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共同题名:Microeconomics
副标题:无
作 者:(美)R. 格伦·哈伯德(R. Glenn Hubbard),(美)安东尼 P. 奥布赖恩(Anthony P. O’Brien)著;王永钦,丁菊红,许海波译
分类号:F015
ISBN:978711121195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经济学(宏观)》是一部激发学生通过真实商务案例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本书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现实的商业世界和经济政策,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和理解力。作者强调经济学原理在当前经济事件中的应用,所选的实例更注重商业现实,同时以适宜的难度详细介绍了所有核心概念。全书共分6个部分,以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从导论、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企业、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等方面阐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另外书中还附加了可选的商务新论题,并以引人入胜的观点,在分开独立的章节中讲解货币和财政政策(大部分教材都将这两部分内容合成一章),解除学生对这两项迥乎不同的政策概念的迷惑。Hubbard 和O’Brien 强调经济学原理对当前经济事件的应用,他们所使用的实例通常更注重商业问题。书中提供了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非常易读易懂。本书适合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实例和直觉知识来简化概念,同时以适当的难度详细地介绍了所有的核心概念。注重以应用和政策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通过引入广泛的实例并让学生们应用所学到的东西,来帮助强化学生们的直觉。
每章开篇案例都会介绍一些大公司面临的现实环境,这些公司包括思科、福特汽车,以及房屋营建商Toll Brothers 公司。在每章的文字、图表和教学特色栏目中都会出现篇首公司的身影。许多开篇案例都会强调企业家在开发新产品和促进新产品上市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每章的案例透视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使用经济学概念来分析报纸上的文章。读报纸和杂志是了解当前经济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每章的最后有两页的杂志分析,包括文章摘录、文章分析、图表和关键思考问题。
在经济学概念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在每章的“建立联系”部分,我们都提供一些相关的、能启发思考的有趣新闻故事,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解决问题部分提供了一种实际应用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在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时都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在每章中都会提供2~3 个实际问题解决的例子,这些问题都与篇首的学习目标和有关定量信息紧密相关。这么做是为了使学生集中关注每章的主要理论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逐步将经济问题分解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型。在每章最后还有一部分与每个问题解决例子有关的练习。
“不要让它发生在你身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楚地知道学生对于哪些概念理解起来困难最大。所以在每章都提供了一个小提示栏,提醒学生最常见的一些错误。
在每章后面的“问题和应用”部分,我们提出相关问题,来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
【体例安排】
※学习目标:若干明确的学习目标会在每一章的开头列出,在正文中重复,并在章尾总结。
※页边定义:在页边上给出术语的定义。
※关键术语:各章的末尾都列出了关键术语以及对应的页码。
※复习问题以及习题和应用:各章末尾的问题和习题有助于学生们掌握经济学概念。
※配套网站:www.prenhall.com/hubbard 这个免费网站让学生可以看到部分章末习题的答案、即时反馈的互动学习指导、经济学方面的最新资料、学生的PPT 演示材料,还有帮助学生在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成功的许多其他资源。
【教辅材料】
※教师:PPT(教师用PPT,课堂应答系统);教师手册;习题库;习题生成器;配套网站;Blackboard 平台的配套资源包
※学生:学习指南;学生用网站
【审校者简介】
张军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2~~1993年及1994~~1995年分别在英国University of Sussex和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
○1997年以来,他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等做访问研究员和讲座教授
○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的工业改革、经济增长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深厚的研究
○用中文和英文在包括《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East Asian Review等在内的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
○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评论和观点频繁见之于国内外重要的媒体,包括BBC、New York Times、Financial Times
