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是阐述中医内科基础理论、常见内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病与辨证施治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对形成中医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材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继承性,突出中医特色,体现高职高专教材特点,突出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与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接轨。
本教材在绪论中概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内科学发展简史,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病、症、证含义,内科辨证论治原则,内科临证方法等。后按脏腑系统分别介绍各章所属病证共同的主要证候、治疗要点,以及44个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分型论治、预防护理、结语等。部分病证还附有临证参考和其它。附录有课间实习指导、病案讨论指导、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和方法、方剂索引和教学大纲等。
绪论内容注重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认识,为各论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内科临床辨病与辨证、内科临证方法、内科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均为临床诊断和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奠定基础。各章中每个病证的选择既反映了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又考虑到与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规定病证种类相接轨。病案书写是中医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技能和基本功,为加强培养学生的这一技能,将病案书写列入各论第八章讲授。为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突出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加强学生的中医内科实践技能培养,并与国家中医助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接轨,本教材另设附录,在附录中增加了课间实习指导、病案讨论指导、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要求与方法,有利于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可供师生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践教学课时内参考使用。
中医内科学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又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教材必须突出临床实用性,为其它各临床学科奠定辨证论治的基础。为此,本教材编写体例做了新的尝试,体例力求与临床思维与实际操作过程相一致,更贴近临床实用。对各病证病因和病机分别阐述后,分项列出各病证基本病机、病位、病理性质、病机转化和预后,使学生更易把握住各病证的病因病机要点及疾病的转归预后。本书以辨证论治为重点,按照中医临证思维方法,列出辨证要点、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在分证论治中为便于学生掌握各证型的证治,对每个证型除进行证候分析外,增列了每个证的基本病机和审证要点,有利于提高辨证分析能力和病历的书写能力。对其它疗法只选简单实用,疗效确切的中医疗法,宁缺勿滥。临证参考栏目是选用临床实用性强的和近十年来公认的研究成果,供临床运用参考。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
四、中医内科疾病中的病、症、证含义
五、中医内科辨证论治原则
六、内科临证方法
七、《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章 肺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肺痈
第四节 哮病
第五节 喘证
第六节 肺胀
第七节 肺痨
第二章 心脑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附:真心痛
. 第三节 眩晕
第四节 中风
第五节 不寐
附: 健忘、多寐
第六节 痫病
第七节 癫狂
第三章 脾胃肠病证
第一节 胃痛
附:胃痞
附:吐酸
附:嘈杂
第二节 呕吐
第三节 呃逆
第四节 腹痛
第五节 噎膈
附:反胃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痢疾
第六节 便秘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黄疸
第二节 胁痛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积聚
第五节 鼓胀
第六节 疟疾
第五章 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附:尿浊
第三节 癃闭
附:关格
第四节 遗精
附:阳痿
附:早泄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第二节 血证
第三节 自汗、盗汗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内伤发热
第六节 虚劳
第七节 厥证
第八节 痰饮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一节 痹证
第二节 痉证
第三节 痿证
第四节 腰痛
第八章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第二节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
附一:住院病历体格检查基本内容
附二:病案书写示例
附录一 课间实习指导
附录二 病案讨论指导
附录三 《中医内科学》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和方法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五 方剂索引
附录六 教学大纲(试行)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
四、中医内科疾病中的病、症、证含义
五、中医内科辨证论治原则
六、内科临证方法
七、《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章 肺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肺痈
第四节 哮病
第五节 喘证
第六节 肺胀
第七节 肺痨
第二章 心脑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附:真心痛
. 第三节 眩晕
第四节 中风
第五节 不寐
附: 健忘、多寐
第六节 痫病
第七节 癫狂
第三章 脾胃肠病证
第一节 胃痛
附:胃痞
附:吐酸
附:嘈杂
第二节 呕吐
第三节 呃逆
第四节 腹痛
第五节 噎膈
附:反胃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痢疾
第六节 便秘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黄疸
第二节 胁痛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积聚
第五节 鼓胀
第六节 疟疾
第五章 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附:尿浊
第三节 癃闭
附:关格
第四节 遗精
附:阳痿
附:早泄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第二节 血证
第三节 自汗、盗汗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内伤发热
第六节 虚劳
第七节 厥证
第八节 痰饮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一节 痹证
第二节 痉证
第三节 痿证
第四节 腰痛
第八章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第二节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
附一:住院病历体格检查基本内容
附二:病案书写示例
附录一 课间实习指导
附录二 病案讨论指导
附录三 《中医内科学》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和方法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五 方剂索引
附录六 教学大纲(试行)
中医内科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