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审美中国丛书(上下)》讲述了: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文化传统,形成了气势博大的浩然洪流,在以后的华夏大地上,虽几经王朝的更迭与兴衰,这股由早期文明相续而来的以传统艺术为中心的审美文化传统却始终没有中断。举凡其他多种艺术类型的发端、勃兴在带来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不但没有消解其原初的人文意义,而且内凝和强化了由〔龙飞凤舞〕孳乳而来的人文精神。换言之,自先泰以降的中华艺术都魂系着一种永远都挣不脱的血肉灵脉,其间不同程度上应和着〔乐、舞〕的胎动,在诗文中、书画中、建筑园林上……“审美”是人在进行文化创制过程中和创制的成果形式上所反映在主体意识之中的情感良性反应。 当代美学的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生的艺术化体验如何,也即是说,“审美文化学”是“美学”在当代条件下的经典表现,是传统美学学科的当代展示方式。
目录
上册
上篇:审美文化
导论
第一章 文化概念与审美文化
第一节 文化概念的变异
第二节 当代文化情状
第二章 时间与审美文化
第一节 理解“时间”
第二节 中国审美文化的时间观
第三章 审美文化理路
第一节 “乐生精神”的宗教特性
一 “儒学文化”
二 “道家文化”
三 “禅宗文化”
第二节 “天人合一”的宇宙情调
第三节 “文以载道”的文艺观念
一 教育方面
二 文艺创作及其传播
第四节 “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第四章 审美文化分层
第一节 表层走向——大众娱乐
第二节 深层向度——指向人性
第五章 文化与审美文化
第一节 文化考源与定义之争
第二节 “人”的文化哲学探究
第三节 “旧文化”与“新文化”
第四节 西学东渐与文化融合
第五节 文化时代与时代文化
第六章 审美文化与相关问题
第一节 审美状态与当代文艺景观
第二节 审美文化话语系统的症结
第三节 话语转型与人文精神建构
第四节 中西方审美文化的汇通
第五节 中西方艺术话语的沟通
第七章 审美文化的学术建构
第一节 学科意义
第二节 美学定位
第三节 学科辨析
一 审美文化与文化人类学
二 审美文化与文化哲学
三 审美文化与文化心理学
四 审美文化与文化社会学
第四节 现代意义
第五节 历史描述
第六节 辩证逻辑
第七节 动态演绎
一 审美文化的生产
二 审美文化的传播
三 审美文化的调节
四 审美文化的消费
五 审美文化的整合
第八节 学科展望
一 文化形态学
二 环境文化学
三 文化工艺学
四 文化经济学
五 文化管理学
第八章 余论
第一节 “时髦话题”,还是“陈旧话语”?
第二节 文化及其艺术、艺术品
第三节 审美文化的价值学意义
第四节 审美文化的渗透方略
一 形式把握与意义渗进
二 审美渲染与情感律动
三 娱乐魔方与游戏怪圈
四 经济动因与审美超越
结语
下篇:审美精神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学理基点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科的认识
三 “乐教”的启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三个统
二 几点说明
第二章 人类学探寻
第一节 “百兽率舞”的巫祝时代
一 对“艺术”的本元探问
二 对艺术起源说的拷问
三 “巫”——文化释义
四 “巫”——艺术内涵
第二节 “龙飞凤舞”的华夏文明
一 “文明”的标尺
二 华夏文化之源——“龙”、“凤”
三 华夏艺术之光——“彩陶”
第三章 文化学背景
第一节 “六艺”与“六经”
第二节 “大音希声”与“天人合一”
一 “道”的展衍
二 “大音希声”与“天乐”
三 “天人合一”的圆融场景
第三节 禅宗及其音乐文化
一 中国佛教音乐说略
二 禅宗与“大音希声”
第四章 乐舞精神
第一节 “诗乐舞”关系考辨
一 诗之精义
二 乐之内蕴
三 舞之灵魄
四 “飞天”的乐神舞韵
第二节 乐舞精神
一 于民间艺术
二 于书画艺术
三 于其他艺术
四 “琴棋书画”
第五章 审美精神
第一节 美学特征
一 “重生”的现实感怀
二 “和谐”的宇宙胸怀
三 “飞动”的生命情怀
第二节 美学范畴
一 说“滋味”
二 道“气韵”
三 话“意境”
结语
下册
导论
一 音乐美学
音乐审美四题
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
二 舞蹈美学
略论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
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三 戏剧美学
戏曲美学三题
幻觉与意境:谈中西戏剧传统的剧场经验
四 绘画美学
“咫尺千里”的审美意蕴——释有限与无限
从“气韵”的生成检讨画论与文论的关系
五 雕塑美学
谈谈雕塑的艺术美
写意雕塑论
雕塑界没有批评
六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三题
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
七 书法/篆刻美学