○《经济观察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财经专栏作家~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经济学:基础和模型
1.1 构建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和个体决策
1.1.1 人是理性的
1.1.2 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
1.1.3 最优决策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有关
1.2 每个社会都必须解决的经济问题
1.2.1 生产什么产品和服务
1.2.2 如何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
1.2.3 谁将获得这些产品和服务
1.2.4 中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1.3 现代的“混合”经济效率与公平
1.4 经济模型
1.4.1 经济模型中假设的作用
1.4.2 形成并检验经济模型中的假说
1.4.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1.5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6 预习重要的经济术语
1.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A 使用图表和公式
第2章 权衡取舍、比较优势和市场体系
2.1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真实世界的权衡取舍
2.1.1 绘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2.1.2 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2.1.3 经济增长
2.2 交易
2.2.1 专业分工与交易收益
2.2.2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2.2.3 比较优势与交易收益
2.3 市场体系
2.3.1 收入的循环流
2.3.2 自由市场的收益
2.3.3 市场机制
2.3.4 企业家的作用
2.3.5 成功的市场体系的法律基础
2.4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3章 价格从何而来: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
3.1 市场的需求方
3.1.1 单个买方的需求
3.1.2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3.1.3 单个需求与市场需求
3.1.4 需求法则
3.1.5 什么可以解释需求法则
3.1.6 保持其他一切不变:“其他一切相同”条件
3.1.7 导致市场需求移动的变量
3.1.8 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3.2 市场的供给方
3.2.1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3.2.2 单个供给和市场供给
3.2.3 供给法则
3.2.4 导致供给移动的变量
3.2.5 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
3.3 市场均衡:把需求和供给带到一起
3.3.1 市场如何消除过剩和短缺
3.3.2 需求和供给都起作用
3.4 需求和供给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3.4.1 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3.4.2 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3.4.3 需求和供给曲线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
3.4.4 曲线的移动与沿着曲线的运动
3.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4章 经济效率、政府定价和税收
4.1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4.1.1 消费者剩余
4.1.2 生产者剩余
4.1.3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所衡量的是什么
4.2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4.2.1 竞争性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4.2.2 经济剩余
4.2.3 无谓损失
4.2.4 经济剩余和经济效
4.3 政府干预市场: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
4.3.1 最低限价:以农业市场为例
4.3.2 最高限价:以房租控制为例
4.3.3 黑市
4.3.4 政府干预的后果:贏家、输家和无效率
4.3.5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4.4 税收的经济影响
4.4.1 税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4.4.2 税收归宿:谁实际缴了税
4.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4A 需求和供给的定量分析
第二部分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企业
第5章 企业、股票市场和公司治理
5.1 企业类型
5.1.1 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5.1.2 公司赚取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
5.2 公司的结构和委托一代理问题公司结构和公司治理
5.3 企业如何募集资金
5.3.1 外部资金的来源
5.3.2 股票和债券市场提供了资本——还有信息
5.4 利用财务报表来评价公司
5.4.1 利润表
5.4.2 资产负债表
5.5 了解2002年的商业丑闻
5.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5A 分析企业财务信息的工具
第6章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收益
6.1 国际贸易概览
