作为宗教语言的神话
作为表演的宗教语言
言语的力量
结论

第五章 宗教行为:仪式
人类学仪式和仪式化
宗教仪式的多样性
通过仪式:仪式结构
仪式场域、仪式表演和“社会剧场”
朝圣:宗教动态化
结论

第六章 宗教、道德和社会秩序
人类学道德研究
宗教的作用:形塑和转型
宗教与社会秩序
结论

第七章 宗教变迁和新宗教运动
人类学宗教变革研究
宗教与复兴:宗教帮助社会恢复生气
案例研究:高台的混合型宗教
案例研究:“新生教会”运动中的宗教变革
结论

第八章 跨地方宗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人类学的“大变革”研究
“皈依”跨地方宗教
伊斯兰教的人类学
基督教的人类学
结论

第九章 通俗宗教
大众宗教的人类学
电视和电影中的大众宗教
商业和经济中的大众宗教
异教徒体验的多样性
美国的大众化基督教
结论

第十章 宗教暴力
人类学的暴力研究
宗教对于暴力的解释和说明
宗教暴力的多样性
结论

第十一章 世俗化和反宗教
人类学的世俗化研究
世俗体验的变化
当代世俗化(反宗教)运动
结论

第十二章 宗教原教旨主义
人类学的原教旨主义研究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跨文化视野下的原教旨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免费在线读】
《宗教人类学基础(第二版)》:
  人类的受孕、出生和死亡
  人类的生死普遍被当成了精神和宗教的现象,它受到信仰、仪式和道德价值观的约束。在许多宗教中,死亡是由世俗状态向精神状态的过渡;出生也是这样一种过渡形式(尤其是如果这种宗教认为人类以某种超自然的方式预先存在)。比如,在阿赞德人看来,受孕被理解为是交配之后发生的,精液包含有未出生婴儿的灵魂。在子宫中,男女的“灵魂物”混合在一起,父母中任何强势的一方决定着孩子的性别。一个胎儿被认为是“一个身体尚未发育的灵魂,即使婴儿出生以后,灵魂也还没有完全地、永久地依附于身体,这使它很容易‘逃离’和死亡”(伊文斯一普利查德,1962:246)。胎儿由于母亲的血液、父亲的多次授精以及母亲的喂食而变得强壮和成形。
  丁卡人认为男人和女人共同通过对神灵祈求来生育婴儿,通过祖先的帮助来使其免受邪恶的侵袭。换句话说,两个超自然的媒介(神灵和祖先的灵魂)和人类一起创造了生命,保护其免受第三方超自然中介物(邪恶力量)的侵害(邓,1972)。阿伊努人认为受孕和分娩根本不是由于性行为引起的,完全是神爱努一斯科特(AynuSikohte)引起的,因为人类根本没有创造生命的力量。同样,澳大利亚土著不认为性和子女生育之间有联系。他们认为,婴儿来自于梦幻精灵,是“精灵的孩子”转生为人形。这些精灵住在野外,当妇女坐卧或在圣地野营时,它们就会进入一个妇女的子宫。妇女有时候被认为是精灵们愿意投生的被动“寄体”,而男人除了帮助“疏通”外并没有参与任何事情。
  东非的卡古鲁人贝德尔曼(Beidelman.1971)对人类出生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根据他们的宗教,当一个人去世时,他会来到墓地或灵界。然而,当人类的一个孩子降生时,他来自于阴间,所以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一个鬼的死亡。正如活人哀悼一个同类的死亡,鬼魂也在悼念他们的同类“降生”人间。因此,在人类和鬼魂之间有一个生死互补关系,出生来自对方,死后回归对方。
  一旦有新生命降生,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都认为一个人已经形成,当然这还没有完成“社会化”和有时甚至是“生理化”的过程。新生婴儿被广泛地认为对于超自然的威胁来说特别脆弱,不论是恶魔、女巫或是精灵。相应地,他们要经过一个仪式性的回避阶段。那加入(KonyakNagas)的产房对外人关闭6天,以防止邪恶影响。不仅如此,婴儿不仅需要心理成熟,还需要社会成长才能成人。纳瓦霍人(Navajo)从孩子出生第4天开始到20岁期间,要举行一系列的启蒙仪式,来将一个小孩转变成一个成人(字面意义是“干粮”)。一个“欧曲”(ochu)或潮湿/不成熟(“青色”)的人还完全不是一个真实意义上的人,因为他们的无知和单纯:“因为天真,所以还不是特瓦人;因为还不是一个特瓦人,所以还不是一个人,因为还不是一个人,所以就该词的使用来说,还没有彻底地从灵界中解脱出来”(奥尔特兹,1969:16)。在启蒙仪式的*后,不仅孩子成为了特瓦人,而且他被牢固地纳入半偶亲属制度,在社会中开始拥有自己的位置。
  ……

目录


*章 人类学的宗教研究:定义和理论
人类学的宗教研究
“宗教”的人类学研究
“宗教研究”的人类学方法
结论

第二章 宗教信仰:实体与概念
人类学的信仰研究
宗教思想:存在和力量
宗教的概念:宇宙和人类存在
结论

第三章 宗教象征与职业者
象征人类学
宗教“象征”和象征物
宗教职业者
结论

第四章 宗教语言
作为宗教语言的神话
作为表演的宗教语言
言语的力量
结论

第五章 宗教行为:仪式
人类学仪式和仪式化
宗教仪式的多样性
通过仪式:仪式结构
仪式场域、仪式表演和“社会剧场”
朝圣:宗教动态化
结论

第六章 宗教、道德和社会秩序
人类学道德研究
宗教的作用:形塑和转型
宗教与社会秩序
结论

第七章 宗教变迁和新宗教运动
人类学宗教变革研究
宗教与复兴:宗教帮助社会恢复生气
案例研究:高台的混合型宗教
案例研究:“新生教会”运动中的宗教变革
结论

第八章 跨地方宗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人类学的“大变革”研究
“皈依”跨地方宗教
伊斯兰教的人类学
基督教的人类学
结论

第九章 通俗宗教
大众宗教的人类学
电视和电影中的大众宗教
商业和经济中的大众宗教
异教徒体验的多样性
美国的大众化基督教
结论

第十章 宗教暴力
人类学的暴力研究
宗教对于暴力的解释和说明
宗教暴力的多样性
结论

第十一章 世俗化和反宗教
人类学的世俗化研究
世俗体验的变化
当代世俗化(反宗教)运动
结论

第十二章 宗教原教旨主义
人类学的原教旨主义研究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跨文化视野下的原教旨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宗教人类学基础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