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所选内容主要围绕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南京1644细菌部队、战时中国社会文化及中日关系等四个方面,所选论文近90%已相继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江海学刊》和《民国档案》等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记忆创伤的历史--重读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张连红
第一部分 南京大屠杀的创伤记忆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 张连红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张连红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 张连红
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市民的社会心理 张连红
恐惧与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心路历程 许书宏
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外侨对日本人的态度 彭剑
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魏特琳 经盛鸿、沈岚
魏特琳与《魏特琳日记》 张连红
侵华日军对南京“文化大屠杀”述论 经盛鸿
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新闻舆论的控制与利用 经盛鸿 开云
第二部分 日军性暴力与南京1644细菌部队
侵华日军南京慰安所调查与研究 经盛鸿
南京利济巷2号原日军慰安所遗址调查考证 经盛鸿
南京下关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的调查报告 张连红 李广廉
侵华日军在金女大的性暴行 张连红
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秘密生化武器试验及其战争实施 经盛鸿
侵华日军南京1644细菌部队与731部队之关系 张连红
南京九华山、浦厂有关南京1644细菌部队的调查报告 刘俊虎、朱文镇
第三部分 抗战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日据时期日伪对南京文艺界的控制与利用 经盛鸿
日伪统治时期南京新闻传媒述评 经盛鸿
抗战期间纪实文学作品中的日寇暴行 陈虹
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作家群综述 陈虹
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小议《蜕变》、《法西斯细菌》、《岁寒图》 陈虹
从抗战初期的报告文学看中国作家的群体心态 陈虹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暴行的文化分析 郑忠、高萍萍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戏剧运动评述 陈虹
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 陈虹
周恩来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界的领导 陈虹
试论大后方抗战文艺界的募捐活动 陈虹
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兴起和失败 王冠保、经盛鸿
日伪时期的南京帮会 经盛鸿
略论抗战时期宁沪地区城市经济环境的恶化 郑忠
第四部分 历史与现实中的中日关系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以谋求“两个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张连红
板垣征四郎在华中日占区推行的“东亚联盟”运动 经盛鸿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运动的进程与走向 张连红
大学生群体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 李浩升、石城
中日大学生如何面对中日战争责任--中日大学生在宁、沪参观访问交流纪实 王艳飞、许书宏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新思维论”质疑 张连红
邓小平对当代中日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萧永宏
后记
第一部分 南京大屠杀的创伤记忆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 张连红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张连红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 张连红
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市民的社会心理 张连红
恐惧与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心路历程 许书宏
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外侨对日本人的态度 彭剑
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魏特琳 经盛鸿、沈岚
魏特琳与《魏特琳日记》 张连红
侵华日军对南京“文化大屠杀”述论 经盛鸿
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新闻舆论的控制与利用 经盛鸿 开云
第二部分 日军性暴力与南京1644细菌部队
侵华日军南京慰安所调查与研究 经盛鸿
南京利济巷2号原日军慰安所遗址调查考证 经盛鸿
南京下关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的调查报告 张连红 李广廉
侵华日军在金女大的性暴行 张连红
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秘密生化武器试验及其战争实施 经盛鸿
侵华日军南京1644细菌部队与731部队之关系 张连红
南京九华山、浦厂有关南京1644细菌部队的调查报告 刘俊虎、朱文镇
第三部分 抗战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日据时期日伪对南京文艺界的控制与利用 经盛鸿
日伪统治时期南京新闻传媒述评 经盛鸿
抗战期间纪实文学作品中的日寇暴行 陈虹
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作家群综述 陈虹
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小议《蜕变》、《法西斯细菌》、《岁寒图》 陈虹
从抗战初期的报告文学看中国作家的群体心态 陈虹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暴行的文化分析 郑忠、高萍萍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戏剧运动评述 陈虹
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 陈虹
周恩来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界的领导 陈虹
试论大后方抗战文艺界的募捐活动 陈虹
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兴起和失败 王冠保、经盛鸿
日伪时期的南京帮会 经盛鸿
略论抗战时期宁沪地区城市经济环境的恶化 郑忠
第四部分 历史与现实中的中日关系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以谋求“两个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张连红
板垣征四郎在华中日占区推行的“东亚联盟”运动 经盛鸿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运动的进程与走向 张连红
大学生群体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 李浩升、石城
中日大学生如何面对中日战争责任--中日大学生在宁、沪参观访问交流纪实 王艳飞、许书宏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新思维论”质疑 张连红
邓小平对当代中日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萧永宏
后记
南京大屠杀与战时中国社会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