6.1.1 贸易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
6.1.2 世界背景下的美国国际贸易
6.2 比较优势:所有贸易的基础
6.2.1 对比较优势的简要回顾
6.2.2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6.3 贸易的收益
6.3.1 因贸易而增加消费量
6.3.2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完全的专业分工
6.3.3 是否有人因为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6.4 比较优势来自何处长期内的比较优势:美国消费类电子产业的盛与衰——以及再次兴盛
6.5 政府限制贸易的政策
6.5.1 关税
6.5.2 配额
6.5.3 衡量食糖配额的经济影响
6.5.4 用关税和配额来保存工作岗位的高昂成本
6.5.5 单方面消除关税和配额的收益
6.5.6 其他贸易壁垒
6.6 贸易政策和全球化上的争论
6.6.1 为什么有些人反对世贸组织
6.6.2 倾销
6.6.3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6.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6A 跨国公司
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增长
第7章 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测量
7.1 以国内生产总值测量总产出
7.1.1 总产出的测量:国内生产总值
7.1.2 产出、收入和循环流图
7.1.3 GDP的组成部分
7.1.4 GDP等式以及一些实际数字
7.1.5 附加值方法的GDP测量
7.2 GDP是否实现了我们所希望它测量的
7.2.1 GDP作为总产出测量方式的不足
7.2.2 GDP作为福利测量的不足之处
7.3 实际GDP与名义GDP之比较
7.3.1 实际GDP的计算
7.3.2 比较实际GDP和名义GDP
7.3.3 GDP平减数
7.4 其他总产出和总收入的测量方式
7.4.1 国民生产总值
7.4.2 国民生产净值
7.4.3 国民收入
7.4.4 个人收入
7.4.5 可支配个人收入
7.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8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8.1 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测量
8.1.1 家庭调查
8.1.2 失业率测量时的问题
8.1.3 劳动力参与率的相关趋势
8.1.4 不同人口统计群体的不同失业率
8.1.5 人们一般要失业多久
8.1.6 机构调查:另一种就业的测量方式
8.1.7 随时间变化的工作创造和工作消亡
8.2 失业的三种类型
8.2.1 摩擦性失业和工作搜寻
8.2.2 结构性失业
8.2.3 周期性失业
8.2.4 完全就业
8.3 对失业的解释
8.3.1 政府政策和失业率
8.3.2 工会
8.3.3 效率工资
8.4 通货膨胀的测量
8.4.1 消费价格指数
8.4.2 CPI准确吗
8.4.3 生产价格指数
8.5 使用价格指数来调整通货膨胀效应
朗讯公司实际工资的下降
8.6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8.7 通货膨胀是否使经济增加了成本
8.7.1 通货膨胀影响收入分配
8.7.2 可预期通货膨胀的问题
8.7.3 不可预期通货膨胀的问题
8.8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9章 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和经济周期
9.1 长期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
9.1.1 计算增长率和70法则
9.1.2 决定长期增长率的因素
9.1.3 潜在实际GDP
9.2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9.2.1 金融体系概貌
9.2.2 储蓄和投资的宏观经济学
9.2.3 可贷资金市场
9.3 经济周期
9.3.1 一些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
9.3.2 在经济周期中发生了什么
9.3.3 为什么经济更加稳定
9.4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0章 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和政策
10.1 全世界长期经济增长
10.1.1 从公元前100万年到现在的经济增长
10.1.2 增长率微小的不同很重要
10.1.3 为什么增长率有影响
10.1.4 “富有者越富……”
10.2 什么决定了高速经济增长
10.2.1 每个工人生产函数
10.2.2 哪个是经济增长更重要的因素:更多的资资本还是技术变革
10.2.3 技术变革: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
10.2.4 内生增长理论
10.2.5 约瑟夫·熊彼特和创造性破坏
10.3 美国经济增长
10.3.1 美国从1950年开始的经济增长:快速,变慢,又变快
10.3.2 1973-1995年生产率降低的原因
10.3.3 生产率高涨:我们是否在“新经济”中
10.3.4 为什么美国生产率增长比其他国家快
10.4 为什么不是全世界都富裕
10.4.1 赶超:有时候会发生,但不是永远发生
10.4.2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低收入国家经历高速增长
10.4.3 全球化的好处
10.5 增长政策
10.5.1 保障财产权利和法治
10.5.2 提高健康和教育水平
10.5.3 关于技术的政策
10.5.4 关于储蓄和投资的政策
10.5.5 经济增长是好还是坏
10.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四部分 短期经济波动
第11章 短期的产出和支出
11.1 总支出模型
11.1.1 总支出
11.1.2 计划投资和实际投资之间的差别
11.1.3 宏观经济均衡
11.1.4 宏观经济均衡的调整过程
11.2 经济中总支出水平的决定
11.2.1 消费
11.2.2 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11.2.3 收入、消费和储蓄
11.2.4 计划投资
11.2.5 政府购买
11.2.6 净出口
11.3 宏观经济均衡的图示
11.3.1 用45°线图描述经济衰退
11.3.2 存货的重要性
11.4 宏观经济均衡的数学例子
11.5 乘数效应
11.5.1 乘数公式
