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1949-2000)》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理论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等四篇内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1949-2000)》由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所长赵晓雷编写。
目录
目录
导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线索
一 1949~1978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初期发展阶段
二 1979~1991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繁荣发展阶段
三 1992~2000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深入发展阶段
第一篇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 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一 1949~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
二 1966~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
一 苏联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影响
二 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探索
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心问题的探索
四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南方本)的探索
五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方本)的探索
第二章 1979~1991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要点概述
一 对传统理论问题的继续和延伸研究
二 对传统理论和概念作新的表述和研究
三 对新的经济理论问题作重点研究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扩充
二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探讨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讨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一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教条主义学风的批评
二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党性原则的坚持
三 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重新评价
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概况
一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学科建设
二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成果概览
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方法讨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
一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二 理论界对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反响
三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讨论
一 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计划经济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
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社会主义理论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理论著作概览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一 市场经济定义
二 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选择
三 效率与偏好的折衷:产权结构调整
第二篇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理论问题研究
第四章 1979~1991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理论专题研究
第一节 关于股份制经济和承包制的研究
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股份制经济发展考察
二 关于股份制经济的讨论综述
三 关于承包制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
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综述
二 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研究
三 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制度及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节 关于所有制改革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研究
一 所有制理论、所有制结构及公有制实现形式讨论综述
二 改变国有制与坚持国有制的论争
三 公有制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
四 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
一 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 通货膨胀的治理
三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研究
第五节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
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宽松学派”和“产权改革派”
第五章 所有制理论研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改革
一 所有制问题讨论的基本内容
二 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研究
三 所有制结构及混合所有制研究
第二节 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研究
一 关于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讨论
二 关于私有化的不同意见
三 私有化与产权理论
第三节 中共“十五大”以后所有制理论研究
一 中共“十五大”报告及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
二 学术界对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理论的评价
三 调整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六章 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理论
第一节 按劳分配理论及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关于按劳分配的诸种观点
二 从马克思分配理论角度理解按劳分配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研究
第二节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讨论
二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若干论述
三 社会主义劳动力非商品论的若干论述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产权关系及劳动力商品
一 “两权分离”思路的理论悖谬
二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产权依据
三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中劳动者的经济行为与其经济利益的关系
第七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道路选择
一 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讨论
二 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性质研究
三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和缺陷分析
第二节 产权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一 产权理论研究概述
二 制度分析与制度变革
三 西方产权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八章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究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二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五 发展企业集团
六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改革研究
一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与治理结构改革观点综述
二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三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
四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分析
五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与思路设计
第三节 股份制经济理论研究
一 股份制改革观点综述
二 股份制与所有制
三 股份制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反思及改革意见
一 对政治经济学现状的评析
二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
三 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意见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之争
一 范式的方法论意义
二 政治经济学的“苏联范式”批判
三 “苏联范式批判”之批判
四 经济学的发展与范式转换
第三节 构建中国经济学
一 中国经济学构建之观点综述
二 中国经济学方法论思考
三 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第四节 中国过渡经济学研究
一 中国过渡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二 中国过渡经济学的理论资源
三 对中国过渡经济学局限性的分析
第十章 理论经济学若干分支学科和重要论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
一 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的早期研究及现状
二 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三 发展经济学与“东亚模式”
四 建立新发展经济学
五 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讨论综述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市场体系完善
三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高度化
四 “泡沫经济”理论研究
第三节 知识经济及“新经济”理论研究
一 知识经济学探讨
二 知识经济特征
三 知识价值论及分配方式的变革
四 关于“新经济”的讨论
第四节 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与道德伦理因素
一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讨论
二 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
三 市场经济与道德规范
四 经济哲学研究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第十一章 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若干理论创新
第一节 工业化理论
一 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节 生产力理论和人口理论
一 生产力理论
二 人口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
二 社会主义经济与价值规律
第十二章 1979~200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基本经济特征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 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争
三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四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兼容研究
五 关于商品经济原因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综合研究
一 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二 经济利益与产权关系改革
三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第四篇 西方经济学理论引进、研究评述
第十三章 1949~1978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
第一节 西方经济理论的引进与研究综述
一 西方经济学引进的历史概况
二 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和评价
三 对西方庸俗经济学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节 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的引进与研究
一 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
二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引进与研究
三 西方经济学说原著的引进与研究
第十四章 1979~1991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综述
一 对西方经济学的评价和借鉴
二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的阶段特征
三 西方经济学研究成果概览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影响
一 实证分析方法的影响
二 结构分析方法的影响
三 制度分析方法的影响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的影响
一 关于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二 关于经济学的学科范畴
三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融合趋势分析
第十五章 1992~2000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
第一节 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评价
一 对西方经济学的“全面接受”和“批判借鉴”之争
二 西方经济学“市场缺陷”理论分析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 实证方法论的数学工具
三 经济学的实验方法
四 非线性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新政治经济学研究
一 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讨论
二 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特点
三 公共选择理论
四 新经济史学
五 理性预期理论
六 企业组织理论
结语: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研究对象、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附录: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论简介
一 哈里·马科威茨、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二 罗纳德·科斯的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
三 加里·贝克尔的利他主义经济学
四 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思的新经济史学
五 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及赖因哈德·泽尔滕的非合作博弈理论
六 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
七 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
