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副标题:无

作   者:聂济峰

分类号:

ISBN:978722011004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政治委员聂济峰将军晚年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口述回忆录,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用战役前线指挥员的角度,讲述了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从西南剿匪作战到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的详细过程。看似是一场战役的记录,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所在——永不倒塌的中国军魂,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平永恒的追求与歌颂。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共十四章,分为三个部分:*章至第七章,详细讲述了15军入朝参战到与“联合国”军激战上甘岭以及*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以天为单位的战场纪录,真实还原了被喻为“绞肉机”的惨烈战役的原貌。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聂济峰将军站在前线指挥员的角度,分析了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总结了这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第十三章到第十四章,聂济峰将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上甘岭战役背后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惧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是聂济峰将军的口述实录,站在指挥者的角度回忆战争,视角更全,讲述更具全局性,既展现了不为人知的真实细节,又勾勒出了整个战役的全貌。本书不仅有战场细节的真实再现,更有作为战争参与者的反思与总结,更加生动可读。

目录


目录

序/ 001

引 言/ 001

*章 勇士出征 跨过鸭绿江 / 005

朝鲜战争爆发,全民掀起参加志愿军热潮 / 007

西南局势迅速平定,15军荣膺抗美援朝预备队 / 010

子弟兵重返华北老解放区 / 012

15军历史渊源及入朝装备概况 / 015

15军入编第3兵团,细致做好战前准备 / 018

第二章 初试锋芒 阻敌芝浦里 / 023

第五次战役出击,部队打得很勇猛 / 025

芝浦里阻击战,誓与阵地共存亡 / 029

38军炮团和几千发炮弹/034

彭总发电表扬15军 / 037

15军接防中线,志愿军展开全线战术反击/ 039

反击391高地战斗/ 044

第三章 挥戈再战 鏖兵上甘岭/047

克拉克为总统大选造势,意欲发动战事/049

克拉克同意范佛里特发动“金化攻势”,狂言5天拿下/ 051

我军积极备战战略要地五圣山/054

上甘岭战役打响:战役第1天(1952年10月14日)/ 058

志愿军首长研究战况,秦基伟誓保阵地不丢/ 063

第四章 反复争夺 空前激烈的拉锯战 / 069

597.9和537.7北山阵地是敌人的主攻方向/ 071

上甘岭战役第1天(10月14日):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炸火力巢与敌同归于尽/ 074

上甘岭战役的前4天(10月14日至10月17日):

艰苦的阵地拉锯战,战时的交通要道很有秩序/ 078

上甘岭战役第5天(10月18日):

退守坑道准备反击/ 090

上甘岭战役第6天(10月19日):

反击战以少胜多重夺阵地,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英勇牺牲 / 092

上甘岭战役第7天(10月20日):

双方战斗力损耗巨大,美军被歼整整5个连!/ 095

*阶段结束(10月14日至10月20日):

重创美军“滴滴漏师”/ 097

第五章 坑道斗争 战争史上的奇迹/ 103

上甘岭战役第8、9、10、11天(10月21日至10月24日 ):

我军依托坑道以沉重代价反击主峰,美7师伤亡惨重撤离阵地/ 105

上甘岭战役第12、13天(10月25日、26日):

韩、美军无力守阵地,我军紧咬阵地不放松/ 111

上甘岭战役第14、15、16天(10月27日、28日、29日):

第二阶段指挥做调整,增强炮兵作战火力/ 118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

45师新建13个连队,老将带新兵“抢训”/ 125

坑道内条件艰苦,基层干部动员工作卓有成效/ 128

第六章 *后反击 敌军兵败597.9/ 135

战前准备从思想动员到运输管理都井然有序/137

上甘岭战役第17天(10月30日):

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强炮火加巧战术打出开门红/ 140

上甘岭战役第18天(10月31日):

全面反攻597.9阵地,敌军始料不及损兵1500人/ 145

上甘岭战役第19天、20天(11月1日、2日):

12军31师“小兵群战术”运用出色,蔡兴海班歼敌0∶400/ 147

上甘岭战役第21、22、23天(11月3日至11月5日):

范佛里特无力扭转局面,美军哀叹“联军在三角山是打败了”/ 152

第七章 制敌死命 铁拳砸向537.7北山/ 157

上甘岭战役第23天至第29天(11月5日至11月11日):