11.5.2 归纳一下乘数效应
11.6 总需求曲线
11.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1A 宏观经济均衡的代数表达
第12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12.1 总需求
12.1.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12.1.2 总需求曲线自身的移动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眵动
12.1.3 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变量
12.2 总供给曲线
12.2.1 长期总供给曲线
12.2.2 短期总供给曲线
12.2.3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它的移动
12.2.4 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量
12.3 长期和短期内宏观经济均衡经济衰退、扩张和供给冲击
12.4 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12.4.1 造成通货膨胀通常的原因
12.4.2 经济从2001年衰退的缓慢恢复
12.4.3 2003-2004年更快的经济恢复
12.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2A 宏观经济思想学派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第13章 货币、银行和联邦储备体系
13.1 什么是货币?我们为什么需要货币
13.1.1 物物交换和货币的诞生
13.1.2 货币的职能
13.1.3 什么可以充当货币
13.2 如今我们是如何衡量货币的
13.2.1 M1:最狭义的货币供给
13.2.2 M2:较宽的货币定义
13.2.3 信用卡和借记卡
13.3 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3.3.1 银行资产负债表
13.3.2 用T型账户说明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3.3.3 简单的货币乘数
13.4 联邦储备体系
13.4.1 联邦储备体系的组织结构
13.4.2 联储如何管理货币供给
13.4.3 放在一起:银行外的公众、银行和美联储的决策
13.5 货币数量理论
13.5.1 将货币和物价联系起来:数量等式
13.5.2 货币数量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13.5.3 高的通货膨胀率
13.5.4 阿根廷的高通货膨胀率
13.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4章 货币政策
14.1 何谓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
14.2 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对象的选择
14.2.1 货币政策对象
14.2.2 货币需求
14.2.3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14.2.4 美联储如何管理货币供给:快速回顾
14.2.5 货币市场均衡
14.2.6 两种利率的故事
14.2.7 选择货币政策对象
14.2.8 联邦基金利率的重要性
14.3 货币政策和经济活动
14.3.1 利率如何影响总需求
14.3.2 货币政策对实际GDP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14.3.3 美联储可以消除衰退吗
14.3.4 用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
14.3.5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小结
14.3.6 美联储能够把握时机吗
14.4 进一步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
14.4.1 美联储是否应当盯住货币供给
14.4.2 为什么美联储不同时盯住利率和货币供给
14.4.3 泰勒法则
14.4.4 美联储应当盯住通货膨胀吗
14.5 美联储保持独立性是一个好主意吗
14.5.1 支持声音
14.5.2 反对声音
14.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5章 财政政策
15.1 财政政策
15.1.1 哪些是财政政策
15.1.2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5.1.3 政府支出和税收概览
15.2 使用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
15.2.1 扩张的财政政策
15.2.2 紧缩性财政政策
15.2.3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小结
15.3 政府购买和税收乘数
15.3.1 税率变化的影响
15.3.2 考虑到总供给的效应
15.3.3 乘数在两个方面都起作用
15.4 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局限性
15.4.1 政府支出是否会减少私人支出
15.4.2 短期的挤出效应
15.4.3 长期的挤出效应
15.5 赤字、盈余和联邦政府负债
15.5.1 政府预算可以作为自动稳定器
15.5.2 联邦预算需要总是平衡吗
15.5.3 联邦政府负债
15.5.4 政府债务是一个问题吗
15.6 财政政策的长期影响
15.6.1 税收政策的长期作用
15.6.2 简化税收
15.6.3 税收改革的经济影响
15.6.4 供给方面的影响有多大
15.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5A 更进一步来看乘数
第16章 通货膨胀、失业和联邦储备制度
16.1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16.1.1 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16.1.2 菲利普斯曲线是政策菜单吗
16.1.3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成不变的吗
16.1.4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6.1.5 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的作用