八 罗伯特·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
九 阿马蒂亚·森的社会选择理论
十 詹姆斯·J·赫克曼和丹尼尔·L·麦克法登的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
导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线索
一 1949~1978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初期发展阶段
二 1979~1991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繁荣发展阶段
三 1992~2000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深入发展阶段
第一篇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 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一 1949~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
二 1966~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
一 苏联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影响
二 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探索
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心问题的探索
四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南方本)的探索
五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方本)的探索
第二章 1979~1991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要点概述
一 对传统理论问题的继续和延伸研究
二 对传统理论和概念作新的表述和研究
三 对新的经济理论问题作重点研究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扩充
二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探讨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讨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一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教条主义学风的批评
二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党性原则的坚持
三 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重新评价
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概况
一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学科建设
二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成果概览
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方法讨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
一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二 理论界对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反响
三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讨论
一 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计划经济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
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社会主义理论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理论著作概览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一 市场经济定义
二 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选择
三 效率与偏好的折衷:产权结构调整
第二篇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理论问题研究
第四章 1979~1991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理论专题研究
第一节 关于股份制经济和承包制的研究
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股份制经济发展考察
二 关于股份制经济的讨论综述
三 关于承包制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
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综述
二 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研究
三 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制度及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节 关于所有制改革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研究
一 所有制理论、所有制结构及公有制实现形式讨论综述
二 改变国有制与坚持国有制的论争
三 公有制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
四 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
一 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 通货膨胀的治理
三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研究
第五节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
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宽松学派”和“产权改革派”
第五章 所有制理论研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改革
一 所有制问题讨论的基本内容
二 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研究
三 所有制结构及混合所有制研究
第二节 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研究
一 关于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讨论
二 关于私有化的不同意见
三 私有化与产权理论
第三节 中共“十五大”以后所有制理论研究
一 中共“十五大”报告及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
二 学术界对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理论的评价
三 调整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六章 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理论
第一节 按劳分配理论及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关于按劳分配的诸种观点
二 从马克思分配理论角度理解按劳分配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研究
第二节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讨论
二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若干论述
三 社会主义劳动力非商品论的若干论述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产权关系及劳动力商品
一 “两权分离”思路的理论悖谬
二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产权依据
三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中劳动者的经济行为与其经济利益的关系
第七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道路选择
一 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讨论
二 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性质研究
三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和缺陷分析
第二节 产权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一 产权理论研究概述
二 制度分析与制度变革
三 西方产权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八章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究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二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五 发展企业集团
六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改革研究
一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与治理结构改革观点综述
二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三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
四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分析
五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与思路设计
第三节 股份制经济理论研究
一 股份制改革观点综述
二 股份制与所有制
三 股份制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反思及改革意见
一 对政治经济学现状的评析
二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
三 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意见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之争
一 范式的方法论意义
二 政治经济学的“苏联范式”批判
三 “苏联范式批判”之批判
四 经济学的发展与范式转换
第三节 构建中国经济学
一 中国经济学构建之观点综述
二 中国经济学方法论思考
三 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第四节 中国过渡经济学研究
一 中国过渡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二 中国过渡经济学的理论资源
三 对中国过渡经济学局限性的分析
第十章 理论经济学若干分支学科和重要论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
一 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的早期研究及现状
二 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三 发展经济学与“东亚模式”
四 建立新发展经济学
五 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讨论综述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市场体系完善
三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高度化
四 “泡沫经济”理论研究
第三节 知识经济及“新经济”理论研究
一 知识经济学探讨
二 知识经济特征
三 知识价值论及分配方式的变革
四 关于“新经济”的讨论
第四节 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与道德伦理因素
一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讨论
二 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
三 市场经济与道德规范
四 经济哲学研究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第十一章 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若干理论创新
第一节 工业化理论
一 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节 生产力理论和人口理论
一 生产力理论
二 人口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
二 社会主义经济与价值规律
第十二章 1979~200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基本经济特征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 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争
三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四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兼容研究
五 关于商品经济原因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综合研究
一 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二 经济利益与产权关系改革
三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第四篇 西方经济学理论引进、研究评述
第十三章 1949~1978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
第一节 西方经济理论的引进与研究综述
一 西方经济学引进的历史概况
二 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和评价
三 对西方庸俗经济学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节 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的引进与研究
一 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
二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引进与研究
三 西方经济学说原著的引进与研究
第十四章 1979~1991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综述
一 对西方经济学的评价和借鉴
二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的阶段特征
三 西方经济学研究成果概览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影响
一 实证分析方法的影响
二 结构分析方法的影响
三 制度分析方法的影响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的影响
一 关于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二 关于经济学的学科范畴
三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融合趋势分析
第十五章 1992~2000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
第一节 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评价
一 对西方经济学的“全面接受”和“批判借鉴”之争
二 西方经济学“市场缺陷”理论分析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 实证方法论的数学工具
三 经济学的实验方法
四 非线性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新政治经济学研究
一 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讨论
二 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特点
三 公共选择理论
四 新经济史学
五 理性预期理论
六 企业组织理论
结语: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研究对象、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附录: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论简介
一 哈里·马科威茨、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二 罗纳德·科斯的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
三 加里·贝克尔的利他主义经济学
四 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思的新经济史学
五 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及赖因哈德·泽尔滕的非合作博弈理论
六 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
七 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
八 罗伯特·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
九 阿马蒂亚·森的社会选择理论
十 詹姆斯·J·赫克曼和丹尼尔·L·麦克法登的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1949~2000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