87团坚守坑道为反击做准备,92团血战537.7北山/ 159

上甘岭战役第30天至第38天(11月12日至11月20日):

美25师换防上阵,12军兵力补充防御阻击有力/ 169

上甘岭战役第39天至第43天(11月21日至11月25日):

浴血奋战43昼夜,我与敌伤亡对比1∶2.5/ 173

战争失利杜鲁门下台,范佛里特成替罪羊/ 180

第八章 官兵勇敢 惊天地泣鬼神 / 189

*概括上甘岭战役制胜五点要素/ 191

“官兵勇敢”,战斗英雄层出不穷/ 195

无名英雄就更多了,“一人为整体,整体为一人”/ 203

“英雄阵地英雄守”,革命乐观主义始终贯穿整场战役/ 209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在各个方面体现具体/ 215

第九章 工事坚固 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218

“工事坚固”来之不易/ 221

把阵地变成铜墙铁壁,“狙击兵岭”令敌胆寒/ 224

依托工事,15军冷枪冷炮歼敌19981名/ 229

防御作战彰显坑道作用,坚守坑道部队经受考验/ 233

坑道为“供应不缺”提供保证,防御阵地坚不可摧/ 237

第十章 指挥得当 打出志愿军军威/ 243

“零敲牛皮糖”,小歼灭战发挥大作用/ 245

“指挥得当”来源于战前的充分准备/ 250

运筹帷幄,集中火力打击美军/ 256

把敌人拖到我们熟悉的阵地上来,根据战况发展适时机动兵力/ 262

我军将防御作战由被动变主动,15军各级指挥前推/ 269

为探敌情敌后潜伏“抓舌头”, 战时政治工作与军事任务一致/ 273

兵团办学习班,离开战争环境心里倒不太舒服了/ 276

第十一章 供应不缺 硝烟中的运输线/ 285

“供应不缺”在战场上的作用/ 287

志愿军后勤保障有力,各部门支援配合协调/ 290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295

朝鲜人民为胜利奋勇支前/ 298

后勤部长尤继贤“三抓”措施保障有力/ 303

第十二章 炮火猛烈和射击准确//...310

高炮威震,美军飞行员哀叹“金化以北的天空可怕极了”/ 312

机动灵活的战术“以我之中击敌之下,以我之上击敌之中”/ 317

通信保障有力,让炮兵打得更猛更准更狠/ 324

战时炮兵指挥所组织结构完整,步炮协同发挥了惊人的作用/ 329

功勋火炮“喀秋莎”战场狂飙威震敌胆/ 336

范佛里特鸡雄山垂死挣扎,上甘岭战役在炮战中结束/ 339

在上甘岭战役取得的2万多个战果中,炮兵功不可没/ 344

第十三章 祖*亲 一条大河哺育英雄儿女/ 349

进军大西南,15军担负云贵川康剿匪任务/ 351

西南剿匪中入伍的战士,刘兴文和易才学都成了战斗英雄/ 355

部队集中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儿女/ 361

纪念警卫员杨金柱,确实是一块“金子”/ 365

黄继光妈妈,可敬可爱的志愿军母亲/ 369

祖国慰问团雪中送炭,五圣山阵地情绪高涨/ 370

*电报鼓舞前线,国内新闻报道战况及时有效/ 377

第十四章 “胜利为全军 全军为胜利”/ 385

秦军长送贴身部下上战场,警卫连善打硬仗不辱使命/ 387

各兵种协同配合,一切为了胜利/ 390

战时政治部,战时司令部,个个都是全面手/ 394

12军参战与15军交流指挥战术,齐心协力打好每一仗/ 398

团结奠定了协同作战的基础,老战友相处趣闻多/ 401

朝鲜在五圣山后修建烈士陵园/ 406

上甘岭战役可总结的经验还很多/ 411

后记 “一条大河”的故事/ 417

致谢/ 428

附一 一条大河波浪宽

—— 纪念上甘岭战役40周年 聂济峰/ 431

附二 亲临上甘岭 孟昭瑞/ 434

附三 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回忆和评价/ 437

附四 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绩统计表/ 444

附五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参战人员获英雄称号者名录/ 445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