16.2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6.2.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16.2.2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
16.3 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16.3.1 货币政策理性预期的影响
16.3.2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真的垂直吗
16.3.3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16.4 美联储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6.4.1 菲利普斯曲线的供给冲击影响
16.4.2 保罗·沃尔克和反通货膨胀
16.4.3 艾伦·格林斯潘和可靠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16.4.4 不再重视货币供给
16.4.5 美联储声望的重要性
16.4.6 格林斯潘之后的货币政策可信性
16.4.7 日本银行的信誉失灵
16.4.8 联邦储备政策和惠而浦的“定价权”
16.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六部分 国际经济
第17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17.1 收支余额:连接美国和世界经济
17.1.1 经常账户
17.1.2 金融账户
17.1.3 资本账户
17.1.4 为什么收支账户经常为零
17.2 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
17.2.1 外汇市场均衡
17.2.2 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如何影响汇率
17.2.3 有些汇率并不由市场决定
17.2.4 汇率变动如何影响进口和出口
17.2.5 真实汇率
17.3 国际部门和国内储蓄与投资
17.3.1 净出口等于国外净投资
17.3.2 国内储蓄、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
17.4 政府预算赤字对投资的影响
17.5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7.5.1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17.5.2 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
17.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8章 国际金融体系
18.1 汇率制度
18.2 当前的汇率制度
18.2.1 浮动的美元
18.2.2 什么决定了长期的汇率水平
18.2.3 欧元
18.2.4 钉住美元
18.3 国际资本市场
18.4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8A 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术语表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经济学:基础和模型
1.1 构建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和个体决策
1.1.1 人是理性的
1.1.2 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
1.1.3 最优决策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有关
1.2 每个社会都必须解决的经济问题
1.2.1 生产什么产品和服务
1.2.2 如何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
1.2.3 谁将获得这些产品和服务
1.2.4 中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1.3 现代的“混合”经济效率与公平
1.4 经济模型
1.4.1 经济模型中假设的作用
1.4.2 形成并检验经济模型中的假说
1.4.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1.5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6 预习重要的经济术语
1.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A 使用图表和公式
第2章 权衡取舍、比较优势和市场体系
2.1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真实世界的权衡取舍
2.1.1 绘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2.1.2 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2.1.3 经济增长
2.2 交易
2.2.1 专业分工与交易收益
2.2.2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2.2.3 比较优势与交易收益
2.3 市场体系
2.3.1 收入的循环流
2.3.2 自由市场的收益
2.3.3 市场机制
2.3.4 企业家的作用
2.3.5 成功的市场体系的法律基础
2.4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3章 价格从何而来: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
3.1 市场的需求方
3.1.1 单个买方的需求
3.1.2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3.1.3 单个需求与市场需求
3.1.4 需求法则
3.1.5 什么可以解释需求法则
3.1.6 保持其他一切不变:“其他一切相同”条件
3.1.7 导致市场需求移动的变量
3.1.8 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3.2 市场的供给方
3.2.1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3.2.2 单个供给和市场供给
3.2.3 供给法则
3.2.4 导致供给移动的变量
3.2.5 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
3.3 市场均衡:把需求和供给带到一起