书道原微——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其小无内 其大无垠——论中国篆刻艺术的美学品格
八 影视美学
略论中国电影美学流派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回归本体:对于当下电影美学研究的质疑
九 民俗/民间(艺术)美学
民间理念的流变与当代文学中的三种民间美学形态
国风有形
西部民间艺术的当代构成
文献索引
附录:前进中的艺术学
后记
上篇:审美文化
导论
第一章 文化概念与审美文化
第一节 文化概念的变异
第二节 当代文化情状
第二章 时间与审美文化
第一节 理解“时间”
第二节 中国审美文化的时间观
第三章 审美文化理路
第一节 “乐生精神”的宗教特性
一 “儒学文化”
二 “道家文化”
三 “禅宗文化”
第二节 “天人合一”的宇宙情调
第三节 “文以载道”的文艺观念
一 教育方面
二 文艺创作及其传播
第四节 “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第四章 审美文化分层
第一节 表层走向——大众娱乐
第二节 深层向度——指向人性
第五章 文化与审美文化
第一节 文化考源与定义之争
第二节 “人”的文化哲学探究
第三节 “旧文化”与“新文化”
第四节 西学东渐与文化融合
第五节 文化时代与时代文化
第六章 审美文化与相关问题
第一节 审美状态与当代文艺景观
第二节 审美文化话语系统的症结
第三节 话语转型与人文精神建构
第四节 中西方审美文化的汇通
第五节 中西方艺术话语的沟通
第七章 审美文化的学术建构
第一节 学科意义
第二节 美学定位
第三节 学科辨析
一 审美文化与文化人类学
二 审美文化与文化哲学
三 审美文化与文化心理学
四 审美文化与文化社会学
第四节 现代意义
第五节 历史描述
第六节 辩证逻辑
第七节 动态演绎
一 审美文化的生产
二 审美文化的传播
三 审美文化的调节
四 审美文化的消费
五 审美文化的整合
第八节 学科展望
一 文化形态学
二 环境文化学
三 文化工艺学
四 文化经济学
五 文化管理学
第八章 余论
第一节 “时髦话题”,还是“陈旧话语”?
第二节 文化及其艺术、艺术品
第三节 审美文化的价值学意义
第四节 审美文化的渗透方略
一 形式把握与意义渗进
二 审美渲染与情感律动
三 娱乐魔方与游戏怪圈
四 经济动因与审美超越
结语
下篇:审美精神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学理基点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科的认识
三 “乐教”的启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三个统
二 几点说明
第二章 人类学探寻
第一节 “百兽率舞”的巫祝时代
一 对“艺术”的本元探问
二 对艺术起源说的拷问
三 “巫”——文化释义
四 “巫”——艺术内涵
第二节 “龙飞凤舞”的华夏文明
一 “文明”的标尺
二 华夏文化之源——“龙”、“凤”
三 华夏艺术之光——“彩陶”
第三章 文化学背景
第一节 “六艺”与“六经”
第二节 “大音希声”与“天人合一”
一 “道”的展衍
二 “大音希声”与“天乐”
三 “天人合一”的圆融场景
第三节 禅宗及其音乐文化
一 中国佛教音乐说略
二 禅宗与“大音希声”
第四章 乐舞精神
第一节 “诗乐舞”关系考辨
一 诗之精义
二 乐之内蕴
三 舞之灵魄
四 “飞天”的乐神舞韵
第二节 乐舞精神
一 于民间艺术
二 于书画艺术
三 于其他艺术
四 “琴棋书画”
第五章 审美精神
第一节 美学特征
一 “重生”的现实感怀
二 “和谐”的宇宙胸怀
三 “飞动”的生命情怀
第二节 美学范畴
一 说“滋味”
二 道“气韵”
三 话“意境”
结语
下册
导论
一 音乐美学
音乐审美四题
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
二 舞蹈美学
略论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
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三 戏剧美学
戏曲美学三题
幻觉与意境:谈中西戏剧传统的剧场经验
四 绘画美学
“咫尺千里”的审美意蕴——释有限与无限
从“气韵”的生成检讨画论与文论的关系
五 雕塑美学
谈谈雕塑的艺术美
写意雕塑论
雕塑界没有批评
六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三题
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
七 书法/篆刻美学
书道原微——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其小无内 其大无垠——论中国篆刻艺术的美学品格
八 影视美学
略论中国电影美学流派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回归本体:对于当下电影美学研究的质疑
九 民俗/民间(艺术)美学
民间理念的流变与当代文学中的三种民间美学形态
国风有形
西部民间艺术的当代构成
文献索引
附录:前进中的艺术学
后记
艺术美学文选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