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研究清楚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行为后,我们便要面对如何改善沥青合料的材料参数或性能问题。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组分的构成问题,也就是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及空隙率的设计问题;也要涉及组分本身的性能改善和控制问题,如集料的性能、矿粉的性能及沥青的性能;还需要研究掺加新组分的问题,如纤维;还要考虑组分间相互作用的问题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乱统的讲,研究改善材料性能的科学便是材料科学。这便是本书书名的来源,也是其研究目标。
作者希望本书阐述的沥青粘弹力学原理及材料科学原理有助于推动我国沥青混合料研究从经验走向深层次科学研究;更希望它能抛砖引玉,有助于大家启发思想、开阔视野,正确理解“路面使用环境-混合料力学性能-路面损害”之间的基本关系,以解决我们现实面临的路面早期损坏问题。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发展史
1.1 沥青混合料的诞生
1.2 Hubbard-Field设计法
1.3 维姆(Hveem)设计法
1.4 马歇尔(Marshall)设计法
1.5 Superpave设计法
1.5.1 Superpave沥青结合料的评级体系
1.5.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体积设计
1.6 典型及特殊级配?昆合料
1.6.1 SMA沥青混合料
1.6.2 OGFC沥青混合料
第二章 沥青的粘弹性力学与材料学原理
2.1 沥青的材料性质
2.2 低温沥青的准弹性力学行为与材料学原理
2.2.1 虎克定律
2.2.2 “弹性模量”与“韧性”矛盾的材料科学原理
2.3 沥青非牛顿体的粘弹性力学(流变学)原理
2.3.1 粘度的物理概念
2.3.2 粘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2.3.3 粘度与剪切应变速率的关系“剪切变稀”与高低牛顿区
2.3.4 剪切法向应力,“沥青爬杆迁移”与“挤出胀大”效应
2.4 沥青粘弹性静态力学行为
2.4.1 拉伸应力一应变曲线:屈服行为与应变软化
2.4.2 描述粘弹性变形的基本力学模型
2.4.3 蠕变与蠕变疲劳
2.5 沥青粘弹性动态力学分析
2.6 弹性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与材料学行为比较
2.6.1 弹性与粘弹性材料相似的材料学行为
2.6.2 弹性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区别
2.7 小结
第三章 “沥青+纤维”粘弹性力学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原理
3.1 沥青为什么需要纤维?
3.1.1 “合金化”方法的材料学基本原理
3.1.2 沥青改性受到的限制
3.1.3 “沥青+纤维”复合材料化的必然性
3.2 “沥青十纤维”的粘弹性力学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原理
3.2.1 增大粘度——爱因斯坦粘度理论
3.2.2 增大模量
3.2.3 增强作用
3.2.4 增韧作用——复合材料科学原理
3.2.5 提高疲劳耐久性
3.3 “沥青十纤维”与改性沥青的比较
3.3.1 增粘作用的比较
3.3.2 增弹作用的比较
3.3.3 增强增韧作用的比较
3.3.4 提高疲劳寿命作用的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沥青胶泥的粘弹性力学与细观力学原理
4.1 沥青胶泥的强度与韧性
4.2 沥青胶泥的粘度
4.3 沥青胶泥的模量
4.3.1 尼尔森(Nelson)流变学模型
4.3.2 哈辛(Hashin)弹性细观力学模型
4.4 沥青胶泥的相位角
4.5 基本结论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行为与路面损害
5.1 沥青混合料组织结构与力学行为之间的基本关系
5.1.1 悬浮结构与嵌挤结构的力学与材料学原理差异
5.1.2 集料嵌挤结构与物质原子结构的比较
5.1.3 嵌挤结构集料级酉2的特点
5.2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参数
5.2.1 沥青混合料的粘度与相位角
5.2.2 沥青?昆合料的模量(劲度)