3.3.1 市场如何消除过剩和短缺
3.3.2 需求和供给都起作用
3.4 需求和供给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3.4.1 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3.4.2 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3.4.3 需求和供给曲线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
3.4.4 曲线的移动与沿着曲线的运动
3.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4章 经济效率、政府定价和税收
4.1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4.1.1 消费者剩余
4.1.2 生产者剩余
4.1.3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所衡量的是什么
4.2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4.2.1 竞争性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4.2.2 经济剩余
4.2.3 无谓损失
4.2.4 经济剩余和经济效
4.3 政府干预市场: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
4.3.1 最低限价:以农业市场为例
4.3.2 最高限价:以房租控制为例
4.3.3 黑市
4.3.4 政府干预的后果:贏家、输家和无效率
4.3.5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4.4 税收的经济影响
4.4.1 税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4.4.2 税收归宿:谁实际缴了税
4.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4A 需求和供给的定量分析
第二部分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企业
第5章 企业、股票市场和公司治理
5.1 企业类型
5.1.1 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5.1.2 公司赚取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
5.2 公司的结构和委托一代理问题公司结构和公司治理
5.3 企业如何募集资金
5.3.1 外部资金的来源
5.3.2 股票和债券市场提供了资本——还有信息
5.4 利用财务报表来评价公司
5.4.1 利润表
5.4.2 资产负债表
5.5 了解2002年的商业丑闻
5.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5A 分析企业财务信息的工具
第6章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收益
6.1 国际贸易概览
6.1.1 贸易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
6.1.2 世界背景下的美国国际贸易
6.2 比较优势:所有贸易的基础
6.2.1 对比较优势的简要回顾
6.2.2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6.3 贸易的收益
6.3.1 因贸易而增加消费量
6.3.2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完全的专业分工
6.3.3 是否有人因为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6.4 比较优势来自何处长期内的比较优势:美国消费类电子产业的盛与衰——以及再次兴盛
6.5 政府限制贸易的政策
6.5.1 关税
6.5.2 配额
6.5.3 衡量食糖配额的经济影响
6.5.4 用关税和配额来保存工作岗位的高昂成本
6.5.5 单方面消除关税和配额的收益
6.5.6 其他贸易壁垒
6.6 贸易政策和全球化上的争论
6.6.1 为什么有些人反对世贸组织
6.6.2 倾销
6.6.3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6.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6A 跨国公司
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增长
第7章 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测量
7.1 以国内生产总值测量总产出
7.1.1 总产出的测量:国内生产总值
7.1.2 产出、收入和循环流图
7.1.3 GDP的组成部分
7.1.4 GDP等式以及一些实际数字
7.1.5 附加值方法的GDP测量
7.2 GDP是否实现了我们所希望它测量的
7.2.1 GDP作为总产出测量方式的不足
7.2.2 GDP作为福利测量的不足之处
7.3 实际GDP与名义GDP之比较
7.3.1 实际GDP的计算
7.3.2 比较实际GDP和名义GDP
7.3.3 GDP平减数
7.4 其他总产出和总收入的测量方式
7.4.1 国民生产总值
7.4.2 国民生产净值
7.4.3 国民收入
7.4.4 个人收入
7.4.5 可支配个人收入
7.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8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8.1 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测量
8.1.1 家庭调查
8.1.2 失业率测量时的问题
8.1.3 劳动力参与率的相关趋势
8.1.4 不同人口统计群体的不同失业率
8.1.5 人们一般要失业多久
8.1.6 机构调查:另一种就业的测量方式
8.1.7 随时间变化的工作创造和工作消亡
8.2 失业的三种类型
8.2.1 摩擦性失业和工作搜寻
8.2.2 结构性失业
8.2.3 周期性失业
8.2.4 完全就业
8.3 对失业的解释
8.3.1 政府政策和失业率
8.3.2 工会
8.3.3 效率工资
8.4 通货膨胀的测量
8.4.1 消费价格指数
8.4.2 CPI准确吗
8.4.3 生产价格指数
8.5 使用价格指数来调整通货膨胀效应
朗讯公司实际工资的下降
8.6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8.7 通货膨胀是否使经济增加了成本
8.7.1 通货膨胀影响收入分配
8.7.2 可预期通货膨胀的问题
8.7.3 不可预期通货膨胀的问题
8.8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9章 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和经济周期
9.1 长期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
9.1.1 计算增长率和70法则
9.1.2 决定长期增长率的因素
9.1.3 潜在实际GDP
9.2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9.2.1 金融体系概貌
9.2.2 储蓄和投资的宏观经济学
9.2.3 可贷资金市场
9.3 经济周期
9.3.1 一些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
9.3.2 在经济周期中发生了什么
9.3.3 为什么经济更加稳定
9.4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0章 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和政策
10.1 全世界长期经济增长
10.1.1 从公元前100万年到现在的经济增长
10.1.2 增长率微小的不同很重要
10.1.3 为什么增长率有影响
10.1.4 “富有者越富……”
10.2 什么决定了高速经济增长
10.2.1 每个工人生产函数
10.2.2 哪个是经济增长更重要的因素:更多的资资本还是技术变革
10.2.3 技术变革: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
10.2.4 内生增长理论
10.2.5 约瑟夫·熊彼特和创造性破坏
10.3 美国经济增长
10.3.1 美国从1950年开始的经济增长:快速,变慢,又变快
10.3.2 1973-1995年生产率降低的原因
10.3.3 生产率高涨:我们是否在“新经济”中
10.3.4 为什么美国生产率增长比其他国家快
10.4 为什么不是全世界都富裕
10.4.1 赶超:有时候会发生,但不是永远发生
10.4.2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低收入国家经历高速增长
10.4.3 全球化的好处
10.5 增长政策
10.5.1 保障财产权利和法治
10.5.2 提高健康和教育水平
10.5.3 关于技术的政策
10.5.4 关于储蓄和投资的政策
10.5.5 经济增长是好还是坏
10.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四部分 短期经济波动
第11章 短期的产出和支出
11.1 总支出模型
11.1.1 总支出
11.1.2 计划投资和实际投资之间的差别
11.1.3 宏观经济均衡
11.1.4 宏观经济均衡的调整过程
11.2 经济中总支出水平的决定
11.2.1 消费
11.2.2 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11.2.3 收入、消费和储蓄
11.2.4 计划投资
11.2.5 政府购买
11.2.6 净出口
11.3 宏观经济均衡的图示
11.3.1 用45°线图描述经济衰退
11.3.2 存货的重要性
11.4 宏观经济均衡的数学例子
11.5 乘数效应
11.5.1 乘数公式
11.5.2 归纳一下乘数效应
11.6 总需求曲线
11.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1A 宏观经济均衡的代数表达
第12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12.1 总需求
12.1.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12.1.2 总需求曲线自身的移动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眵动
12.1.3 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变量
12.2 总供给曲线
12.2.1 长期总供给曲线
12.2.2 短期总供给曲线
12.2.3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它的移动
12.2.4 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量
12.3 长期和短期内宏观经济均衡经济衰退、扩张和供给冲击
12.4 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12.4.1 造成通货膨胀通常的原因
12.4.2 经济从2001年衰退的缓慢恢复
12.4.3 2003-2004年更快的经济恢复
12.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2A 宏观经济思想学派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第13章 货币、银行和联邦储备体系
13.1 什么是货币?我们为什么需要货币
13.1.1 物物交换和货币的诞生
13.1.2 货币的职能
13.1.3 什么可以充当货币
13.2 如今我们是如何衡量货币的
13.2.1 M1:最狭义的货币供给
13.2.2 M2:较宽的货币定义
13.2.3 信用卡和借记卡
13.3 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3.3.1 银行资产负债表
13.3.2 用T型账户说明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3.3.3 简单的货币乘数
13.4 联邦储备体系
13.4.1 联邦储备体系的组织结构
13.4.2 联储如何管理货币供给
13.4.3 放在一起:银行外的公众、银行和美联储的决策
13.5 货币数量理论
13.5.1 将货币和物价联系起来:数量等式
13.5.2 货币数量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13.5.3 高的通货膨胀率
13.5.4 阿根廷的高通货膨胀率
13.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4章 货币政策
14.1 何谓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
14.2 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对象的选择
14.2.1 货币政策对象
14.2.2 货币需求
14.2.3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14.2.4 美联储如何管理货币供给:快速回顾
14.2.5 货币市场均衡
14.2.6 两种利率的故事
14.2.7 选择货币政策对象
14.2.8 联邦基金利率的重要性