5.2.3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
5.2.4 沥青?昆合料的低温韧性
5.3 沥青混合料的两个微观力学行为
5.4 路面损害的形成原因与策
5.4.1 路面变形
5.4.2 路面裂纹
5.4.3 路面早期水损害
5.5 小结
第六章 Superpave限制区及粗型级讨论
6.1 Superpave级配控制与限制区
6.2 Superpave级配限制区面临的挑战
6.3 Superpave级配限制区面临挑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6.3.1 限制区面临挑战的原因
6.3.2 Superpave粗型级配BRI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七章 SMA混合料成功的秘诀
7.1 美国学习并发展了SMA
7.2 SMA在我国的应用
7.3 SMA级配特点与粘弹性力学原理
7.3.1 SMA级配的特点
7.3.2 SMA级配的材料学与粘弹性力学原理
7.4 SMA的成功——无意识但绝妙地运用了粘弹性力学原理
7.5 SMA对集料料源要求果真那么高吗?
7.6 美国SMA混合料设计举例
第八章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设计
8.1 从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与材料学原理看现有沥青混合料研究与设计的欠缺
8.1.1 低温弹性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8.1.2 高温粘弹性沥青与沥青?昆合料
8.2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设计的目标
8.3 低温沥青混合料的弹塑性力学设计
8.3.1 低温力学模型
8.3.2 低温脆性开裂寿命估算与技术措施
8.3.3 低温设计的试验检测与验证方法
8.4 高温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设计
8.4.1 粘弹性变形力学模型
8.4.2 蠕变变形力学模型
8.4.3 沥青混合料高温设计的试验验证方法
8.5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设计
8.5.1 沥青路面的受力形式与破坏方式
8.5.2 疲劳破坏的线性累计损伤理论
8.5.3 疲劳寿命估算的耗散能量模型
8.5.4 疲劳寿命估算的力学损伤模型
8.6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8.6.1 集料
8.6.2 矿粉
8.6.3 沥青
8.6.4 纤维
8.6.5 级配与配合比的粘弹性力学设计方法
8.7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8.7.1 三轴蠕变变形
8.7.2 路面受力分析
参考文献
75x
第一章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发展史
1.1 沥青混合料的诞生
1.2 Hubbard-Field设计法
1.3 维姆(Hveem)设计法
1.4 马歇尔(Marshall)设计法
1.5 Superpave设计法
1.5.1 Superpave沥青结合料的评级体系
1.5.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体积设计
1.6 典型及特殊级配?昆合料
1.6.1 SMA沥青混合料
1.6.2 OGFC沥青混合料
第二章 沥青的粘弹性力学与材料学原理
2.1 沥青的材料性质
2.2 低温沥青的准弹性力学行为与材料学原理
2.2.1 虎克定律
2.2.2 “弹性模量”与“韧性”矛盾的材料科学原理
2.3 沥青非牛顿体的粘弹性力学(流变学)原理
2.3.1 粘度的物理概念
2.3.2 粘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2.3.3 粘度与剪切应变速率的关系“剪切变稀”与高低牛顿区
2.3.4 剪切法向应力,“沥青爬杆迁移”与“挤出胀大”效应
2.4 沥青粘弹性静态力学行为
2.4.1 拉伸应力一应变曲线:屈服行为与应变软化
2.4.2 描述粘弹性变形的基本力学模型
2.4.3 蠕变与蠕变疲劳
2.5 沥青粘弹性动态力学分析
2.6 弹性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与材料学行为比较
2.6.1 弹性与粘弹性材料相似的材料学行为
2.6.2 弹性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区别
2.7 小结
第三章 “沥青+纤维”粘弹性力学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原理
3.1 沥青为什么需要纤维?
3.1.1 “合金化”方法的材料学基本原理
3.1.2 沥青改性受到的限制
3.1.3 “沥青+纤维”复合材料化的必然性
3.2 “沥青十纤维”的粘弹性力学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原理
3.2.1 增大粘度——爱因斯坦粘度理论
3.2.2 增大模量
3.2.3 增强作用
3.2.4 增韧作用——复合材料科学原理
3.2.5 提高疲劳耐久性
3.3 “沥青十纤维”与改性沥青的比较
3.3.1 增粘作用的比较
3.3.2 增弹作用的比较
3.3.3 增强增韧作用的比较
3.3.4 提高疲劳寿命作用的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沥青胶泥的粘弹性力学与细观力学原理
4.1 沥青胶泥的强度与韧性
4.2 沥青胶泥的粘度
4.3 沥青胶泥的模量
4.3.1 尼尔森(Nelson)流变学模型
4.3.2 哈辛(Hashin)弹性细观力学模型
4.4 沥青胶泥的相位角
4.5 基本结论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行为与路面损害
5.1 沥青混合料组织结构与力学行为之间的基本关系
5.1.1 悬浮结构与嵌挤结构的力学与材料学原理差异
5.1.2 集料嵌挤结构与物质原子结构的比较
5.1.3 嵌挤结构集料级酉2的特点
5.2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参数
5.2.1 沥青混合料的粘度与相位角
5.2.2 沥青?昆合料的模量(劲度)
5.2.3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
5.2.4 沥青?昆合料的低温韧性
5.3 沥青混合料的两个微观力学行为
5.4 路面损害的形成原因与策
5.4.1 路面变形
5.4.2 路面裂纹
5.4.3 路面早期水损害
5.5 小结
第六章 Superpave限制区及粗型级讨论
6.1 Superpave级配控制与限制区
6.2 Superpave级配限制区面临的挑战
6.3 Superpave级配限制区面临挑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6.3.1 限制区面临挑战的原因
6.3.2 Superpave粗型级配BRI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七章 SMA混合料成功的秘诀
7.1 美国学习并发展了SMA
7.2 SMA在我国的应用
7.3 SMA级配特点与粘弹性力学原理
7.3.1 SMA级配的特点
7.3.2 SMA级配的材料学与粘弹性力学原理
7.4 SMA的成功——无意识但绝妙地运用了粘弹性力学原理
7.5 SMA对集料料源要求果真那么高吗?
7.6 美国SMA混合料设计举例
第八章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设计
8.1 从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与材料学原理看现有沥青混合料研究与设计的欠缺
8.1.1 低温弹性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8.1.2 高温粘弹性沥青与沥青?昆合料
8.2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设计的目标
8.3 低温沥青混合料的弹塑性力学设计
8.3.1 低温力学模型
8.3.2 低温脆性开裂寿命估算与技术措施
8.3.3 低温设计的试验检测与验证方法
8.4 高温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设计
8.4.1 粘弹性变形力学模型
8.4.2 蠕变变形力学模型
8.4.3 沥青混合料高温设计的试验验证方法
8.5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设计
8.5.1 沥青路面的受力形式与破坏方式
8.5.2 疲劳破坏的线性累计损伤理论
8.5.3 疲劳寿命估算的耗散能量模型
8.5.4 疲劳寿命估算的力学损伤模型
8.6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8.6.1 集料
8.6.2 矿粉
8.6.3 沥青
8.6.4 纤维
8.6.5 级配与配合比的粘弹性力学设计方法
8.7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8.7.1 三轴蠕变变形
8.7.2 路面受力分析
参考文献
75x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及材料学原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