14.3 货币政策和经济活动
14.3.1 利率如何影响总需求
14.3.2 货币政策对实际GDP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14.3.3 美联储可以消除衰退吗
14.3.4 用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
14.3.5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小结
14.3.6 美联储能够把握时机吗
14.4 进一步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
14.4.1 美联储是否应当盯住货币供给
14.4.2 为什么美联储不同时盯住利率和货币供给
14.4.3 泰勒法则
14.4.4 美联储应当盯住通货膨胀吗
14.5 美联储保持独立性是一个好主意吗
14.5.1 支持声音
14.5.2 反对声音
14.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5章 财政政策
15.1 财政政策
15.1.1 哪些是财政政策
15.1.2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5.1.3 政府支出和税收概览
15.2 使用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
15.2.1 扩张的财政政策
15.2.2 紧缩性财政政策
15.2.3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小结
15.3 政府购买和税收乘数
15.3.1 税率变化的影响
15.3.2 考虑到总供给的效应
15.3.3 乘数在两个方面都起作用
15.4 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局限性
15.4.1 政府支出是否会减少私人支出
15.4.2 短期的挤出效应
15.4.3 长期的挤出效应
15.5 赤字、盈余和联邦政府负债
15.5.1 政府预算可以作为自动稳定器
15.5.2 联邦预算需要总是平衡吗
15.5.3 联邦政府负债
15.5.4 政府债务是一个问题吗
15.6 财政政策的长期影响
15.6.1 税收政策的长期作用
15.6.2 简化税收
15.6.3 税收改革的经济影响
15.6.4 供给方面的影响有多大
15.7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5A 更进一步来看乘数
第16章 通货膨胀、失业和联邦储备制度
16.1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16.1.1 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16.1.2 菲利普斯曲线是政策菜单吗
16.1.3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成不变的吗
16.1.4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6.1.5 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的作用
16.2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6.2.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16.2.2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
16.3 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16.3.1 货币政策理性预期的影响
16.3.2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真的垂直吗
16.3.3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16.4 美联储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6.4.1 菲利普斯曲线的供给冲击影响
16.4.2 保罗·沃尔克和反通货膨胀
16.4.3 艾伦·格林斯潘和可靠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16.4.4 不再重视货币供给
16.4.5 美联储声望的重要性
16.4.6 格林斯潘之后的货币政策可信性
16.4.7 日本银行的信誉失灵
16.4.8 联邦储备政策和惠而浦的“定价权”
16.5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六部分 国际经济
第17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17.1 收支余额:连接美国和世界经济
17.1.1 经常账户
17.1.2 金融账户
17.1.3 资本账户
17.1.4 为什么收支账户经常为零
17.2 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
17.2.1 外汇市场均衡
17.2.2 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如何影响汇率
17.2.3 有些汇率并不由市场决定
17.2.4 汇率变动如何影响进口和出口
17.2.5 真实汇率
17.3 国际部门和国内储蓄与投资
17.3.1 净出口等于国外净投资
17.3.2 国内储蓄、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
17.4 政府预算赤字对投资的影响
17.5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7.5.1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17.5.2 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
17.6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第18章 国际金融体系
18.1 汇率制度
18.2 当前的汇率制度
18.2.1 浮动的美元
18.2.2 什么决定了长期的汇率水平
18.2.3 欧元
18.2.4 钉住美元
18.3 国际资本市场
18.4 结论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应用题
附录18A 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术语表
英文共同题名:Microeconomics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